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股部關節炎的功能訓練

股部關節炎的功能訓練

發布時間:2020-10-17 05:29:51

1、請大家幫我拿主意,我的了股性關節炎了。

股性關節炎,根據實際情況可分別採用開穴、外敷、熏洗等方法,比較好治。

2、髕股關節紊亂症是什麼?

髕骨軟化症又稱髕骨軟骨軟化症,是指髕骨面退行性變化而產生一系列症狀,好發於運動員及體力勞動者。大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發生與膝關節長期勞損和局部外傷有關,這種對髕骨軟骨面的直接摩擦,長期可使軟骨面發生退行性改變。目前對本病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但無特殊較好的方法, 一般用熱敷、理療,中草葯蒸洗及局封等.
診斷依據
1.患者都有反復長期過勞受傷史。
2.膝關節疼痛,膝部有間歇性疼痛,活動量過大過猛,疼痛加重,主訴半蹲位時疼痛最明顯。
3.膝關節發軟及不穩感,特別在上下樓及關節開始活動時。
4.壓痛及髕骨研磨痛,一般在髕骨內線的軟骨有壓痛,髕骨研磨試驗陽性。
5.膝關節暫時性閉鎖。
6.X線診斷:早期可無變化,晚期侵犯骨質時,可有骨質增生及創傷性關節炎的表現,有時可發現關節內骨游離體存在。
髕骨軟骨軟化症是一種較為難治的疾病,初期髕骨軟骨失去光澤,並出現裂紋,軟骨磨損變薄,最後導致軟骨面破碎,致使軟骨脫落而露出骨組織,形成創傷性關節炎,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目前尚無較好治療方法,一般以保守治療為主,如理療,局封,熏洗等,但療效都不很理想。筆者近來用中葯活血祛瘀湯離子透入,治療髕骨軟化症,療效較為滿意。但早期明確診斷十分重要,在骸骨僅出現裂紋,未磨損前積極治療,則療效較為滿意,如果到了軟骨面完全破壞、脫落、骨組織外露時,再進行治療,則療效不能令人滿意。

3、臏股關節炎應注意什麼

髕股關節炎主要表現為膝前痛,即膝蓋的前方疼痛。上下樓和爬山時疼痛明顯。
氨基葡萄糖片是保護關節軟骨的葯物,不是止痛葯,需要服用較長時間(3周以上)才會起作用。可以適當口服非甾體類止痛葯。
平時注意減少爬山、蹲起等運動,減少關節磨損。可以進行非負重的關節活動,比如游泳等。

4、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與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症狀根本上的區別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骨科常見的疑難雜症,多見於中青年患者,令所有患者非常為煩惱的應該就是股骨頭壞死患病過程中的疼痛了吧,無論處在哪期的患者都會有不同位置和程度的疼痛。
髖關節疼痛一定是股骨頭壞死么? 股骨頭壞死早期的患者多表現為「異位疼痛」,如膝關節疼痛,腹股溝疼痛,腰部疼痛,中晚期的患者會有髖部疼痛,活動受限,並且隨著疾病的發展會越來越疼。
那是不是所有的髖部疼痛都是股骨頭壞死呢?不是。
有很多患者一旦發現髖關節疼痛就認為得了股骨頭壞死,其實引起髖關節疼痛的疾病非常多,並不是所有的髖痛都是股骨頭壞死,甚至有一些醫生也會將一些髖痛患者誤診為股骨頭壞死。 許多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病人,被誤診為股骨頭壞死。其實這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以關節表面破壞為主,病程由表及裡;而股骨頭壞死則是關節軟骨下骨壞死在先,病程由里及表。 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發育性:如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結構改變;神經性:如髖關節周圍神經卡壓綜合症;炎症性: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創傷性:如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骨折、脫位、髖臼盂緣損傷;放射性痛:如腰椎的病變

5、股關節酸疼是什麼原因

最好去做個檢查,有可能是關節面的軟骨(或滑膜)有磨損.如果是這樣,要及時治療,恢復會很好,建議選用中醫中葯外敷治療.
根據你的病情,很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的,你可以做腰椎CT確診以下,是的話可以找手法復位治療椎間盤突出的專家治療,這種效果很好,治癒率高。
在生活中,很多人受到關節疼痛的困擾。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據年齡、性別、發作部位、症狀特徵,一般可以歸納出軟組織性、軟骨性、骨性和炎症性等原因。任何原因導致的關節炎,如能及時就醫,對症治療,一般都能治癒或緩解。以下是常見的一些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
1.關節周圍韌帶損傷膝關節韌帶在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疼痛、腫脹、瘀斑、活動受限。
2.軟骨損傷主要是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當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踢足球運動中,彎小腿轉身踢球的動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關節滑膜炎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關節滑膜後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壓痛,並有摩擦發澀的聲響。比如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在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會明顯加重。
4.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和牛皮癬,也會侵犯關節出現腫痛,這要靠血液化驗協助診斷。
5.兒童生長痛此類患者主要是處於生長期的兒童,男孩多見。疼痛部位常見於膝關節、髖關節等。這種情況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由於處於生長階段的兒童骨骼生長相對較快,骨膜和局部肌肉生長發育不協調,從而引起不適,出現關節疼痛。也有人認為,這種疼痛是由低毒性感染引起的。
6.外傷性關節痛由於某種意外或事故,使肩、腕、膝、踝等部位的關節在沒有發生骨折等嚴重的情況下出現外傷(如軟組織損傷、骨折脫位等)而引起關節疼痛。
7.化膿性關節炎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史或局部外傷的病史,疼痛的關節可以有腫脹,部位深在也可能不明顯,但都有體溫升高、關節疼痛、不能活動、血象升高等現象。
8.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後。關節疼痛早晨較重,白天和夜晚趨輕。關節部位的骨質增生和骨刺摩擦周圍的組織,可引起關節的疼痛。
9.骨質疏鬆症老年婦女全身多個關節疼痛,感到特別無力,不能負重行走,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患了骨質疏鬆症。

關節疼痛
10.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生於20~45歲的女性。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是遊走性的疼痛(疼痛的位置不確定),疼痛、腫脹、僵硬多發生在手腕部位,並且關節的敏感與腫脹、疼痛同時發生,對稱發病(如雙手腕、雙膝蓋)。
11.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疼痛常見於拇指及第一跖趾關節(腳拇指外側)。主要是由於食用海鮮和飲酒進而誘發的體內嘌呤代謝障礙。在急性期,患者局部紅腫、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在慢性期,患者可有疼痛、關節變形等表現。
12.勞損引起的疼痛由於關節部位活動量相對較大,導致關節周圍的肌肉等軟組織出現勞損,進而引起疼痛,常見的有肩周炎、網球肘等。
13.腫瘤引發的疼痛關節局部出現腫瘤也是造成關節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多見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老人。如果出現關節腫痛,疼痛感晚間比白天嚴重,服用止痛葯物無效,又沒有合理原因可以解釋,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排除關節腫瘤。

6、股骨頭關節炎怎樣正確治療,

19歲一般不會的,最好明確診斷先。

7、髕股關節炎怎麼保養,跳繩都不能做了是嗎

髕骨關節炎的保養:

居住的房屋應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被褥要乾燥輕、暖,床鋪要平整。切勿在風口處睡卧。

洗漱宜用溫水,晚間洗腳,熱水應能浸及踝關節以上,時間在15分鍾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

要按季節和天氣的變化來選擇衣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一般都比較怕冷,喜歡穿暖和一些,但要避免穿得過多,以免穿得過於嚴實而出汗;天熱出汗時要避免電風扇直吹;出汗後要及時用於毛巾把皮膚擦乾,衣服汗濕後應及時更換乾燥衣服,避免受風。睡眠時不要貪涼,室內空氣應流通,但不要睡在「穿堂風」處;夜間有盜汗者,除內服葯之外,可在睡前用五倍子粉加水調勻,敷於臍內。

保持良好為精神狀態,正確對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慮,也不可滿不在乎,更不能情緒低落。要善於自製,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寬廣,愉快生活。

髕骨關節炎鍛煉方法有哪些

第一:髕骨關節炎的患者在關節活動中需要注意對髕骨關節的小范圍活動,在增強關節的適應能力之後,再進行大規模的訓練,可以先從抬腿訓練開始,原地站好,左右腿依次循環的抬起來。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2

第二:髕骨關節炎的發病與患者長時間的不健康的坐姿站姿有關,因此在鍛煉中,要注意對姿勢的訓練和提升,注意坐姿要保持髕骨與地面的垂直,避免突然性的站立,以免對關節造成傷害。髕骨關節炎的發病,在鍛煉上需要患者加強生理的護理和保護,可以小范圍的進行走路訓練,打太極拳是可以的,但是羽毛球的運動量過大,並不建議患者嘗試,可以進行溫和的運動。

第三: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將左(右)膝關節逐漸屈膝,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可以提高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韌性以及關節的靈活性,並可消除膝部無菌性炎症,避免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每天堅持2-3次,每次3-5分鍾。

8、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如何預防及鍛煉?

山東省立骨科袁林醫生表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常見的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關節疾患,起病變特點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關節周圍的繼發性骨質增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人群,女性略多。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就診?


一旦出現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一、下蹲、起立、上下樓梯出現膝關節疼痛或疼痛加重。

二、膝關節晨起有僵硬感,稍微活動後減輕。

三、膝關節屈伸活動時會聽到彈響、感到摩擦感並疼痛感。

四、遇寒後膝關節疼痛加重。

五、膝關節變形,活動度欠佳,蹲下起不來、起來蹲不下。


預防膝關節骨關節關節炎方法:


1、減輕體重

膝關節是人體的主要承重關節,體重越大,膝關節壓力越大,磨損也就越快。因體重導致膝關節炎的患者,近幾年在病人群占據了很大比例。


2、盡量不穿高跟鞋

高後跟讓人體重心前傾,為維持重心穩定,膝關節局部壓力增加,久之易導致膝關節韌帶鬆弛和軟骨磨損。建議女性生活中應多穿平跟軟底鞋以吸收震盪和平衡膝關節負荷。

3、減少頻繁登高及長時間快走

現代人喜歡選擇登山、爬樓梯、快步走來健身,但如果過度,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致使加速膝關節的軟骨磨損,加快關節炎發生。很多年輕患者都是在經常爬山、爬樓後做過早出現骨性關節炎。走路鍛煉身體簡單有效,建議每分鍾不超過100步和鍛煉時間不超過1小時,保護好關節。運動前做好充分熱身。


4、服用維生素ACE及補足D

女性患膝關節炎的比率遠超於男性,特別是更年期後由於體內雌性激素大量下降,軟骨變薄變脆不耐磨損。對女性來說:多曬太陽、多喝牛奶、服用維生素A、C、E及補足維生素D等對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功能鍛煉方法

1、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直腿抬高鍛訓練:仰卧位,下肢伸直抬起,保持足跟距離床面15-30cm左右,堅持20-30秒,放下休息5-10秒,再抬起,反復訓練。

2、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

患者取仰卧位,膝關節伸直,股四頭肌盡力收縮,保持10-15 s,放鬆5 s,反復訓練。

3、膝關節屈伸活動法

患者坐在床邊,雙膝置於床旁,然後盡量伸直膝關節,保持伸直位,保持10-15s,緩慢屈曲膝關節,反復進行鍛煉。

與股部關節炎的功能訓練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