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為什麼不能久蹲

關節炎為什麼不能久蹲

發布時間:2020-10-19 18:34:33

1、腿不能長時間下蹲應蹲應怎麼辦

建議去醫院檢查,如抗\"O\"、類風濕因子、血沉等,最好拍個片看看關節的情況,大多是因為勞損而引起風氣、寒氣、濕氣阻在關節致的風寒濕性關節炎,西醫稱為退化性關節炎。要注意不要受涼,適當補鈣或維生素AD,葯物可用諾福丁+維生素B1+大活絡丸或其他活血的葯,也可以用中葯調理,效果很不錯的。
關節疼常見的病因有這幾種情況:關節周圍韌帶損傷、軟骨損傷主要是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關節滑膜炎、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等。所以還是到醫院檢查才能知道。
骨性關節炎的葯物治療可有效地緩解疼痛等症狀,暫時改善關節功能,但不能阻斷OA的進展,也不能改善關節軟骨等組織的病理狀態,加之這些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因此一般不建議長期持續應用。此外,疼痛本是一種保護性反應,它能提醒患者對受累關節「控制使用」,因此,經休息可緩解症狀的患者更不應濫用葯物。
1、關節腔注射
透明質酸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也見於關節軟骨基質的蛋白聚糖連接處。使用透明質酸注射液關節腔內注射(即粘彈性補充療法),有利於恢復滑液流變學特性——粘彈性,使之保持對關節的屏障保護及潤滑減震等作用,同時抑制滑膜炎症,降低痛覺敏感性,從而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2、中葯熏蒸
葯物組成與方法:荊芥20g、防風20g、公英15g、地丁15g、苦參15g、艾葉20g、紅花25g、川椒25g、海桐皮20g、五加皮 20g、透骨草20g、細辛15g、牛膝20g、甘草10g。上葯加水2000ml,煎為1500ml,以不燙為度,趁勢熏洗患處,每劑葯可連用3天,兩周為一個療程,每日熏洗2次,每次約20~30分鍾.治療期間可適當減少活動
還可配合針灸、小刀針、按摩、理療進行局部治療、關節鏡下中葯灌洗治療。
注意事項:
一、嚴重的膝關節骨質增生會造成關節的功能障礙,當活動量過大時,還可誘發急性創傷性滑膜炎,在做膝關節鍛煉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可做半小時的室外散步或游泳等。。
(2)堅持做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動收縮,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3)仰卧屈膝屈髖做蹬自行車樣動作,每天2-3次,每次50下。
(4)不負重做下蹲和起立運動,連續30-50下,每天2-3次。
(5)切忌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二、家庭事務不宜做蹲下擦地或洗衣。
三、減輕體重:如過胖的人宜減輕體重,減低膝關節壓力。
四、行走有疼痛時可用拐杖或助行器輔助,減輕疼痛。

2、我的膝蓋蹲下去的時候疼是怎麼回事???

膝關節是人體較大而復雜的屈曲關節.它所受到的應力大,結構穩定而又靈活.膝關節疼痛時有發生,而這種疼痛往往被忽視或者被人們武斷地認為是關節炎等病症.其實,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意見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多數關節疼痛並不是由外傷所引起.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暖,可以採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如果以上方法不能使膝關節疼痛有所好轉,那麼就要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
生活護理:
膝關節疼痛可以採用適當的體能鍛煉減輕緩解:1,堅持每天散步,走多遠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體質好可以走3-5公里,體質一般的可酌情減量.2,堅持做屈蹲站立動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根據自己的體力座30-100次,開始時膝關節軟可用手扶著扶手或穩固的椅子靠背,桌子邊,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有扶手到放開扶手.3,壓腿,把腿抬到能夠抬起的高度,放到椅子上或其它適合的地方,輕輕的按壓並拍打足三里.壓腿的時間和按壓的力度要適度.4,每周堅持爬一道兩次山,不僅可以練腿,還可以促進肺活量,開闊視野,釋放工作壓,放鬆心情,促進身心健康.膝關節疼痛也會大大緩解

3、扎馬步對膝關節炎有幫助嗎

從人體的氨糖量來講,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4、蹲起是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您好!多考慮您患的是膝關節退行性變,關節軟骨磨損變薄後繼發的骨質增生,這種病一般表現為關節疼痛,特別是上下樓時疼得更厲害,久坐站起時關節僵硬邁不動步,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不靈活,嚴重者需扶床邊反復幾次才能離床行走,還有腿不能打彎,腿伸不直,不能下蹲等.
此病屬於無菌性炎症,打針吃消炎葯是沒有辦法消除的.
中醫傳統膏葯外治安全無副作用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治療辦法。有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的特殊功效,貼敷疼痛和腫脹部位,,能穿透骨關節屏障及深層組織,迅速通達整個關節,快速修復關節軟骨和韌帶的退行性病變,調節骨質均衡代謝,提高骨細胞的新陳代謝功能,消除關節的充血,水腫,粘連,攣縮,僵硬,疼痛等症狀,增強關節韌帶的功能,加強韌帶彈性韌性,消除炎症水腫,改善椎體患處的微循環和營養狀態,增強骨關節的穩定性.既避免了口服止痛葯引起的胃腸不適、肝腎損害,又避免了手術痛苦及術後並發症的發生。
祝願早日康復!

5、蹲下時膝蓋疼是怎麼回事呢

問題分析:您好,對於您所說的這個運動時出現有膝蓋疼痛的症狀,如果是表淺疼痛,可以塗點活絡油會更好,但這個疼痛如果是膝關節內部的疼痛,一般是韌帶或是半月板損傷所致,塗擦這兩種油都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意見建議:建議要注意先做個檢查診斷,平常使用尋鼓風膏  目前不要過度運動活動。

6、蹲下時膝蓋會響,一直這樣,為什麼??

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煉。最好15—30分鍾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握拳時,指節忽然會發出「叭」的聲音,有人甚至樂此不疲,無聊或緊張時,輪流把指節握得「叭答、叭答」響。

也有人只要上、下樓梯,膝關節就有節奏的「嘎、嘎」響;有的是腳跟一拱直就「啪」一聲巨響;有人甚至連伸個懶腰、打個哈欠,頸背或牙關(顳頷關節)就會發出聲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會發出聲音,乍聽下似乎很新鮮,不過,以物理學觀點來看,關節的動作不外是滑動(如膝之初彎)、滾動、磨動(旋轉)等,這些都不離線械原理,自然會因摩擦、振動而產生聲音,只因關節腔完密的封閉,以及關節滑液有效滑潤,聲音小到聽不到。

事實上,關節發出的聲音可用麥克風放大並記錄聲波,多年前,國內即有醫師研發出關節的聲波記錄儀,可用於臨床上,「聽」出膝關節的病變。關節聲音之大,有時會嚇人一跳。

最近一些研究有了答案。原來,當關節初「動」時,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會瞬間先使關節產生形變,最多可增大至7%,形變產生關節腔負壓。這負壓雖微,但足以使關節囊凹陷(被吸入),使溶於滑液內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部分氣化成氣泡。

動作將完成之際,氣泡及滑液受壓縮,即像開香檳似「叭」 一聲,把凹陷的關節囊給彈回去,回復原形,氣體又再度溶回液中。也因氣體回溶需要時間,所以指節響聲雖可周而復始,卻無法連發。

研究雖指出這些響聲不足以造成軟骨傷害(能量不到可傷害軟骨的15%),不必為此擔心,不過另一項長達35年、針對350位長期扳響指節者的追蹤,卻發現這些人普遍有指節變大、抓握力卻變弱的問題。由此看來,樂此不疲的仁兄,應該有所節制才好。

當然,除此機轉外,膝關節、踝關節或背部發出聲音,也可能是綳緊的肌腱在關節運動時,先稍有「走」位,再彈回原位;或是與關節隆突處有較大的磨擦,而發出響聲,若未伴隨紅腫熱痛,一般應無大礙。

目前也知道,正常關節在休止狀況下是負壓的。當關節發炎,腔壓升高,除了疼痛,也對軟骨細胞存活不利,反之,四頭肌的縮收運動,會降低膝壓,有利於減緩關節退化。因此,能作適當的肌腱伸展運動降低關節腔壓,理論上應當可以有效改善關節退化,瑜伽的某些動作,或許與此不謀而合。

至於因關節退化、病變,如退化性關節炎、軟骨潰壞、膝關節半月軟骨破裂等,所發出的聲音通常都伴有其它症狀及病理變化,非本文所述之關節響聲,不可混淆,仍應循正軌求醫以免延誤

7、扎馬步有什麼用?可以治膝蓋關節炎嗎?

扎馬步主要可以訓練你的平衡能力和下肢穩健能力,至於膝蓋關節炎有一定緩解但不要長時間做,其實膝蓋關節炎還是多多活動比較好,不推薦扎馬步

8、膝蓋關節,蹲久了站起來伸不太直

你好,根據你說的情況,膝關節既往有外傷史,目前出現蹲坐過久後關節僵硬的情況,專一般考慮是由於膝關節屬半月板損傷或是交叉韌帶損傷所致,對於目前治療方案如下:一是行患側膝關節磁共振檢查,二是一旦診斷半月板損傷,應擇期行膝關節鏡進行修復治療目前走路或蹲位太久膝關節內有

與關節炎為什麼不能久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