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原因可引起血小板減少?
(1)葯物性免疫性由這種原因所導致的血小板減少,患者出現出血症狀前有潛伏期,潛伏期短者可於服葯後數小時內發病,長者可以數月後發病。一般為5~10天。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
(2)其他免疫性患者表現為全身皮膚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經過多,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尿色加深。偶爾還可見腎臟受損徵象如高血壓、血尿、氮質血症等。
(3)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再生障礙性貧血與骨髓病性疾病各種原因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都有骨髓巨核細胞減少,血小板的生成減少等特點。其中,血小板減少可以是再生障礙性貧血最早出現的表現,也可能是由於經過治療之後血紅蛋白及粒細胞恢復正常,血小板尚未得到恢復的表現。而骨髓病性疾病如癌腫浸潤時所出現的血小板減少,大多是因為腫瘤細胞損害了骨髓里的巨核細胞,因此血小板生成減少。以上兩種情況檢查骨髓即可明確診斷,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細胞減少;後者的骨髓里可查到腫瘤細胞。
理化因素抑制骨髓理化因素如電離輻射、烷化劑、抗代謝劑、細胞毒性制劑等,這些物質常被用來治療惡性腫瘤,而血小板減少是常見的並發症。這些物質或者直接毒害骨髓細胞,或者引發免疫反應,大多使骨髓出現彌漫性損傷,患者表現為全血減少。但少數患者的巨核細胞對射線較敏感,因此某些患者可只表現為血小板和巨核細胞減少。
選擇性抑制巨核細胞的因素氯噻嗪類葯及其協同劑可以引起血小板減少,這些葯物除了會產生血小板抗體外,還可直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患者表現為骨髓抑制,巨核細胞減少。個別孕婦服用此葯後,可引起新生兒先天性血小板減少,母體可無症狀。
先天性巨核細胞生成不良該病罕見,巨核細胞及血小板明顯減少,常伴先天畸形,如腎臟、心臟、骨骼等。預後差,約2/3的患兒於8個月內死於顱內出血。母體孕期患風疹、口服D860可為誘發因素。
其他雌性激素偶爾可以引起無巨核細胞性血小板減少。乙醇可以抑制血小板生成,長期大量飲酒將使血小板減少。臨床少有出血表現,停止飲酒後,血小板可恢復。
無效性血小板生成該病常見於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的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表現為血小板減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傾向,有的表現為全血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正常甚至增加,為無效性血小板生成。隨著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治療,患者的血小板可恢復正常。
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於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減少症。本病多為遺傳性,患者於嬰兒期開始有出血表現,血小板計數減少,巨核細胞數量正常,形態及結構無特殊變化。
血周期性血小板減少症本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該病比較常見,血小板減少與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規律的間隔交替出現,其間隔通常為20~30天。本病多見於女性,其發作常與月經一致,月經期血小板減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細胞一般不減少,以皮膚黏膜出血為主,無特效治療。
脾臟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正常情況下,體內1/3的血小板停滯在脾臟,當有脾臟腫大時,比如患者存在門脈高壓、高雪氏病(又稱葡糖腦苷脂沉積病)、淋巴瘤、結節病、Folty綜合征等,其血小板計數可減少,但體內血小板的總量並不減少。注射腎上腺素後,在一定的時間內,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可明顯升高。有時,患者體內還可能同時存在其他增加血小板破壞的因素。
感染性血小板減少症本病是因病毒、細菌或其他感染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出血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兩大類。
病毒感染病毒可侵犯巨核細胞,使血小板生成減少。病毒也可吸附於血小板上,致血小板破壞增加。而罹患嚴重麻疹的患者,以及流行性出血熱患者,因其體內存在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從而大量消耗血小板。總的說來,可致血小板減少的病毒感染包括麻疹、風疹、單純皰疹、水痘、巨細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流感、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熱、貓抓熱、登革熱等。
細菌感染許多細菌感染可致血小板減少,包括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引起的敗血症,如腦膜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細菌毒素可抑制血小板的生成,或使血小板破壞增加。此外,毒素也會影響血管壁功能從而增加血小板消耗。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3、什麼原因會導致血小板減少
一:血小板生成減少或無效死亡: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於某些因素如葯物,惡性腫瘤,感染,電離輻射等損傷造血幹細胞或影響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這些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可影響多個造血細胞系統,常伴有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二:血小板破壞過多:
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血小板減少的原因。獲得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常見的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葯物血小板減少。
三:血小板在脾內滯留過多:
這種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最常見於脾功能亢進。
4、類風濕關節炎會發生貧血嗎
貧血是類風濕關節炎關節外表現的常見症狀,發生率約為16%-65%,貧血的程度和類風濕關節炎的活動與否有關。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的貧血是慢性病性貧血,一般為輕度至中度的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也有部分為低色素性和小細胞性貧血。在類風濕關節炎的貧血中,缺鐵性貧血約佔25%,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鐵代謝障礙有關,類風濕關節炎伴缺鐵性貧血與慢性病性貧血不易區別。慢性病性貧血占類風濕關節炎的大部分,原因尚不清,可能與以下3方面有關:①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動員貼障礙,使鐵的利用率下降;②紅細胞壽命縮短;③骨髓對貧血反應不足,造血沒有相應增加。類風濕關節炎的貧血一般不嚴重,如較重應注意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或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貧血的治療有賴於徹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一般對鐵劑、葉酸或維生素B12反應不好,除非有證據表明屬缺鐵性貧血。鐵劑不能長期應用,因大劑量鐵劑可使關節症狀加重。更全面更專業的知識可以關注「朗生關愛俱樂部」微信號。是一個風濕公益組織舉辦的微信號,裡面有很多權威專家的講課及最新風濕資訊。
5、請問血小板低會引起什麼
血小板減少怎樣治療?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知道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因為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亦異。一般臨床常見如下三種情況:①血小板生成減少,常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病,以及應用某些化療葯物後,此時常伴有貧血和白細胞減少;②血小板破壞過多,其中多數原因不明,部分繼發於自身免疫病及應用某些葯物後;③血小板分布異常,常見於脾腫大等。
從來信得知您患類風濕關節炎已20餘年,該病是自身免疫病,可以通過破壞過多致血小板減少。但為何病程已20餘年,而近幾年才出現血小板減少?似乎單用該病不好解釋,可能還與用葯等因素有關,特別是雷公藤可以引起血小板減少。因此建議您首先到醫院作一次骨髓檢查,以明確骨髓製造血小板的情況,若不是製造減少造成的,可先停用雷公藤,並繼續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觀察血小板變化。
一般說丹參和田七之類葯物不會引起血小板減少,但既然已有血小板減少,也不必再活血化淤了。不知道是否脾大,若有脾大還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血小板正常值是(100-300)×109/升,但一般達到50×109/升左右就不會出血,來信提到血小板是46×109/升,這一般可維持不出血,但若作白內障手術是不行的。
若採取上述措施後,觀察3個月左右不見好轉,而骨髓巨核細胞不減少,脾不大,可到醫院在無激素應用禁忌證的情況下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當血小板上升後再作白內障手術,若要想作手術而血小板仍低時,可在連續輸注血小板懸液的同時進行手術。對於療效不滿意的難治性血小板減少還需要到醫院血液科進一步檢查。
可以考慮食療,推薦以下方劑:
參蓮粥:取人參9克,旱蓮草9克,白糖適量,粳米60克。先將人參切片燉熟;旱蓮草洗凈煎湯去渣,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人參即成。日服1劑,連服數劑。具有補氣養血功效。
紅棗羊脛骨糯米粥:取羊脛骨1--2根,紅棗20枚,糯米100克。先將羊脛骨洗凈敲碎,加水適量煎取湯汁,去骨後與淘洗干凈的粳米和去核的紅棗一同入鍋,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繼,調味後即可食用。具有補脾養血,補腎益氣功效。
白茅根藕節煎:取鮮白茅根60克,鮮藕節60節。將白茅根挖采後洗凈,切段。將鮮藕挖采後,切下藕節,洗凈,切片,與白茅根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上下午分服。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功效。
花生米燉紅棗:取花生衣30克,紅棗20枚。將紅棗洗凈,與花生衣同入鍋中,加水適量,小火煨燉30分鍾,即成。上下午分服,飲湯,吃花生衣,嚼食紅棗。具有補氣攝血功效。
蜂乳牛奶:取蜂乳20克,牛奶250毫升。將牛奶倒入鍋中,煮沸,晾至溫熱狀態時,加入蜂乳,攪勻即成。早晨與早點同時服食。具有益氣攝血,補精養血功效。
6、血小板計數450 跟類風濕有關嗎? 應該多吃什麼比較好?_類風濕關節炎
如果類風濕診斷明確,血小板增高提示存在病情活動,與進食無關,建議控制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