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賴特綜合征的診斷
典型的關節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結膜炎三聯征確診並不困難,對於血清檢查陰性,回非對稱性寡關節炎答患者,尤其是青年患者,應高度懷疑本病;雖然存在前驅感染對診斷非常重要,但因其常隱匿,容易被醫生及患者忽視;而足跟痛及其他肌腱端病的症狀,指/趾炎,各種形式的黏膜病變都增加了本病的可能性。
2、踝關節皮下結節,如何診治
你對照下 最好去醫院咨詢醫生 現在都是在看到底是哪個病
就算看出來了還是去醫院開葯最穩定
1.肢端、面部或軀幹部位發生的一個或數個1~3cm大小的結節,紅或黃紅色,逐漸轉變為紫或紫褐色,表面有毛細血管擴張,結節的邊緣部呈軟骨樣的邊界,病程慢性,經數月或數年結節可逐漸消退,不留痕跡或留下輕度萎縮黃色素沉著,可伴有皮膚其他病損(彌漫性浸潤、丘疹、斑塊、腫瘤),常同時侵犯肺、縱隔、全身淋巴結、肝、脾、眼、唾液腺、骨骼等器官 應去醫院檢查確診,警惕可能是結節病
2 .關節突起部及經常受壓處,如肘關節鷹嘴突,腕、踝關節,頭枕部皮下結節,粘附於骨膜,肌腱或腱鞘上,直徑自數毫米至3~4cm,數量不多,質韌如橡皮,無明顯壓痛。結節存在時間較長,可達數月或數年之久,經抗風濕治療後幾天至幾周可消失 應去醫院診治,可能是類風濕結節
這是風濕↓
風濕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炎、韋格氏肉芽腫、顯微鏡下血管炎、巨細胞動脈炎/風濕性多肌痛、過敏性紫癜、川崎病等)、骨與關節(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的病變,病因往往與自身免疫及遺傳有關,臨床表現常有發熱、關節疼痛及腫脹、皮疹、肌肉疼痛、雷諾氏現象等,病情往往比較復雜。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除了詳細了解病史,做些常規的檢查外,需要通過一些風濕病的專科檢查,如臨床免疫學檢查、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遺傳基因、病理活檢、關節鏡等,才可明確診斷。常用的專科檢查方法:1.臨床免疫學檢查包括抗核抗體譜、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補體、T淋巴細胞亞群等;2.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包括關節MRI、血管MRI、關節CT檢查、血管造影、骨掃描等;3.遺傳方面:主要組織相容抗原MCH(HLA)如HLA-B27、HAL-DR4等;4.病理檢查:腎活檢(免疫組織化學)、皮膚狼瘡帶、唇腺活檢、血管活檢、淋巴結活檢等;5.關節鏡檢查;6.其他:骨密度、角膜熒光染色、淚膜破裂試驗、Schirmer』s試驗、唾液流量、關節液檢查等。
3、反應性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
4、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侵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四肢小關節對稱性腫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關節腫痛,具體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遺傳、環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關,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5、成人Still綜合症的診斷標准
成人Still的診斷復標准
本病無特異制性診斷方法,國內外曾制定了許多診斷或分類指標,但至今仍未有公認的統一指標。近年出現有文章報導 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疾病活動期明顯升高,超過正常值5~10倍以上,並與病情活動性平行,可作為本病診斷的參考指標,可作為觀察疾病活動性 和監測療效的標准。
其診斷標準的話,推薦應用較多的美國Cush標准和日本標准,以下推薦Cush標准:
必備條件
發熱≥39℃
關節炎/關節痛
類風濕因子<1:80
抗核抗體<1:100
另備下列任何兩項
血白細胞數≥ 15×109/L
皮疹
胸膜炎或心包炎
肝大或脾大或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
另外,本病屬臨床診斷或排除診斷,故在診斷時必須首先排除其他與發熱、皮疹、關節炎有關的疾病,包括各種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性心內膜炎、敗血症、結核、梅毒、萊姆病等)、惡性腫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各種血管炎、反應性關節炎、風濕熱、結節性紅斑等)及葯物過敏等,並在治療隨訪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以進一步排除可能隱匿的疾病及罕見病。有肝小膿腫、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症及腹膜後網織細胞肉瘤誤診為AOSD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