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灸對手指關節炎有用嗎
?
2、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嗎泡腳對關節炎有什麼好處
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但要用葯泡,不然起步到治病效果。
3、用姜水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嗎
你好!姜水泡腳可以擴張血管,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風濕肢體涼,有冷痛有好處。
不過只是這么做不能去除風濕的病因,如果有紅腫充血的情況不要用。望採納!
4、腳踝關節炎能用萬通筋骨貼嗎?
腳踝關節處出現了比較輕微的炎症,這種情況使用萬通筋骨貼是可以治癒的,大概使用一個療程左右就可以了,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關節炎,那麼外用的膏葯,只能作為輔助的手段,這種情況一定要去醫療機構進行消炎治療,平常也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經常運動。
5、關節炎能針灸能治好嗎
看是什麼關節炎了,骨性關節炎可以治讓其不痛,肩周炎可以治好,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效果就差。
6、腳關節炎如何治療方法
1、保護關節: 應限制關節負重活動,避免久站或長時間步行,可用手杖減輕受累關節負荷;體重超標者宜減輕體重;要注意患病關節保暖,避風寒; 嚴重時可短期卧床休息,完全制動。
2、提高防範意識:患者要了解該病的危害性及早期治療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危險因素的認識,消除和避免致病因素,有利於控制疾病和功能的恢復,同時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局部理療:急性期關節發熱,腫脹宜先進行局部冷敷,退熱消腫後可應用熱敷。慢性期還可應用紅外線、超短波、針灸、蠟療、按摩等。
4、功能鍛煉:合理的鍛練可恢復肌肉收縮力,關節靈活度和防治骨質疏鬆,不合理的鍛練則會增加關節負荷,引起軟骨的進一步損傷,從而加重臨床症狀。常常可以見到有些患者盲目地進行走長路、跳迪斯科,甚至 跑步、爬山等不適的鍛練後症狀加重。
7、每天用什麼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
1、當歸乾薑浴:暖身袪寒。
受到寒氣影響,寒底人士或氣血循環較差的人士怕冷的情況更為嚴重。除了進食溫熱補品如羊肉、鹿茸等補身外,不妨以一些溫熱活血的中葯來浸足浴,例如乾薑、附子和吳茱萸均是溫葯,具有散寒止痛和溫經通脈的功效,有助打通經脈,並幫助袪散寒氣,令身體溫熱。若能加強氣血循環,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氣活血的中葯如當歸和黨參等,令氣血暢順運行全身。
材料:
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1兩 、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並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行氣活血,暖身袪寒。
2、荊芥防風浴:預防外感。
天氣轉冷,稍一不慎,身體便容易受病邪,特別是風寒感冒更為普遍。想預防應不時用一些袪散風寒的中葯作食療,又或製成葯液浸浴或足浴,有助預防風寒感冒,在初發期間更能減低惡化機會。中葯如荊芥、防風、羌活和紫蘇葉等均是發汗解表的中葯,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過發汗而袪除表邪,治療惡寒、發熱、頭痛等外感症狀。
材料:
羌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辛溫解表,袪風防感。
3、川芎白芷浴: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餘,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葯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藁本等。
白芷和藁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舒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
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藁本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4、丁香胡椒浴:利水消腫。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會受水腫困擾,特別是腳部浮腫。其實水腫的問題與肺、脾和腎都有關系,全身的水腫多與腎功能轉差有關,而脾虛與肺虛則會令水氣和濕氣容易積於腳部。胡椒具有行氣的作用,而澤蘭、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溫腎助陽的丁香,以之浸腳,能增強整體機能,對去除水濕亦甚有幫助。
材料:
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溫腎袪寒,利水消腫。
足浴3大注意事項:
1.水的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特別是老人家,應先以手試試水溫。
2.飯前飯後或過飢過飽均不宜。
3.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適合足浴,應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