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大拇指不能彎曲,並且彎曲時有響聲,有什麼最快的治療方法。。。。
1.飲食調節
不同類型關節炎患者的飲食原則不同。目前無確鑿的證據證實營養缺乏與關節炎之間有必然的聯系,但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而營養過剩、肥胖則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炎如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常常由於全身的炎症反應,出現貧血、消瘦等營養不良的表現。其他感染性關節炎也可由於急性期炎症導致機體消耗,不利於關節炎的恢復。上述患者應盡可能補足每日所需的營養物質,必要時給予胃腸營養,改善機體的抗病能力。與上述情況相反,骨關節炎及痛風患者多存在體重超重,尤其是痛風患者,常存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紊亂,過高的血尿酸水平誘發及加重關節炎。因此,骨關節炎、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控制飲食、適當減輕體重,減輕關節負擔。建議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減少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水產品的攝入,多進食鹼性食物如油菜、白菜、胡蘿卜及瓜類,嚴格限制飲酒,主要限制白酒及啤酒。目前尚無證據證實紅酒可誘發痛風,相反,飲適量紅酒可能有利於降尿酸,而飲茶、咖啡及牛奶也可能有助於降尿酸。
2.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
關節炎與環境尤其是感染的關系不可忽視。鏈球菌感染後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均與感染有直接關系。病原菌感染亦可能為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鏈球菌是導致關節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他與關節炎發病可能有關的微生物還包括EB病毒、巨細胞病毒(CMV)、細小病毒B19、痢疾桿菌、克雷白桿菌、結核桿菌及某些支原體、衣原體等。潮濕的環境有助於某些病原菌生長,與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因此,平時應注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鏈球菌傳播,加強體格鍛煉,提高抗病能力,防範於未然。
近年發現,吸煙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有顯著相關性。吸煙人群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機率明顯升高,且吸煙會影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戒煙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其他環境因素如紫外線、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有可能會導致某些易感人群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不同關節炎的發生。
3.患者教育、精神及心理調節
免疫系統的穩定與情緒具有相關性。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經歷了不良生活事件後出現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因此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有利於預防風濕性疾病。囑咐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消除抑鬱狀態,以積極的態度與疾病做斗爭,對關節炎的治療意義重大。
4.功能鍛煉及生活方式的調整
長期關節病變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功能鍛煉是關節功能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功能鍛煉時要注意鍛煉的時機、類型及強度。關節腫脹急性期應限制關節活動,抬高患肢以減輕水腫,必要時卧床休息直至關節腫痛改善。腫痛改善後,在不增加痛苦的前提下進行關節的屈伸和旋轉運動以增加關節活動度。負重關節的關節炎如膝關節炎、髖關節炎需避免負重運動。關節運動的類型不盡相同,膝關節炎患者可選擇游泳、散步等運動,避免行走過多及下樓梯;腰部及頸部關節炎患者可選擇局部關節的旋轉活動,避免長期伏案、仰頭;對於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游泳是最好的全身鍛煉。手小關節炎患者,則可選擇編織、編繩、捏橡皮泥、剪紙、書法、打字、園藝等以活動小關節。無論選擇何種運動,均需從小量開始,循序漸進,以運動後不引起關節疼痛為宜,否則需調整鍛煉強度及減少鍛煉時間。在有條件的醫院,上述功能鍛煉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此外,患者應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站立時需直立,多睡硬板床,保持仰卧位避免屈曲攣縮,枕頭要低,一旦出現上胸椎及頸椎受累應停止使用枕頭。而膝關節炎患者則應避免穿高跟鞋。
5.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葯物離子導入、低頻脈沖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在葯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關節受累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更好地緩解關節症狀及促進功能恢復。急性關節炎期,使用紫外線照射可減輕關節炎症,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溫熱療法為主
6.葯物治療
選擇治療葯物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關節炎的種類、症狀的特點;2)患者年齡、是否伴發其他疾病、是否並用其他葯物、是否妊娠;3)葯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劑量、依從性;4)葯物的價格及患者的承擔能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葯物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物(NSAIDs)、糖皮質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風濕葯物(DMARDs)、植物葯、生物制劑等。非甾類抗炎葯物為一線抗風濕葯物,能迅速緩解關節症狀,但不能阻止疾病進展,需酌情聯用其他葯物合用。Gs是最強的抗炎葯物,如果正確使用,能迅速緩解患者炎症,控制病情,但不能濫用,適用於存在關節外表現、過渡治療及局部應用。2010年中華風濕病學雜志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提出類風濕關節炎使用Gs的原則為短期、小劑量、聯合維生素D3和鈣劑、關節腔注射。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聯合、個體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變,明顯減緩病情進展,改善預後。此類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來氟米特(LEF)、硫酸羥氯喹(HCQ)等。但DMARDs對緩解疼痛的作用差,且起效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關節炎急性期應聯合NSAIDs或Gs。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濕熱的關節炎表現,急性期使用青黴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葯物,急性風濕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濕性心臟炎的發生,成人預防不得短於5年,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在積極有效抗結核或抗真菌葯物的基礎上結合上述治療,但病毒性關節炎無需進行抗病毒治療。反應性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亦有關,但大多數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個月消退,部分患者的病程長達1年,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療,目前意見不一。植物葯能輔助治療關節炎,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其在延緩骨破壞方面的確切療效。生物制劑的出現是風濕病相關關節炎患者的福音,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但使用之前需嚴格地篩查其適應症及禁忌症,權衡利弊。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也以NSAIDs及DMARDs(SASP、MTX)為主,生物制劑尤其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拮抗劑效果最佳,尤其對於對DMARDs反應不好的中軸關節受累患者。
骨關節炎的治療除了對症止痛(對乙醯氨基酚、NSAIDs)外,還可在關節局部應用透明質酸。氨基葡萄糖類葯物及雙醋瑞因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可以延緩疾病進展,建議長期應用。
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包括急性期的抗炎止痛(NSAIDs首選),及緩解期的降尿酸治療。應根據患者腎功能情況、有無腎結石等選擇具體用葯。降尿酸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類(別嘌呤醇)及促進尿酸排泄類(苯溴馬隆)。通常以後者為首選。
2、大拇指上關節不能彎曲
疼痛與活動的關系 活動後症狀減輕,提示自身免疫介導的炎症性病變;活動後症狀加重,則提示是退行性病變(如骨關節炎)或機械性因素(如椎間盤突出)導致的疼痛。 關節疼痛休息不能緩解,長時間不活動反而更痛或僵硬,則提示免疫介導的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血清陰性型脊柱關節病;骨關節炎的疼痛則多發生在活動時,如行走、上下樓梯、爬坡等症狀加重,休息後好轉。 關節腫痛持續的時間與「遊走性關節炎」的關系 關節腫痛超過6周者,需要考慮侵蝕性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血清陰性型脊柱關節病,也需排除腫瘤和感染性關節炎。繼發滑膜炎的骨關節炎關節腫脹多持續1~3周,少數嚴重者也可超過6周。 紅斑狼瘡的關節痛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遊走性的。風濕熱的多關節炎呈遊走性。所謂遊走性,是指各個關節腫痛此起彼伏,某個關節的腫痛持續數小時~數天後,自然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陰性型脊柱關節病的外周關節腫痛常常是不對稱的和變換部位的,可以是「今年左踝關節腫痛,明年右膝關節腫痛,再過幾個月又左膝關節腫痛」等等,每個部位的疼痛持續時間為數周~數月,而局部X線照片往往陰性。許多非風濕病專科醫生將此誤認為是「遊走性」和「非侵蝕性」的關節炎,而誤診為風濕熱的多關節炎。 年齡與性別 青少年男女注意風濕熱,青少年男性多注意強直性脊柱炎;青壯年女性多注意系統性紅斑狼瘡,青壯年男性多注意瑞特綜合征;中老年男性痛風常見,中老年女性骨關節炎常見。40歲以後起病極少考慮強直性脊柱炎。生育年齡女性起病極少考慮痛風,因為雌激素可以促進尿酸排泄,因此女性痛風主要見於更年期以後。中年女性主訴全身疼痛,需考慮到纖維織炎。 病變部位 1.中軸骨關節: 累及脊柱的風濕病主要是血清陰性型脊柱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等)、骨關節炎等。 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損害是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表現,是確診和鑒別診斷的關鍵。但由於骶髂關節在平時是不活動性關節,多數骶髂關節炎僅表現為輕度酸脹或脹痛,較少成為病人主訴。多數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就診時的主訴是腰痛、頸痛、肩痛、髖痛、下肢大關節痛或跟痛,臨床醫生只注意檢查主訴的疼痛部位,而忽略了骶髂關節。結果病人花了不少錢,照了許多片(包括X線平片、CT、MRI等),卻不能確診。這是強直性脊柱炎常常被誤診和漏診的主要原因之一。 脊柱骨關節炎:放射學常顯示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變性,除局部症狀外,常刺激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肩或手部放射性疼痛、頭痛等。 外傷等也常引起脊柱病變,如椎間盤脫出、壓縮性骨折等。少見的脊柱疼痛病因包括脊椎結核、腫瘤等,病人一般有原發病的相應表現和反射學改變。 2.上肢關節: (1) 手部關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累及腕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早期一般不累及遠端指間關節,為了方便年輕醫師掌握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特徵,我們在教學中常將這三組關節稱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靶關節」,因為90%以上的類風濕關節炎或遲或早會累及這三組關節的至少一組。 骨關節炎:手指的骨關節炎則主要累及遠端指間關節(Heberden結節)、近端指間關節(Bouchard結節)或第一腕掌關節,極少累及掌指關節和整個腕關節。受累的指間關節在關節背面兩側出現結節樣改變。 銀屑病關節炎:也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但多伴有甲周皮膚或指甲損害,全身皮膚也或多或少可找到典型的銀屑病皮膚改變。 另外,系統性硬化症、瑞特綜合征、痛風、肺性骨關節病等也常累及手部骨關節。 (2) 肘關節:單獨一個肘關節疼痛,多考慮網球肘,在其肱骨外上髁有一明確定位的壓痛點。各種風濕病都可累及肘關節,但很少單獨累及肘關節。 (3) 肩關節:單獨一個肩關節疼痛,多考慮肩周炎。其它各種風濕病都可累及肩關節,但很少單獨累及一個肩關節。青少年雙肩關節疼痛,多注意強直性脊柱炎;老年雙肩關節疼痛,要注意風濕性多肌痛。 3.下肢關節: 青少年男性下肢大關節不明原因腫痛,而局部X線檢查陰性者,應注意強直性脊柱炎,建議檢查骶髂關節。 (1) 髖關節:最常引起髖關節病變的是強直性脊柱炎,青少年男性以髖關節疼痛為主訴者,首先要注意強直性脊柱炎,並注意尋找其他的支持點,如查HLA-B27、其他關節或脊柱症狀、晨僵現象等等。 對於單個髖關節病變者,更要注意髖關節結核,髖關節是繼胸椎之後骨關節結核的好發部位。臨床上不時會遇到一些單個髖關節病變者,很難鑒別診斷,是結核性還是免疫性。關節鏡檢查雖然很有幫助,但也常見一些病例做完關節鏡檢查後,關節鏡操作者和病理科均無法明確判斷是否結核。此時,還有2個方面可以參考,一是髖關節MRI檢查,如果周圍軟組織明顯腫脹者,支持結核;二是密切隨訪,1~3個月內有明顯的放射學損害進展者為結核。激素治療等原因可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多主訴髖關節不適,而疼痛多不嚴重。 (2) 膝關節:幾乎所有的關節疾病都可累及膝關節,臨床上應根據所伴隨的各種特徵加以鑒別。老年膝關節疼痛,最常見於骨關節炎;青少年膝關節疼痛,需注意強直性脊柱炎。 (3) 踝關節和足跟:各種風濕病都可累及踝關節。而足跟的骨刺樣疼痛在老年考慮骨質增生,在青壯年考慮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4) 跖趾關節:第一跖趾關節紅腫熱痛應考慮痛風。現代女性的第一跖趾關節疼痛考慮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瑞特綜合征、銀屑病關節炎等也常引起足趾小關節損害。 4.全身性疼痛: 全身關節肌腱疼 痛,而一般體檢和實驗室檢查陰性,應考慮纖維織炎,多見於女性,有特異性的壓痛點,常伴有睡眠欠安、主訴甚多等症狀;全身骨骼疼痛者注意多發性骨髓瘤或轉移癌;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病也常出現全身多關節腫痛。
3、手指頭關節不能彎曲?
一般而言,手指關度節不能彎曲,都是因為患有關節骨性關節炎、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關節炎、骨質增生、類風濕關節炎、腱鞘炎等導致的。
一、關節骨性關節炎知
即指關節內產生骨性增長物,引發手指及關節腫脹,導致手指關節不能彎曲。
二、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關節炎
即自身免疫或變態反應引起的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代謝障礙所致的痛風性關節炎及外傷所致的外傷性關節炎等,導致指關節不能彎曲。
三、骨質增生
這種是最常見的手指關節腫脹疼的原因,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手指關節不能彎曲,多見道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
四、類風濕關節炎
專家表示,手指不能彎曲很多是由類風濕性關節炎引發。版早期表現為持續性關節疼痛腫脹,晚期為關節畸形,強直和功能喪失。伴有展僵,即晨起時關節有僵硬感,常持續30分以上。
五、腱鞘炎
手指不能彎曲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有可能是由腱鞘因屈肌腱伸縮的機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症所致。
六、治療方法
手指不能彎曲可以局部先以熱鹽水或熱花椒水熏洗,適當按摩,待肌肉放鬆後,進行關節屈伸等活動練習,可以主、被動權活動相結合,但不能使用暴力,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能操之過急。必要時可以到專業康復進行康復治療。
4、左中指伸屈腱手術一個月了,把石膏拆了,中指關節怎麼還腫,不能彎曲活動啊?
一、什麼是腱鞘炎?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雙層套管樣密閉的滑膜管,是保護肌腱的滑液鞘。它分兩層包繞著肌腱,兩層之間一空腔即滑液腔,內有腱鞘滑液。內層與肌腱緊密相貼,外層襯於腱纖維鞘裡面,共同與骨面結合,具有固定、保護和潤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壓迫的作用。
腱鞘具有維持手指的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動的功能。當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作重復、過度活動時,使肌腱和腱鞘之間經常發生摩擦,以致水腫、纖維性變,引起內腔狹窄。由於肌腱在腱鞘內活動時,通過的徑道狹窄,從而出現疼痛和運動障礙,這就是腱鞘炎,又有狹窄性腱鞘炎之稱。
二、腱鞘炎分類
(1)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腱鞘炎起病緩慢,逐漸加重,出現腕部拇指一側的骨突(橈骨莖突)處及拇指周圍疼痛,拇指活動受阻,在橈骨莖突處有壓痛及摩擦感,有時在橈骨莖突有輕微隆起豌豆大小的結節。若把拇指緊握在其他四指內,並向腕的內側(尺側)作屈腕活動,則橈骨莖突處出現劇烈疼痛。在急性期,局部可有腫脹。當腫大的肌腱通過狹窄的腱鞘這一「隧道」時,拇指在屈仲時,會發生響聲,對此又有「彈響指」之稱。
(2)屈指肌腱腱鞘炎多發生於拇指與中指。患指屈伸功能障礙,清晨醒來時特別明顯,活動後能減輕或消失。疼痛有時向腕部放射。掌指關節屈曲可有壓痛,有時可觸到增厚的腱鞘、狀如豌豆大小的結節。當彎曲患指時,突然停留在半彎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樣,酸痛難忍,用另一手協助扳動後,手指又能活動,產生像扳槍機樣的動作及彈響,故也有「扳機指」之稱。
三、腱鞘炎的治療
腱鞘炎的治療:患處可用熱療、按摩及充分休息3周左右,特別要減少引起疾病的手工勞動。局部封閉治療,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緩解,每周封閉一次。上述方法治療無效或反復發作時,應做腱鞘切開術,術後應早期做屈伸手指活動,防止肌腱粘連。術後1個月內免手工勞動。
四、腱鞘炎日常護理和鍛煉方法
1、用溫水洗手
養成勞作後用溫水洗手的習慣,不宜用冷水,適時活動手,並自行按摩。得了此病,貴在早治,以免遷延成慢性。
2、旋轉手腕
當刺痛開始時,可以做些溫和的手部運動以緩解疼痛。旋轉手腕是簡單的運動之一。轉動手腕約2分鍾。可以運動所有的腕肌肉,恢復血液循環,並消除手腕的彎曲姿勢,此彎手姿勢常引起手腕痛等症狀。
3、抬起手臂
抬起手,高過頭部,一邊旋轉手臂一邊旋轉手腕。如此幫助你的肩膀、頸部、上背調整位置,並紓解壓力及張力。
4、轉動頭頹
工作間隙應休息一會,將手擺在桌面,旋轉頭部2分鍾。向前及向後彎脖子,用頭點兩肩,扭一扭脖子,看左肩、看右肩。
5、定時運動
每天運動及鬆弛所有酸痛肌肉是很重要的,即使你未感覺疼痛。前面介紹過的局部運動,每天至少應練習4次。
6、將手抬高
當你休息時,避免使手低於肩膀。以桌面支撐手肘,或將手肘靠在椅把上。保持手朝上。這是有益的休息姿勢。
7、握拳練習
輕輕握起拳頭,然後張開,將手指伸直。如此反復練習有助於紓解刺痛。
8、避免手臂下垂
睡覺時,保持手臂靠近身體,且手腕不彎曲。假使讓手垂在床邊,將增加手的壓力。
9、小心使用工具
使用工具時,勿將壓力集中於手腕基部。盡量使用手肘及肩膀。 zyu_0 2009-07-26 17:31:46 骨與骨之間連接的地方稱為關節,能活動的叫「活動關節」,不能活動的叫「不動關節」。這里所說的關節是指活動關節,如四肢的育、肘、指、髖、膝等關節。
關節由關節囊、關節面和關節腔構成。關節囊包圍在關節外面,關節內的光滑骨百稱為關節面,關節內的空腔部分為關節腔。正常時,關節腔內有少量液體,以減少關節運動時摩擦。關節有病時,可使關節腔內液體增多,形成關節積液和腫大。
關節周圍有許多肌肉附著,當肌肉收縮時,可作伸、屈、外層、內收以及環轉等運動。
[編輯本段]關節
出《靈樞·官針》:「病水腫不能通關節者」。中醫學對關節一詞之用有兩種不同含義。其一為解剖部位名,即骨與骨相接之處,有屈曲伸展並旋轉活動功能者,稱為關節。如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指(趾)關節等等,另有不能屈伸旋轉活動者則為不動關節,如腰骶關節,骶尾關節等。其二則系瘡瘍癰疽病勢發展之時日順序之名詞。《外科正宗》卷一稱:「關節在於斯時變生出於此候」之注文中曰:「關節者,陽瘡以十四日為關,陰瘡二十一日為節,此時務要出膿,勢定不可過攘,但膿出方自腐脫,腐脫方自肌生,肌生方自收斂,收斂方自瘡平,此為瘡之關節,亦由次序來也。如期不得膿者,後即便有變生,為一關順,後必多順,一關逆,後必多逆,以此觀之,不可不察也。」兩種含義截然不同,不可不辨也。
[編輯本段]關節的基本結構:
盡管人體的關節有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不外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1、 關節面:各骨相互接觸處的光滑面叫關節面。關節面為一層軟骨復蓋稱關節軟骨。
2、 關節囊:由結締組織組成,它附著於關節面周圍的央面上。
3、 關節腔:就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間所密閉的窄隙。
[編輯本段]軀干骨
包括脊柱骨、肋骨和胸骨。這些骨互相連接構成脊柱和胸廓。
1、 脊柱
脊柱由二十四塊椎骨(其中頸椎七塊,胸椎十二塊,腰椎五塊)一塊骶骨和一塊尾骨相迭而成。
2、 胸廓
中胸椎、肋骨、肋軟骨和胸骨組成。
[編輯本段]肋骨
共十對,左右對稱,肋骨前端借肋軟骨與胸骨連結過程胸肋椎關節,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與上位的肋軟骨連結形成肋弓。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與上位肋軟骨相連,稱為浮肋。
[編輯本段]胸骨
居胸前正中部。
上肢骨:包括鎖骨,肩胛骨,上臂和肱骨,前臂和尺骨及橈骨和手的八塊腕骨,五個掌骨和十四節指骨。
腕骨可分為兩排:近側排由拇指側向小指側,有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骨;遠側排依次為大多交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骨。掌骨由拇指向小指依次稱第一、二、三、四、五掌骨。指骨除拇指為兩節,其餘各節為三節,共計十四節。指骨由身體近端到遠端,分別稱第一(近),第二(中)和第三(遠)指節。
[編輯本段]肩關節
由於關節囊包圍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而成。因肱骨頭的關節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關節盂小而且淺,加上關節囊松而薄,所以,肩關節活動靈活,是全身易脫位的關節之一。
[編輯本段]肘關節
是一個復關節,由三個關節共居同一關節囊而成。
(1) 肱尺關節:是肘關節的主關節,有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可展伸140度。
(2) 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和橈骨的關節凹構成。只能作曲伸和迴旋運動。
(3) 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骨上端的橈切跡構成。
伸肱時,前臂與上臂不在一條直線上,前臂與上臂之間形成一開向外側的角度,這個角叫提攜角(男性約為165度,女性約135度)。
[編輯本段]橈腕關節
由橈骨的腕關節面與舟、月和三角骨構成,可做曲伸、內收、外展和環轉運動。橈腕關節與腕間關節共活動的范圍是:屈最大,約90度,伸45度,內收40度,外展20度,環轉度極小。
[編輯本段]腕掌關節
有下排腕骨與掌骨構成。除拇指腕掌、小拇指掌關節能做屈伸、收展、對掌及環轉(僅拇指腕掌關節有)等運動外,餘三個腕掌關節基本不動。
[編輯本段]髖關節
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由於髖臼較深能容納股骨頭的2/3,而且髖關節囊及周圍的肌肉又比較強厚,因此,穩固性比肩關節大。髖關節脫位也僅次於肘關節和肩關節。
[編輯本段]膝關節
由股骨下端的關節面,脛骨上端的關節面和髕骨關節面構成。滑膜腔被兩條交叉韌帶分割。前、後兩條交叉韌帶尚有防止脛骨前、後移位的作用。膝關節內有月牙狀的關節盤,叫半月飯,其內側大,外側小。當膝關節半屈於內旋或外旋位時,突然的強力伸膝運動,可使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囊堅韌,關節囊的前壁有髕骨和髕韌帶;兩側有脛、腓側副韌帶;後放有斜韌帶加強。
[編輯本段]踝關節
由脛骨下端及內踝、腓骨外踝與距骨構成,屬於滑車關節。踝關節負重最大,關節面較小,但踝關節囊有韌帶加強,內側韌帶從內側將內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因踝關節周圍韌帶強而有力,以致在踝扭傷時,即使內外踝發生了骨折,韌帶尚未受損。
由於細菌或病毒等致病因子和自身抗體的作用使關節的各部分,如滑膜、軟骨或軟骨下骨發生滲出,中性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以及細胞因子活動等炎症性反應,稱為關節炎。一般,按病因和臨床表現,關節炎可分以下幾類:1)感染性關節炎 2)原因不明的多發性關節炎 3)代謝內分泌病 4)退行性關節病 5)關節創傷 6)神經性關節病 7)過敏性關節病 8)出血性疾病 9)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關節趣聞:人的一生中,手指關節平均需要彎曲2500萬次。
[編輯本段]關節的分類
按解剖學講,關節分為四類,1,髁狀關節 2,滑動關節 3,樞軸關節 4,鞍形關節
5、手指關節不能彎曲
遺傳病,沒辦法。純合子為顯性形狀,子女們因有父親(或母親,因不知閣下性別所以這樣統稱)的正常基因代替致病基因作用,故不表現出性狀。
6、大拇指疼痛,不能彎曲是怎麼回事?
女,年齡60歲,開始時大拇指不能動,伴有疼痛。現在是大拇指從根部開始疼痛,指甲下面的第一個關節不能彎曲,還有些腫。用手按壓大拇指根部疼痛較嚴重。勞作後更為明顯。
7、我的手指關節疼痛,僵直不能打彎,一彎就疼,是不是關節炎?怎麼緩解疼痛
你好 考慮是關節炎,肌肉韌帶疼痛,風濕病等原因引起的,可以服用舒筋活血片,布洛芬片治療觀察看看,避免受風寒著涼
8、醫生您好,我母親70多歲了,得風濕性關節炎已經20十年了,現在雙手五指已經變彎曲了,一隻腳的膝蓋變
你好,這是屬於關節炎的症狀,基本需要長期的保養保暖,不要勞累受涼,減少復發,疼痛繼續抗風濕葯物,抗風濕靈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