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運動健身骨關節炎和預防動作

運動健身骨關節炎和預防動作

發布時間:2020-10-30 03:39:50

1、老人膝骨關節炎健身的禁忌有哪些?

不宜劇烈運動。
平常少走遠路,
不適合攀爬運動,
如爬樓梯,登山
等。平常注意
保養,特別是冬天
可以泡腳,可以給
膝關節做熱敷、按摩
等理療。

2、適合退行性關節炎的健身器材

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群不能再使用跑步機之類的健身器,推薦可以嘗試下立式健身單車,如果同時有脊椎和腰部傷病的歷史的話,可以嘗試下卧式健身單車,先每天緩慢鍛煉20分鍾,一個月後可以逐漸延長時間。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健身椅和坐式上身練習器。

3、健身時,關節發出響聲正常嗎?這是為什麼?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逐漸關心到自己的身體,因為很多人由於工作而疏忽了鍛煉,身體免疫力在逐步降低,但是還好大家的意識已經逐漸關注到這一點。

健身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平時在健身房裡運動一個小時,每周去三次以上就可以。很多人在健身鍛煉的時候,會發現關節處有響動,首先我們要知道關節有響動的同時,是否有疼痛感,如果沒有疼痛感,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關節反應。

就像我們小時候總喜歡掰自己的手指,關節一樣會發出嘎嘣嘎嘣的響動。這都是關節的一種正常壓力釋放,不會對關節處造成任何的影響。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關節當中水分的快速流失,所產生的響動,而關節當中的液體當中,也含有空氣才會發生異響。

這種關節當中的水分,也被俗稱為關節液。這兩點都是非常正常的,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膝蓋當中軟骨和骨頭進行摩擦所產生的聲音。

在軟骨當中沒有任何的神經和血管,所以不會產生疼痛感,但是這種軟骨是不可再生的,當長時間的摩擦之後,會產生關節炎等相關症狀。

所以針對某一些運動所發出的響聲,我們要看發出響聲的部位,結合這幾點來判斷,但大多數都沒有問題。

有時候發生這些異響,是因為我們第1次做這個動作所產生,也許第2次的時候就會減少。而且健身這個活動,也一定要在教練的監督下和指導下來完成。

4、膝關節關節炎,能去健身房做體育鍛煉嗎?

giftsir 你好,先治關節炎再去穩妥健身。游泳最好。次之騎車。好身體是一切活動的根本!

5、經常健身!如何保養關節!

有些人動的不夠多或已有退化性關節炎 , 肌肉和膝蓋都很脆弱、一下子運動過量、像是爬山爬太久、就很容易引起腰部及膝蓋疼痛。另一些人則視運動過量、如果持續使用不當、加上休息不夠、慢慢會累積一些運動傷害、造成各種膝關節問題。 膝蓋是全身上下最容易發生傷害的關節 、不分年齡 , 如果平常就能好好保養、還是可以延緩關節的退化、即使年紀大 , 仍可順暢使用。 膝蓋每時每刻所承受的壓力、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根據統計 : . 躺下來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幾乎是 0 . 站起來和走路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1 ~ 2 倍. 上下坡或上下階梯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3 ~ 4 倍. 跑步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4 倍. 打球和上籃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6 倍. 蹲和跪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8 倍 試想一下 : 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人、每上一格階梯、膝蓋就要承受240公斤、如果是蹲跪、就要承受到 480 公斤之多 ; 一個體重 80 公斤的人 , 每上一格階梯 、 膝蓋就要承受 320 公斤, 如果是蹲跪、就要承受到 640 公斤之多 ....。 膝關節平均可承重 35 公斤、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 、膝關節退化較快。 如果想減輕膝蓋的負擔、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 ◆ 減重, 盡可能維持標准體重。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要預防膝蓋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別以為增加 3 公斤沒什麽、外表也看不出來 、實際上每走一步就增加 6 公斤、上下樓梯則是增加 12 公斤。持續肥胖對膝蓋的壓力更不用說、這也是為什麽很多胖子的膝蓋都不好。此外、如果膝蓋已經不適、盡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另外、年輕時激烈沖撞、關節曾經因車禍或運動受傷、可能在中年就結出關節退化的結果。美國籃球天王麥可喬登告球季賺盡榮華富貴、附帶的收獲是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在 40 歲報到。貨運或搬家工人等 .... 的退化性關節炎、是長期外力加重了全身關節負荷。 ◆ 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鍾佩珍建議家庭主婦、盡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簡文仁則是建議年紀大或膝蓋以不舒服的人、不要勉強自己蹲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拳就好。 ◆ 多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像是大腿前側的四頭肌 , 大腿後側的二頭肌、增強這些雞群、可增加膝蓋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平常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或是室內腳踏車、都可以訓練到這些肌肉。 ◆ 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曾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和哈佛公衛學院教授的芬瑞·帕芬柏格在《哈佛經驗 -- 運動與健康》一書中指出、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 註:文轉載,內容有刪減

6、每天堅持跳繩的好處有哪些呢

1、跳繩能預防骨質疏鬆

跳繩這項運動不僅可以當作娛樂消遣的方式,還有很多對人的身體方面的益處。你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加大運動強度,對於不同的人群來說,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當然跳繩帶來的共同好處有增強身體免疫力和肺活量等。

2、增強靈活性和協調能力

沒事愛吃垃圾食品、整天學習而運動不足,造成現在的小胖子越來越多了。有位英國著名的健身教練統計過,以半個小時消耗的熱量為標准,將各種運動方式做一個整體比較,結果是:田徑450卡,籃球250卡,自行車330卡,慢跑300卡,散步75卡,跳繩400卡。

通過比較,就可以明顯地看出跳繩的優勢,而學習緊張的孩子,基本上只要半個小時,就能使全身肌肉結實,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餘脂肪,達到運動量的要求,而不至於肥胖過度了。

3、緩解頸椎腰椎酸痛

骨科教授專家也認為,跳繩有助於緩解肌肉酸痛。這是因為跳繩是一項可以協調全身的運動,因此能夠增加全身肌肉的強度,在搖繩的同時,也能讓手臂和肩膀參與進來,肩膀、腰部的肌肉,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長期跳繩,肌肉強度增強,肩頸、腰部酸痛自然能夠緩解。

4、減少心血管疾病發作

冠心病、心肌梗塞這些心腦血管疾病,也困擾著許多中老年人,有什麼適合他們的運動健身方式呢?醫師指出,有德國專家做過統計,跳繩的確能夠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發作再次住院的次數,減少心臟支架的幾率,還能夠緩解冠心病的惡化。

這是因為跳繩能夠有效促進心、肝、肺、脾、胃、腎等內臟器官的血液流通,加快新陳代謝,從而提高臟器的機能。專家強調,患有心肌梗塞的病人,也可以跳繩,但要控制好頻率,不要太快。

骨科教授專家分析,跳繩還能有效地促進骨細胞代謝,防止骨質疏鬆。人體骨骼中的鈣含量,就好像一座銀行一樣,只有趁年輕不斷地存入,到老了的時候才不至於骨質疏鬆、嚴重缺鈣。而跳繩就有增加骨強度的作用。

(6)運動健身骨關節炎和預防動作擴展資料

跳繩要注意的事:

跳繩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如果是連續快節奏跳繩,最好不要超過10分鍾,否則心臟會不堪重負。如果是跳一會兒歇一會兒的話,每次以30分鍾為宜。具體運動量根據個人體力以及需要量而定。千萬別強迫自己一定要達到什麼標准。

跳繩是一種運動量較大的戶外活動,練習前一定要做好身體各部位的准備活動,特別是足踝、手腕和肩關節、肘關節一定要活動開。開始時慢速,隨著堅持時間的增長,可以逐漸提高跳繩的速度。慢速保持在平均每分鍾跳60-70次;較快的速度保持在平均每分鍾140-160次。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經常跳繩有助防骨質疏鬆 一次最好別超10分鍾

7、運動鍛煉的時候,關節響怎麼回事?

關節響:要麼是沒熱身,或者熱身不夠,要麼就是健身方式錯誤,動作有誤,最好停止運動,觀察是哪裡出錯了,不然長期下去,很容易出現關節炎,或者是關節磨損,謹慎!

與運動健身骨關節炎和預防動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