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直性脊柱炎影響長高嗎?
強直性脊椎炎
【概述】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它的最為顯著的變化為關節的纖維化和骨性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以往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目前該名稱已廢用了達20年之久,理由是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亦絕對不是一種特殊部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因缺乏類風濕因子而又曾被命名為"血清陰性脊柱骨關節病",現在看來亦不確切,因為並不存在有"血清陽性脊柱骨關節病",同樣屬於此類病的很多,包括Reiter病、牛皮癬關節炎、腸源性關節炎、兒童期慢性關節炎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從公元前2、3千年的古埃及人骨骼標本中曾發現從第4頸椎至尾椎的所有椎體全部融合連接成一塊骨骼。在古希臘與阿拉伯文著作中,都曾發現有類似的記載。在19世紀末時Strumpell和Marie對本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有了詳細的放射學檢查的記錄。至70年代初,Brewerton等發現本病具有強力的HLA-B27抗原。
在發病率方面,白種人的發病飾?.05%,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例大致為10∶1。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女性病例,無論在臨床表現與X線表現,都進展較慢。由於症狀不夠嚴重,診斷往往遲延,造成女性病例稀少的現象。女性病例往往為輕型或亞型,估計男女之間的比例約為7:3。
根據正常人HLA-B27普查的結果,B27陽性的人有20~25%的X線表示出骶髂關節和脊柱炎表現。假使將這種亞臨床型和輕型的都統計在內,本病的發病率可高達1.5%。但也有報告HLA-B27陽性的人中,有5%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產生發生率高低不一致的原因是對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標准不一,使發生率有顯著差別。必須指出,不是凡發現有骶髂關節炎且伴有症狀者都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至今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性易感因素有關。HLA-B27影響本病發病機理的方式至今不清楚,但必須看到B-27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並非所有具有B-27抗原的病人都會使疾病發展,B27的存在還不足以使每個人都發病。看來B27本身並不重要,主要是它與其他基因間的不平衡聯系,改變了免疫反應,使機體易於發病,很可能B27抗原作為病毒或其它外來因素的受體,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也可能B27抗原與外來因素有些相似,使這些因素起著異常免疫反應而致病。外來因素種類很多,長期以來懷疑感染是主要的因素,但未能被證實。目前發現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如肺炎桿菌對本病的發病可能起著作用。
至於致病因子是B27本身,還是與B27有著密切關系的基因,目前還不了解,B27基因可以影響疾病嚴重程度,但不能肯定它可以影響疾病的發展。
【臨床表現】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實驗檢查】
活動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現血清C-正反應蛋白明顯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值輕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病變較廣泛,或有骨骼腐蝕,並不足以說明病變處於活動期。血清IgA和IgM可有輕度或中度增高。
90%以上的病員具有HLA-B27基因。正常人也可有HLA-B27,並與地區與種族有關。歐美白種人6~8%可具有HLA-B27,而海地印地安人50%具有B27。沒有中國人的資料,但知日本人與非洲黑人卻很少具有B27。測定HLA-B27可以幫助診斷強直性脊柱炎,但卻不能作為常規試驗。該試驗不能確定本病的診斷,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性;有許多類似疾病也可以具有HLA-B27。
部分本病患者並不存有HLA-B27,這類病例往往缺乏家族史與較少發作急性葡萄膜炎,但卻具有B7或BW16。
【放射學表現】
以骶髂關節炎最為突出。骶髂關節出現x線徵象時往往已較遲,幾乎完全是雙側性。最初出現的是關節附近有斑片狀骨質疏鬆區,特別是骶髂關節的中下段最為明顯。接著便出現了骨腐蝕與軟骨下骨皮質硬化。在骶髂關節的中下段,髂骨面覆蓋著薄層軟骨,因此該處首先出現骨骼變化,且比較明顯。在骶髂關節的上1/3處,有堅強的韌帶連接著骨面,也可以有類似的X線徵象。
軟骨下骨侵蝕的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的假性增寬。接下去便是纖維化、鈣化、骨橋形成與骨化。一般說來,軟骨下骨皮質硬化比骨腐蝕明顯些,最終骶髂關節完全強直,通常需數年之久。
在脊柱方面主要表現在椎間盤、脊椎小關節、肋脊關節,後縱韌帶與寰樞關節。很少有上述關節出現病變而骶髂關節卻不受侵犯。早期階段,椎間盤纖維環淺層有炎症,伴反應性骨硬化與鄰近椎體腐蝕,使椎體變成方形。纖維環逐漸骨化,並有骨橋形成。同時脊椎後關節和鄰近韌帶亦有類似的變化,最終脊柱完全融合,如竹節狀(圖96-10)。
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還可以出現椎間盤周圍椎體骨質腐蝕和硬化,竹節狀改變亦在此節段中斷,通常發生在疾病的後期。臨床上常有急性發作,並有局限性疼痛。該區常有上述X線徵象,稱為"椎間盤炎"。這種病變易誤診斷為結核、化膿性骨髓炎,甚至認為是轉移性病灶。
周圍大關節炎症以髖關節最常見。表現為對稱性、均勻性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板不規則骨硬化,關節外緣骨刺形成,最後骨性強直。肩關節為第二好發部位,病變情況與髖關節相類似,骨腐蝕主要發生在肱骨頭外上方。
【病理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所不同,它主要侵犯纖維軟骨關節,如椎間盤、胸骨柄,恥骨聯合與棘間韌帶。骶髂關節100%受累,有軟骨破壞,腐蝕與軟骨下骨皮質硬化,最後纖維化至骨性強直。
在關節囊和韌帶附著於骨骼處也可以出現局灶性炎性病灶。這些病灶以後也會有反應性纖維化與骨質沉著。還可以有其它關節以外的病灶,如葡萄膜和主動脈根部也可有炎性病變。
【治療說明】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緩解疼痛與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鎮痛作用較好的當首推保泰松與消炎痛類非激素抗炎葯物(NSAIDS)。保泰松開始劑量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維持量為每天100~200mg。它的缺點是副反應大。消炎痛的劑量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臨睡時再加服50mg。缺點也是有副反應。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葯物具有同樣功效。不主張全身使用皮質醇類激素,但局部應用效果卻很好。皮質醇類激素滴眼劑用於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預防畸形發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診斷,輕度的畸形並不影響病人的生活。要告誡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務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覺時改用硬板床與薄枕。在體療醫師指導下進行鍛煉,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損傷或誘發畸形的體育運動。
早期的畸形較輕,尚未達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糾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牽引可望改善。
後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對嚴重駝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術。手術的指征是:①重度駝背畸形,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時雙目不能平視;②病變已靜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況良好,年齡較輕,肺功能無多大損害者。腰椎側位片腹主動脈有鈣化者禁忌手術。如雙髖亦有強直者應先行髖關節置換術,才考慮施行截骨術。
脊柱截骨術系在腰椎後部切去楔形骨塊,手法折斷前方韌帶,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術有下列數種:
(一)單節段脊柱截骨術 一般選在腰2~3或腰3~4之間。以腰2~3節段為例,截骨的范圍為腰2棘突與下關節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關節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應針對腰2~3椎間盤水平。截骨完成後即應用矯形架或手法進行矯形,使前方的前縱韌帶折斷,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駝背畸形。截骨平面應接觸良好,並需用牢固的內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銹鋼絲縛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較為常用。術後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截骨術的並發症有:①截癱:大都因截骨平面選擇不當所致,截骨的尖端沒有針對椎間盤水平,矯形後出現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數量少,矯形時後方骨質受到強烈擠壓,使骨內壓力驟增而使脂肪進入循環;③腹主動脈破裂:腹主動脈硬化者無伸展的能力,強行矯形時可因此而死於手術台上;④矯形度數的喪失:手術後矯形度數的喪失主要原因為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足與後方截骨面接觸不良所致。
(二)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 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
(三)多節段脊柱截骨術 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
(四)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 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
【預後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變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緩解或加劇的特徵,一般說來比較輕,並能自動緩解。據統計資料,在發病20年以後,還有65~80%的患者能勝任全日工作。
決定預後的因素是周圍大關節炎症、頸椎強直與重度駝背畸形。這些情況一般發生在發病後的最初10年內。輕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樣的好。
1,如果你確診是AS,恭喜你,你是屬於0、5%的幸運兒,你可以耐心的看下去。
2。如果你是女性AS,讓你高興的是你的得病幾率和成為美女的幾率一樣。
3。你必須努力賺錢。有了錢,可以擁有很多止疼葯和喝不完的中葯。
4。沒有錢,要學會免費鍛煉。
5。如果你的身體不靈活,但大腦要靈活。
6。大腦如果不靈活。嘴一定要甜。(女的要善解人意)假如你還沒另一半的話。
7。如果身體和大腦包括金錢你都不具備的話,你脾氣一定要好。
8。對AS的治療不要停留在美好幻想上,包括愛情。
9。實在忍受不住疼痛的時候再吃止疼葯。
10。止疼葯只能止疼,不治病。
11。吃葯,鍛煉,一個也不能少。
12。如果堅持不住鍛煉,床頭可掛張晚期AS的照片。
13。健康和殘廢,相信你會做出正確選擇的。
14。能坐著就別躺著,能站著就別坐著,能站著就盡量活動。
15。站累了可以趴著,假如你已經看出駝背或准備駝背。
16。別發火,尤其是在家裡,他們已經很容忍你了。
17。不要把以後的日子寄託在某個人身上。
18。自己是最可靠的人,當然,還有父母,
19。如果臉部關節沒強直,就要笑,哪怕是微笑。
20。笑也是緩解和宣洩疼痛的很好方法。
21。如果你臉上痛苦,會有人心裡痛苦。尤其是愛你的人。
22。出遠門的時候別忘了帶上鑰匙,包括止疼葯。
23。有些時候要明白你是個病人,尤其是喝酒,抽煙,打牌的時候。
24。有些時候不能把自己看成病人,在保暖的前提下穿出風采來。
25。要有風度,哪怕是駝背也要很專業,駝背和抬頭走路是兩回事。
26。不要迷戀女色。
27。正常情況下,作愛次數和病情發展是成正比的。
28。一定要和妻子一起學習腎與AS的厲害關系。
29。感情要專一。
30。一定要找一個愛你的,哪怕是他(她)的外部條件差一些。
31。有一個真心對你的愛人,你會發現在以後的日子裡是多麼的重要。
32。另一半即使是不那麼的愛你,最起碼也要有耐心。
33。早結婚,盡快有自己的家,這樣對規范治療AS很有幫助。
34。飲食起居一定要有規律,給自己制定詳細的時間表。
35。千萬不要怕麻煩,如煎葯,鍛煉。如果你現在怕麻煩,將來更麻煩。
36。盡量不要讓別人知道這病是如何的嚴重,包括父母。
37。要學會「捨得」,該放下的就放下,
38。一種適合自己的葯物,一套科學的鍛煉方法,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態。
39。堅持好「三個一」。你會發現AS也不是那麼的可怕。
40。不要想像以後多麼的好,也不要想像多麼的壞。
41。生活不是以你的想像而改變的。
42。不要因AS而放棄你的理想,當然,體育競技類除外。
43。不要認為自己為何這樣的倒霉,整日沉浸在憂愁中。
44。你對AS的態度,決定了它對你的態度。
45。要有愛心,恆心,耐心。
46。我們不能控制明天會成什麼樣子,但完全可以把握好今天。
47。得了AS就象把你和一隻狼關在一起,你逃不出去,看你怎樣控制它。
48。條件成熟的話,盡量早要小孩。
49。如果你堅持看到這里。無論你是否是AS, 但證明你很有耐心。
50。尊重別人的勞動,覺的好的東西要回帖,哪怕只是「頂
2、關節炎打了營養針,居然長高了,是真的嗎
是真的,因為去年打的,今年長高了^_^
3、15歲就得了關節炎,會不會影響長高?
有一定影響,不過你年輕除了積極治療以外,多補鈣,多吃飯,水果蔬菜多吃,你的關節炎也會好起來的!祝你身體健康!
4、手指的第2個骨節得了關節炎!長的很粗、請問能治好么?《意思就是把骨節消下去》拜託了各位 謝謝
關節炎嗎?神奇呢………我們基本是凍瘡凍到關節了骨節才會腫才會粗……
5、關節發熱 是說明要長高嗎
不是】】
多數病人發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時周身疲乏,食慾減退,煩躁。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關節炎,心臟炎,皮下小結,環形紅斑及舞蹈病等。
(一)發熱大部分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或中度發熱,但亦有呈弛張熱或持續低熱者。脈率加愉,大量出汗,往往與體溫不成比例。
(二)關節炎典型的表現是遊走性多關節炎,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髖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但不化膿。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發病,手、足小關節或脊柱關節等也可累及。通常在鏈球菌感染後一個月內發作,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常可增高。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不遺留關節強直和畸形,但常反復發作。典型者近年少見。關節局部炎症的程度與有無心臟炎或心瓣膜病變無明顯關系。
(三)心臟炎為臨床上最重要的表現,兒童病人中65%~80%有心臟病變。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是兒童期充血性心衰竭的最常見的原因。
1.心肌炎急性風濕性心肌炎最早的臨床表現是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的雜間,此雜音由瓣膜返流造成,可單獨或同時出現,二尖瓣區的雜音最多見。病變輕微的局限性心肌炎,可能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彌漫性心肌炎可有心包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症狀,如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悸,呼吸困難以及水腫等。常見的體征有:
⑴心動過速:心率常在每分鍾100~140次,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水楊酸類葯物可使體溫下降,但心率未必恢復正常。
⑵心臟擴大:心尖搏動彌散,微弱,心臟濁音界增大。
⑶心音改變:常可聞及奔馬律,第一心音減弱,形成胎心樣心音。
⑷心臟雜音:心尖部或主動脈瓣區可聽到收縮期吹風樣雜音。有時在心尖部可有輕微的隆隆樣舒張期雜音。此雜音主要由心臟擴大引起二尖瓣口相對狹窄所致。急性炎症消退後,上述雜音亦可減輕或消失。
⑸心律失常及心電圖異常:可有過早搏動,心動過速,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和陣發性心房顫動等。心電圖以PR間期延長最為常見,此外,可有ST-T波改變,QT間期延長和心室內傳導阻滯等。
⑹心力衰竭:急性風濕性熱引起的心力衰竭往往由急性風濕性心肌炎所致,尤其在年齡較小的患者,病情凶險,表現為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肝脾腫大,浮腫等;在成年人中,心力衰竭多在慢性瓣膜病的基礎上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風濕性心肌炎患者無明顯的心臟症狀。當出現慢性瓣膜病變時,卻無明確的風濕熱病史。
2.心內膜炎在病理上極為常見。常累及左主房,左心室的內膜和瓣膜,二尖瓣膜最常受累,主動脈瓣次之,三尖瓣和肺動脈極少累及。凡有心肌炎者,幾乎均有心內膜受累的表現。其症狀出現時間較心肌炎晚。臨床上,出現心尖區輕度收縮期雜音,多屬功能性,可能繼發於心肌炎或發熱和貧血等因素,在風濕熱活動控制後,雜音減輕或消失。器質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時,心尖區出現二級以上的較粗糙的收縮期雜音,音調較高,向腋下傳導,伴有第一心音減弱。心尖區可有柔和,短促的低調舒張中期雜音(CareyCoombs雜音),是由於左室擴大,二尖瓣口相對狹窄,瓣葉水腫,或二尖瓣口血流速度過快而產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胸骨左緣第3~4肋間有吹風樣舒張期雜音,向心尖區傳導,同時伴有水沖脈及其它周圍血管體征。主動脈瓣區舒張期雜音較少出現,且風濕熱發作過後往往多不消失。
3.心包炎出現於風濕熱活動期,與心肌炎同時存在,是嚴重心臟炎的表現之。臨床表現為心前區疼痛,可聞及心包磨擦音,持續數天至2~3周。發生心包積液時,液量一般不多。X光檢查示心影增大呈燒瓶狀。心電圖示胸前導聯ST段抬高。超聲心動圖示左室後壁的心外膜後有液性暗區存在。滲出物吸收後漿膜有粘連和增厚,但不影響心功能。臨床上不遺留明顯病徵,極少發展成為縮窄性心包炎。
(四)皮膚表現
1.滲出型可為蕁麻疹,斑丘疹,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及環形紅斑,以環形紅斑較多見,且有診斷意義。常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為淡紅色環狀紅暈,初出現時較小,以後迅速向周圍擴大,邊緣輕度隆直,環內皮膚顏色正常。有時融合成花環狀。紅斑時隱時現,不癢不硬,壓之退色,歷時可達數月之久。
2.增殖型即皮下小結。結節如豌豆大小,數目不等,較硬,觸之不痛,常位於肘、膝、腕、踝、指(趾)關節伸側、枕部、前額、棘突等骨質隆起或肌腱附著處。與皮膚無粘連。常數個以上聚集成群,對稱性分布,通常2~4周自然消失,亦可持續數月或隱而復現。皮下小結伴有嚴重的心臟炎,是風濕活動的表現之一。
(五)舞蹈症常發生於5~12歲的兒童,女性多於男性。多在鏈球菌感染後2~6月發病。系風濕熱炎症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基底節、大腦皮質、小腦及紋狀的表現,起病緩慢。臨床表現有:
1.精神異常起病時,常有情緒不寧,易激動,理解力和記憶力減退。
2.不自主動作面部表現為擠眉弄眼,搖頭轉頸,咧嘴伸舌;肢體表現為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等無節律的交替動作,上肢膠下肢明顯。精神緊張及疲乏時加重,睡眠時消失。
3.肌力減退和工濟失調肌張力減低,四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重症者坐立不穩,步態蹣跚,吞咽及咀嚼困難,生活不能自理。舞蹈症可單獨出現,亦可伴有心臟炎等風濕熱的其它表現,但不與關節炎同時出現、其它實驗室檢查亦可正常。
(六)其他表現除上述典型表現外,風濕熱偶可累及其它部位而造成風濕性胸膜炎、腹膜炎、脈管炎、應引起注意。
6、得了骨關節炎還會長高嗎
會啊 ~~~~````
關節炎不影響你的細胞繼續分裂.
7、關節炎會不會影響發育,會不會影響長高?
如腿疼是在發育期可能是生長痛。那就沒影響了。
8、得了骨關節炎還會長高嗎
關節炎只要關節不變形就不會影響長高的。骨垢線受激素的影響。
9、我的關節會響,這是不是在長高?
有的關節響和身體缺鈣有關系,建議多喝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