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關節骨膜磨損
我叫王仁良,是一名大學老師,平時喜歡爬山,2014年和幾個朋友一塊去爬山,沒想到造物弄人,僅僅爬了一座山,也就半座吧,就被人抬了下來。兩個膝關節疼痛難忍,甚至不能邁步。在幾個好心小伙的幫助下,下了山送進醫院就診。

後來就去了醫院,一檢查,醫生診斷是因為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引起的急性關節炎,伴有半月板損傷。之前關節軟骨就有退化現象,只是活動少,偶爾上下樓梯疼痛,也沒在意。這次因為爬山直接把軟骨傷到了。住院治療很多天,輸液、打針、按摩、理療做了個遍.感覺上是好多了,回到家不到半個月關節又腫了,打不了彎,再次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因為關節無菌性炎症引起了滑膜發炎導致關節積水,需要抽水,醫生從我關節里抽出了20多毫升黃色油狀液體。之後又往關節里注射了其他的。沒想到的是,就從這一針開始,我與醫院的聯系愈加頻繁了,起初1個月注射一次,慢慢的到20天一次,15天,10天,最後每周都要注射一作過久

兩年時的時間,沒有做別的事,孫子照看不了,家務做不成。整天就是看病,什麼方法都用了,大大小小醫院也去了幾十家,吃的、喝的、貼的、噴的、抹的全用了,按摩、理療、康復訓練、治療儀都試過,錢雖越花越多,病卻越來越重。走路左搖右擺,上下樓關節疼得要命,坐久了,站起來,半天邁不動步,時不常的還腫脹積水;16年5月份我去了北京301院做了次磁共振檢查,檢查結論出來了:關節退行性病變引發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半月板損傷,關節腔積水,關節變形。醫生建議換關節」。對於「換關節」我很有疑慮,也很害怕,老家的親戚做個這個手術,聽他說雖然不那麼疼了,但換過關節的那條腿根本就不像是自己的……
就在我毫無辦法的時候,之前的學生來家裡做客,知道我的情況後,介紹我認識了一位樂氏同仁張老師,說張老先生有個絕活,不吃葯,不按摩,單靠外敷祖傳膏葯,治好了很多人,而且告訴我樂氏同仁有幾百年的歷史。 於是我就抱著一絲希望,電話聯系了張老師,張老先生給我快遞了幾貼膏葯,就是這幾貼小小的膏葯,徹底顛覆了我的世界觀。「各大正規醫院、機構我都沒治好,沒想到讓幾貼膏葯貼好了」。 剛貼上幾天,就感覺膝關節疼痛感減輕,身體感覺很輕松,像經絡被打通的感覺,疼痛感消失了,用到半個月左右,就感覺每天精神很好,心情也很好,很舒服,懷著感激的心情,我去樂氏同仁拜訪了張老先生——他建議我,至少堅持貼三個療程以上,期間一定注意不要勞損受涼,
2、骨膜炎和骨膜磨損有什麼區別?這兩種病怎麼治療?
一、什麼是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於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變造成的應力性骨膜損傷或化膿性細菌侵襲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損傷。 二、骨膜炎病因病理 1、平時體育活動少,肌體協調能力差,突然加大運動訓練,跑跳技術要領發揮不好,動作不正確,加上在過硬的運動場地活動時間過長,在跑跳過程中足部反復用力後蹬,小腿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肌肉不斷牽扯,使小腿脛腓骨膜撕裂損傷,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變 2、創傷後造成化膿性細菌感染 三、骨膜炎症狀 1、局部疼痛 2、局部充血、水腫 3、活動障礙 四、骨膜炎診斷檢查 1、症狀和體征 2、骨X光片 3、實驗室檢查 五、骨膜炎治療方法 1、病因治療,抗感染治療,無菌性炎症 2、保持休息,勿劇烈運動。 3、對症治療。包括消除局部腫脹、水腫、止痛等 4、理療 5、葯物治療 目前治療骨性關節炎辦法不多,局部注射玻璃酸鈉,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局部保暖,適當運動,關節鏡有幫助,你說的這個技術,目前在有的醫院開展,遠期效果需要進一步觀察。嚴重骨性關節炎可以做關節置換手術,解決疼痛和行走的問題,每年發達國家做這個手術的量比我國多很多,國人需要時間進一步接受。目前中醫還沒有治療骨性關節炎特別是促進關節面軟骨生長的確切療效的葯物。
3、鞋跟磨損是什麼原因?
鞋跟外側磨損一般是由以下三種情況造成的:1、病理性原因2、生理性原因3、走路姿勢。鞋跟外側磨損的病理性原因
如果新買的鞋沒穿多久就出現鞋跟外側磨損情況,可能與膝關節發病有關。鞋跟外側磨損越嚴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的風險就越高。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膝關節間隙內側變窄,負重面逐漸發生變化,逐漸損害膝關節;並且由於體重越重,對關節的壓力越大,增加了關節的負荷。所以當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時,鞋跟外側磨損必定很嚴重了。鞋跟外側磨損的生理性原因
有些人天生兩條腿是不一樣長的,這會導致不同的鞋跟外側磨損。兩條腿走路時的動作也不一樣,這也會導致鞋跟外側磨損。脊椎彎曲也會導致鞋跟外側磨損。鞋跟外側磨損的走路姿勢原因
鞋跟外側磨損快,多是由於走路內八字造成。如果你的鞋存在這種情況,那你可能是內八字。常以這種姿勢走路,易使壓力過多集中在腳外側,增加其與地面的接觸,使踝、膝關節壓力增大,時間長了,腿部骨骼容易變形,形成「o型」腿。
如果穿鞋時鞋底內側磨損快,往往是走路外八字。走路時經常邁外八字步,鞋跟內側著地重,外側用力較輕。同時,腳趾向外翻的角度過大,久而久之會讓膝蓋外移,雙腿形成「x型」,甚至導致膝關節疼痛,加速其退化。
4、膝關節軟骨磨損,如何治療?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老年人十分常見的關節退行性病變。病理上表現為關節軟骨面進行性退變、軟骨面的磨損、軟骨剝脫、裸露的軟骨下骨表面硬化、軟骨下骨囊腔形成。關節邊緣骨增生、骨贅形成,若骨贅部分骨折或剝脫,陷入關節腔內形成 關節內游離體。除了關節軟骨退變外,病變還可影響到關節滑膜,在病變急性發作期,滑膜充血、水腫、滑膜增厚,滑液分泌增加。由於關節軟骨磨損退變,臨床上可出現一系列症狀和體征,包括關節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該病每次發作往往有一定誘因,如勞累、活動量增加、受風寒等,經治療後症狀和體征會緩解。但隨病變加重,每次發作間距縮短,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延長,最終可嚴重影響關節功能,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在骨關節炎病因的探索中,發現很多因素與該病發生有著密切關系。遺傳、年齡、性別、運動、創傷,甚至肥胖等,都與骨關節炎發生有關。除此以外,還發現一些心血管系統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一些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等患者骨關節炎發生率明顯增高。有些學者認為,骨關節炎、高血壓病人年老者居多,這一人群中他們往往還伴有其他一些疾病,像肥胖、糖尿病等同樣是退行性骨關節炎的重要病因。老年高血壓病人退行性骨關節炎常侵犯髖關節、膝關節、第一掌腕關節、掌指關節和脊柱關節。某些內分泌、遺傳性疾病,如糖尿病,其軟骨細胞常有異常表現,因此即使受到正常應力,關節軟骨細胞也易退變。此外,外源性或內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常可引起骨壞死,導致關節力學的改變和退行性關節病損變化。如此看來,骨關節炎發病機制十分復雜,病因是多元性綜合的結果。既有全身因素,又有局部因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而且各個病因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疾病轉歸最終聚焦在關節軟骨上,出現不可逆轉的軟骨退變。膝關節是人體主要負重關節之一,也是骨關節炎最好發的部位。膝關節骨關節炎以繼發性最為常見,即膝關節在其他原因基礎上發生骨關節退行性病變。最常見原發病因有外傷,例如半月板損傷、關節軟骨損傷、股骨下端或脛骨上端骨折、髕骨骨折等;其次為異常負荷,例如肢體傳遞力線不正引起膝關節的內外翻畸形,或體重過度增加等。其他如關節內游離體、關節感染、剝脫性骨軟骨炎等也可引起繼發性骨軟骨炎。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最常見症狀為膝關節的疼痛。初始時表現為鈍性痛,以後逐步加重。尤其多見於負重時或上下樓梯時疼痛,而平地行走時並無疼痛,休息後疼痛症狀即刻緩解。後期可出現上下樓梯和走平地時都疼痛,甚至休息時也可持續疼痛。有些病人可表現為靜止時關節疼痛,又稱「靜息痛」,即關節保持某一位置過久後,或在晨起剛站立行走時出現疼痛,關節僵硬感,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過多活動或負重後又出現疼痛,其原因可能是由於關節軟骨血液迴流障礙,局部充血後壓力增加而造成。此外,骨關節炎還可以出現關節腫脹、伸屈活動受限、關節畸形、行走時膝關節搖擺不穩。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人可有以下體征: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尤其是大腿股四頭肌萎縮可以較早出現,且較明顯;關節腫脹,關節腔內可以有積液,浮髕試驗陽性;膝關節周圍關節囊附著處,例如脛骨上端邊緣壓痛;按壓髕骨時可有擠壓痛;嚴重病例,膝關節可以出現屈曲畸形,膝關節伸屈活動受限,活動時關節內有吱吱聲。膝關節骨關節炎早期X線片可無明顯變化;以後可以發現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軟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關節邊緣有骨贅、脛骨隆突變得尖銳;到後期,關節間隙可以消失,股骨和脛骨關節面可以變形。膝關節呈現膝內翻或膝外翻畸形。膝關節骨關節炎可以採用葯物治療、手術治療、理療康復治療。從葯物治療看,既有中葯,又有西葯;既有內服葯,又有外用葯;既有全身用葯,又有局部注射用葯。目前最常用葯物有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例如吲哚美幸(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雙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莫比可)。近年來又有更新的葯物問世,如西樂葆、萬洛;單純止痛葯有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曲馬多;肌肉鬆弛劑如乙哌立松(妙納);激素類如倍他米松(得寶松);軟骨修復葯物如硫酸軟骨素、氨基葡萄糖(維骨力和葡立膠囊);外用葯中有雙氯芬酸(扶他林)乳劑、依託芬那酯(優邁霜);局部注射葯有透明質酸鈉等。中成葯更是繁多,根據中醫辨證、辨病有多種方劑成葯可使用,絕大多數病人經上述治療,症狀都能得到緩解,如有條件可結合理療康復,症狀好轉更為滿意。部分病人病情較嚴重,一般葯物保守治療無效,對這類病人應該採取手術治療,如施行關節置換手術而獲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除了葯物、手術治療外,在整個膝關節骨關節炎治療過程中,自我保護、自我保養也十分重要。症狀發作期應制動休息,症狀緩解期的日常起居生活要勞逸結合。總之,要根據骨關節病情變化、具體症狀與體征,採用綜合性治療方法,多數病人都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早預防,早治療,應當引起關注,氨基葡萄糖為唯一補充軟骨的有效的生理活性物質。非甾體類葯物只能對症治療。經過葯理學家幾十年的努力與探索,會引起胃部不適的消炎止痛葯越來越少 了。由於生理性環氧化酶被抑制後,會引起胃部不適、出血等症狀。因此葯理學家千方百計想方設法設計出一種只抑制誘導性環氧化酶的消炎止痛葯,也就是說這類葯物對生理性環氧化酶不起作用、不會被抑制,或少抑制,而主要針對誘導性環氧化酶,將它抑制,或大部分被抑制。在這一設計理念影響下,近年來出現不少新葯,這類葯物很少出現胃腸道副作用。例如前幾年出現的雙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莫比可),近幾年被賞識的西樂葆、萬絡,就是屬於這類葯物,它們的副作用很少,主要是發揮它們抑制炎症的作用,使臨床療效大大提高。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關節表面的軟骨出現老化,表現為軟骨內所含的基質成分和軟骨中膠原的排列出現改變。此時人體的負重關節,在反復的周期性應力的刺激下,關節軟骨出現磨損,關節表面不平整,關節表面單位面積所受應力明顯增加,進一步加重關節表面軟骨的磨損,使骨關節炎進行性加重。了解了骨關節炎發生發展的過程,就不難理解,當膝關節已經出現骨關節炎的情況下,每天進行上下樓梯的過度操練,從力學角度來說,對膝關節並無任何好處,反而在過度的操練中,對膝關節的關節表面軟骨進一步損害,因此有些病人在進行了這樣高強度的操練以後,出現了膝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對於膝關節骨關節炎而言,適當的鍛煉對膝關節是有好處的,這種適當的鍛煉包括:在非負重的條件下進行膝關節屈伸活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鍛煉關節的活動度;進行股四頭肌操練,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膝關節的穩定性。所有的鍛煉應掌握適度為原則,即膝關節的鍛煉並不加重膝關節負擔,同時在鍛煉後不應該出現疼痛、腫脹等不良反應。在膝關節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應當減少,甚至停止,以減少對關節內滑膜的刺激。
5、患有風濕症,關節炎而且還有膝關節軟骨磨損,應該怎麼辦?
您好。對於預防類風濕疾病,我給您以下建議
1、飲食調養: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長期慢性消耗,常有底熱肌肉萎縮、貧血等症狀,以及蛋白質維生素不足,全身骨質疏鬆等。故應增加優質蛋白質和高維生素食物及鈣劑的攝入。而茶、咖啡、柑橘水果及羊肉,狗肉等溫熱食品、油炸食品,可能會加重病情,應禁用。同時應多吃含鈣、含鋅多的食物,如葡萄乾、芝麻、松子、核桃、豬肝、排骨等食物。
2、注意保暖、難免受寒、受潮:中醫認為,風寒濕是本病的重要發病誘因,大多數患者受天氣變化等刺激而關節腫脹、疼痛,往往使平時處於穩定期的患者前功盡棄。勿用冷水洗物及洗澡次數應減少。
3、避免感冒,預防細菌感染:因為這些因素會引發病情加重,一旦感冒或感染,應積極針對治療。
4、注意勞逸結合: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時間,在急性病期應絕對卧床休息,慢性期穩定期切不可因關節疼痛而放棄功能鍛煉。功能鍛煉有:體操、關節操、太級拳等。
5、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出現關節畸形、活動受限,個別關節可能完全不能活動,因而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甚至部分晚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為了防止這種不良後果產生,應該醫生囑咐,患者病變關節盡可能處於正常功能狀態。
列舉正常人關節的活動范圍如下供參考:
(1)掌指及指間關節各屈曲45?。
(2)拇指置對掌位。
(3)腕關節背伸30?,輕度尺側偏(即向外側偏移)。
(4)肘關節屈曲90?。
(5)肩關節外展45~60?,前屈30-45?,外旋15-20?。
(6)躁關節90~95?。
(7)膝關節屈曲5~10?。
6、為什麼說老年人的關節更容易出現磨損?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多發於中老年人群的一種退行性關節病,初期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上下台階時膝關節疼痛加重等,嚴重者出現「O」型腿等關節畸形,影響行走,可能導致患肢殘疾。目前,其已成為影響老年人膝關節功能最常見的疾病。根據我國2015年發布的《中國骨關節炎防治白皮書》數據顯示,國內目前約有1.5億人患骨關節炎,其中大多數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人群。
既往醫學研究通常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磨損所導致,但為什麼老年人的關節軟骨更容易發生磨損呢?針對這一難題,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張英澤院士帶領科研團隊經系統的解剖學、影像學、生物力學和臨床研究,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因和微創治療方面,日前取得了破解性進展。
張英澤院士在其系列骨科研究中引入了力學原理,率先揭示了骨質疏鬆引發的人體骨骼不均勻沉降(也稱「差異性沉降」)在退行性關節病變發生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骨骼的「差異性沉降」理論,從骨骼的受力原理上闡明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因。
「差異性沉降」也稱「不均勻沉降」,是物體受到重力影響而發生的一種力學現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例如,路面偶爾會出現的塌陷,房屋像一側傾倒等,都是「不均勻沉降」現象。人體骨骼由於受到重力影響,也會出現「不均勻沉降」,當人體骨骼出現骨質疏鬆,疏鬆的部分就可能會在體重壓力之下出現「微骨折」,當這些「微骨折」日積月累,就會造成骨骼塌陷、下沉,關節變形等病變。
7、膝蓋軟骨磨損怎樣修復
你好,膝關節軟骨磨損可以導致出現骨性關節炎,這是膝關節退行性變的表現,你可以做一下熱敷,按摩,外用膏葯處理,服用氨基葡萄糖治療,並可以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潤滑關節,平時避免劇烈運動。
8、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①創傷與磨損。骨性關節炎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創傷與磨損。創傷有急性的與慢性的;磨損則專指長期的、慢性的消磨損傷。
人一天到晚總在活動,在幾十年的活動中,關節可能受過傷,發生骨折、脫位,使關節面變得不光滑,或因幾十年的磨損、生理的老化等,都可導致骨關節病。
關節畸形也是造成骨性關節炎的一個原因,正常關節就和輪軸一樣,很好、很正。假如軸歪了,轉起來時磨損就嚴重。關節畸形,如膝關節的內翻、外翻、俗稱「羅圈腿」或「八字腳」,關節軸不正常,關節受力不平均,就容易造成骨性關節炎。
關節不穩也是造成骨性關節炎的原因之一,如韌帶受過傷,斷了或拉長了,關節就會不穩、鬆弛,也就容易磨損。
②退變。老年人經歷了幾十年的活動,關節已有磨損和生理老化,軟骨營養不良、代謝能力差,致使軟骨變質,而形成骨性關節炎。
③遺傳因素。這也是原因之一,白種人就比黃種人易患骨關節病,這和基因有關。
④疾病。有些疾病能引發骨性關節炎。
a.類風濕病。類風濕病先從關節滑膜開始,形成類風濕性滑膜炎,然後侵犯軟骨及骨質,致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b.化膿性感染。當外傷傷到關節時,把病菌帶到關節內,致使關節內感染,炎症可直接破壞軟骨及骨質,從而造成關節炎。
c.特殊的感染。由結核桿菌所致的結核性關節炎,對軟骨與骨質破壞明顯。
9、有什麼辦法能治療膝關節磨損
【退化性膝關節炎】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進行性的膝部關節軟骨退化和軟骨下骨質增生,
導致膝關節的疼痛,僵硬與變形。常見於五十多歲以上喜歡運動或從事
粗重工作的人,外傷和肥胖也會加重膝關節軟骨的磨損,加速膝關節退
化。
『症狀』
早期症狀為鈍痛或酸痛,偶而腫脹,上下階梯疼痛加重,關節活動不靈
活,繼而出現各種響聲,嚴重者可呈跛行,上下階梯困難,寸步難行,
甚至連站立都很因難。這種疼痛常因肢體位置改變而加重,活動片刻後
可稍緩解,但活動過多症狀又加重,尤其在早晨起床時或久坐後起來時
疼痛最為明顯。
『治療』
膝關節退化可以吃葯或熱敷來減輕症狀,中醫傷科認為膝關節的疼痛或
退化通常來自膝關節的微小錯位,和半月軟骨的往後移位,造成附著在
膝關節附近的相關軟組織如肌腱、韌帶、肌肉的緊張發炎,引起疼痛。
因此在治療上只有矯正膝關節和半月軟骨回復正常位置,才可以根本治
療。我們最近採用「易筋正骨術」,以推筋理筋方式,先調整膝關節附
近的肌腱、韌帶,回復正常張力,再以正骨手法矯正半月軟骨和髕骨,
回到膝關節的正常位置,可立即減輕疼痛,加大關節的活動功能,已完
全不能蹲的膝關節,經幾次治療後即能蹲,屈伸自如。
『預防』
一、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走路不要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2、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
3、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4、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護膝來保護膝蓋。
5、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6、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二、活動不夠容易造成膝關節的僵硬,過度的運動會加速關節的磨損,
游泳和散步是非常適合膝關節退化的運動。但運動仍以關節不感到
疼痛為度,若覺疼痛即應休息。以下介紹二個對膝關節有幫助的保
健運動。
1、平躺的直腿抬舉運動:平躺時緩慢抬舉您的腿部,離地面約一尺
高,且維持膝關節伸直,約持續五至十秒再緩慢放下,雙腿輪流
進行,每日做二回,每回五至十分鍾。
2、坐姿的屈膝抬腿運動:坐在椅子上緩慢將膝關節由屈膝狀態伸直
,且維持膝關伸直,約五至十秒再緩慢放下,雙腿輪流進行,每
日二回,每回五至十分鍾
三、飲食調理:
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平時應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有利於關節軟
骨修復的食品,如豬耳、蹄筋、貝類、小魚干、木耳、海帶等食品
,忌辛辣燒烤或油膩生濕的飲食,如煙酒、肥肉、辣椒、燒烤食品
等。
以下介紹兩個食療供大家參考:
【冬瓜排骨湯】
冬瓜一斤、豬小排半斤,煮湯吃。
宜淡忌咸。
適於發作期,以腫脹為主,無明顯紅熱者。
或緩解期作為保健預防食療。
【木耳紅棗薏仁湯】
木耳五克,紅棗十克,薏仁五十克,不加糖熬湯,
當點心,分早晚二次服完。
適於緩解期,腫脹不明顯,唯勞累或天氣變化即感酸痛發脹者
10、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①創傷與磨損。骨性關節炎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創傷與磨損。創傷有急性的與慢性的;磨損則專指長期的、慢性的消磨損傷。
人一天到晚總在活動,在幾十年的活動中,關節可能受過傷,發生骨折、脫位,使關節面變得不光滑,或因幾十年的磨損、生理的老化等,都可導致骨關節病。
關節畸形也是造成骨性關節炎的一個原因,正常關節就和輪軸一樣,很好、很正。假如軸歪了,轉起來時磨損就嚴重。關節畸形,如膝關節的內翻、外翻、俗稱「羅圈腿」或「八字腳」,關節軸不正常,關節受力不平均,就容易造成骨性關節炎。
關節不穩也是造成骨性關節炎的原因之一,如韌帶受過傷,斷了或拉長了,關節就會不穩、鬆弛,也就容易磨損。
②退變。老年人經歷了幾十年的活動,關節已有磨損和生理老化,軟骨營養不良、代謝能力差,致使軟骨變質,而形成骨性關節炎。
③遺傳因素。這也是原因之一,白種人就比黃種人易患骨關節病,這和基因有關。
④疾病。有些疾病能引發骨性關節炎。
a.類風濕病。類風濕病先從關節滑膜開始,形成類風濕性滑膜炎,然後侵犯軟骨及骨質,致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b.化膿性感染。當外傷傷到關節時,把病菌帶到關節內,致使關節內感染,炎症可直接破壞軟骨及骨質,從而造成關節炎。
c.特殊的感染。由結核桿菌所致的結核性關節炎,對軟骨與骨質破壞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