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反應性關節炎中醫博客

反應性關節炎中醫博客

發布時間:2020-10-24 02:16:23

1、我媽媽得啦嚴重的風濕病晚上疼的睡不著覺,小弟跪求治療風濕病的葯物最好口服的,或偏方小弟不勝感激

你好!你是一個孝子,使我很受感動。但風濕病有很多種,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多肌痛,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抄,重疊綜合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反應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炎性腸病性關節炎等,雖然中醫中葯治療風濕病有著西醫西葯無法比擬的效果,但中醫治病的方法是「對症下葯」,也就是說,對不同的風濕病用百葯是不一樣的。因此,在你母親的病不具體的情況下,不好給你提供葯物或偏方,就算有人給你提供葯物或偏方,你也是不敢用的,給你亂提供葯物和偏方的人也是不負責任的。因此度,希望將你母親的詳細病歷告訴我,以便給你母親提供具體診療建議。祝你母親早日康復!

2、風濕類疾病

你好
你的病情屬於風濕病。
如何自測風濕病?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了風濕病,不需要醫院的化驗結果就可以確診的一條最簡單有效的捷徑是;首先參照風濕病的常見十大臨床表現: 風濕病常見的主要症狀有:

1·疼痛:是中醫風濕病的常見症狀,病人感到比較痛苦的自覺表現。

2·關節腫脹:是指關節周圍浮腫而脹的一種症狀。

3·發熱

4·麻木

5·肢節屈伸不利:是指四肢關節、脊柱等活動受限或困難的一種症狀;可單發或多個關節同時發生。

6·多汗

7·皮膚症狀:硬化或紅斑出現。

8·皮下結節

9·晨僵:是患者早晨醒來後,自覺關節僵硬、屈伸不利的一種症狀。

10·畏寒惡風:是風濕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可以表現全身的症狀,也可以表現為肢體關節的局部症狀。

如果你具備風濕病的常見十大臨床表現中的任何一個症狀,而後結合自己是否有遇天氣變化、吹風或用空調之後,肢體關節酸脹、重著、疼痛的症狀是否加重?有上述症狀和加重者就可以確定你是否患有風濕病。

3、反應性關節炎的治療

目前尚無特異性或根治性治療方法。與其他炎性關節病一樣,治療目的在於控制和緩解疼痛,防止關節破壞,保護關節功能。
1.一般治療
口腔與生殖器黏膜潰瘍多能自發緩解,無需治療。急性關節炎可卧床休息,避免固定關節夾板以免引起纖維強直和肌肉萎縮。當急性炎症症狀緩解後,應盡早開始關節功能鍛煉。
2.非甾類抗炎葯(NSAIDs)
本類葯物種類繁多,包括雙氯芬酸鈉、洛索洛芬鈉、美洛昔康、吲哚美辛和塞來昔布等,但療效大致相當。具體選用因人而異,可減輕關節腫脹和疼痛及增加活動范圍。是早期或晚期患者症狀治療的首選。
3.抗生素
抗生素的治療仍有爭議。對於獲得性反應性關節炎,短期使用抗生素(氧氟沙星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並發的尿道感染可能減少有反應性關節炎病史患者的關節炎復發風險,但對於已有的關節炎本身是否有益尚缺乏證據,另外也不推薦長期抗生素治療慢性反應性關節炎。而對於腸道型反應性關節炎,抗生素治療常常無效,並不推薦於反應性關節炎發生之後使用。
4.糖皮質激素
對非甾類抗炎葯不能緩解症狀的個別患者可短期用糖皮質激素,但口服治療既不能阻止本病發展,還會因長期治療帶來不良反應。外用糖皮質激素和角質溶解劑對溢膿性皮膚角化症有用。關節內注射糖皮質激素可暫時緩解膝關節和其他關節腫脹。對足底筋膜或跟腱滑囊引起的疼痛和壓痛可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治療,使踝關節早日活動以免跟腱變短和纖維強直。必須注意避免直接跟腱內注射,這樣會引起跟腱斷裂。
5.慢作用抗風濕葯
當非甾類抗炎葯不能控制關節炎,關節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或存在關節破壞的證據時,可加用慢作用抗風濕葯,應用最廣泛的是柳氮磺吡啶,對於重症不緩解者可試用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
6.生物制劑
腫瘤壞死因子(TNF)抑制劑已成功地用於治療其他類型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炎,如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關節炎等,目前國內上市的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但對反應性關節炎尚缺乏隨機對照的研究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一些小樣本的開放研究或病例報道表明其可能有效。
參考資料
1.JansenTL,JanssenM,TrakselR,etal.-t-.AnnRheumDis,1999,58(7):410-4.
2.TutarE,AtalayS,YilmazE,etal.Postinchildren:,2002,22(2):80-3.
3.謝衛民,樊雲蓉,劉克亮,等,反應性關節炎患者血清及關節液中單核因子表達及臨床意義.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9,24(6):131-132.
4.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反應性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10):702-704.

4、賴特綜合征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非甾類抗炎葯是治療關節症狀的最常用葯物。吲哚美辛(消炎痛栓)每晚100mg塞肛,常常有效,但劑量增加常見頭痛、頭重腳輕和腹痛等副作用。卧床休息有時有效,但應避免應用關節夾板以免引起纖維強直和肌肉萎縮。當最嚴重的症狀緩解後,應盡早開始行關節功能鍛煉。足底筋膜或跟腱滑囊引起的疼痛和壓痛應局部注射皮質激素治療,使踝關節早日活動以避免跟腱變短和纖維強直。必須注意避免直接跟腱內注射,這樣會引起跟腱斷裂。關節內注射可以暫時緩解膝關節和其他關節的腫脹。外用皮質激素和角質溶解劑對溢膿性皮膚角化症有用。口腔損害能自發緩解,因而無需特殊治療。
其他非甾類抗炎葯如雙氯酚酸、萘普生等也常有效。對應用非甾類葯物引起嚴重胃腸道反應或既往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史者可選用雙氯酚酸或萘普生與米索前列醇的復合制劑。當非甾類抗炎葯不能控制關節炎時,可能需加用柳氮磺吡啶2.0g/d。已報道柳氮磺吡啶在開放研究中有效,幾個大的協同試驗也正取得進展,但它起效的原因尚不清楚。重症、不緩解的賴特綜合征可能對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有效。
已證明反應性關節炎患者的滑膜和滑液中持續存在微生物抗原,問題是長期應用抗生素能否改進患者的病程。有證據提示四環素治療可能縮短衣原體後反應性關節炎的病程,但在其他反應性關節炎並非如此。最近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顯示,衣原體誘發的反應性關節炎很快得到康復,而耶爾森菌和彎麴菌引起的關節炎卻無任何好轉。另一研究顯示在衣原體感染後關節炎未發生之前進行早期治療可以降低關節炎的發生率。
這些發現提示衣原體參與了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因此對於由衣原體所致的反應性關節炎應使用四環素類葯物進行治療。目前尚不清楚抗生素是否對其他病原體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有效。
中醫認為:該病發生於皮膚、尿道、結膜、關節等部位,是風、濕、熱、毒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濕熱重者可至尿道疼痛淋漓;風濕熱重者使皮膚黏膜發生水皰、膿皰潰瘍與結痂性損害;風濕重者,使關節疼痛與積液。熱重膿皰者乃是毒熱之證。尿道炎症狀顯著者用清下焦濕熱之八正散、龍膽瀉肝湯與三黃解毒湯治療。黏膜皮膚症狀明顯者可用涼血解毒、除濕祛風的方劑,如涼血消風湯、濕熱方、普濟消毒飲加減等治療。風濕關節症狀者,可在上方加用羌活、獨活、秦艽、寄生等祛風濕葯物。脈弱體虛者上方可加用黃芪、當歸等補氣養血葯物。
(二)預後
賴特綜合征的自然病程各種各樣,可能與感染的特殊微生物和宿主因素包括HLA-B27陽性有關。大部分患者的關節炎持續數周或半年。少數患者僅有1次自限性關節炎發作,但15%~50%患者反復發作。最近有證據說明滑膜改變不顯著的衣原體感染可能是引起關節炎反復發作的原因。據報道出現足跟痛提示預後不良。大約有20%的患者出現外周或中軸關節炎而被迫改變職業。

5、中醫救命,本人從小有濕疹,曾經得過「反應性關節炎」其症狀為滿腿長10厘米左右的大疙瘩,說是風濕來的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6、反應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

你好。因未見到病人,不好提出具體建議,僅供參考。帕夫林可以改為每日2次,每次2粒。柳氮磺吡啶每日6片,分2次服。到當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定期復查。

(北大人民醫院楊鐵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與反應性關節炎中醫博客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