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的關節和肌肉疼痛有什麼特點?
關節疼痛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常見的症狀之一,大約90%的病人在發病開始時有關節腫痛,尤其是雙手指關節、腕關節腫痛。由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也可有類風濕因子陽性,所以往往在疾病的早期被誤診為類風濕關節炎。但與類風濕關節炎相比,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關節痛一般較輕,持續時間短;有的病人只有關節痛而無關節腫脹。雖然關節有晨僵,但持續時間短暫。隨著病情進展和遷延,如不及時治療,關節炎可逐漸加重,但不會像類風濕關節炎有骨破壞。少數病人由於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纖維化而造成肌肉痙攣、肌腱滑脫,可使關節半脫位,甚至偏斜畸形,外形很像類風濕關節炎,但X線片上無骨破壞。大約1/3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有四肢肌肉疼痛,行走、活動受限。有些病人有肌酶譜增高,但如果做肌活檢通常無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那樣典型的病理改變。隨著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積極治療,肌痛、肌無力會明顯好轉,肌酶譜會很快下降。
2、如何區別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系統性紅斑狼瘡?
建議: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都是自身免疫疾病,這兩個病可以合並發病,而且非常常見。 通過化驗可以確診紅斑狼瘡需要空腹、去市立醫院或者省醫院,掛風濕免疫科,化驗抗核抗體ANA,ENA抗體譜(包括抗SSA、抗SM、抗scl-70等多項),補體c3,c4,抗雙鏈DNA,免疫球蛋白,c-反應蛋白,血常規,尿常規,血沉全部這些項目
3、風濕病早期症狀,風濕病怎麼治療呢?
貝赫切特綜合征又稱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於血管炎的一種。其可侵害人體多個器官,包括口腔、皮膚、關節肌肉、眼睛、血管、心臟、肺和神經系統等,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等。貝赫切特綜合征需要規律的葯物治療,包括各種調節免疫的葯物,不治療則預後不好,嚴重者危及生命。
病因
目前該病的發病原因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如HLA-B51基因)、感染(部分患者可能與結核感染相關)、生活環境有關。目前認為,該病的發病機制是患者在各種發病原因的作用下出現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失常,嗜中性粒細胞功能亢進、內皮細胞損傷與血栓形成、免疫系統針對自身器官組織產生反應,導致器官組織出現炎症,產生破壞[1]。
臨床表現
1.好發人群[2]
該病可見於我國各類人群,從青少年到老人都可患病,中青年更多見,男女均可發病。
2.口腔潰瘍
患者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疼痛,潰瘍面較深、底部多為白色或黃色,可以同時在多個部位出現多個潰瘍(俗稱「口瘡」),包括舌、口唇、上顎、咽部等。多數潰瘍可自行好轉,但常反復發作,嚴重者疼痛劇烈,非常影響進食。
3.生殖器潰瘍
除口腔潰瘍外,患者還可出現外陰部潰瘍,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潰瘍,這些部位的潰瘍可較大,可以是單發的。
4.眼部病變
部分患者還可表現為眼睛病變,出現眼睛紅腫、疼痛、畏光或視力下降、視物不清,可以一隻或兩隻眼睛受累。
5.皮膚表現
還有些患者出現皮膚病變,表現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青春痘「樣皮疹,或類似於「癤子」的表現,可自行好轉,但易反復發作。另外有的患者會出現下肢發紺、腫脹和疼痛,可以觸摸到「疙瘩」,還有的患者下肢會出現反復發作的紅斑,大小不一,可以從黃豆到銅錢大小,按壓時疼痛,這種現象稱為「結節紅斑」。還有的患者在輸液或抽血針眼局部會出現紅腫或水皰或膿皰,多數在注射後24~72小時內出現,這種現象被稱為「針刺反應」陽性。
6.關節病變
不少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或腫脹,可以單個或多個關節,下肢關節多見,可以伴胳膊和腿疼,嚴重者出現關節積液、滑膜炎。
7.消化道病變
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表現是消化道症狀,包括吞咽困難或吞咽時胸痛、反酸、燒心、腹痛、腹瀉、大便中有膿或血,或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塊,體重下降、消瘦,沒有食慾,這些症狀可都出現或只出現其中一個,做過胃鏡或腸鏡的患者會被告知有「潰瘍」。
8.血管病變
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現血栓性靜脈炎以及深靜脈血栓,嚴重者還可以並發肺栓塞,患者可出現活動後氣短、憋氣,胸口疼痛甚至暈厥。還有的患者可以出現動脈瘤,引起局部栓塞、缺血,動脈瘤破裂後可以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9.神經系統病變
有的患者可有手腳不靈活、頭疼頭暈、惡心嘔吐、手腳感覺麻木、疼痛或無力,還可出現一側的手腳癱瘓,嚴重的可出現抽搐、翻白眼等類似「抽羊角風」的表現,這些有可能是貝赫切特綜合征損害到了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腦干,也可見於脊髓、大腦半球、小腦和腦脊膜,可以出現腦萎縮。
10.全身症狀
不少患者伴乏力、納差、低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
治療
貝赫切特綜合征以葯物治療為主,需要服用葯物時間長短不一。多數患者需要較長期服葯,主要是免疫調節葯或免疫抑制葯,包括外用葯物、口服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秋水仙鹼、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和抗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在葯物治療之外還可選擇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但都應以葯物治療為基礎[3]。
4、紅斑狼瘡會有關節痛的現象嗎
建議:紅斑狼瘡的診斷標准,以下13條中符合4條就可以確診(1)顴部紅斑。(2)盤狀紅斑。3)光敏感性皮膚過敏。(4)反復口腔潰瘍。(5)非侵蝕性關節炎。(6)漿膜:①胸膜炎;②心包炎。(7)腎炎:①尿蛋白>0.5g/d;②細胞管型。(8)神經系統異常:抽搐或精神病。(9)①溶血性貧血伴網織紅細胞增多;②白細胞減少<4×10/L;③淋巴細胞減少<1.5×10/L;④血小板減少<100×10/L。(10)免學異常:①LE細胞陽性;②抗ds-DNA抗體陽性;③Sm抗體陽性;④梅毒抗體陽性。(11)抗核抗體陽性。(12)補體c3、c4低(13)狼瘡帶試驗陽性或腎活檢陽性
5、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疾病名稱: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
所屬部位:全身
症狀體征:發熱、皮疹、脫發、關節痛或關節炎、腎炎、漿膜炎、溶血性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等。
診斷依據:
目前應用最廣的是美國風濕病學會1982年修訂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分類標准,符合其中4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
①頰部皮疹;②盤狀皮損;③光線過敏;④口腔潰瘍;⑤關節炎;⑥漿膜炎;⑦腎臟損傷;⑧白細胞減少<4×109/l;淋巴細胞減少<1.5×109/l;溶血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100×109/l;⑨神經系統異常;⑩狼瘡細胞或抗DNA抗體或抗-SM抗體陽性,或梅毒血清試驗假陽性;(11)抗核抗體效價升高。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可由抗核抗體試驗確診:SLE活動期抗核抗體大多陽性,如抗核抗體陰性則排除本病之可能。抗核抗體試驗敏感可取代狼瘡細胞檢查診斷SLE是否存在。
病因:
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時期的一種表現,而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可累及許多器官系統,如皮膚、神經和漿膜等。病因不清,大多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產生抗核抗體,即是免疫學上異常的表現。本病黑人發病率較高,白人次之,亞洲人則少見。女性患病多,比男性高5~10倍。發病年齡2~90歲,但以20~40歲最多。女性發病率高,顯示出了一定的遺傳因素作用,另外可能與環境(陽光或紫外線、葯物、微生物病原體等) 、免疫、雌激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有關。
6、系統性紅斑狼瘡為何會關節痛
而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病人群中,大約有90%的人會出現關節受累的表現,其中多數人會表現出關節痛,還有一些人可有關節炎的表現,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其次是踝關節,然後是肘關節及髖關節。一般情況下,受累的關節不伴有骨質侵蝕和軟骨破壞,因此紅斑狼瘡引起的關節炎不會出現關節畸形的情況。系統性紅斑狼瘡關節受累的表現主要為關節腫脹或疼痛,常對稱發作。特別是很多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首發症狀是關節痛,所以很容易被忽視。所以當關節疼痛不能查找到具體的原因時,特別是近端指間關節疼痛時,別忽視相關檢查,避免漏診。
7、關節炎能引起紅斑狼瘡嗎
關節炎是關節炎,紅斑狼瘡是紅斑狼瘡,倆者不是一回事,但有時紅斑狼瘡會被誤診為關節炎,因為狼瘡患者也會關節疼痛。但關節炎不會引起紅斑狼瘡的。因為得一種病就足夠了,紅斑狼瘡的並發症里沒有關節炎,因為紅斑狼瘡是免疫系統病,它能引發硬皮病的合並症。風濕性類風濕關節炎也是免疫系統病。但得此病的還沒有引發紅斑狼瘡的合並症。如果是單純的關節炎就盡快治療,免得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