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適合哪些關節疾病?—作者:黃遂柱
一、哪些情況適宜做膝關節置換手術?
(1)膝關節各種炎症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Charcot 關節炎等;
(2)少數創傷性關節炎;
(3)脛骨高位截骨術失敗後的骨性關節炎;
(4)少數老年人的髕骨關節炎;
(5)靜息的感染性關節炎(包括結核);
(6)少數原發性或繼發性骨軟骨壞死性疾病。
二、哪些情況禁忌做膝關節置換手術?
在下列情況時,禁忌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
(1)膝關節周圍肌肉癱瘓;
(2)膝關節已長時間融合於功能位,沒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狀。根據經驗,嚴重屈膝攣縮畸形(大於 60 度)、嚴重骨質疏鬆、關節不穩、嚴重肌力減退、纖維性或骨性融合並不是手術絕對禁忌症。
三、怎樣選擇一個好的人工膝關節?
當病人決定採用人工關節置換的治療方法後,常常提到一個問題是:什麼樣的人工關節才是最好的人工關節?應該說,不同病人應選擇不同的人工關節。人工關節假體對其形態的設計、表面處理、材料選用、製造工藝以及包裝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同時也需要充分的臨床實踐來證實某一人工關節的效果。就目前情況而言,人工膝關節不論從假體本身而言還是從手術操作技術方面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人工關節。目前在發達國家中,人工膝關節已經廣泛地應用於臨床並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選擇人工膝關節假體與選擇其它商品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一旦人工膝關節假體被置入人體內就不便於隨意「更換」,即使「更換」其代價也相當大,可以說不能只用金錢來衡量。所以如何選擇一個好的人工關節應在專家的指導下做出慎重的選擇。
四、術後檢查
出院三個月後要到醫院復查,拍攝 X 片,了解關節假體的位置及穩定性是否良好。術後半年再復查一次,以後每半年都要進行拍片檢查。如果不適,例如出現關節紅腫、疼痛或活動不便以及髖關節因意外情況受傷,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五、人工膝關節的使用期限和療效
人的膝關節是一個重要的關節,它有走、跑、跳、下蹲等各種功能,而且它還負擔您身體的重量。一旦膝關節有病變後,關節的軟骨便被破壞,由原來光滑如鏡的表面變成粗糙甚至缺損的表面,進一步還會使股骨髁變形。這樣您就會感到疼痛,行走不便,活動受限,跛行,有時即便輕易的動作也難以做到。以上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關節已破壞,就需要進行手術。用人工膝關節替代原有破壞的關節(何時手術應由醫生決定),來恢復行走等功能。人工關節手術的最大好處在於能夠術後消除關節疼痛,大大改善關節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從而在有生之年能夠很好地工作與生活。目前,越來越多的病人都樂意接受人工關節手術治療這一建議。人工膝關節的使用壽命問題,主要決定於兩點,一是關節的磨損問題,二是磨損顆粒造成的假體松動。人工膝關節材料的強度和耐磨性是經過上百次的磨損實驗的,優質的進口人工關節,如德國蛇牌(AESCULAP)人工關節,美國史賽克 (STRYKER) 人工關節等,一般可以滿足患者 20 年以上。目前用於臨床的人工關節又較二十年前提高了很多,相信現在的人工關節置入二十年,繼續可以使用的可超過 95%。成功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可以使您無痛地生活並滿足日常活動,對於已發生破壞的膝關節來說,其它治療方法均不能達到同等療效。當然,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還和許多因素相關,如患者的運動量、人工假體的選擇、醫生的手術技術以及自身條件等。目前,骨科界正在與工程師和材料學家等一道,不斷改進人工關節材料、工藝和手術技術。對於那些選擇關節置換來改善生活質量並希望健康無痛地活動的患者來說,前途是光明的。
六、人工膝關節松動後的處理
人工膝關節一旦出現感染或無菌性松動,就需要進行關節翻修手術。有專門為翻修手術特製的髖關節假體及手術器械。翻修手術較初次手術復雜,可能需要植骨、更換關節假體類型或使用特製假體等。經過翻修術後,絕大部分病人可以獲得理想的手術結果。
七、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的保護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需要您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及活動習慣,維護關節的穩定性,同時要學會一些簡單的康復知識,進行關節康復鍛煉。要注意防治感染,有感染 如扁桃體炎、皮膚感染、手足癬等要積極治療。術後可以進行騎車、行走、跳舞、游泳等運動,但不鼓勵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以及長距離行走、爬山等。另外,有 些醫院為患者提供術後康復手冊,供患者參考。
八、膝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
康復鍛煉對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取得成功至關重要。手術後即可進行患肢肌肉的等長收縮鍛煉。術後 2-3 天拔除引流管,拍片,如果關節位置及固定良好,即可在醫 生及康復師的指導下開始進行康復鍛煉,包括直腿抬高鍛煉股四頭肌和行走訓練等。即使在完全康復出院後,一般也要求堅持有規律的康復鍛煉。
九、人工膝關節手術的優點與缺點
人工膝關節手術開始於 1960 年,這種手術方法已被確定是一項有效手術。但我國進行全膝關節置換的時間比較短,該項手術需要有經驗十分豐富的醫生來進行。人工膝關節手術能夠使不能活動的關節變成活動的關節。但手術一旦失敗,其彌補方法很少。
其優點是:(1)對膝骨性關節炎病情惡化,變形嚴重的患者也可以實施手術。(2)手術治療期較短,約一個月左右。(3)關節疼痛基本上可以完全除去。
其缺點如下:(1)對跑步、凳山這類運動有影響。(2)手術後的膝關節彎曲程度通常略大於直角,約 120o 左右。(3)手術後過了 10-15 年,骨和人造 關節之間會有松動,需予更換的比例數為 5%-10% 左右。(4)人工關節感染的治療非常困難;常引起股骨和脛骨骨髓炎。3%-5% 的人手術後引起感染,需 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控制 1-2 年後,進行關節再置換。再置換關節的感染率遠遠要高於第一次手術。(5)人工關 節磨損及松動也是術後產生疼痛,手術失敗的原因。(6)價格昂貴,一般老百姓不能承受。
但是,一旦膝關節的關節軟骨大部分破壞,就不能進行脛骨高位截骨術,只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或關節固定術。伴隨著我國高齡化的到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 高,經濟收入的增加,和社會勞動、醫療保險的實行尤其是人工關節技術的迅速普及,可以肯定,我國人工關節手術的例數和成功率都會迅速增加,並發症也會越來 越少。
來源:中國骨科在線
2、膝關節骨膜磨損嚴重,半月板損傷,能不能康復?或者能緩解症狀的辦法?是否可以採用紫外線照射儀或補鈣?
應該是風濕性關節炎導致的關節軟骨的變性,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完全恢復正常的。對於你現在的情況,可以採取關節熱敷,烤電,封閉等方法進行治療,配合服用氨基葡萄糖,布洛芬緩釋膠囊等葯物進行治療。你要適當參加功能鍛煉,清淡飲食。
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表現為大關節炎的紅腫和疼痛,為遊走性的,建容易反復發作,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從你說的這些不好判斷具體的程度的,如果輕度的話,是可以保守治療的,但如果重度的話,是需要考慮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平時注意保暖,不要受涼
3、玻璃酸鈉5針注射完後多久才能康復訓練,怎樣訓練(膝骨性關節炎)
您好,骨性關節炎前期打點有點效果,後期打沒用,需要手術治療,訓練的話還是減少過多的活動,尤其是高強度活動。
4、膝關節炎患者如何護理和鍛煉能加快康復
?
5、骨科康復疾病主要有哪些?
1、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骨病之一,老、中、青均可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該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2、關節炎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炎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也給患者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關節炎種類繁多,主要有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及其他如創傷性關節炎、腎病性關節炎等。
3、頸椎病
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6、膝蓋關節炎的康復方法?用正商磁療貼可以嗎?
膝關節炎的康復治療方法包括:1、一般治療:控制體重;適當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短期使用髕骨帶;2、理療:如超聲波治療、電療、熱療;3、中醫治療:如針灸、按摩、蠟療、中葯熏蒸、中葯外敷;4、葯物治療:如氨基葡萄糖、軟骨素、非甾體類內抗炎葯;5、關節腔內注射治療;6、手術治療: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患者。容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以醫生面診指導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