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外周關節炎的症狀

外周關節炎的症狀

發布時間:2020-10-18 01:11:59

1、我是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現在膝蓋有些疼痛,不知道是否是類風濕引起的呢?

你建議你試試益腎蠲痹丸,這是一款中成葯,不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都在吃這個葯,只要堅持吃就能緩解你的病症。

2、外周型脊柱關節炎炎嚴重嗎?

?

3、骨關節炎最常累及的外周關節是哪裡

膝關節,髖關節,遠端指間關節。

4、營養生活葡萄糖胺加強錠有哪些功效?

葡萄糖胺改善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最常見的退行性關節疾病,主要影響臀部丶膝蓋丶手和腳等關節部位,18歲以上人群超過25%受其影響,

病理改變包括關節軟骨的進行性丟失和破壞,如:軟骨下骨增厚,骨贅形成,滑膜炎症,韌帶和膝關節半月板變性,關節囊肥大。

主要臨床症狀包括慢性疼痛丶關節不穩定丶僵硬和關節間隙狹窄,而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關節損傷丶肥胖丶衰老和遺傳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8則骨關節炎相關的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指出,與安慰劑相比,口服葡萄糖胺對緩解疼痛有幫助(以VAS pain score/疼痛視覺類比評分及JKOM/日本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量表衡量),但效果有限。注1

另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7則骨關節炎相關的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參與者2212人)指出,口服葡萄糖胺在減輕骨關節炎相關疼痛方面可能有小到中等的效果,但對關節間隙狹窄的作用不大。注2

另外,一天中幾次較小的劑量比一天一次大劑量(1500毫克)有更大的止痛效果,這表明給葯計畫很重要。

*結論:截至目前,針對骨關節炎,無足夠證據支持口服葡萄糖胺能延緩關節持續退化的自然病程,但可能對於疼痛緩解稍有幫助

2.葡萄糖胺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
大腸直腸癌是美國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大約有1 / 18的人在其一生中會患上大腸直腸癌。

雖然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存在很大的生存率差異,但如果在早期診斷出結直腸癌,據報導5年生存率高達90%

目前,有數種結直腸癌篩查策略可供選擇,能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包括糞便潛血試驗(FOBT)丶鋇劑灌腸攝影檢查丶軟性乙狀結腸鏡丶結腸鏡丶虛擬結腸鏡以及這些試驗的組合。

一則癌症預防追蹤性研究(cohort study,參與者113,067人)指出,相較於未曾使用葡萄糖胺保健品的對象,有使用者約能降低17%的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發生風險,尤以較短期使用(2年以下)較為顯著,長期持續使用較無關聯。注3

而背後機制認為與葡萄糖胺的抗發炎效應有關(能抑制發炎轉錄因子/NF-kappaB及其它促發炎激素,如腫瘤壞死因子(TNF-a)丶白細胞介素-6(IL-6)丶環氧化酶(COX-2)丶前列腺素E-2(PGE2)),進而影響細胞生長丶增殖和生存

*結論:人口觀察發現,口服葡萄糖胺與較低的大腸直腸癌發病率有關連,但仍需更多隨機對照試驗加以佐證

3.葡萄糖胺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血管內皮細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貫穿整個循環系統,從心臟到最小的毛細血管,這些細胞對血管生物學有至關重要的獨特功能。

包括調節血管通透性和張力丶凝血和纖溶丶炎症和免疫反應以及細胞生長都與之有關。

若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容易引發高血壓丶冠狀動脈疾病丶慢性心力衰竭丶外周血管疾病丶糖尿病丶慢性腎衰竭和嚴重病毒感染等疾病。

一則對照研究(為期4周,對象為39位男性志願者)指出,服用葡萄糖胺除了明顯增加了血管舒張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丶還能改善細胞內總谷胱甘肽丶還原型谷胱甘肽丶還原型及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intraerythrocyte GSH/GSSG)。注5

*結論:口服葡萄糖胺可通過調節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進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但仍需更多大型研究進一步驗證。

4.葡萄糖胺降低肺癌風險
肺癌在男性和女性的所有癌症中分別佔17%和9%,在所有與癌症相關的死亡中佔19%,主要類型有腺癌丶鱗狀細胞癌丶小細胞癌和大細胞癌

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吸煙丶接觸二手煙丶職業性接觸石棉丶鎳丶鉻丶砷等葯劑,接觸輻射,包括家庭和礦井內的氡氣體,以及暴露於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

一則追蹤性研究(Cohort Study,參與者共76,904人)指出,長期服用葡萄糖胺(每周≥ 4次,持續3年以上)與較低的肺癌(局限於腺癌)風險有關。注6

*結論:觀測中發現,日常有服用葡萄糖胺習慣的對象,有較低的肺癌罹患風險,但仍需更多研究確認其因果關系

口服葡萄糖胺會影響血糖嗎?
葡萄糖胺屬於氨基單醣類衍生物的一種,且是粘多糖和蛋白聚糖的前驅物質

所以有部分疑慮認為,它可能會影響葡萄糖代謝,並導致胰島素抵抗,目前但僅在動物實驗中被證明

一則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為期6.5年,對象為407位中年女性,BMI ≥ 27 kg/m2)指出,對於基線糖化血紅蛋白水準正常的參與者,口服葡萄糖胺不僅對平均糖化血紅蛋白水準(HbA1c)無影響,也不會造成高糖化血紅蛋白或新發糖尿病事件。注4

然而,對於基線時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較高者,雖然有對觀測數值造成影響(提升HbA1c),但未達統計顯著

*結論:針對非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胺不會影響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或增加新發糖尿病機率,但仍需更多研究確認是否會對糖尿病患造成影響

葡萄糖胺有副作用嗎?

5、膝蓋關節疼痛,端下去就很難站起來可以吃曹清華不?

膝關節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之一,常伴發膝關節腫脹、伸屈功能受限等,其常見的原因有膝關節骨關節炎或退變、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外傷、腫瘤、先天畸形等,上述原因均可損害關節結構,引起膝關節疼痛。
發生機制
膝關節疼痛的機制比較復雜。在疼痛的開始階段,關節的局部炎症引起神經刺激信號,通過身體的外周神經感受器傳遞給大腦,這種引起不適感覺的疼痛被稱之為刺激性疼痛。
如果持續的這種神經刺激長期、反復出現,大腦接收疼痛信號的某些結構就會發生病理性改變,此後傳遞給大腦的信號則是全身廣泛性的極度不適,此時稱之為神經病理性疼痛。
患者最常問的問題
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疾病因素、葯物因素、天氣環境因素,過度肥胖、不良生活習慣等亦與其有關。常見原因可分為外傷性、感染性、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性、退行性膝關節病、代謝性骨病、骨關節腫瘤等。
疾病因素
外傷性因素
急性損傷性因素
因外力碰撞膝關節或使膝關節過度伸展扭曲,造成膝關節軟骨損傷、韌帶損傷、脫位或骨折,血管破裂出血,組織液滲出,膝關節腫脹而引起疼痛。
慢性損傷性因素
持續的慢性機械損傷或者急性外傷後膝關節面破損、膝關節潤滑作用消失,長期摩擦關節面,產生慢性損傷。如膝關節活動過度,可造成關節軟骨的累積性損傷;膝關節扭傷處理不當或骨折癒合不良,畸形癒合所致負重不平衡,造成膝關節慢性損傷。
感染性因素
膝關節穿刺時消毒不嚴或將關節外細菌帶入關節內;關節臨近骨髓炎、軟組織炎症、膿腫蔓延至膝關節內;細菌直接侵入膝關節內,如外傷後細菌侵入膝關節;敗血症時細菌經血液到達膝關節內。
變態反應性因素
由於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葯物、異種血清與血液中的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流經關節時沉積在關節腔,引起組織損傷和膝關節病變。如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細菌性痢疾、過敏性紫癜和結核菌感染所致的變態反應性膝關節炎。
自身免疫性因素
針對不同病因引起的膝關節疼痛採取不同的方法治療。
過度勞累引起的膝關節疼痛無需特殊治療,休息可自行緩解;
外傷性膝關節痛主要是給予制動,而後進行適當功能鍛煉;
痛風性膝關節炎主要以葯物治療為主。
家庭處理
經醫院處理後,需要回家注意休息,坐、卧時抬高下肢,利於血液流通,進行早期鍛煉,適當活動膝關節,加強膝關節康復訓練,矯正走路姿勢,但是避免過度勞累長期負重。另外,一定注意膝關節保暖。

與外周關節炎的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