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就是第一個要低嘌呤飲食,盡量多飲水多排尿液,以促進尿酸的排出。
第二,簡化尿液,口服一些碳酸氫鈉片,促進尿酸的排出,以及保護腎功能。第三,就是急性的抗炎鎮痛治療,另外就是抑制尿酸的生成,促進尿酸的排出。
有一些特殊的葯物抑制尿酸的生成,別嘌醇,促進尿酸排出的苯溴馬隆,和現在的一些非布司他。但是急性期痛風的病人,目前主張使用的是非布司他。
另外要不停的監測肝腎功能,以防一些葯物,引起肝腎功能的損害,而導致病變。所以說一定要監測肝腎功能及時根據病情,調整葯物的治療。
2、痛風性關節炎和骶髂關節炎那個嚴重?
風濕性關節炎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關於骶髂關節炎的症狀:疼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晨僵和粘著感最後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關節攣曲、不穩定、休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由於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痙攣和收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等引起機械性閉鎖,可發生功能障礙。
骶髂關節炎是骨關節生理性退化的表現,尚無逆轉或中止該病進展的葯物。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疼痛,緩解症狀,阻止和延緩疾病的發展,保護關節功能,以防殘廢。採用綜合治療,包括病人教育,葯物治療,理療及外科手術治療。
3、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症狀是什麼?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尿酸性關節炎。此種關節炎主要是由於血尿酸增高後,尿酸鹽在關節組織沉積,刺激關節並引發一系列反應而造成的關節炎。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以發作性的關節紅、腫、熱、痛及活動障礙為突出表現,經過數日至十幾日後可逐漸消退,關節功能也恢復正常,不遺留關節損害。
此種關節炎常呈急性和突然發作,患者多在夜間突然因關節疼痛而驚醒。疼痛十分劇烈如刀割樣,稍微活動疼痛便可加劇。關節局部明顯腫脹、充血,皮膚呈桃紅色,壓之可褪色,並有壓痛。有時尚可出現局部皮膚感覺異常,如發麻、針刺感、灼熱感及跳動感等。
局部皮膚溫度升高,觸之有發熱感,所以多數患者關節局部怕熱,不能蓋被或熱敷,而喜歡冷敷。
首次急性發作時多侵犯單個關節,其中60%~70%為腳拇趾關節,其次為踝、趾、跗、跟及手指。其他關節很少受侵犯。首次關節炎發作侵犯兩個以上關節的很少見,更不會出現遊走性關節炎發作現象。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頭痛、周身不適及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多伴關節破壞。關節受涼、受潮易誘發急性炎症。
4、痛風和風濕性關節炎的區別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復雜的關節炎類型,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當疼痛發作時,患者會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大腳趾被火燒一樣。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後組織變軟,活動受限,最後影響日常生活。這些症狀會反復出現,所以一旦關節出現強烈、突然的疼痛後,就要及時看醫生,做好症狀管理和預防。
5、痛風性關節炎
飲食很關鍵,不吃動物內臟,海產品,少吃豆製品。不喝啤酒。不要著涼。
6、痛風性關節炎症狀
關節腫痛是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比較常見的症狀,病情嚴重時會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制的現象,這些是痛風性關節炎常見症狀,對於痛風性關節炎要及時配合治療,盡量排除體內過多的尿酸,尿酸含量過高,只會導致病情更為嚴重。
7、痛風性關節炎好發於哪些關節
腳趾及趾關節是痛風性關節炎最好發的部位,其中又以腳拇趾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跗、踝、跟、手指關節,再次為掌指關節及腕、肘、膝關節等。較大的關節如髖、肩、骶髂、關節受累機會較少。而下頜、胸鎖、脊柱、胸肋等關節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則更為少見。痛風性關節炎主要侵犯手、腳、踝、腕等人體末端的小關節,而軀幹部位的關節較少發生痛風性關節炎。這是因為這些末端的小關節具有以下幾個有利於血尿酸沉積的特點:(1)末端小關節皮下脂肪很少,血液循環差,皮膚濕度較軀幹部位低,血尿酸易於沉積。(2)末端小關節由於血循環較差,組織相對缺氧,局部PH值(即酸鹼度)稍低,亦有利於尿酸沉積。軀幹部的關節如髖、骶、脊柱、胸肋等關節,局部均有肌肉及較多的脂肪組織胞圍,溫度比末端四肢的小關節高,血管也較豐富,血循環較末端關節好,局部PH值不低,因而尿酸不易沉積,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及痛風石的機會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