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對於早期骨關節炎患者來說運動能夠治癒

對於早期骨關節炎患者來說運動能夠治癒

發布時間:2020-10-31 10:19:49

1、骨關節炎患者如何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2、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如何運動可以防止肌肉萎縮?

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有規律的運動是一種健康而重要的生活方式,要想保持關節和健康,必須運動。長期不活動會導致關節僵硬和周圍組織萎縮。運動有助於減輕疼痛和僵硬,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運動還有助於減肥及保持減肥成果。

最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方式有三種,這些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

(1)關節活動度訓練通過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疼痛症狀也會減輕,增加關節活動度的另一個好處便是能保持關節的潤滑,使膝關節能保持較高的活動水平,增加關節活動度的方法有游泳,推拿按摩,騎固定式自行車。另外,要保證每天都進行功能鍛煉,主動屈伸膝關節至最大范圍。

(2)肌肉力量訓練骨性關節炎患者有時會覺得膝關節打晃,不穩,特別是上下樓梯時。這是因為腿部肌肉力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膝關節,而且這種晃動會增加對關節的損害。如果肌肉力量增強,就能很快地對搖晃等失穩狀態作出反應,吸收振盪應力,控制住膝關節,從而保護關節。

有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可改善這種狀態: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綳直,與床成45°,每次都維持1秒,讓伸直的腿停留在半空中,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復50個,50個為一組。此種運動方式也可以站著練習。初次做的時候,次日大腿肌肉會有一些酸痛感,但是持續練習一周以後,酸痛感就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膝關節的抗負荷能力逐漸得到加強。隨後也可練慣用腳挑一個枕頭,增加力量。每天2~3次。

此外,還可以蹲高位馬步。具體動作是兩膝稍彎曲(10°~30°),以膝關節不痛為宜。腳尖向前,不要向內或向外,且膝蓋不要超過腳尖。靜蹲不動,或背靠牆壁,兩手平舉,目視前方,開始堅持30秒到1分鍾,然後逐漸增加時間至幾分鍾。每天累積達到15分鍾左右即可。切不可下蹲的位置過低,使膝蓋超過腳尖,這樣會增加對髕骨的壓力,是錯誤的方法。

在鍛煉過程中,患者不要盲目追求數量練習,要保證質量。這種鍛煉適應范圍比較廣泛,腰不好或者人工關節置換以後的患者都可以做這樣的練習。這個看似簡單的運動其實以運動醫學的原理為指導,在充分練習股四頭肌功能的基礎上,使髕骨得到充分鍛煉。

(3)有氧或耐力訓練有氧或耐力訓練對心臟也很重要,而且能控制體重,改善全身機能,這些訓練甚至還能減輕某些關節的炎症。應該強調一下,對患有關節炎的人來說,游泳可能是最好的運動,由於是在水中運動,膝關節不存在負重,可以幫助恢復膝關節功能,還能增強肌肉力量和身體關節靈活性。騎自行車和散步也有好處,要經常練習,但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

3、骨關節炎病有的專家說能適當鍛煉有的說不能鍛煉該怎麼辦

骨關節炎病人在平時的話是可以參加一些比較輕松的鍛煉的,但是選擇鍛煉的項目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是要慎重的,一般來說鍛煉的項目要滿足的要求就是要活動到關節,但是又不能讓關節受累。
2骨關節炎病人可以參加的鍛煉項目主要的有:游泳、騎自行車還有就是短時間的慢跑。其中游泳是一項對骨關節炎病人比較好的鍛煉項目,游泳這項運動是可以鍛煉到患者的關節的,而且是不會讓患者的關節受累的。

4、骨關節炎可以運動嗎?到底是運動好呢?還是不運行好呢!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5、患有老年性關節炎的病人,平時應該如何鍛煉?

老年性關節炎是一種骨骼退化性疾病,早已成為一種極為普及的頑疾,雖然治癒很難,但是卻可以通過很多方法進行調理和改善,運動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老年性關節炎的鍛煉方式,有此需求的朋友快接著往下看吧。

一、鍛煉項目以“無負重”為主。

很多老年性關節炎的患者在運動後反倒愈加嚴重,這是因為運動項目選擇錯誤。在面臨老年性關節炎時,我們應該選擇“無負重”的鍛煉項目,比如太極拳、自行車、慢走散步等,尤其是游泳鍛煉,最為合適。水的浮力可以分散運動時對骨骼肌肉造成的壓力,還能對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起到鍛煉作用,實在是不可多得的鍛煉項目。

二、鍛煉時長要循序漸進、少時多次。

鍛煉時間也是老年性關節炎的注意要點。一般來說,老年性關節炎患者每次運動時長不宜超過20分鍾,然後觀察自身的耐受力再進行逐漸的增加,總之不易進行超負荷運動,以免對關節產生勞損。

三、按摩、復查要謹記。

老年性關節炎的患者在運動後要記得按摩、放鬆,並時刻觀察自己的關節變化,如有不適要及時調整鍛煉項目和強度,也要定期就醫復查,以觀察自身的鍛煉效果。

老年性關節炎不要因為關節疼痛不適而放棄和減少鍛煉,如果沒有鍛煉,會讓患者關節肌肉退化、體重上升,進而增加三高的風險,所以患者們還是要保持著“迎難而上”的決心,以保證身體的健康和恢復。

以上就是患有老年性關節炎病人的鍛煉方式,希望對患者朋友們有所幫助,如果你也有相關經驗,歡迎留言補充,一起幫助老年性關節炎患者走上健康之路吧。

6、骨關節炎有沒有什麼好的鍛煉方法?

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是指每天都要進行關節在各種方向上的活動鍛煉,並且要努力使關節盡量撐開,活動到最大極限。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的活動不能取代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注意:如果有關節疼痛、腫脹,就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范圍內、輕柔運動。

7、請問骨關節炎自行鍛煉會不會怎麼怎麼鍛煉

1、伸曲運動:每天骨關節炎患者在床上做一些伸曲運動對病情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在每天早晨醒來後和晚上入睡前有節奏地活動。也選擇先活動上肢,讓肩、肘、腕、指關節內旋、外旋、上下左右伸曲,然後再按同樣的方法活動下肢,每次堅持半小時左右,直到身上微微出汗方可停止。如果可以長期堅持下來,就一定能延緩關節和韌帶的衰老。全球醫院網溫馨提示:骨關節炎的患者的運動以適度為原則,必須依照自己的體能和年紀作調整,一般而言,步行、游泳及騎自行車等都是輕松而且能達到運動目的的活動。 此外在生活上,也需適當的控制自己的體重,體重過重會造成關節多餘的負擔,引發不適。除此之外健康的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少吃油炸類不消化的食物,多吃蔬果、多喝水,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尿酸高的患者,不妨咨詢醫師或營養師,如何才能吃的好,吃的健康。2、慢走:每天在平路上堅持走半個小時左右,還要邊走邊活動肘、腕以及手的各個小關節。有助於預防關節和韌帶的僵硬老化。3、騎自行車:騎自行車也是骨關節炎患者的一個不錯的選擇。騎車時身體大部分的重量都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但須要注意的是速度要放慢,車上也不要載一些沉重物,每天騎車的時間保持在2小時左右。

8、骨關節炎怎樣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9、運動不當導致骨關節炎嗎?

骨關節炎發病率近年來逐年上升,其中,不恰當的運動方式也是造成骨關節炎發病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骨關節炎是關節炎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也是較為容易控制的一種。但是由於人們在骨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上存在很多誤區,造成了骨關節炎發病率的上升。
不鍛煉無益健康,但是過度的不恰當運動對骨關節健康也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在關節受傷後,最好要休養一段時間在鍛煉,這樣可以保正骨面的恢復和癒合,勞逸結合不要再增加他的負擔了。
為了預防骨關節病的發生,改善骨關節功能,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無論立還是坐,都應該保持正確的姿勢;要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比如游泳、騎自行車等,來達到改善骨關節功能的目的;中老年人最好將體重控制在標准體重范圍之內,因為肥胖很可能引起骨關節炎,體重過重也會增加關節的負擔;在鞋子的選擇上,平底鞋未必是最佳選擇,骨關節炎患者最好選擇穿松軟、鞋底有彈性的

10、怎麼判斷寵物是否患有關節炎?

狗狗可能得的關節炎只可能有兩種,一種是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最常於中年時期開始出現並隨年齡增加而變得更嚴重。早期症狀很輕微,包含輕度的活動力減退、僵硬、較不愛玩及不喜歡長途散步。因受到影響的關節不一,中期的症狀包括起身緩慢、上下樓梯緩慢及不敢或不想跳躍。到此階段,僵硬的症狀會隨著開始運動的時間而逐漸消滅,這就是所謂的熱身效應。動物或許一整天都不會有症狀或是只有在休息一段時間後再起身時才有症狀。隨著疾病發展至更嚴重的階段,動物可能會拒絕站立及行走。濕冷的天氣常常會使得症狀變得更嚴重,這不只是因為氣溫冷的緣故而氣壓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腳色。
還有一種是感染性關節炎,症狀是腫脹、發熱、疼痛、及偶然的周圍皮膚紅腫。受影響的關節可能不只一個。體溫常常會上升,病患可能會精神不佳、偶爾厭食、拒絕運動或是有跛腳的症狀。應仔細檢查發生症狀的肢體經常會有穿刺傷。

經調查發現每五隻成犬中就有一隻患有關節炎,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幾乎一半的病例發生在大型犬種,德牧、羅威那、拉布拉多及黃金獵犬有特別高的風險,也常發於較小型的喜樂蒂牧羊犬。

另外人類的葯物狗狗是堅決不能服用的!(有些嬰兒可以服用的葯物除外)
建議去比較正規的寵物醫院給狗狗拍個X光,關節炎早期可以從X光中看見關節空隙減小。到後期則能看到骨贅形成及關節的變形。

要是狗狗真的得了關節炎,是可以治得好的。
治療在於減少疼痛及促進運動來增加肌肉對關節的支持。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治療的長期目標就是維持肌肉對關節的支持並減緩軟骨的持續破壞,及股贅的持續形成。隨著疾病的持續惡化,疼痛也會增加,就必須使用阿斯匹靈或是更強效的止痛葯物來控制疼痛。類固醇類的葯物由於有相當的副作用,應該在其他葯物無效時才使用。這些止痛葯物應該要足以維持動物的正常行走、慢跑及游泳的能力。(當然葯物治療是非常有害的,不如手術治療)游泳是最好的運動,因為其能達到最大范圍的運動且負重最小。應避免過度勞累的運動。過重的動物應減重。如果選擇手術治療則於手術後要進行被動的伸展彎曲運動復健以避免關節僵硬,之後則開始輕量運動並逐漸邁向恢復完整的運動能力。另一種療法則為使用一種能幫助修復軟骨基質的葯物(即目前所使用之關節軟骨保護葯品-Glucosamine等)。這些新ㄧ代的葯物對於發生不可逆變化前的關節炎治療是劃時代的創新。

祝您的狗狗早日康復!!

與對於早期骨關節炎患者來說運動能夠治癒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