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退化性骨性關節炎

退化性骨性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10-12 00:03:13

1、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炎

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炎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
骨關節炎有什麼危害?
骨關節炎可從20歲開始發病,但大多數無症狀,一般不易發現。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50歲以上的人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80%,國外的調查指出,有明顯的骨關節炎X線證據者,在45—64歲年齡組中,男性佔25%,女性佔30%.;而在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中,男性上升為58%,女性上升為65%。通過臨床調查也證實,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在59—69歲之間佔29%,而在75歲或以上約佔70%。我國將60歲以上劃為老年,據估計到本世紀末,我國進入老齡人口將達1億。如借用上述國外調查提出的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粗估,我國僅在老年中的骨關節炎患者就可達5千萬左右。困此,骨關節炎又被稱為「下半生疾病」。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骨關節炎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 但目前證據尚不充分
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骨關節炎的非葯物治療
非葯物治療內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股四頭肌肌力減弱,以往認為這是由於廢用性萎縮引起的,但國外近來研究認為,股四頭肌萎縮並不完全是骨關節炎引起的,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能是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之一,由於股四頭肌肌力的減弱,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正常肌肉所應有的緩沖能力降低,因此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的訓練和有氧訓練對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二、骨關節炎的葯物治療
對於關節炎的葯物治療,目前最有效果的是中醫膏葯,這其中療效最好的是利鎮消痛貼,純中葯成份,外敷,葯物從皮膚滲透骨質,效果好,無副作用。並且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方面效果相當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效率是99.6%,是葯物治療中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三、骨關節炎的關節內注射治療
這也是一種能夠緩解關節症狀的治療方法,常用葯物有透明質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在國內已在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療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質,如細胞激動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並抑制軟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現較慢。而糖皮質激素止痛效果出現快。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內注射治療是一種侵襲性操作,要避免醫源性關節內感染,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要慎重。

四、骨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並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2、大家好,請問什麼是退行性骨關節炎?應該怎樣治療才好 ?我煩死了!

退行性骨關節炎
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症狀有:
⑴疼痛:疼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特點為隱匿發作、持續鈍痛,多發生於活動以後,休息可以緩解。隨著病情進展,關節活動可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疼痛。睡眠時因關節周圍肌肉受損,對關節保護功能降低,不能和清醒時一樣限制引起疼痛的活動,患者可能疼醒。
⑵晨僵和粘著感: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類風濕關節炎不同,時間比較短暫,一般不超過30分鍾。粘著感指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後,開始活動時感到僵硬,如粘住一般,稍活動即可緩解。上述情況多見於老年人、下肢關節。
⑶其他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關節攣曲、不穩定、休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由於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痙攣和收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等引起機械性閉鎖,可發生功能障礙。
退行性骨關節炎的治療有:
⑴宣傳防病知識、保護關節:首先要讓患者對該病有所認識,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負重,避免關節機械性損傷。嚴重時應制動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減輕體重,使用把手、手杖以減輕受累關節負荷。與職業有關者,應調換工作。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煉,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⑵物理療法:熱療、水療、紅外線、超短波、電刺激等均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等症狀。牽引療法對神經根型患者效果較好,可以鬆弛肌肉,緩解疼痛,並能防止神經根相鄰的組織形成粘連,但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⑶推拿和葯物:祖國醫學的推拿、針灸治療在減輕骨關節炎症狀方面有明顯效果。建議區試試日本嘬藤灸,它對風濕、類風濕、腰椎病、肩周炎、關節炎、骨質增生等各種風濕骨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負重,避免關節機械性損傷。嚴重時應制動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減輕體重,使用把手、手杖以減輕受累關節負荷。與職業有關者,應調換工作。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煉,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3、退行性關節炎怎麼辦

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以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畢竟葯物只能緩解疼痛而且還有副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平時應該多做專業的關節康復體操,注意攝取對關節有益的東西。至於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是沒有什麼效果的。畢竟退行性關節炎的真正原因不是肌肉,而是內部軟骨的磨損退化,導致骨質增生,所以軟骨一日不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本解除。
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不得不採用關節置換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更重要的是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此外它也有使用壽命,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關節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專門企業提供臨床之用。 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再到醫院確認恢復的情況,希望徹底痊癒,早日康復!

4、骨性關節炎退行性病變問題【骨性關節炎退行性病變】

請將x片上傳看看,如果骨關節炎非常嚴重,關節置換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關節鏡清理的療效本來就有限,不可期望太高。

(中日友好醫院王衛國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退行性骨性關節病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中醫學認為膝骨關節炎屬「痹症」范疇。論痹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

(一)腎主骨學說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指出了骨的健壯與腎精的旺盛有密切的關系。

(二)氣血學說

氣血津液是構成機體的基本物質,亦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氣血對骨關節有濡養滑利作用。《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氣血正常運行,四肢骨、筋、肌肉才能得到其營養和保護。氣血運行受阻,就會發生瘀血等氣滯血瘀的病變,而產生一系列包括骨關節異常的病理改變。

(三)力平衡失調學說

正常的膝關節結構使關節內部應力均勻分布,在良好的潤滑條件下,膝關節可以正常使用幾十年而不發生磨損。假若由於關節內外各種因素,導致膝關節內部應力分布不平衡,高應力點或高應力區的軟骨就可能發生裂紋、剝脫、潰瘍及軟骨的修復重建,造成骨性關節炎的一系列病變。

合理的運動能維持人體的力平衡,運動鍛煉能使人「血脈流通」,「並利蹄足」,從而調節人體應力的平衡。

6、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怎麼治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是指關節表面的關節軟骨失去彈性,使得軟骨下方的骨質受力增加,從而造成關節磨損加速、變薄,關節間隙變窄如此來,運動時力量之間傳遞到軟骨下骨,使得骨硬化、變形、囊性變等等,從而導致關節功能的病廢。 退行性骨關節炎好發年齡在45歲以上,通常與年齡、體重、性別、職業等相關。 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約倍左右,可能與女性的股四頭肌-髕骨角度(Q角)較、絕經婦女激素改變導致骨質疏鬆較男性明顯等有關職業運動員、體重過大(BMI指大於30)等發生退行性骨關節炎的幾率也較高。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群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在X光片上有退變的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等)。退行性骨關節炎中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內翻畸形,俗稱「羅圈腿」,並發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其早期表現為膝關節內側疼痛,X光片上膝關節內側間隙變窄、邊緣增生、硬化,脛骨-股骨角變大。病人早期只是在一些較用力動作時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樓、蹲下站起等,但經休息就有所恢復,所以有間歇性。如果不早期治療,病變會進一步發展。到了中期走路開始疼,腿別扭,疲勞感加重,發病部位酸痛。典型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症狀是膝關節疼痛、關節變形、變大、變粗、反復腫脹,有時關節活動會產生雜音、彈響,甚至鉸鎖、活動受限等等。患者常抱怨無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樓梯無力,甚至不能。往往在站起的一霎那最為不適,活動一段時間後逐漸好轉;而活動或站立太久,又會再次疼痛,最終症狀日益明顯以致無法行走。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要予以足夠的認識和重視。通過對大量患者的觀察,我們建議用多分子活性氧進行治療,多分子活性氧治療是新近從國外引進的一新型的技術,是一種真正 「物美價廉」 的膝、骨關節炎治療方法,費用低,療效確切,有抑制炎症、修復組織、緩解疼痛等作用。 患者要注意積極配合日常生活的運動及保護,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穩定性和活動度。針對其病因及加重因素,建議患者同時應該做到:控制體重、減少負荷(少蹲起、上下樓梯等)、局部保暖、輕緩運動等,對膝關節進行保護。

與退化性骨性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