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草葯熏法

關節炎草葯熏法

發布時間:2020-11-01 18:11:35

1、治療風濕關節炎的熏洗療法有哪些?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1)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 次,每次20 分鍾,連續使用1 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2)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 ~ 3 次,每次15 分鍾,5 ~ 10 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3)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 ~ 2 次。

(4)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

每日1 ~ 2 次。

(5)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 ~ 3 次。

(6)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 次。

2、天涼了,該如何保護膝關節,你知道嗎?

近幾天,全國各地迎來了【俯沖式】的降溫,突然地降溫不僅會給身體帶來不適,還會誘發或加重某些疼痛,比如今天的主角“膝關節”。

因為寒冷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從而引起關節疼痛,秋冬季對於膝關節問題並不是很友好,因為膝關節疼痛來科室就診的人數逐漸增加,在此,小復(金主任)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如何防治膝關節疼痛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膝關節疼痛的原因

1、生理性疼痛

主要是膝蓋保暖工作不到位,氣溫驟降,局部的血管和肌肉收縮,導致關節部位的肌肉和軟組織出現短暫缺血性損傷,也就誘發疼痛了。

2、病理性疼痛

骨性關節炎

主要症狀為疼痛、酸脹、不適,多發生於活動後(上下樓後),休息後有所緩解,隨著病情進展可逐漸出現行走及下蹲困難,晨起初站不穩,站立片刻後才能邁步。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由於長時間處於陰冷潮濕的環境中,不僅會表現出膝關節疼痛,還會出現膝關節變性。

風濕性關節炎表現出來的疼痛主要是遊走性、多發性,局部會表現出紅腫熱痛,反復發作,在冷天氣和下雨天情況會加重。


滑膜炎

膝關節中有滑膜組織,如果滑膜炎出現後,它分泌的滑膜液會大大增加,關節腔中有積水,患者就會感覺到膝關節疼。

主要是由於膝蓋長期處於寒冷潮濕的環境中,導致的膝關節損傷,或者長期站立工作、劇烈運動都有可能導致滑膜炎。

中醫特色治療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疼痛在中醫中被稱為“痹症”,是由於正氣虛弱,外感寒濕或跌打損傷導致的氣血瘀阻,痰濕內生,留注於肌肉關節而發病。

可以通過針灸按摩、艾灸穴位、中葯熏洗、中葯外敷或者內服等內外兼治的方法來緩解疼痛。

針灸推拿

利用針刺的祛痹止痛作用,推拿的疏經通絡功能,二者結合,達到中醫理論中的“通則不痛”的效果。


艾灸穴位

艾灸穴位治療膝關節疼痛很好的體現了“寒者溫之”的治療原則,常用穴位有膝眼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和神闕穴。


中葯熏洗

中葯熏洗治療膝關節疼痛也是一種常用方法,集傳統的熏法和洗法為一體,利用熱力和葯力對患部進行熏蒸治療。常用的中葯有雷公藤、羌活、獨活、伸筋草、威靈仙等等。此方法便於使用,副作用小。



平時如何保護膝關節

1、關節保暖工作要做到位

降溫了應該注意膝蓋保暖,防止膝關節受涼,必要時還可以戴上護膝。

2、熱敷膝蓋

熱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

3、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不僅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以預防風濕性疾病,要注意熱水要浸至踝關節以上。

4、按揉伏兔穴

按揉伏兔穴,可以緩解腰疼膝冷,通經活絡止痛。艾灸此穴位效力更好。



5、合理運動和飲食

膝關節疼痛者應該避免長久站立、跑步等運動,可以在秋冬季節適當戶外散步,飲食上也應該注意避免生冷食物。

3、如何使用熏蒸療法治療關節炎?需要那些葯材,效果如何? 先謝謝了!!!有點急....

治療關節炎;
熏蒸;丹參20克 苦參15克 透骨草20克 牛膝15克
白鬍椒15克 桃仁15克 地風15克 威靈仙10克
水煮15分鍾 熏洗

4、治療關節炎的熏蒸配方

?

5、艾草治療手指關節炎用水泡和火熏哪種功效與作用效果好?

問題分析:手指關節疼痛艾葉 生薑熬水浸泡並非不可以治療疼痛,因為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作用,而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作用。意見建議:手指關節疼痛因為寒邪而引起,效果最好,因為艾葉具有散寒止痛,生薑溫散外感風寒,所用用水煎煮先熏後洗,或用活血止痛散外用熏洗也是不錯的。

與關節炎草葯熏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