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天是關節炎高發的季節,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
2、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①創傷與磨損。骨性關節炎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創傷與磨損。創傷有急性的與慢性的;磨損則專指長期的、慢性的消磨損傷。
人一天到晚總在活動,在幾十年的活動中,關節可能受過傷,發生骨折、脫位,使關節面變得不光滑,或因幾十年的磨損、生理的老化等,都可導致骨關節病。
關節畸形也是造成骨性關節炎的一個原因,正常關節就和輪軸一樣,很好、很正。假如軸歪了,轉起來時磨損就嚴重。關節畸形,如膝關節的內翻、外翻、俗稱「羅圈腿」或「八字腳」,關節軸不正常,關節受力不平均,就容易造成骨性關節炎。
關節不穩也是造成骨性關節炎的原因之一,如韌帶受過傷,斷了或拉長了,關節就會不穩、鬆弛,也就容易磨損。
②退變。老年人經歷了幾十年的活動,關節已有磨損和生理老化,軟骨營養不良、代謝能力差,致使軟骨變質,而形成骨性關節炎。
③遺傳因素。這也是原因之一,白種人就比黃種人易患骨關節病,這和基因有關。
④疾病。有些疾病能引發骨性關節炎。
a.類風濕病。類風濕病先從關節滑膜開始,形成類風濕性滑膜炎,然後侵犯軟骨及骨質,致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b.化膿性感染。當外傷傷到關節時,把病菌帶到關節內,致使關節內感染,炎症可直接破壞軟骨及骨質,從而造成關節炎。
c.特殊的感染。由結核桿菌所致的結核性關節炎,對軟骨與骨質破壞明顯。
3、及時預防,關節炎高發,多與哪些因素有關?
關節炎的高發主要有三點因素,第一點,運動不合理。第二點,不注意保暖。第三點,喜歡吃高嘌呤的食物。
以上三大因素是關節炎高發的主要原因,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運動,但是運動不合理也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畏寒,不合理的運動可以損傷我們的關節。許多健身小白一開始鍛煉身體都會非常興奮,他們起初都是高強度的鍛煉身體,但是這種高強度的鍛煉身體會導致我們關節磨損,長久下去會導致關節炎症。其次運動的動作不到位也會導致我們的關節。所以我們在鍛煉身體時一定要合理的鍛煉。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是現在年輕人的常見裝扮,當我們的身體關節受到冰冷刺激後世很容易產生炎症的。寒冷刺激導致的關節炎起初我們可能感覺不到,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關節會慢慢表現出來,疼痛畸形等等。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在飲食方面常常會攝入大量肉類,或者是高嘌呤食物,而高嘌呤飲食會引起痛風,從而關節會出現疼痛畸形。現今痛風性關節炎的患病人數也比較多,很多關節處會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畸形。
以上三種是關節炎高發的原因,我們可以改正我們生活的習慣,防止關節炎的過早發生,如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關節炎的表現,所以我們應該多注意。
4、關節炎的常見發病原因都有什麼
1、經常的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
2、在骨質疏鬆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3、長期的冷刺激會使關節、軟骨代謝能力減弱,免疫能力降低,造成對關節、軟骨的損害。
5、日本女性,膝關節炎症發病率高不高?
她們從小穿學生裙,到大學後又臭美,大冬天穿裙子,所以到老了得關節炎的很多,但這只是相對而言,日本並不是最高的,日本人習慣跪坐,跪坐不影響關節軟骨,反而能增加膝關節活動的范圍,日本的女人,患膝骨性關節炎的年齡比美國高,而發病率比美國低,這很可能就是日本女人所跪坐所引起的好處。
其實真正關節炎發病率高的全是些貧困國家,和地理位置的寒熱沒有什麼關系,看來主要還是取決於國民身體的素質和醫療保健的水平。中國的關節炎發病率13%,絕不比日本低。
6、風濕什麼時候季節容易發病
風濕病多數在冬春兩季發病,寒冷和潮濕地區更容易得病。風濕患者不宜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品,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最好忌食。糖類及脂肪也要少食,因為此類食物久食多食容易損傷脾胃,導致痰濕的滋生,從而加重病情。
7、日本人得關節炎的是不是特多?
日本人得關節炎的人很多,這是因為工作的地方學常時間開空調,另一方面,日本人幹活很拚命,勞累過度有關,與天氣的冷暖、服裝的長短無關。
8、請問關節炎的發病率在什麼年齡范圍內
骨關節炎(OA)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威脅著全球約1/3成年人的正常活動。隨著人類進入老齡化社會,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還將上升,因此確切的診斷、合理的治療顯得十分重要。
骨關節炎的病因特別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所受應力的改變、關節軟骨和滑膜的生物化學改變以及遺傳因素等在骨關節炎的發生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對於骨關節炎還沒有一個滿意的治癒方法,一般都是對症治療,即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減小關節功能障礙。1998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對骨關節炎治療進行了循證醫學分析並制定出指南,同時指出,必須根據患者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由於國情不同,我國現階段對骨關節炎的治療應採用階梯治療比較合適。
一、非葯物治療
非葯物治療內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股四頭肌肌力減弱,以往認為這是由於廢用性萎縮引起的,但國外近來研究認為,股四頭肌萎縮並不完全是骨關節炎引起的,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能是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之一,由於股四頭肌肌力的減弱,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正常肌肉所應有的緩沖能力降低,因此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的訓練和有氧訓練對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二、葯物治療
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病人,輕度至中度疼痛可以通過服用止痛葯物控制。這些葯物主要包括各種非類固醇類抗炎葯(NSAIDs),如選擇性COX-2抑制劑(萘丁美酮、依託度酸等)以及中樞性止痛葯物如鹽酸曲馬多等。在葯物治療中必須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葯物的消化道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還有葯物會引起血小板凝集抑制等副作用。
臨床上還經常使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治療骨關節炎,這兩種葯物可以抑制損傷細胞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產生,增強關節軟骨對營養的吸收,維持關節的韌性和彈性。但這些作用顯效慢,且由於缺乏完善的臨床實驗數據和證據,目前還不能成為治療骨關節炎確實有效的葯物。 三、關節內注射治療
這也是一種能夠緩解關節症狀的治療方法,常用葯物有透明質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在國內已在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療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質,如細胞激動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並抑制軟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現較慢。而糖皮質激素止痛效果出現快。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內注射治療是一種侵襲性操作,要避免醫源性關節內感染,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要慎重。
四、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並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骨關節炎的治療任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十分艱巨,這不但要求臨床醫生的不懈追求,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奮發有為,我們一定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使我國在骨關節炎的治療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