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風性關節炎吃什麼食物好
薏仁粥:薏仁有利水去濕、促進尿酸排泄的功用。痛風的患者可取等重量的薏仁和白米,熬煮成粥,一天食用兩碗。
多吃蔬菜,少吃飯。多吃菜,有利於減少了嘌呤的攝入量,增加維生素c,增加纖維素。少吃飯是有利於控制熱量攝入,限制體重、減肥降脂。
應該多喝水水,少喝點湯。尿酸偏高的患者和痛風患者需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雞湯、魚湯、火鍋湯等。白開水的滲透是有利於稀釋尿酸,可以得到加速了排泄的煩惱。
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風就是嘌呤代謝的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的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於康復。而多吃鹼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離子,維持酸鹼平衡,由於患者的內分泌的紊亂,鹼性的物質並不是容易吸收。建議要多喝含有礦物質的蘇打水,在微量的礦物質作用下方可少量吸收,以利改善患者體內的酸性環境。
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風就是嘌呤代謝的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的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於康復。而多吃鹼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離子,維持酸鹼平衡,由於患者的內分泌的紊亂,鹼性的物質並不是容易吸收。建議要多喝含有礦物質的蘇打水,在微量的礦物質作用下方可少量吸收,以利改善患者體內的酸性環境。
2、痛風關節炎吃什麼葯,痛風性關節炎不能吃什麼海鮮食品
痛風患者還應該控制飲食,不吃強烈刺激的調味品或香料。限制嘌呤攝入。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含有 查看原帖>>
3、得了痛風性關節炎吃什麼好呢?
痛風性關節炎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屢見不鮮,它嚴重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那麼得了通風關節炎吃什麼好呢?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解說一下。 通風關節炎吃什麼好呢? 1.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症或痛風急性發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麵食等。 3.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痛風並發高脂血症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至25%以內。 5.大量喝水,每日應該喝水2000ml至3000ml,促進尿酸排除。 6.少吃鹽,每天應該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 7.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葯物。 痛風患者需要戒吃什麼? 1、戒吃高嘌呤的食物:動物內臟(肝、腸、腎、腦)、海產(鮑魚、蟹、龍蝦、叄文魚、沙甸魚、吞拿魚、鯉魚、鱸魚、鱒魚、鱈魚)、貝殼食物、肉類(牛、羊、鴨、鵝、鴿)、黃豆食物、扁豆、菠菜、椰菜花、蘆筍、蘑菇、濃湯、麥皮。 2、戒吃高膽固醇的食物:動物內臟(肝、腸、腎、腦)、肥肉、魷魚、魚、墨魚 3、戒酒:不可飲酒、尤其是啤酒、紹興酒。 一旦血中酒精濃度高達200mg/dl,血中乳酸會隨著乙醇的氧化過程而增加,令腎臟的尿酸排泄受阻,結果使血中尿酸增加。 4、戒吃酸性食物,如咖啡、煎炸食物、高脂食物。酸礆不平衡,會影響身體機能,加重肝腎負擔。 患者宜吃的食物 1、多吃高鉀質食物,如香蕉、西蘭花、西芹等。鉀質可減少尿酸沉澱,有助將尿酸排出體外。多攝取充足的鹼性食物,如海帶、白菜、芹菜、黃瓜、蘋果、番茄等疏果。 2、多吃固腎的食物。中醫學認為,固腎的食物有助排泄尿酸,平日可按「六味地黃」(熟地、山茱萸、山葯、澤瀉、丹皮、茯苓)配方煎水飲用,以收滋陰補腎功效。 3、亦適宜多吃行氣活血、舒筋活絡的食物。例如可用桑寄生(一人份量為五錢)煲糖水,但不要放雞蛋,可加蓮子。 4、保持充足的維生素B和C:維生素B和C富含於水果和蔬菜中,每日於飯後吃些柑桔、蘋果,以及在膳食中多吃些綠葉蔬菜,可使體內有足夠的維生素B和C。 5、蘋果醋加蜜糖。 這是西方傳統的治療方法,經多項臨床測試證明有效。蘋果醋含有果膠、維他命、礦物質(磷和鉀)及酵素。蘋果醋的酸性成份具殺菌功效,有助排除關節、血管及器官的毒素。經常飲用,能調節血壓、通血管、降膽固醇、亦有助治療關節炎及痛風症。飯後可將一茶匙蘋果醋及一茶匙蜜糖加入半杯溫水內,調勻飲用。 痛風患者的食療方 (1)薏仁粥:取適量的薏仁和白米,兩者的比例約為三比一,薏仁先用水浸泡四、五個鍾頭,白米浸泡三十分鍾,然後兩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2)冬瓜湯:取冬瓜三百克(不連皮),紅棗五、六顆,姜絲少許。先用油將姜絲爆香,然後連同冬瓜切片和紅棗一起放入鍋中,加水及適量的調味料煮成湯。 通風關節炎吃什麼好呢?上面就是對這個問題的詳細敘述。
4、痛風關節炎吃什麼葯好的呀?
你好,建議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濕,早期冷敷,後期熱敷,外塗傷痛酊,紅花油等,服用芬必得,雙氯芬酸,三七傷,氯唑沙宗,維生素E,C,雲南白葯等,具體應遵循臨床醫師的指導,希望對你有幫助。
5、痛風吃什麼葯
痛風一般是在半夜發作,患者的手指、腳趾或者腳會有明顯的疼痛感,疼痛部位紅腫發熱而且疼痛的關節非常敏感,關節活動受到限制。目前控制尿酸,痛風的用滋豐草茶,能有效控制痛風不容易復發。
1、冷敷的方法來緩解
痛風發作時若疼痛部位紅腫發熱,可以通過冷敷的方式減輕疼痛感。紗布包住冰塊敷在疼痛的部位能讓血管收縮,防止出現過度的腫脹,同時也達到止痛的功效。若沒有冰塊的話,也可以把毛巾放在冷水裡浸泡並且敷在此處。
2、合理的使用止痛葯
痛風發作時會有劇烈的疼痛,甚至不能正常行走,所以患者要准備好止痛葯物,把止痛葯放在隨處可拿的部位。但是止痛葯不能長時間大量的服用,不然會增加對肝臟和腎臟的損害,甚至會引起腎功能衰竭或者肝炎。
3、把下肢抬高
大部分痛風患者會伴有下肢水腫,稍微受到冷風吹就會疼痛難忍。此類人群平時可以把雙下肢抬高,並且放一個保護罩來防止患處受到碰撞,能讓下肢的血液會流到心臟,緩解了其水腫疼痛感。
4、想辦法排出體內的尿酸
不要吃含有高嘌呤的食物比如動物內臟、海鮮酒精和腌制食物以及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不然會產生大量尿酸,多吃一些能夠排除尿酸的食物,每天至少要保證有2500毫升的水量,讓酸性物質跟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6、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吃什麼葯有效吖?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哪些?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