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痛一年多,常吃止痛葯,今年11月份住院檢查是膝關節炎積水,經穿刺抽水,注射臭庠有好轉。出院後沒多
?
2、做髂後上棘穿刺後會疼多久,我還有骶髂關節炎,適合做嗎?
一般髂後上棘穿刺後平卧6小時候基本就沒有大礙了,有骶髂關節炎是可以做穿刺的。
3、穿刺治療效果好嗎?有沒有什麼副作用?
還不錯,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復發
4、關節腔液穿刺檢查對痛風診斷有何意義?
1.積液外觀檢查 痛風性關節炎的關節或滑囊積液的外觀,一般為半透明或微混之淡黃色至棕黃色液體。如積液為不透明混濁液體,或含有絮狀物,或積液為膿性甚至血性(排除穿刺損傷因素),則應考慮化膿性、結核性、外傷性關節炎等引起的積液。 2.積液尿酸檢測 痛風性關節炎的關節或滑囊積液中,尿酸含量明顯升高,而其他性質的關節炎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的關節積液中,尿酸含量正常或明顯低於痛風性關節炎。 3、積液尿酸鹽結晶檢查 痛風性關節炎的關節或滑囊積液中,或積液的白細胞內,可發現雙折光的針形尿酸鹽結晶,而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積液中不能發現,尿酸鹽結晶的發現對痛風的確診有關鍵意義。 至於積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細胞數目、血糖值等雖有一定變化,但無特異性的診斷價值。 在行關節穿刺之前,應根據患者體檢、關節X線片或超聲波檢查肯定有積液存在;如不能證實有積液存在,則一般小宜作穿刺檢查,以免引起關節進一步損傷或感染;如發現多個關節積液,則應選擇較大的關節穿刺為宜。
5、豬後腿站不起來是怎麼回事?
豬站不起來有幾種情況:
一、不會站
豬只出現不會站立的情況是由引發腦炎的疾病引起的,比如乙腦,偽狂犬,腦炎鏈球菌,豬水腫病,副豬嗜血桿菌。
1、如果母豬感染乙腦,偽狂犬,多發於哺乳期的仔豬,病豬側卧,無食慾,發生此種症狀的豬只無治療價值,只能加強疫苗防疫來避免此類病症的發生。
2、腦炎型鏈球菌,副傷寒,副豬,水腫是細菌性疾病,有典型的神經症狀,病豬發熱,劃水游泳狀,不食,可使用甘露醇降低大腦內壓,發病早期使用頭孢或磺胺,必要時配合地塞米松,治療效果較好;發病中晚期治癒率較低。
3、脊椎問題,後肢麻痹,後腿無力,只是前腿拖著走,強行扶起來,一松就又坐下了,有食慾,飼料放在嘴邊能採食,這是脊椎問題。可以給B族維生素和興奮神經的葯物治療。

二、不敢站
鏈球菌,副豬,豬丹毒,口蹄疫都會引起豬只站立時的疼痛,導致豬不敢站。
1、鏈球菌、副豬引起的關節炎,有患處腫脹,發熱,可以穿刺來判斷,一般情況下,膿液是鏈球菌,黃色水狀是副豬,鏈球菌,丹毒對頭孢類抗生素敏感,用葯效果快,副豬治療效果較差,因為散發,血清類型較多,可用頭孢加喹諾酮類治療。
2、口蹄疫,母豬蹄裂,會導致豬蹄部受傷,打青黴素和氟尼辛葡甲胺,地面墊上土或草木灰,防止地面打滑,一般過幾天就會恢復健康。
3、腰椎輕微受傷,強行拉起,可以走兩步,可打抗生素和氟尼辛葡甲胺,要驅趕運動,如果不運動,可能導致癱瘓。
4、人肚子痛知道用手按著肚子,豬肚子痛就會趴在地上,四蹄收於體下,出現這種體征,可能是豬消化系統的疾病,可按腸胃疾病治療。

三、想站卻站不起來
在養殖現場有時會遇到一些想站卻站不起來的豬只,將其強行拉起時可以站立,但是四肢發抖,而這樣的豬是由於鈣磷比例失調造成的,需要補鈣補磷,同時需補充維生素。

拓展資料:
下面我們就給大家分析集中常見的會引起豬站不起來的病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母豬產後癱瘓
如果你家母豬剛生產完,在哺乳期時癱瘓不起,那很可能就是患了產後癱瘓。一般來說母豬日糧中含有較少的鈣、磷,或者二者搭配比例不當是造成母豬產後癱瘓的主要原因。
治療:如果患病母豬症狀較輕,主要是後肢出現跛行,可及時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品質優良的骨粉和鈣片,並堅持每天進行1~2小時的驅趕運動,促進機體對鈣、磷的吸收。
如果患病母豬症狀較重,可靜脈注射100mL~150mL10%葡萄糖注射液、40mL~60mL10%氯化鈣注射液,注意確保氯化鈣注入到靜脈內,不允許漏至皮下,每天1次,連續使用3~5天。也可靜脈注射添加有適量維生素C和10mL20%安鈉咖的5%葡萄糖注射液。
2、仔豬八字腿
生產中表現為仔豬出生後即後肢劈叉,呈犬坐狀,行走困難;少數表現為前後肢都趴地,根本無法站立。一般認為是母豬體內黴菌毒素蓄積,或者妊娠母豬飼料中硒、蛋氨酸、維生素E和膽鹼不足。
治療:首先通過人工單獨護理保證其初乳的攝入,吃奶困難的可人工擠奶20mL喂給,吃足初乳後,先把兩後腿用膠帶拉到正常腿距固定,然後用細繩一端系牢仔豬尾巴,另一端打活結栓在產床鋼管上,目的是強行讓仔豬後肢站立著地,防止其坐下。這樣就防止了被母豬壓死。母豬餵奶時及時將活結打開,護理其吃奶,一般2天左右便可成功。對於前後肢都是八字腿和弱小八字腿仔豬無治療價值,應及早淘汰。
3鏈球菌病
鏈球菌病一般是在7到10月份高溫潮濕季節易發。其中關節炎型鏈球菌病表現一肢或多肢的關節腫脹、疼痛、跛行,甚至不能站立。
治療:青黴素4萬單位/kg,肌內注射,每日2~3次,連用3~5天;或頭孢噻呋鈉,10~20mg/kg,肌內注射,每日1次,連用3天;或用大劑量青黴素和鏈黴素混合肌內注射,連用3~5天。
除此之外還可使用中葯治療,處方:蒲公英25g,紫花地丁20g,金銀花20g。用法:水煎去渣,拌料飼喂,每日2次,連服2~3天。
6、穿刺膿液,病史:慢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男,60歲,關節炎史6年,8日前摔傷,右膝感染。
化膿性關節炎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金葡菌,全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應盡量抽出關節液,如為混濁液,即用溫熱鹽水沖洗清亮後,再注入抗菌素,每日進行一次,如為膿汁或傷後感染,應及早切開引流,將滑膜縫於皮膚邊緣。關節腔內不放引流物,傷口亦可用抗菌葯物滴注引流法處理,或局部濕敷,盡快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