1、淋菌有哪些症狀?
1:淋菌性敗血症。患者開始發熱,體溫可高達40℃,但通常是在38℃-40℃之間,寒戰卻不常見,有部分病人發生皮膚丘疹,瘀斑,膿皰性、出血性或壞死性皮膚損害,部分皮損處有疼痛症狀。
2:淋菌性關節炎。關節腫脹、疼痛,為一個或數個化膿性關節炎。一般不對稱,很少累及髖、肩和脊柱關節。關節液化驗有淋病雙球菌存在,可導致骨質破壞引起纖維化,骨關節強直。
3:淋菌性角化症。可能是由於淋球菌或其毒素所致,皮損中找不到淋球菌,常與淋菌性關節炎並發,皮損好發部位為手足、踝跟部和腰部。通常為扁平角化性稍隆起的斑片或斑塊,呈圓錐形,黃色,或銅紅色或灰白色。掌跖的皮損呈角質增生,大片角化。
4:淋菌性心內膜炎。抗生素使用前幾十年中,淋球菌是心內膜炎的主要病原體,目前淋菌性心內膜炎幾乎見不到,淋菌性心內膜炎和其他類型心內膜炎有相同的臨床表現。心內膜炎時,常累及主動脈瓣或二尖瓣,因瓣膜的快速破壞所致的亞急性或急性心內膜炎,而導致死亡。
5:淋菌性腦膜炎。淋菌性腦膜炎臨床不是很常見,一般多伴有關節炎和典型皮疹,對患者的影響很大,治療難度也相對較大。
2、淋菌尿道炎多久能治癒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嚴重著危及人類的健康。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有尿道炎存在,但尿道分泌物查不到淋球菌的一類疾病。主要是由衣原體和支原體引起,通過性交傳染,侵犯泌尿生殖道器官。至目前為止,本病在西方國家發病率已超過淋病,居性傳播疾病首位。 非淋菌性尿道炎40%----50%的是由沙眼衣原體沙眼生物變種,20%---30%是由解脲支原體引起。那麼與人類有關的支原體有肺炎支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道支原體。對支原體、衣原體可存在於健康攜帶者中。解脲支原體有分解尿素成氨的性能,對細胞有毒作用。支原體因無細胞壁,對於擾細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黴素等耐葯。 【臨床表現】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潛伏期一般為7-21天。 1. 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1)症狀 有尿道刺癢、有燒灼感和排尿疼痛,少數有尿頻尿道口略微發紅。晨起尿道口有少量粘液性分泌物或僅有痂膜口,或褲襠污穢及在小便時會出現尿流分叉的現象。有些患者需要用手用力擠壓才能有分泌物從尿道口溢出。症狀與淋菌性尿道炎相似,但程度較輕。部分患者無症狀。患者同時發生淋病雙重感染。 (2)合並症 ①附睾炎:感染沿輸精管延至附睾,典型症狀為尿道炎與附睾炎並存。常見者為急性附睾炎,多為單側,常由沙眼生物變種引起。②前列腺炎:亞急性前列腺炎較常見,慢性前列腺炎可無症狀或有會陰鈍痛、陰莖痛。③Reoter綜合症:0.8%--3%的NGU患者發生,男性較女性多見。包括尿道炎、多發性關節炎及結膜炎等等。 2.女性泌尿生殖器感染 多以宮頸為中心擴散到其他部位。 (1)粘液性膿性宮頸炎 表現有白帶增多,子宮頸不腫或糜爛,但臨床症狀不明顯。 (2)尿道炎 尿道灼熱或尿頻,檢查尿道口充血、微紅或正常,擠壓尿道見分泌物溢出,不少患者無任何症狀。 (3)合並盆腔炎 包括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本病可外孕或不育。 3.新生兒結膜炎、肺炎 經產道感染,有沙眼生物變種宮頸炎的產婦,其新生兒40%---50%可患眼結膜炎,多在生後5—14天內出現、新生兒肺炎發生在出生後2-3周,但大多在6周時才確診。從結膜鼻咽、氣管分泌物可分離出 D---K型沙眼生物變種。 患者自已如何早期發現非淋菌性尿道炎? 由於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臨床症狀不像淋病那樣明顯,所以當患者出現下列一些症狀時,就要想到是否感染了非淋菌性尿道炎。 (1) 在1個月之內曾有過婚外性交史,或配偶有過類似的性行為,最近逐漸出現尿道刺癢不適感,或程度不同的尿急、尿痛和排尿不暢。 (2) 在較長時間不排尿或早晨起來第一次排尿前,尿道外口流出少量水樣粘液,有時僅見少量痂膜封住尿道口或內褲褲襠沾有少量膿痂。由於尿道口有痂膜封住,在排尿始時有尿流被阻感或尿流分散現象。 (3) 女性的症狀不明顯,有時僅表現為白帶增多,為粘液膿性白帶,外陰瘙癢。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感染淋病後,經過正規治療,用了青黴素、壯觀黴素、或頭孢菌素等葯物後,臨床症狀明顯減輕,化驗檢查淋菌呈現陰性,但尿道口每天仍有少量的粘液膿性分泌物流出,尿道輕度刺癢和痛。此情況很可能感染了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其原因是患淋時症狀明顯,掩蓋了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狀,淋病治癒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狀就明顯地表現出來了。 因此,凡是男女雙方出現上述症狀表現,就應及時去正規醫院檢查,確診後及時治療。 非淋菌性尿道炎經過治療後仍有症狀怎麼辦? 治療「非淋」的療程結束後1周,如果患者仍有症狀,則需進一步檢查是否有 「非淋」以外的其他部位的炎性感染,如都為陰性,則可再重復治療一次。如果經重新治療症狀仍不消失,則應該追查其配偶感染的情況及其有無異常性生活習慣。反復發作、症狀持續不消退多半與有傳染性的性伴侶保持性接觸有關,所以對其配偶同時治療和終止不正常的婚外性關系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癒標準是什麼?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癒標準是:自覺症狀消失,尿道分泌物、尿沉澱物塗片檢查無白細胞出現。 在治癒非淋菌性尿道炎前能否有性生活? 由於非淋性尿道炎治療周期長,病情反反復復。在此期間雖患者希望有性生活,但是我們要告訴患者,在治癒前一定不要有性生活。因為在性生活中,泌尿生殖道充血,可使病原體加快繁殖,甚至進一步感染內生殖器。所以性生活會造成治療的前功盡棄。 如何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狀雖然並不十分明顯,但如果不及時治癒,日久將有出現並發症的危險,因此患病後應及時到有條件的醫院診治。不要向醫生隱瞞病史,也不要自己濫用抗生素,以免延誤治療。只要配合醫生治療,嚴格遵守醫囑,非淋菌性尿道炎是可以治癒的。由於衣原體生長周期長,所以應較長期用葯,又因非淋菌性尿道炎易與其他病原體混合感染,故此採用廣譜抗生素療法,並且強調要連續不間斷,用葯要規則、足量,徹底治療。下面是常用的幾種抗生素療法: (1) 四環素每天4次,每次500毫克,口服共14天。 (2) 紅黴素每天4 次,每次500毫克,共7天。 (3) 強力黴素每天兩次,每次100毫克,共7天。 (4) 美滿黴素每日兩次,每次200毫克,第2天起改為每次100毫克,每日兩次,共8天。 (5) 氟哌酸對衣原體有一定的療效,每日400毫克,連續7天 – 10天。 如果同時患有淋病,則應先以青黴素治療淋病,然後再使用四環素或紅黴素等治療。由於四環素對沙眼衣原體的治療效果較好,而對解脲支原體較差,可考慮使用紅黴素。 療程結束後1周,如病人仍有症狀,應重新檢查各種化驗項目。仍有炎症存在則需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陰道滴蟲、念球菌或皰疹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如果仍為陽性,則可再治療一次。如果經過重新治療後症狀仍不消失,則應該追查其配偶感染的情況及其有無異常性生活習慣,因為反復發作、症狀持續不消退的病人多半是與有傳染性的性伴保持性接觸有關,所以需要對其配偶同時進行治療和終止不正常的婚外性關系。這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若非淋菌性尿道炎不經治療,約70%的患者在6個月內症狀可完全消失,但症狀消失並不意味著疾病已治癒,需經分泌物培養證實。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癒標是:自覺症狀消失,無尿道分泌物,尿沉澱物塗片檢查無白細胞出現,碘染色塗片也未見衣原體包涵體等。只有正規醫院的化驗結果才是衡量治癒與否的根據,不能單憑以自己的感覺而隨意中斷治療。
3、得了播散性病還有救嗎
淋病患者由於失治、誤治,淋球菌通過血液流動,全身播散,引起較嚴重的全身症狀
,這就叫播散性淋病。播散性淋病是最嚴重的淋病,對人體的破壞性大,危害很大。播散性淋病常見有淋菌性關節炎、淋菌性敗血症。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是由於淋球菌通過血行播散到全身,出現較嚴重的全身感染。發病率為淋病患者的1%左右。引起播散性淋菌感染的菌株多為AHU-營養型,該菌株對正常人血清具有穩定的抵抗力,另外正常人血清中有對淋球菌脂多糖的IgM抗體,在補體的協助下,對大多數淋菌是有殺菌作用,缺乏、C6、C7和C8等補體成份的病人很容易患淋菌性敗血症或淋菌性腦膜炎。
(一)淋菌性敗血症:患者開始發熱,體溫可高達40℃,但通常是在38℃-40℃之間,寒戰卻不常見,有部分病人發生皮膚丘疹,瘀斑,膿皰性、出血性或壞死性皮膚損害,部分皮損處有疼痛症狀。在皮損處,用熒光免疫染色可查到淋球菌或培養有淋球菌生長,PCR檢測淋球菌DNA陽性。皮損的病理組織表現為淺表性潰瘍並有膿液形成,真皮及皮下組織彌漫性炎症,有多形核白細胞浸潤,並累及小血管,有血栓形成和局限性的壞死。
(二)淋菌性關節炎:關節腫脹、疼痛,為一個或數個化膿性關節炎。一般不對稱,很少累及髖、肩和脊柱關節。關節液化驗有淋病雙球菌存在,可導致骨質破壞引起纖維化,骨關節強直。
(三)淋菌性角化症:可能是由於淋球菌或其毒素所致,皮損中找不到淋球菌,常與淋菌性關節炎並發,皮損好發部位為手足、踝跟部和腰部。通常為扁平角化性稍隆起的斑片或斑塊,呈圓錐形,黃色,或銅紅色或灰白色。掌跖的皮損呈角質增生,大片角化。
(四)淋菌性心內膜炎:抗生素使用前幾十年中,淋球菌是心內膜炎的主要病原體,目前淋菌性心內膜炎幾乎見不到,淋菌性心內膜炎和其他類型心內膜炎有相同的臨床表現。心內膜炎時,常累及主動脈瓣或二尖瓣,因瓣膜的快速破壞所致的亞急性或急性心內膜炎,而導致死亡。
(五)淋菌性腦膜炎:不常見,可伴有關節炎和典型皮疹,以區分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
4、化膿性關節炎的症狀和治療是怎樣的?
本病由細菌感染所致。因細菌種類、毒性及人的抵抗力不同,可表現為急性(急劇惡化)、慢性(不知道什麼時間發病,逐漸惡化)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亞急性。
化膿性關節炎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最多,其次是鏈球菌和肺炎球菌。此外,也有由傷寒桿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引起的。
感染可因關節外傷所致,或扁桃體炎等局部病灶中的細菌,通過血液侵入關節。
化膿性關節炎病理表現是發燒、局部紅腫、劇烈疼痛。在初期階段,關節內積膿,炎症會向周圍擴散。當侵犯關節軟骨後,會使骨骼逐漸遭到破壞。即使炎症被控制,關節也會發生變形而影響活動,如關節內粘連、關節脫位等。
化膿性關節炎的治療應用抗生素。根據情況可進行關節穿刺,關節內注入抗生素,或關節切開引流、用石膏固定等。急性症狀控制後,可逐步開始關節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