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關節痛是什麼情況?怎麼緩解?
膝關節酸痛怎麼辦?首先,要了解膝關節酸痛的病因,確定診斷。引起膝關節酸痛的病因主要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滑膜炎、鵝掌肌腱炎、脂肪墊勞損、關節內游離體、半月板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等等,膝關節制動或減少負重活動是最先採取的治療措施。減少活動能夠促進關節積液的吸收,軟組織消腫。其次進行理療,可以改善膝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炎症吸收。止痛治療,可使用外用的止痛膏,或者口服非甾體消炎葯如布洛芬、芬必得等等。關節腔內有大量積液的患者可穿刺抽出積液進行加壓包紮,也可行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玻璃酸鈉可以起到營養軟骨、潤滑關節的作用,從而減輕關節摩擦力。對於半月板損傷、關節內游離體、交叉韌帶斷裂或嚴重的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可行關節鏡下關節腔清理術、游離體摘除術、半月板修整或縫合術、交叉韌帶重建術等等。對重度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有明顯的關節畸形,活動度下降的患者,可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2、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怎麼治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是指關節表面的關節軟骨失去彈性,使得軟骨下方的骨質受力增加,從而造成關節磨損加速、變薄,關節間隙變窄如此來,運動時力量之間傳遞到軟骨下骨,使得骨硬化、變形、囊性變等等,從而導致關節功能的病廢。 退行性骨關節炎好發年齡在45歲以上,通常與年齡、體重、性別、職業等相關。 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約倍左右,可能與女性的股四頭肌-髕骨角度(Q角)較、絕經婦女激素改變導致骨質疏鬆較男性明顯等有關職業運動員、體重過大(BMI指大於30)等發生退行性骨關節炎的幾率也較高。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群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在X光片上有退變的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等)。退行性骨關節炎中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內翻畸形,俗稱「羅圈腿」,並發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其早期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X光片上膝關節內側間隙變窄、邊緣增生、硬化,脛骨-股骨角變大。病人早期只是在一些較用力動作時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樓、蹲下站起等,但經休息就有所恢復,所以有間歇性。如果不早期治療,病變會進一步發展。到了中期走路開始疼,腿別扭,疲勞感加重,發病部位酸痛。典型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症狀是膝關節疼痛、關節變形、變大、變粗、反復腫脹,有時關節活動會產生雜音、彈響,甚至鉸鎖、活動受限等等。患者常抱怨無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樓梯無力,甚至不能。往往在站起的一霎那最為不適,活動一段時間後逐漸好轉;而活動或站立太久,又會再次疼痛,最終症狀日益明顯以致無法行走。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要予以足夠的認識和重視。通過對大量患者的觀察,我們建議用多分子活性氧進行治療,多分子活性氧治療是新近從國外引進的一新型的技術,是一種真正 「物美價廉」 的膝、骨關節炎治療方法,費用低,療效確切,有抑制炎症、修復組織、緩解疼痛等作用。 患者要注意積極配合日常生活的運動及保護,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穩定性和活動度。針對其病因及加重因素,建議患者同時應該做到:控制體重、減少負荷(少蹲起、上下樓梯等)、局部保暖、輕緩運動等,對膝關節進行保護。
3、中老年膝關節疼痛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常見的原因有哪些?為什麼中老年人膝關節經常疼痛?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的最常見原因。
膝關節表面覆有一層軟骨,這層軟骨可以起到保護其下骨質和神經的作用。隨著關節使用年限的增加,軟骨逐漸磨損,軟骨下的神經暴露,此時一旦遇到刺激(如上下樓等活動致破損區關節面相互摩擦)便會引起疼痛。如早年有過較嚴重的膝關節外傷,則可能會加速這一過程。此外,遺傳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可見到「80歲的人40歲的關節,而40歲的人卻80歲的關節」的原因。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症狀可表現為單膝疼痛、雙膝疼痛或二者交替出現。疼痛於長時間活動時加重,上、下樓時明顯,休息後可緩解。查體可見膝關節腫脹,關節局部壓痛,屈伸活動受限,有時可感覺到彈響或骨摩擦音。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膝內翻畸形,也就是俗稱的「O形腿」。還有可能出現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無力。站立位X線檢查,多見關節間隙變窄,有「骨刺」甚至「關節鼠」等。
對已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我們建議「省著」使用關節,這包括少做劇烈運動,少爬山、少打太極(盡管這會遭到內科醫生的反對);推薦膝關節無負重狀態下的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同時應注意膝關節的保暖,帶護膝、鍛煉大腿肌肉以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可以服用緩解疼痛、保護軟骨的葯物,行關節腔穿刺抽液、葯物注射,以及行中醫治療等。手術治療主要分為兩種:膝關節鏡手術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膝關節鏡手術可修整破損的關節表面軟骨,取出關節中的游離體——「關節鼠」,適合早、中期骨性關節炎患者。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晚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手段,它在破損的關節面外鑲上人工金屬面,將原先引起疼痛的部位隔開,平衡關節周圍攣縮、鬆弛的軟組織,去除增生骨質,從而達到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恢復關節活動度的目的。
4、左膝關節疼痛【骨性關節炎】
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老年人退行性疾病,其治療和保養方法請看我的科普文章。「骨性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一文,如果保守治療無效,請須行關節置換術。
(張建新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膝關節疼痛有什麼注意事項?
膝蓋疼注意事項?
1、 路不要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
2、 不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
3、 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
4、不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5、 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6、 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護膝來保護膝蓋。
7、 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8、 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9、 鞋子的選擇很重要。一雙合腳的鞋子,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6、骨性關節炎引起的膝蓋疼怎麼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類風濕強調早診早治,其主要治療方法是葯物治療,目前,臨床首選的葯物是甲氨蝶呤,稱為改善病情葯,初次發病可以採取單葯治療,當單葯治療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狀時,可採用兩種或三種葯物的聯合治療。
7、患有骨關節炎,膝關節總是很疼,有什麼葯可以止痛嗎?
建議你用奧泰靈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奧泰靈可以用於治療和預防全身所有部位的骨關節炎,包括膝關節。它可以幫助骨關節患者緩解和消除骨關節炎的疼痛、腫脹等症狀,還能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
8、膝關節疼
膝關節炎性疾病屬於無菌性的骨性關節炎,主要病理上的變化是組織的微循環不好導致的炎症,炎症過程是在細胞新陳代謝物由於不能很好被吸收反過來不斷刺激該組織,導致炎症,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組織退變,退變包括骨骼的增生和軟組織的增生或者軟骨的磨損等,由於增生的發生就會有機會壓迫周圍的神經和血管,導致血流障礙和疼痛等,這一類疾病治療方法最管用的就是怎麼樣保持或者改善其局部組織的微循環,將堆積的代謝物充分吸收,這樣就會快速消除水腫和炎症,但是退變組織的康復是關鍵,這是葯物很難做到的,針對這一類疾病需要治療的方法推薦如下:
1必須抓緊用微波治療儀進行熱療,由於微波是穿透力很強的熱療因子,這是其它熱療儀器沒法比的,一次治療30分鍾,就會大量吸收代謝垃圾,所以一般患者治療一次就會感覺到症狀明顯減輕的作用,但是一般就、消除症狀並保持效果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對滑膜炎或者滑囊積液患者,微波理療能快速吸收積液,這是外科抽取沒法代替的,而且膝關節病灶位置較深,建議用脈沖微波來提高效果。
2 這是關鍵,考慮到有一定的組織退變,康復退變組織或者部分康復退變組織是最重要的,就需要堅持在沒有症狀下繼續治療1個月左右的時間(根據慢性期的長短和退變的嚴重程度),這個就能鞏固療效;
3 平時的鍛煉也是維持療效的最好基礎,加強膝部活動,只有保持膝部組織的良好的血液循環,膝關節病就能避免復發;另外如果軟骨磨損比較重,活動以平地步行為主,少爬樓梯,一定要減少軟骨的磨損,軟骨的再生能力很差,過度磨損的結果就只有骨關節植入手術了。
4 也要主要膝部保暖,不能貪涼,沒事的時候每天自己按摩5-10分鍾,對疾病的鞏固很有幫助。
9、膝關節為什麼會疼痛?
膝關節為負重關節,位於下肢中部,所受杠桿力量也大。因此容易受損。膝關節疼痛的臨床表現較為廣泛。現對常見的膝關節疾患分別闡述:一 慢性關節炎常見的有退行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感染性關節炎 反應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現將較為常見的退休性關節炎詳述如下:退休性關節炎多見於老年人,其病因大多與外傷 炎症 年齡 關節力線不正或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患病關節可致骨面破壞,軟骨下骨質壞死 硬化和骨質增生,關節邊緣骨刺形成,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不平及關節液分泌減少等,反復的損傷形成炎症反應。因此,臨床常發生膝關節疼痛 腫脹 關節積液活動時發出響聲 走路不穩 晚期出現關節畸形伸曲功能受到限制,嚴重者走路困難。二 慢性滑膜炎及股四頭肌萎縮 常見的膝關節滑膜炎有創傷性滑膜炎 炎症性滑膜炎 結核性滑膜炎及梅毒性滑膜炎等現就創傷性滑膜炎及股四頭肌萎縮進行描述。創傷性滑膜炎是由於關節創傷 關節畸形 關節負重力線不均等因素所致。隨之而來的有明顯的股四頭肌萎縮,兩者往往形成惡性循環,使治療較為困難。臨床上以中年婦女多見,大多由於中年後股四頭肌肌力隨年齡增加而退化,股四頭肌萎縮,而體重卻往往增加,股四頭肌萎縮使關節不能得到正常的保護,易出現創傷,進而刺激關節滑膜而發生炎症 滲出,炎症 滲出又不斷增加關節創傷,如內側副韌帶損傷或膝關節十字韌帶鬆弛等。因此,治療的關鍵在於建立肌肉平衡,減少關節創傷,消除炎症。三 膝關節脂肪墊炎常多與損傷有關,內源性損傷較為多見,約佔70%。所有形成脂肪墊間隙變小的任何原因如 滑膜囊腫 膝反屈等,均可發生症狀及屈膝疼。外源性損傷多由外傷所致如半月板前緣分離 骨折移位等。四 半月板疾患 常見的有:半月板破裂 半月板囊腫及盤狀軟骨盤。主要症狀為:膝關節疼痛 走路僵硬上下樓困難 關節活動不靈活 走路經常失步跌倒等五 彈響膝常見原因有半月板破裂 盤裝軟骨盤 髕股關節滑脫等。六 膝關節周圍滑囊炎 常見的滑囊炎病因以外傷 化膿性感染較多見,其他還有結核 梅毒 痛風等疾患七 髕骨骨軟骨性骨折 是一個經常遇到但又容易漏診的疾患,主要由於外傷而引起 多見於運動員 舞蹈演員 軍事訓練人員及體力勞動者,患者以青壯年男性居多,好發於膝關節半曲位時八 髕骨軟化症 病因較為復雜,與創傷 職業 年齡及個體體質均有一定關系,尤其在患有高髕骨 膝外翻畸形等時更易發病。主要症狀為:患膝不適又難以表達 疼痛 活動時發出響聲等九 脛骨粗隆骨軟骨病 多發於青年人,發生在脛骨粗隆骨骺處。臨床表現為脛骨粗隆部腫痛 局部明顯隆起 尤其在膝屈曲跪下時病側疼痛難以忍受,平時走路不受影響,疼痛可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