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APC關節炎

APC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10-21 10:03:55

1、胃炎患者在服葯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各種類型、不同成分的口服葯物需要經過胃的作用才能起到治療作用,胃炎患者如果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性或損傷性的葯物,就可能引發或加重胃炎。那麼,胃炎患者在服葯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解熱鎮痛葯。這類葯物中常用的有阿司匹林、乙醯氨基酚、氨基比林、APC 片、索米痛片等,這類葯物多用於外感發熱、頭痛、肌肉痛。但是這類葯物口服後對胃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可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惡心、嘔吐,甚至胃出血。因此,一般胃炎患者得了感冒不應口服此類葯物,可改服治療感冒的中成葯,如感冒沖劑、感冒清、銀黃口服液、桑菊感冒片等。

(2)消炎鎮痛葯。這類葯物中常用的有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布洛芬、吡羅昔康等。這類葯物常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疾患。然而這類葯物對胃黏膜也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長期口服可出現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甚至引起胃潰瘍、胃出血及穿孔等。因此,患有胃炎合並風濕熱或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必須服用這類葯物時,應特別注意。一是要在飯後服用;二是在服葯前應適當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如氫氧化鋁等,以減少對胃的刺激作用。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常用於治關節炎急性期、過敏性疾病等。但是此類葯物可引起急性糜爛性胃炎,可導致胃炎加重,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激素。

(4)其他葯物。某些抗菌葯物長期大量使用可產生惡心、胃痛等胃腸道反應,如大環內酯類(包括紅黴素、吉他黴素)、林可黴素等,因此胃炎患者如有感染性疾患而需服用此類葯物時,應注意在飯後服用,且不能長期服用。

另有些患者因為胃痛難忍而使用一些強力鎮痛葯如嗎啡、哌替啶、布桂嗪等,它們雖能起到迅速止痛的效果,但對胃炎患者來講有百害而無一利。這類葯物本身對胃腸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而且有成癮性,千萬要慎用。總而言之,胃炎患者在服用其他葯物時,除醫生特別叮囑應在空腹時使用外,大多數應在飯後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而加重胃炎。中葯相對來說對胃的刺激作用要弱得多,所以胃炎患者以服用中葯為好。

2、APC 是做什麼的?

APC由阿斯匹林(Aspirin)、非那西汀(Phenacetin)與咖啡因(Caffeine)組成。它有三個主要的生理功能:止痛、退熱降溫和消炎(如活動性風濕症、類風濕性關節炎)。阿斯匹林的化學名為乙醯水楊酸,由水楊酸(即鄰羥基苯甲酸)與醋酐反應而製得:

3、阿斯匹林的作用

阿斯匹林是人類常用的具有解熱和鎮痛等作用的一種葯品,它的學名叫乙醯水楊酸。復方阿斯匹林由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三種葯物組成。因為這三種葯的拉丁文字頭分別為A、P、C,所以又叫APC。

2300多年前,西方醫學的奠基人、希臘生理和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已發現,水楊柳樹的葉和皮具有鎮痛和退熱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1827年,英國科學家拉羅克斯首先發現柳樹含有一種叫水楊甙的物質。1853年,德國化學家傑爾赫首次合成水楊酸鹽類的前身—純水楊酸。它具有退熱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對胃有強烈的刺激。

1897年,另一位德國化學家霍夫曼為解除父親的風濕病之苦,將純水楊酸製成乙醯水楊酸,這即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純水楊酸的退熱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卻大為降低。

1899年,德國化學家拜爾創立了以工業方法製造阿斯匹林的工藝,大量生產阿斯匹林,暢銷全球。

至今,阿斯匹林仍是一種使用廣泛、療效肯定的葯物。阿斯匹林在人體內的作用

抗凝血:阿斯匹林進入循環系統後,可作用於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心。此中樞會監視血液的溫度,及引發身體產熱或散熱的反應。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燒的作用。它也可產生發汗、毛囊豎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縮或擴張作用。

消炎: 阿斯匹林常用來治療風濕症,減輕炎症反應。類風溫性關節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濃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關節滑液改變(左圖),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減輕發炎與疼痛。

解熱: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術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對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療效。左圖是血管出血後發生的凝血現象。

4、阿斯匹林泡騰片服用多少算是過量?會不會產生葯物依賴?

去痛片的副作用!答案補充 阿斯匹林:
是解熱鎮痛葯。其解熱鎮痛作用效果好而療效確實,消炎、抗風濕作用較強。適用於感冒發熱、神經痛、肌肉痛、關節疼痛及風濕痛、風濕性關節炎等。對於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可迅速緩解症狀。本品還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對痛風也有效。
乙醯水楊酸為酚的衍生物,酚對貓特別有毒。可引起貓沉鬱、食慾缺乏、嘔吐及中毒性肝炎等,故不用。
阿斯匹林片內服一次量為:羊、豬1~3克,犬0.2~1克。
復方阿斯匹林(APC

與APC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