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血沉在關節炎中的意義

血沉在關節炎中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0-10-18 20:19:23

1、檢查血沉對類風濕關節炎有什麼意思呢?

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而言,血沉增快往往是關節及鄰近組織炎症反應以及高球蛋白血症的結果,因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嚴重性與活動性。另外經過治療病情緩解後,血沉往往可以下降,所以檢查血沉還 可以作為觀察治療療效的一項指標。

2、血沉68,類風濕 因子20.3(正常為0-20)。請問是什麼病?是類風濕嗎?是不是快要變成類風濕了?

血沉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體血液內紅細胞沉降的速度。由於影響血沉的因素很多,結果測定並無特異性,因而對疾病並無絕對的臨床診斷價值,但如能結合臨床病史和檢查,血沉的變化在臨床上還是有其實際意義的。
有些因素會影響血沉,如: 1.生理因素:女較男快,妊娠期血沉增快,月經影響較小. 2.血液成分影響3.溫度過高,血沉快.
血沉增速,常見的疾病有:結核病\風濕病\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貧血\局限性膿腫\急性感染\敗血症\膠原病及內臟出血等.血沉正常值男性是0-15mm/h,女性是0-20mm/h,你的結果是68,稍微升高。血沉升高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升高包括:12歲以下的兒童,婦女妊娠期3個月開始升高到分娩後三周左右開始恢復正常,月經期以及老年人均可血沉加快。病理性變化可見於: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細菌性炎症,風濕熱活動期,慢性炎症如結核病變呈活動性等等,臨床上常用血沉率作為觀察風濕熱及結核病有無活動性的參考指標。2.組織損傷及壞死。如手術創傷,心肌梗死,肺梗塞等等。3.惡性腫瘤。4.各種原因所致的高蛋白血症。如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惡性淋巴瘤,風濕性疾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慢性腎炎,肝硬化等等。5.貧血。6.高膽固醇血症。 不過,盡管血沉在臨床診斷上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並無特異性,所以如血沉升高較多,需結合臨床表現,作進一步的檢查,方能確診。

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變性IgG的自身抗體,通常為IgM類,多出現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或滑膜液。類風濕因子可分為IgM、IgA、IgG、IgD、IgE五型(註:在臨床內科學中描述為四型,沒有IgD型;但在實驗室診斷學中描述為5型),是類風濕關節炎血清中針對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陽性患者較多伴有關節外表現,如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IgM型RF陽性率為60%-78%。正常人1:20稀釋血清為陰性。你現在也只是20.3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你的工作環境濕度很大也會出現血沉較快現象,表示你體內濕氣已經比較大,要注意除濕。

祝早日康復!

3、我老婆有骶髂關節炎,血沉和C反應蛋白都很高,但B27是陰性。最近腿和後背都挺疼的,還怎麼治療?北京

骶髂關節炎是關節炎中的骨關節炎的一種分支。大多數的骶髂關節炎並不是單獨的一個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許多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發病初期表現為骶髂關節炎,所以診斷出骶髂關節炎還是不夠的,內應進一步檢查是何種原因引起的。但是骶髂關節炎一般與坐骨神經不相關。原發性骶髂容關節炎的關節軟骨細胞活性低下,髖部肌肉等軟組織支持力量減弱,軟骨呈退行性變。往往受年齡、體質、遺傳等因素影響

4、類風濕的血沉值多少為正常?

病情分析:您好,從你的描述看,36歲年輕女性,類風濕關節炎病史3年,已經使用生物制劑益賽普,目前關節疼痛,血沉檢查偏高,再次復查是6,咨詢相關的問題,這種情況下類風濕關節炎活動的指標是看CCP血沉和CRP進行綜合症狀判斷的。指導意見:1您好,你的這種情況屬於自身免疫性的病變,需要積極的堅持治療,避免類風濕病變引起關節骨質進一步的破壞,這種疾病是一種進展性的和殘毀性的病變,是逐漸發展的一種病變,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2注意積極的就診風濕免疫科,目前血沉是反映風濕性病變活動一個指標,需要結合關節症狀有無,進行綜合性判斷疾病的狀態,注意本身血沉恢復正常是相對較難的,很多的類風濕患者是不需要完全恢復正常的,注意不要緊張。3目前這種情況需要看CRPCCP的情況,進行綜合性判斷是否是處於活動期,有問題及時咨詢,祝您健康。

5、關節炎患者的"血沉"和"抗O"會有怎樣的變化?

如果是風濕.類風濕引起的關節炎,那血沉.抗"O"決大部分會升高

6、骶髂關節炎血沉高是什麼原因

有血沉高的關節炎一般是有免疫系統的問題,需要具體的化驗一下,建議去風濕免疫科先做一下查體,如果確診免疫系統出現的關節炎需要用一些免疫抑制劑還有激素類的葯物治療。

7、請問如何診斷早期的類風濕關節炎,我母親關節疼,查的血沉有些高,不知道是不是類風濕

臨床上出現單關節或不對稱的大關節炎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是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早期階段,此時類風濕因子可能陰性,不夠判斷標准,抗角質蛋白抗體是一種抗鼠食管角質層的抗體,在早期類風濕行關節炎患者中其陽性率達到40%左右,此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核周因子抗體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較為敏感。同時行關節穿刺做關節液檢查及關節鏡的滑膜活檢等都有助於不典型關節炎的診斷。至於血沉有些高還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其他的實驗室檢查才能肯定是不是類風濕關節炎。

8、血沉高,關節疼痛,但不是風濕性關節炎也不是類風濕。。是什麼原因呢

血沉快多少,要是關節疼痛腫脹還是考慮結締組織病早期或活動期,早對症治療,別等的其他化驗都高再治療就有些耽誤,所以主張積極治療觀察關節疼痛恢復情況

9、血沉、類風濕因子、抗鏈「O」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意義?

我們體內有一種蛋白質,被叫做球蛋白。我們已經知道的抗體,就是球蛋白,被稱為免疫球蛋白(Ig)。人體內的抗體,分為五種:IgG、IgM、IgA、IgD、IgE。現在我們知道,類風濕因子是以變性的IgG為抗原而產生的自身抗體,也就是說,對應類風濕因子的自身抗原是變性的IgG分子。類風濕因子並不是類風濕患者體內所特有的,但是此問題最早是通過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研究中發現的,因此被叫做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可以分為自然發生的和RA特異性的兩種。自然發生的類風濕因子,只有IgM一個類型,而且血清滴度比較低,常常可以出現在健康的老年人體內。而RA特異性類風濕因子,血清滴度高,除了主要的IgM型外,還有IgG、IgA型。因為IgM型被認為是類風濕因子的主要類型,在類風濕因子陽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中約佔80%。同時,由於IgM型類風濕因子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澱,故臨床上主要測定IgM型類風濕因子。測定方法有乳膠凝集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我們在臨床中,可以遇到檢查類風濕因子的同時,還檢查具體的免疫球蛋白項目,就是為了進一步了解患者體內的類風濕因子分子類型。也有資料方面,用IgM-RF、IgG-RF、IgA-RF這樣的說法,就是具體到了類風濕因子的分子類型,經過大量研究,普遍認為類風濕因子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參與致病過程:①IgM型類風濕因子,可在類風濕關節炎有臨床表現前幾年就存在於病人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類風濕因子的非類風濕關節炎的「正常人」,具有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高度危險性;②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類風濕因子的病人,較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的病人預後差;③IgG型和IgM型類風濕因子的存在與關節外的損害,如類風濕血管炎和類風濕結節相關。因此,類風濕因子在類風濕的診斷、預後評估、治療評測中,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盡管類風濕因子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血清學標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標准。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陽性,隨年齡的增高,陽性率可增高,年齡超過75歲的老年人,RF假陽性率為2-25%不等。而且在許多其他疾病中出現,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乾燥綜合征、SLE、 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結核、麻風、傳染性肝炎、血吸蟲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肝硬化、慢活肝、結節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檢測到類風濕因子。 持續高滴度的RF,常提示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活動,且骨破壞發生率高。有學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 是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因子。類風濕因子的表示,定性檢查用陰性、陽性區別,陽性是異常情況。更多的是定量檢查,使用滴度表示,滴度越高、抗體水平越高。在類風濕的治療中,患者可以達到類風濕因子滴度降低、甚至轉陰的結果,但是如果類風濕出現反復,類風濕因子仍然可以重新出現。在類風濕患者中間,也存在不少病例,怎麼治療類風濕因子都存在,但是身體症狀、其它檢查項目都比較正常,有的情況還是高滴度的情況。我認為應該這樣看:這樣的患者,至少應該是「高危正常人」中的「高危」,在平常需要注意自我保護,遠離會引起復發的因素,預防類風濕的復發。類風濕因子是一個免疫學指標,雖然可以作為一個療效評價指標,評價治療的效果,但是不會像血沉、C反應蛋白那樣,隨著炎症情況而變化明顯,因此不作為監控疾病活動的指標,也不需要經常檢查。抗鏈球菌溶血素「O」,我們簡稱抗O或ASO。正常參考值:成人

與血沉在關節炎中的意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