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分2類

關節炎分2類

發布時間:2020-10-29 05:07:46

1、類風濕關節炎每天吃2mg的激素葯對身體影響大嗎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2、什麼是痛風?痛風分哪幾種類型?

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痛風依病因不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由於天性嘌呤代謝紊亂有關。繼發性痛風為腎臟疾病導致的尿酸排泄障礙有關。

3、類風濕關節炎剛開始二個月了【類風濕關節炎】

您好:您的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陽性,不正規治療將來有骨破壞的可能,建議正規服用「緩解病情葯」。

(南京中醫院徐蕾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類風濕性關節炎怎樣進行作業治療的?

(一)作業治療的目的

1.緩解疼痛

2.預防關節的破壞,防止或延遲關節畸形,保持關節的功能

(二)作業治療的方案1.提高家務工作和休閑能力增強手指靈巧性與活動能力有關的力量和手指捏物的能力,如飯菜的准備郵寄包裹使用電腦等工具書寫,以及其他相關運動和休閑活動

腳部的問題導致行走困難如果手腳協調性差還會導致汽車駕駛困難,影響患者出行當上肢和下肢關節受累嚴重時,自我護理家務活動能力也會相應降低,治療師應關注於病人最看重的問題,有些人可能認為廚房烹飪做家務最重要,另外有些人卻認為它們不重要,可以買半成品或僱用小時工來做家務烹飪,他們更關注於休閑和工作,通過觀察這些問題,確定患者的需求,並進行活動能力分析,找到導致問題的原因,從而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提高他們的功能活動能力

1)提供可轉換的技術,給予修正運動步驟的建議關節保護和體能保持的建議

2)提供或建議使用的輔助器具,最常用的是廚房自助具如電子瓶子啟子削皮刀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刀子開瓶器;姿勢轉換器如浴室墊子廁所升降設施可升降的浴椅助行器穿鞋器系扣器尼龍搭扣取物器;剪子梳子刮鬍刀的改造(加長柄);幫助手旋轉的器具;駕駛的改造,如車鑰匙的的改造加粗的方向盤使用這些自助具或支具可以提高他們的功能

3)當傢具和工具需要更換時,治療師應教會病人如何選擇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適合家庭工作和休閑的工具和傢具,這樣可以幫助人們選擇一種可以使用長期又可以使未來的生活變得容易的工具

4)環境改造:對浴室進行適當的改造重新設計廚房增加坡道提供可以移動的椅子使用輔助具等,能夠有效地加大患者的活動空間,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水平

需要調整風濕關節炎病人工作時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場所的高度,工作應以坐位為主,使用電腦也許會導致手和上肢的疼痛,可以使用腕關節支具緩解疼痛,應給患者一些保持舒適健康和安全的建議,並提供合適的器具,如支撐腕關節的墊子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鍵盤等工作場所設計,應該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標准,盡可能減輕頸部和上肢的緊張度

如果患者不得不停止工作時,如何度過閑暇時間和休閑活動的方式就變得尤其重要,應該進行討論分析平時經常做的主動休閑運動,如打板球高爾夫等早期就應該停止

應該鼓勵患者進行游泳等相對柔和一些的運動散步對健康關節活動度及預防畸形起到很好的作用,還可以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應該提倡另外還有必要從以下幾大方面發掘患者潛在的興趣,如繪畫編織猜謎棋牌社會交往(如訪問朋友去酒吧電影院,參加其他感興趣的組織)等,從而建立新的興趣愛好休閑活動還取決於當地社區的設施,它可以幫助患者嘗試去結識新的朋友,可以幫助他們做有意義的活動,減輕疾病造成的壓力,促進家庭的和睦

2.關節的保護(1)關節的保護原則和目的:減輕疼痛和炎症,減輕內部和外部的關節壓力,以保持關節正常的組織結構,減少變形的危險性

(2)關節的保護:可以通過改變活動模式及使用輔助器具對關節進行保護保護方法包括:

1)關注疼痛信號:這是保護關節措施的第一步如果治療過程中忽視疼痛,有可能導致將來關節損害和疼痛的加劇而對疼痛過於敏感,容易引起運動的減少肌肉的萎縮關節的不穩定,患者應該對疼痛的水平有一個認識,適當調整他們的活動,以減輕疼痛如果採取減少活動措施後,疼痛仍然持續1小時以上,就需要進一步減少活動量,所以給患者設計的活動應該是舒緩的,需要讓患者自己去調整設計作業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當選擇如烹飪家務等活動時,讓患者有意識地去感覺檢查疼痛

②在一個星期內,包括周末,對病人運動時的疼痛情況建立記錄

2)多關節負重,用手盡可能大的接觸面,或者是兩只手舉起重物:如①用兩個手心托盤子端碗有柄的圓筒形杯子托盤等,手指要保持伸展的位置;②通過把手用雙手舉起物體,如鍋茶壺水壺握住把手的腕關節應該維持在伸展位或中立位,另一手腕應負重(圖11-1-34)

3)用相對強壯的更大的關節負重當關節更大時,它的負重能力就會越強如①利用髖關節去關抽屜和門;②利用手掌或拳頭的側面去按壓水龍頭,而不是用手指去做這些工作;③當移動挎包或其他大的物體的時候,利用前臂或軀干去攜帶挎包或大的物品,使其靠近胸部;④用肩關節挎著或用前臂鉤著挎包等

4)應該使用關節最穩定和最有功能的位置去攜帶或移動大的物品當運動的時候可以利用杠桿的功能,當屈曲或者運動時,屈曲或偏離的姿勢可以產生旋轉和力線的壓力

如1)站立時,腳應放平,身子稍向前,病人應站直,防止膝關節扭曲;2)當舉起或抓握時,腕關節應保持在伸展位,可以使關節的抓握力量最大;3)傳授正確的轉移技巧,如從坐位到立位,應用雙手掌支撐椅子的扶手站起避免用手指握住扶手站起(見圖11-1-5)

圖11-1-5雙手掌支撐扶手站起

5)減少過度用力用更少的肌肉來完成每日日常需要以減少內部壓力如①使用輔助器具;②使用減少勞動力的器具,如洗碗機食品加工機轉筒式乾燥機洗衣烘乾機輕巧的動力型工具;③利用杠桿原理,如延長的手柄;④避免舉物,用帶輪子的工具轉運(小型的家用手推車轉移和搬運物品)

6)利用輔助器具減少運動時的疼痛確定使用何種輔助器具的時侯,應考慮病人對輔助器具的態度,也要考慮美觀問題關節炎患者對輔助器具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廚房常用器具,應該允許他們逐漸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商店可以買到各種方便使用的器具,如容易抓握的削皮刀開瓶器等,可以推薦給病人使用避免變形的姿勢和導致變形的模式,比如當移動很重的物品時,關節側方負重或垂直的壓力或由於肌肉收縮會導致內部壓力增高

生活中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防止症狀加重,如①兩指捏取三指抓握非常用力捏容易導致掌指關節向前方的半脫位,用力捏可能促進指間關節變形,避免的方法是將工具的手柄筆等加長或者墊上襯墊;②手指屈曲導致尺偏,用手掌開水龍頭和罐子,手指保持伸直;③屈腕舉重物會使腕關節向前脫位,腕關節應該伸展或者中立位

7)休息:除非醫囑要求,否則並不鼓勵長期卧床,但應該每天在床上休息10小時,如果可能,白天也要休息1小時,這樣有助於自然的恢復和提高整體功能的持久性這應該伴隨著一個長期固定的常規訓練項目,應該認識到適當休息的好處,它是人們改變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8)正常姿勢的維持:應該給予患者在正常姿勢下休息的建議,當坐位和卧位時,關節應該有很好的支持,為使下肢獲得良好的支撐,椅子應該有一個合適的深度,保持髖膝踝90°應該配備木製的椅背支撐架和支持頭部的頭托,椅子兩側應配備結實穩定的扶手床應該是平坦的,稍硬一些以便提供對身體的支持當躺在床上時,身體應得到支持,使身體保持在一個正常的生理曲線上應提供一個比較有支撐性的枕頭,常規的枕頭容易導致頸部後伸和緊張平躺時保持髖膝關節伸展,膝關節處應避免用枕頭支撐,因為這會導致嚴重受損關節產生屈曲攣縮當有皮下結節時,配備羊皮的毯子和泡沫材料的靠墊有利於減輕對結節部位的壓力

3.體能的保存這可幫助降低疲勞和減少工作中的能量,節省體力,更合理地分配自身體能,使其用到更有意義的活動中去主要的原則包括:①無論休息和工作,都不要長時間地保持在某一個姿勢下,一般不超過20-30分鍾②運用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姿勢平衡保持能量,這種好的姿勢可以使頭和體乾的重量維持在骨骼的重力線上,因為重心將有助於維持正常的姿勢(圖11-1-6)

圖11-1-6正確的坐姿

如果身體在一個不正確的姿勢下活動,患者將用更多的能量來保持,因為他必須要對抗重力才能維持一個好的姿勢,如聳起的肩部,前伸的頸部和屈曲的背部,將導致肌肉的張力增高疼痛和勞累站立時要比坐位時多耗費25%的體能,如果有可能應該盡量在坐位下進行工作③避免在一個姿勢下保持過長時間,以防止肌肉僵硬,要求每隔20-30分鍾變換姿勢,如定時地活動雙手,避免連續不斷地書寫④一個正常的工作高度將會使頭和頸部得到伸展當肩關節放鬆時工作檯面應該比肘關節低2cm,可以這樣通過調整高度來改變工作檯面⑤應該避免壓力過大而又不能停止的活動,因為它會導致突然嚴重的疼痛,將會給那些脆弱的關節造成損傷應該教會患者進行簡單的動作分析,幫助他們知道在家裡如何進行省力地進行正常的活動

4.主動活動和訓練(1)肌力增強訓練: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由於疾病的緣故,大多不願意活動,容易引起肌肉萎縮活動能力和耐力下降以及心血管功能降低,進而導致身體健康狀況的衰退相比急性期,此時的活動顯得更為重要

1)等長練習:常用在動態抗阻力練習和有氧鍛煉之前或一起進行等長練習在初期可以用於改善肌肉的張力和耐力,並為以後大強度的活動做准備研究證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天保持70%最大等長收縮水平6秒,重復5~10次,可以明顯增強肌肉的力量在進行最大等長收縮練習時,每次不要超過6秒,避免用最大的力(100%),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注意每次一組肌肉收縮,避免兩組肌群同時收縮

2)動態練習:是最常用的增強肌肉力量的方式,可以增強肌力和耐力動態練習的阻力可以是體重肢體的重量或外部阻力如各類重物抗阻力練習要防止加重關節不穩定和引起炎症不論哪一種形式的練習,都應該在無疼痛范圍內進行在施加外界阻力前,抗阻力的關節至少可以完成8~10次的抗重力活動如果關節腫脹或疼痛,應該降低關節活動的強度頻率和縮小活動范圍

(2)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可以通過訓練來維持每日日常生活動作所需的關節活動度訓練性活動項目可以幫助患者保持全關節的活動范圍,訓練項目可以由PT執行,進行1周2~3次的有氧訓練以提高肌肉的耐久性,如騎自行車游泳等也可以教患者做上肢體操,放鬆肩部,保持較好的姿勢和全關節活動范圍(見圖11-1-7)OT師應更關注詳細的訓練信息,如何時提供何種的手部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和手耐力訓練結合在一起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所選擇的運動應該有一個緩慢平穩的節奏,要有適當的休息讓肌肉得以恢復,防止疲勞在宅的治療性訓練應考慮到手部的休閑活動,如園藝烹飪運動可以提高骨骼的強度和增強肌力;而且可以提高大腦內咖啡肽水平,產生愉悅的感覺,減輕疼痛訓練要注意盡量適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幫助人們進行社交活動效果最佳的訓練是在葯效發生作用時疼痛最輕時痙攣和疲勞最小時,訓練前應該進行熱身鍛煉,這樣可以幫助減輕軟組織拉傷

5.矯形器(1)手休息位矯形器:在急性紅腫期持續佩戴,可以在短期內緩解炎症在慢性期,通常有規律地在夜間佩戴,或者在白天佩戴數小時大多數患者通過佩戴這種矯形器使疼痛減輕,但是對它們是否能緩解僵硬活動受限或腫脹有爭議這些矯形器應該易於穿脫而且舒適

(2)腕功能位矯形器:佩戴這些固定的或部分活動的腕關節(取決於設計)矯形器,可以減少活動和用力抓取物體時關節的疼痛,但是它們限制了手的靈巧性手掌的抓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功能一般需要1~2周的時間觀察和調整在許多病例中更傾向於使用有彈性的腕夾板

(3)掌指關節矯形器:多可以對於已有尺偏的患者減緩疼痛,促進功能,增加手指抓握的正確對線

(4)拇指矯形器(見圖11-1-8):可在穩定拇指的腕掌關節和掌指關節時使用手掌外展時,拇指固定在對掌位腕掌關節損傷的患者多需用腕-拇指矯形器

(5)天鵝頸支架(見圖11-1-9)槌狀指支架抗尺側偏支架:保護關節,減輕疼痛,糾正畸形

6.減輕疼痛和壓力1)疼痛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它是導致身體功能降低的主要因素,會讓病人產生無助低落的情緒如果能進行有效的疼痛認知行為的反應,它可以被部分緩解因為各種關於認知方面的行為策略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如放鬆練習通常的方法是指導病人進行意念和持續放鬆練習,教會認知上的治療策略,如想像一些生動的高興的活動和場所

進行肉體和精神分離,想像疼痛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行為這些方法應該在如何進行關節保護教育時進行,疼痛不能被忽略因為它可以提示關節壓力的大小

2)解決問題:找到導致疼痛的運動和壓力增高的原因,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通常是通過認知行為的方法來緩解疼痛,使人們認識到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應該教會患者一些特殊的技巧,使患者在家裡利用這些技巧減輕疼痛,但是這些方法不能替代葯物治療,只能減輕患者對疼痛的認知感受,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7.作業活動貫穿OT整個治療過程中,它可以改善和維持關節活動度肌力手的靈巧性及日常生活動作,還可以減輕疼痛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在給患者設計作業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時間的設定:應防止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長期持續的做一種作業活動,可以讓其保持做30分鍾的輕松的作業活動,以患者不疲勞為度

2)關節的負擔:應根據患者的功能選擇適合他的作業種類,隨著治療目的逐漸增加治療的趣味性對於皮革類精細的作業活動,容易導致手部的負擔加重,要在關節保護的措施下進行

3)作業環境:患者所用的工具傢具及採用的姿勢,應不使其感到疲勞防止變形為目的作業環境應是一個歡快輕松的氛圍,讓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高活動動力,有利於減輕疼痛

(2)作業活動的實施:根據患者的治療目的興趣選擇不同的作業活動種類,如編織貼紙雕刻卷紙刺綉蛋殼工藝等

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有哪些?

1.西醫葯治療

〈1〉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又稱一線葯物。

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兒減半,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0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吲哚類:消炎痛25mg,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丙酸類: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類:芬布芬0.3g,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g,每日3次。

〈2〉二線葯物

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諾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2.青黴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維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症肌無力等。

2.中醫葯治療

〈1〉衛陽不固,痹邪阻絡:症見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劇烈疼痛,遇冷則甚,得熱則舒,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治法: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葯:防風10克、防己10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秦艽10克、羌獨活各10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薑2片、大棗5枚。

本方葯不宜久服,宜間斷服用,因祛風燥濕之劑易耗傷陰液。

〈2〉邪郁而壅,濕熱痹阻:症見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治法: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葯:防己10克、蠶砂20克、苡仁30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梔15克、黃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見於類風濕活動期,來勢較急常伴感染,故應積極尋找感染病灶,作另行處理。

〈3〉痰瘀互結,經脈痹阻:關節腫痛且變形,活動時痛,屈伸受限,痛處不移,肌膚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結節,或肢體頑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方葯:當歸、川芎、桃仁、紅花、香附、地龍、五靈脂、沒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殼10克。

〈4〉肝腎同病,氣血兩損:形體消瘦,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骨節痛煩,筋脈拘急,伴腰膝酸軟、眩暈、心悸、氣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無華,脈細弱。

治法:益肝腎,補氣血。

方葯:黨參15克,獨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風、當歸、芍葯、川芎、地黃各10克,細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黃芪各15克,白術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6、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關節炎症反應,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盡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降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
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葯、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功能鍛煉。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和耐心,能夠與醫生配合治療。
2.一般治療
關節腫痛明顯者應強調休息及關節制動,而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應注意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煉僵直。此外,理療、外用葯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症狀。
3.葯物治療
方案應個體化,葯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慢作用抗風濕葯、免疫抑制劑、免疫和生物制劑及植物葯等。
(1)非甾類抗炎葯有抗炎、止痛、解熱作用,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葯物,適用於活動期等各個時期的患者。常用的葯物包括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
(2)抗風濕葯(DMARDs)又被稱為二線葯物或慢作用抗風濕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靜注;柳氮磺吡啶,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以及羥氯喹、來氟米特、環孢素、金諾芬、白芍總苷等。
(3)雲克即鍀[99Tc]亞甲基二磷酸鹽注射液,是一種非激發狀態的同位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緩解症狀的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小。靜脈用葯,10天為一療程。
(4)糖皮質激素激素不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葯物。但在下述四種情況可選用激素:①伴隨類風濕血管炎包括多發性單神經炎、類風濕肺及漿膜炎、虹膜炎等。②過渡治療在重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應首先減少或緩慢停用激素。③經正規慢作用抗風濕葯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劑量激素。④局部應用如關節腔內注射可有效緩解關節的炎症。總原則為短期小劑量(10mg/d以下)應用。
(5)生物制劑目前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已經有幾種生物制劑被批准上市,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尤其在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種生物制劑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單抗)也稱TNF-α嵌合性單克隆抗體,臨床試驗已證明對甲氨蝶呤等治療無效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滿意療效。近年來強調早期應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靜點,3mg/kg,分別於0,2,6周注射一次,以後每8周靜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為1個療程。需與MTX聯合應用,抑制抗抗體的產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AS療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國內有恩利及益塞普兩種商品劑型。③adalimumab(阿達木單抗)是針對TNF-的全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推薦的治療劑量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單抗),IL-6受體拮抗劑,主要用於中重度RA,對TNF-α拮抗劑反應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薦的用法是4~10mg/kg,靜脈輸注,每4周給葯1次。⑤抗CD20單抗Rituximab(利妥昔單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Rituximab也可與環磷醯胺或甲氨蝶呤聯合用葯。
(6)植物葯目前,已有多種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植物葯,如雷公藤、白芍總甙、青藤鹼等。部分葯物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研究。
4.免疫凈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大量循環免疫復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葯物治療外,可選用免疫凈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同時提高葯物治療的療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凈化療法包括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去除術。被置換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細胞、粒細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等。應用此方法時需配合葯物治療。
5.功能鍛煉
必須強調,功能鍛煉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但是,一旦腫痛改善,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活動。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煉。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6.外科治療
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及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科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外科治療的范圍從腕管綜合征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及關節置換術。

7、半月板損傷2級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嗎?

指導意見:建議最好採用外用葯物治療,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傳統中醫外敷穴位治療,局部滲透力強.葯物分子經皮膚吸收,通過毛孔拔毒排毒,參與血液反循環直達患處,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 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快速效果.

8、類風濕關節炎有二個月了【類風濕關節炎】

診斷類風濕應明確,但僅吃中葯和尼美舒利片肯定不夠的,需要使用內一些治本的葯物如來氟米容特、甲氨蝶呤、類克、益賽普等。

(劉湘源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醫三院劉湘源 http://liuxiangyuan.haodf.com/

9、什麼原因導致人有關節炎/?

很多疾病可引起關節炎性病變,臨床較為常見的關節炎有以下幾種:
1.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骨質增生,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多數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質增生,自然容易得骨關節炎。臨床數據顯示,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在醫生看來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
2.類風濕性關節炎
該病常表現為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等)疼痛,且發病關節呈對稱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80%在35~50歲之間,但老人、幼兒同樣可發病。因其病因與遺傳、感染、環境、免疫有著復雜關系,臨床尚無法徹底根治,只能通過葯物治療控制病情,維持關節功能。
3.強直性脊柱炎
多表現為脊柱、骶髂關節等中軸關節病變。病因不清,一般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該病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前,嚴重者可導致脊柱和關節畸形而影響日常生活。
4.反應性關節炎
因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等關節外感染因子觸發的炎症性關節病變。降低感染率、提高免疫力有一定防治作用。
5.痛風性關節炎
因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的關節炎。發病多為急性單側關節炎,以腳部大腳趾突然紅腫、疼痛為主要症狀,痛時「痛不欲生」,病程持續一周左右可緩解,像一陣風一樣過去,因此叫「痛風」,但易復發。預防方法是有效的抗氧化,防止核酸被氧化分解,從而減少內源性嘌呤(佔80%)產生,繼而減少尿酸的產生。同時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少吃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白酒等外源性嘌呤,從而減少尿酸產生。
tips: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與關節炎分2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