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了跖趾關節痛應該注意什麼
跖趾關節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而非疾病本身,引起的跖趾關節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關節面異常引起半脫位和關節囊與滑膜的撞擊,進而引起關節疼痛。
因此本病的並發症主要是由其原發疾病所引起。最常見的是關節關脫位進一步發展成為關節脫位,也可能引起關節炎,有些關節疼痛也可以是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而引起,其關節病變最嚴重的並發症是可以致殘。
2、第五跖骨基底骨折
骨折的鄰近部位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現象,因為筋骨相連,骨傷筋也傷,若損傷了神經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你的傷不嚴重,隨著時間推移,神經症狀肯定會逐漸消失。
創傷性關節炎是指骨折傷及關節面,使關節表面軟骨損傷,骨關節面凹凸不平滑而形成的後遺症,產生於活動度大的關節。你這樣程度的第五跖骨基底骨折不可能發生創傷性關節炎。
3、什麼是第一跖趾關節
足部的基本結構及名稱
每側足部有26塊骨,分為跗骨、跖骨和趾骨3組(圖1——1)。足部的關節多達數十個。
(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 位於足的後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塊。
(1)跟骨 位於足部的後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塊骨,後端向下突出稱為跟骨結節。
(2)距骨 位於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 有3塊。第一換骨位於內側,第二楔骨位於中間,第三楔骨位於外側,分別位於舟骨與第—- 第五跖骨之間。
(4)骰骨 位於跟骨之前,足外側緣,其後方突起為骰骨。
(5)舟骨 位於距骨與3塊楔骨之間,內側有一向下方的圓形突起,稱舟骨粗隆或結節。
2.跖骨位於足的中部,共5塊。由內向外,分別稱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塊跖骨又分為底(近足跟的一端)、體及頭(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側有一乳狀突起稱為第五跖骨粗隆
(位於足外側中部)。
3.趾骨 共14塊。包括:
(1)拇趾2塊(近節趾骨、遠節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 各3節(分別稱為近節趾骨、中節趾骨、遠節趾骨)。每塊趾骨仍可分為底、體、頭3部分。
(二)足部可觸及的骨性標志
1.足內側 可觸及內踝、舟骨粗隆(約內踝前方2.5 cm處)、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頭(圖1——2)。
2.足外側 可觸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頭(圖1——3)。
3.足底部 可觸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結節、第一至第五跖骨小頭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足背部 可觸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韌帶、肌肉、筋膜牽拉形成一個凸向背面的弓,稱為足弓。主要的弓是內側的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構成。人站立時,足部僅以跟骨結節及第一、第五跖骨頭三處著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圖1——4)。
(三)足部的關節
小腿的脛腓骨下端與距骨構成足部最大的關節——踝關節,也是足部最後面的關節。跗骨之間、跗骨與跖骨之間都形成關節。跖骨與趾骨之間形成跖趾關節,趾骨與趾骨之間又形成趾間關節。第二至第五趾,可稱為近節趾間關節與遠節趾間關節。無論關節大小、活動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結構均應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及關節腔 3部分,均有韌帶加強其穩定性。
(四)足的各局部名稱
足部是人體最下部的運動器官,針對足部反射區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須明確足部各局部的名稱和方位。
根據正常人體解剖學的規定:足趾為前方,足跟為後方;足拇趾一側為內惻,小趾一側為外惻;足底面為下,足背面為上,足底面又稱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後面與小腿相連接,足和小腿之間構成踝關節。
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內側、外側、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稱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後,分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
4、腳孤拐怎麼治
1病因
拇外翻的發生可能與穿鞋不合適有重要關系。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發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15倍。緊束前足的鞋子似乎是導致拇外翻畸形的首要致病因素。然而,並非所有穿著這種鞋子的人都會發生拇外翻,因此肯定也有其他的誘發因素。
遺傳是拇外翻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許多研究中報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陽性的家族史。第一跖骨內翻,即第一跖骨在跖楔關節處內翻成角,也可能是拇外翻發病的易發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的發生率很高。
拇外翻也常見於系統性關節病患者中,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滑膜炎造成了跖趾關節囊的破壞,導致拇外翻畸形。此外,扁平足,第一跖骨關系不協調,如第一跖骨頭呈圓球形,第一跖骨過長、過短。脛後肌腱止點變異,部分纖維擴展到拇收肌斜頭和拇展屈肌的腓側部分,從而增加了後二肌的聯合肌腱的收縮力,第1~2跖骨基底間有異常骨突等因素,在拇外翻發病中起一定作用。類風濕關節炎和神經肌肉疾病也可伴發拇外翻,青少年的拇外翻存在著家族性發病傾向。
2臨床表現
拇僵硬一般表現為拇趾在第一跖趾關節處向外側偏斜,關節內側出現明顯的骨贅,一些患者骨贅處軟組織因長期受鞋子摩擦擠壓而出現紅腫、積液,稱為拇囊炎。嚴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現其他足趾的偏斜、騎跨。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與疼痛不成正比。疼痛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頭內側隆起後壓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拇跖趾關節長期不正常,發生骨關節炎引起疼痛和第2~3跖骨頭下的胼胝引起疼痛。
3檢查
1.查體
站立位評價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況。於坐位時評價前足和後足的形態。拇趾評價包括第一跖趾關節活動度、腫脹程度、內側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無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評價包括是否有錘狀趾、跖趾關節不穩定或脫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2.影像學
行負重位X線平片,並需要測量如下數據:
(1)拇外翻角 第一跖骨和近節趾骨幹中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值小於15°。
(2)跖骨間夾角 第一、第二跖骨幹中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值小於9°。
(3)跖骨遠端關節面夾角(DMAA) 第一跖骨頭關節面與第一跖骨長軸的交角:正常為跖骨頭關節面向外側傾斜小於10°。
(4)關節匹配度 第一跖骨頭和近節趾骨的關節表面是否有半脫位,如果關節的兩側傾斜,關節是不匹配的。
(5)趾骨間夾角 第一趾近節及遠節趾骨中線間的夾角,正常小於10°。
3.根據嚴重程度對拇外翻進行分類
(1)輕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於30°,跖骨間夾角小於13°。關節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間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跖骨間夾角 13°~20°。跖趾關節常不匹配(半脫位),拇趾旋前並常對第二趾造成壓迫。
(3)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於40°,跖骨間夾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並常常重疊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關節不匹配。第二跖骨頭下時常有轉移性疼痛,可能有關節炎改變。
4治療
1.保守療法
對僅有畸形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療。穿著較寬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減少對內側突起的摩擦,以及通過降低對前足的擠壓來延緩拇趾偏斜程度和其餘足趾畸形的進一步加重。在鞋內放置軟墊可以減輕足底疼痛區域的壓力。應用拇外翻墊、夜用夾板及足趾間墊可能暫時緩解疼痛,延緩畸形進展。拇囊炎可做理療、熱敷。
2.手術療法
如果保守治療不能緩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狀,可以建議行手術矯正拇外翻。手術方法有多種,但沒有一種手術方法適合所有的拇外翻患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輕、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跖骨夾角小於15°時,可採用跖骨頭內側骨贅切除,拇收肌腱切斷或切除。拇收肌腱斷端移位至跖骨頭頸部外側或採用跖骨頭頸部截骨外移。如果第一、第二跖骨夾角大於15°,一般更多採用第一跖骨幹或基底截骨術。對於第一跖趾關節已有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年輕的患者,多採用第一跖趾關節融合術;年老患者,可採用Keller手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且應告知患者手術可能存在活動受限、力量下降、殘留不適感或術後復發等問題。
5預防
避免穿前頭過窄的鞋子及高跟鞋。對於存在扁平足、類風濕關節炎或神經肌肉系統疾患的患者更應通過調整鞋子,選擇合適護具避免畸形的發生。
5、痛風的初期症狀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復雜的關節炎類型,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當疼痛發作時,患者會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大腳趾被火燒一樣。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醫學術語:第一跖骨),但發病的關節不限於此,還常見於手部的關節、膝蓋、肘部等。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後組織變軟,活動受限,最後影響日常生活。
痛風日常保健,得甫的茲風草茶中草葯配方,每天兩袋,緩解痛風症狀,無副作用,可以長期使用。
第一:要注意避免受冷、過度疲勞、感染、外科手術、進餐過飽、飲酒等誘發因素。
第二:控制攝入含嘌呤的食品。患者以肥胖者居多,因此必須控制飲食,降低體重。適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以減輕腎臟排泄蛋白質代謝產物的負擔。本病系嘌呤代謝紊亂所致,故每個患者應熟知各種食物中所含嘌呤的多少。
第三:盡量多飲水。必須使每天尿量至少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利尿酸的排泄,保護腎臟。在炎熱的夏季,尿量往往較少,故更應注意多飲水。
6、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障礙所致血尿酸增高的疾病,特點是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風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好發於中老年人。痛風不僅痛,還會損害關節,反復發作,生活質量將大打折扣。
痛風急性發作時應盡早到醫院尋求治療。那痛風患者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指出,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痛風的預防和治療。痛風患者應遵循下述原則:
1) 限酒;
2) 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
3) 防止劇烈運動或突然受涼;
4) 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
5) 大量飲水(每日2 000 ml以上);
6) 控制體重;
7) 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
8) 規律飲食和作息;
9) 規律運動;
10 )禁煙
7、大腳趾第一關節(跖趾關節)疼痛怎麼辦,是痛風嗎已經
治療痛風就用輕酸呤提示你:第一跖趾關節關節疼痛也不一定是痛風,這個需要到專業的醫院做尿酸檢測。
8、走路右腳前腳掌疼是怎麼回事
有以下幾個可能:
1.走路過多傷到了腳
2.腳掌上長東西了
3.鞋子里有東西
建議:
確定鞋子沒問題,就去看醫生,拍個片子看看。
注意休息,給腳步用頤好做個有氧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