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氣寒冷只是關節炎的一個導火索,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會誘發關節炎?
關節炎是什麼呢?我相信大家可能只知道是受冷受寒而導致疼痛,但是不知道其實關節炎分為很多種類型,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強直性脊柱炎等等,這些關節炎有很多因素導致,不同的類型也有不同的因素。例如炎症,感染,創傷等等。關節炎的症狀是什麼呢?
第一,關節疼痛是關節炎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表現。當季節交替,受寒受涼潮濕,關節就會出現疼痛,疼痛時會難以行走,難以彎曲。
第二,關節腫脹,以及行動限制。嚴重者關節處可能會導致畸形。
那麼導致關節炎有哪些因素呢?
潮濕的環境是有利於細菌病毒的繁殖,在潮濕的環境下更可能誘發身體的炎症,從而導致關節處發生炎症,紅腫熱痛。所以盡量避免去潮濕的環境久待,更要避免在潮濕環境下生活和居住。受冷受寒也是一個誘發因素,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各種感染也會誘發關節炎,尤其是風濕性關節炎,除此之外還有骨折,扭傷,心理創傷,冷風直吹都是誘發風濕性關節炎的因素。
而其他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一些遺傳因素和自身免疫性導致的;而強直性脊柱炎,也有吸煙喝酒等原因導致。還有經常做一些力量型 的動作,下蹲,快跑等經常摩擦關節,也會導致一些炎症發生。
所以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拒絕大量吸煙喝酒,拒絕一直保持一個動作,拒絕潮濕寒冷的環境生活,注意保暖,注意鍛煉,保持心情舒暢,並且及時治療。
2、天一冷就腿疼,是老寒腿還是關節炎?
天氣一冷,腿就會疼,人們就把這種疾病叫作老寒腿,不過在醫學上並沒有老寒腿這個疾病,它只是把寒冷引發的關節炎叫作了老寒腿而已。下面,我們一起來多了解一下關節炎。
關節炎在醫學上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病,它的發病因素主要是年齡和關節的磨損程度。嚴格意義來說,寒冷只是加重關節炎的一個誘因,天氣冷了的時候,人們的關節炎會嚴重一點,所以人們就把天冷加重的關節炎叫作是老寒腿。
得了關節炎的患者,平時生活中要特別注意保暖,特別是關節的部位千萬不能受冷。平時在家裡也要少碰冷水和冰凍的東西。如果要從冰箱拿東西,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可以用夾子去夾東西,或者乾脆戴著厚厚的手套去拿。患者在生活中還要減少活動,不要再給關節負擔,同時要可以進行按摩,緩解關節炎疼痛。
一些得了關節炎的家長看到天氣冷了就要求家裡的年輕人趕快添加衣物,防止受涼,他們還會說,如果不及時保暖,老了之後就會像他們這樣,天氣一冷就腿疼。他們的這種想法也是不科學的,關節炎主要還是因為年齡大了身體退行導致的,和寒冷並沒有必然聯系。年輕人身體強壯,對寒冷沒有那麼敏感,所以他們不會跟老年人一樣覺得冷。
以上就是關節方面的知識,關節炎一般是年老時候的一種疾病,所以年輕的時候要注意保護關節,年老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容易得關節炎了。
3、「老寒腿」真的只是因為天冷沒有保護好腿引起的嗎?
老寒腿並不只是因為天冷沒有保護好腿引起的。
「老寒腿」一般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是由於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改變,使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關節滑膜萎縮或增生,分泌的滑液減少或增加,進而引起的關節活動不便、腫脹、疼痛等症狀。
很多人以為,老寒腿是被凍出來的,其實,寒冷不是導致關節炎的主要原因,關節軟骨老化與磨損才是真正原因。一種是血管性因素,老年人容易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在雙腿上主要為動脈硬化性閉塞症。天氣變化可引起下肢血管收縮,肢體進一步缺血引起疼痛。
另一種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在受到寒冷、潮濕刺激後,腿部尤其是膝關節周圍血管、神經等的變化會使症狀加重。其他的原因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均佔少數為什麼一到濕冷天氣,「老寒腿」就容易疼痛?
關節部位有病變時,這個部位會對寒冷特別敏感,此外,寒冷天氣下,由於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會引起骨性關節炎的復發,加劇關節疼痛。但目前,也沒有確切證據表明寒冷是導致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
中老年人為「老寒腿」的主要患病人群。肥胖人群。肥胖人群體重超負荷,容易增加身體各關節的壓力,加劇磨損,同時肥胖會引起體內脂質代謝、炎症代謝等異常活躍,加速膝骨關節炎。
年輕時是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模特等。這類人群由於職業原因,膝關節磨損多、損傷大,因而更容易患病。年輕時膝關節受過傷的人群。膝關節受傷會直接影響到軟骨和關節結構的穩定,提早產生磨損,因而可能提前骨關節炎的發病時間。
4、為什麼陰雨天會加重關節不適
中醫的病機理論當中引起外感疾病的因素稱為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熱。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就是風邪夾濕侵襲人體,所以在陰雨天氣濕度加重的時候症狀會更加明顯。
5、天氣寒冷只是關節炎的一個導火索,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會誘發關節炎?
平時不注意關節方面保暖。等到老年的時候就會得關節炎。
6、為什麼關節炎會在陰雨天疼
患有關節炎的病人中,約有90%的人因自己關節出現疼痛,或疼痛加重而知道將要有刮風、下雨、下雪、寒潮來臨等天氣變化。嘿!病變關節竟成了能發布「天氣預報」的「氣象台」!
曾有學者在寒冷的環境中,對健康人和關節炎病人進行過一系列研究,證實關節炎病人對寒冷較為敏感。如健康人和關節炎病人同在短時間內從30℃降到15℃的寒冷環境中,健康人可出現關節痛;若降溫幅度小、時間長,則健康人不出現疼痛,而關節炎病人會出現關節痛症狀。關節炎病人在寒冷環境中,皮膚溫度下降要比健康人慢,當進入溫暖環境時,皮膚溫度上升也較健康人慢。這是因為,病人的周圍血管收縮和擴張時間延長,且收縮、擴張得不充分。因此,在突然寒冷時,病人往往會發生關節痛。同時,寒冷還可使關節的滑液黏度增加,關節活動時也就增加了阻力。在陰雨連綿的天氣,常常會有氣溫下降;氣壓降低、濕度增高的現象,這三種因素就是造成關節炎病人局部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其中濕度的改變起著主要作用。因為陰雨天比較寒冷和潮濕,當人體受到寒冷時,首先作用於皮膚冷覺感受器,然後通過神經反射傳導到大腦中樞,繼而使皮膚、肌肉和小血管發生收縮,血管中的血液流動變慢,皮膚上就會出現「雞皮疙瘩」,醫學上叫做「立毛肌收縮」,這樣就會使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局部症狀也隨之加重。此外,濕度的改變對關節周圍組織的影響很大,它可使血管擴張,關節囊充血,這種變化在天氣轉變時也是症狀加重的原因。另外,潮濕能使熱的傳導增快20倍,當人身上的衣服被雨淋濕後,身體熱量向外發散就會快得多。由於寒冷對身體的人侵加快,因此人就容易受涼得病。若是關節炎病人,則關節疼痛就容易發作。:有學者觀察到,若當,日的平均氣溫與隔日的平均氣溫比較;」升高或降低3℃以上;連日氣壓變化升高或降低10毫巴以上,逐日相對濕度上下變化大於10%,關節痛病人發病就會明顯增加。 有的學者則認為:人體的細胞內外有著正負電荷的電位差,正常人始終保持著相對平衡。在大氣流中,由於帶正負電荷的大氣分子不同而互相吸引撞擊,產生了電磁波。大氣分子中的電磁波不斷地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傳導,天氣變化時發生的異常電磁波,引起人體細胞正負電荷的電位變化,從而破壞了體內的相對平衡。關節炎病人受到氣溫、氣壓、濕度變化的影響,將導致體內細胞充血、水腫及炎性物質的滲出,組織微循環發生改變,末梢神經受到物理和化學性刺激,關節就會出現疼痛,原來關節疼痛的人則疼痛加重。 為什麼在天寒地凍的隆冬,關節炎病人感覺反而不那麼敏感呢?這是因為,冬天雖然寒冷,但是天氣乾燥,濕度不一定高。衣服穿得又較多,寒氣入侵比較慢,因此有不少病人在冬天關節炎症狀不一定會加重。另外,天氣變化僅僅是促使發病的一個條件,只要人的機能正常,可以不出現關節疼痛。因此,在天氣變化時,關節炎病人也並非一定會出現關節疼痛,原來關節疼痛者疼痛不一定會加重。—關節炎病人,一旦聽到氣象預報有突然降溫或陰雨的消息,就應及時作好保暖等預防工作,以減少或減輕關節疼痛的發生,避免自身的「氣象台」發出「天氣預報」。
7、為什麼寒冷天氣會誘發關節炎?
寒冷不會直接導致關節炎,但如果本來患有關節炎,寒冷會加重其症狀。人們常說「關節炎」或「風濕病」大多是醫學上的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由衰老、肥胖、勞損、創傷、先天性關節異常、關節畸形等因素引起,如關節軟骨退變和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許多人認為「關節炎是被凍出來的」,主要是因為當天氣寒冷或潮濕時,關節炎的疼痛開始發作,甚至惡化。有一種理論解釋認為疼痛是由刺激疼痛神經的炎症介質引起的。在寒冷的天氣里,血液循環不是那麼暢快。炎症介質不容易被帶走,疼痛也很容易感覺到。此外,一些研究認為寒冷的日子會導致人們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會降低疼痛閾值,從而導致人們感到疼痛。那麼哪些人群易得關節炎呢?
不喜歡運動的人。我們關節的表面是一層軟骨,關節的退化通常始於軟骨。軟骨是一種海綿狀多孔組織。它的營養和代謝物不是通過血液而是通過交替擠壓和放鬆來交換的。對於不喜歡運動的人來說,這種對關節軟骨的擠壓相對較小,容易導致關節軟骨的「營養不良」,一旦發生損傷就難以修復。
關節炎非常常見,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兩個得關節炎的人。關節炎患者,要及時使用國外的歐立妥。同時要注意適當休息、注意保暖、熱敷或者冷敷,並保持適量的運動,這些都有助於緩解症狀和減緩疾病進展。
8、冬天或寒冷時,膝蓋很疼,是不是關節炎,怎樣治療拜託各位大神
考慮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無菌性炎症。好發於膝、踝、腕、肘等大關節。建議血沉、抗0、風濕因子、C反映蛋白檢查確診。 西醫治療:西葯鎮痛葯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一停葯就反復,而且長期服用刺激胃腸黏膜,損傷肝腎。 按摩理療:拔罐、針灸或按摩是不能徹底治癒的,但是可以起到暫時的緩解作用。 治療方案:建議選擇無創消散三維療法,主要是外貼純中草葯消融酊,疼痛越劇烈祛痛效果越明顯,持久穩定不反彈,內服葯配合中草葯水丸,是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結合目前症狀和既往病史組方配製而成。
9、在秋天不穿秋褲真的會得關節炎嗎?
人們提到的大多數「關節炎」、「風濕」等疾病其實指的就是骨關節炎,期大部分炎症的發生都與關節達到使用壽命有關,此外還有一些關節炎是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所致,少部分由於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然而,對於寒冷導致關節炎這一說法,目前並沒有明確結論來說明這一觀點。
那麼,關節的「使用壽命」是如何影響人體的呢?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個使用期間,當然人體的關節也不例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反復使用的關節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關節處的軟骨會變薄、軟化、失去彈性,甚至碎裂、剝脫,軟骨下的骨質增生並形成骨贅,最終導致關節疼痛、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這便是骨關節炎。而且,人們到了40歲以後就更容出現這種病變,長期負重或者長期劇烈運動的人們還會出現關節提前病變的情況。
當然,除了使用壽命之外,目前已知的骨關節炎發病的危險因素還包括高齡、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異常、過度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以及創傷、關節形態異常、關節周圍肌肉無力、反復的應力負荷等機械因素。
雖然寒冷不會直接導致關節炎的發生,但是老一輩人提出這個觀點也並未偶然。因為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關節痛,而且每次趕上天氣變化、潮濕受涼的時候,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就會加重,而秋天和冬天正是天氣的多變季節,所以這難免會讓人們想到秋天和關節炎之間的因果關系。
那麼,為何關節炎患者會在寒冷的時候發生病情加重的情況呢?目前為止,這一問題科學上並無定論,有人認為寒冷環境改變了關節周圍組織的順應性、關節液的粘滯性,以及關節周圍毛細血管通透性有關;也有人認為這完全是人們的心理作用,當寒冷影響到人們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可以降低疼痛閾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