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美樂(Humira),即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它是艾伯維公司推廣的全球首個被批準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全人源單克隆抗體葯(生物制劑)。近幾年是連續全球銷量第一的處方葯。起效迅速,強效持久,皮下注射,兩周一次,使用方便。它在中國批準的適應症有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修美樂是通過特異性結合人體內的TNFα,阻止TNFα與其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從而阻斷了TNFα的生物學活性,最終減輕炎症反應並減少破骨細胞激活,達到控制並緩解症狀體征的目的。
2、最近看到很多講生物制劑可以治療類風濕的報道,生物制劑治類風濕關節炎真的有效嗎?有誰知道?謝謝!
生物制劑是近年來類風濕治療的新趨勢,以依那西普(恩利)為代表的生物制劑,為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和傳統的治療類風濕疾病的葯物相比,生物制劑最大的特點在於,可以完全達到臨床緩解,關節不腫不痛,患者可以和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和工作。
使用生物制劑,要盡可能在疾病早期開始,研究顯示,早期使用依那西普不僅可以使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的關節腫痛、晨僵等常見症狀迅速得到緩解,同時還能阻斷腫瘤壞死因子在這兩類疾病中的作用,從而從根本上阻止關節破壞,避免疾病進展導致的關節變形甚至殘疾。
轉一篇北京青年報的報道,希望能對廣大病友有所幫助: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s/lvyou/2010-10-20/content_1043878.html
3、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制劑有哪些
隨著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逐漸滲透到自身免疫研究的進撮、,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內因和發病機制已有容了較深入的認識。從而,針對發病機制中的一些重要環節,試用生物制劑治療也成為當前熱門課題之一。應用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是近幾年內才發展起來韻,目前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由於生物制劑具有葯理作用環節的選擇性高、毒副作用較小的優點,預期將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方法甚多,在此作些介紹:(1)細胞因子 丁—干擾素(IFN—EE丁)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已超過10年,我國也已有產品,應用後的初步報告認為,對類風濕關節炎有一定幫助,但還需進一步觀察研究。(2)抗T淋巴細胞治療 T淋巴細胞接種,由於引起類風濕關節炎的抗原不明,無法得到抗原特異性的T細胞克隆作為疫苗。種種研究結果或不滿意,或僅處於剛開始階段。(3)抗細胞因子治療 主要是針對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1及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都處於研究階段。(4)基因療法 對類風濕關節炎還只是一種設想。生物制劑應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治療,目前處於任重而道遠。現在應用於臨床的主要有轉移因子、胸腺素等。
4、得類風濕關節炎非得打生物制劑嗎?
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不一定非要打生物制劑,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比較難治的疾病,需要綜合治療,平時可以使用激素類葯物,配合中醫中葯治療,可能會好一些的。
5、怎樣用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急慢性炎症,是一種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本病可因外感風寒濕邪,合而為病入絡,流注關節阻遏氣血,風邪水濕乘虛而入,侵犯郁於筋脈,留於關節而成,或因少年氣盛,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而引起,它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受累關節以大關節為主。開始侵及下肢關節,膝和踝關節最為常見。
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遊走性、對稱性、復發性。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關節,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關節功能多因腫痛而活動受限,有時關節腔伴有滲出液。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受累。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有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不典型的風濕熱病史。主要表現:關節多為酸痛,呈遊走性竄痛或限於一兩個關節輕度腫痛,關節功能因疼痛輕度受限。如累及膝關節則行走、上下樓及蹲站時困難。呈反復發作,遇天氣變化(刮風、下雨、陰天)時加重。
治療可用黃花鐵線蓮搗爛外敷於患處20分鍾對風濕關節炎效果明顯
不懂可咨詢我們。
6、為什麼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進行生物制劑治療前要篩查肺結核?
而在我國目前市場上能獲得的生物制劑主要是抗TNF拮抗劑。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國外幾種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治療生物制劑相繼研發成功,被批准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和強直性脊柱炎(AS)等風濕免疫性疾病。目前在我國市場上能獲得的抗TNF拮抗劑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此些新葯的上市上和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臨床治療的效果,甚至改變了疾病的不良預後。另一方面,新葯的安全性問題一直被醫生所關注。因為TNF既是重要的炎性細胞因子,又是機體維持正常免疫平衡、對抗感染、監視抑制腫瘤生長的生理性細胞因子,如受到過度抑制則可能發生一些與感染、腫瘤相關的不良反應,還可能出現異體蛋白激發的超敏反應等。盡管如此,目前我國風濕專家的一致意見是:抗TNF拮抗劑的問世改變了RA和AS的治療模式,生物制劑的療效和安全性在臨床試驗以及使用過程中得到了認可,但在用葯時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在用葯過程中嚴密監測輸液反應、感染等不良反應。以下情況是不能應用抗腫瘤壞死因子(即禁忌證)①存在活動性感染;②有結核感染史未經標准治療或出現活動者;③有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史;④合並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或惡性腫瘤的患者;⑤神經系統的脫髓鞘病變;⑥對葯物成分過敏的患者。由於應用TNF拮抗劑有可能增加結核感染的風險,或使潛伏結核復發的可能性,所以在用葯前需進行仔細評估。循證醫學證據提示,通過篩查試驗以及密切地監測,可以明顯控制結核的發生率。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曾組織我國風濕病學權威專家,經認真討論,結合國內外情況,形成了指導性意見,並於2009年發表了《英夫利昔單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的參考意見》[《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9,13(4):279],於2010年發表了《依那西普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的專家建議》[《中華內科雜志》2010,19(6):546]。以使用英夫利昔單抗為例,建議:(1)所有準備使用英夫利昔抗拮劑的患者,均需詳細詢問結核病病史,包括接觸史、治療情況,以及詳細查體。用葯前均需接受胸部x線檢查和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derivative,PPD)皮膚試驗。(2)根據我國國情,關於PPD試驗的結果,專家組推薦的標准如下:①硬結直徑<10mm。且無結核感染證據,可以應用。②10mm≤硬結直徑<15mm,且無其他結核感染證據,醫生應根據患者病情酌情考慮是否應用英夫利昔單抗(如需應用英夫利昔單抗治療,建議應用英夫利昔單抗的同時給予預防性結核治療,異煙肼治療2個月後開始英夫利昔並繼續合用異煙肼4個月)。③硬結直徑〉15mm但有水皰或壞死,不宜使用英夫利昔單抗,此時應給予抗結核治療,待結核控制後再酌情考慮應用英夫利昔單抗治療。④胸部X線檢查證實有活動性結核患者,禁用英夫利昔單抗;對於接受過標准治療的陳舊性肺結核患者,如PPD試驗<10mm,可結合患者病情酌情使用,同時需要臨床密切觀察,每隔3個月應接受肺部x線檢查;如PPD試驗≥10mm,經專科醫師會診。在開始抗結核治療的同時權衡獲益風險比,酌情使用英夫利昔單抗;有肺外活動性結核的患者需先抗結核治療,結核感染控制後再酌情使用英夫利昔單抗。
7、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制劑都有哪些?一般要用幾個療程?一個療程費用大概是多少?
類風濕疾病是風濕免疫病一種。常見的表現是小關節腫痛。生物制劑的物,如益賽普物,主要是針對免疫過程中的細胞因子,與其選擇性/競爭性結合,從而起到快速緩解症狀、改善病情的作用的。有適應症的,不是所有的類風濕疾病都適合。
8、治類風濕的生物制劑針一支多少錢
目前最新最好的生物制劑,一支八百~一千多。類風濕的話一般是指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的一類疾病,一般是會侵犯小關節導致關節炎的
9、生物制劑對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效果特好嗎
生物制劑對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或強直性脊柱炎都沒有根治作用,短期緩解疼痛效果不錯,遠期效果還有待觀察。
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治療新進展 :
一部分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的患者由於僅有輕微的症狀和體征,可以無需特殊治療,或進行理療改善症狀,明顯炎症患者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
對一些關節炎症狀較重和有附著點病的患者可在受累關節內或炎症部位注射皮質激素。骶髂關節炎明顯,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時,可在CT介導下炎性骶髂關節內注射皮質激素,據報告可獲得顯著療效。
少數急性或炎症高度活動的患者,可全身使用皮質激素,但劑量與療程宜從嚴掌握。
病程較長的慢性患者,有持久關節炎和附著點病,如單用非甾體類抗炎葯不能完全控制症狀時,可加用免疫抑制劑。
對有炎性腸病的未分化脊柱關節病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可獲得較好療效。機制可能柳氮磺胺吡啶通過恢復腸壁正常通透性、抑制抗原進入受損腸壁來治療炎性腸病,但無預防作用。另外,早期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是否改善病程和預後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就目前國內臨床治療的普遍情況而言,醫師常樂意選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療未分化脊柱關節病,這可能與本葯價格適中、總體來說用葯安全性較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