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病人不適合做屈膝負重運動,比如爬山、爬樓梯等,但走平路一般沒影響,適當運動。創傷性關節炎一般是受傷(多為關節內骨折)後引起關節軟骨退變,軟骨沒有腫痛症狀,可以口服一些保護軟骨的葯物,如氨基葡萄糖。骨質疏鬆最好要測骨密度,嚴重的需要使用抗骨質疏鬆葯物,如鈣片、阿侖膦酸鈉片。一般建議長期使用。
2、骨質疏鬆和較為常見的骨關節炎應該如何區分?
想要區分骨質疏鬆和關節炎首先要明白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骨質疏鬆與骨關節炎都是現代社會中老年人常見的運動系統疾病,臨床表現近似,均以疼痛為主要表現,並經常相伴,重疊發生,易造成診斷的混淆和遺漏。
它們的病因不同,病理亦有差異。從而表現在身體上的症狀也是不同的。
從名稱上看骨質疏鬆是骨頭變鬆了,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骨量減少、骨組織微觀結構退化、骨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的骨代謝性疾病。與雌激素關系密切。如果骨質疏鬆患者出現骨折,表現為急性、劇烈的疼痛。但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一般是全身骨骼痛,且往往是持續性的。
而骨關節炎是關節發炎了,疼痛。但這兩個病從本質上來說是兩碼事,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非特異性炎症,疾病相關因素有年齡、肥胖、勞損、創傷等,與雌激素關系不大。一般來說,休息的時候關節不疼,越運動越痛。
而且,骨關節炎不局限於一處,可發生於全身各個關節。但更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等,有時,疼痛可呈放射性,如髖關節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膝關節附近。骨質疏鬆症也是一種常見的老年退化性疾病。
綜上所述,想要區分骨質疏鬆和骨關節炎主要還是要從症狀出發,主要還是看你哪裡疼,是怎樣的疼法。
3、骨質疏鬆+關節炎應該怎麼辦
4、對於老年人來說,骨質疏鬆、關節炎、肩周炎是並發症嗎?
根據專家的解釋骨質疏鬆,關節炎,肩周炎並不是並發症。
骨質疏鬆症早期僅有腰背及四肢酸痛不適,腰背痛占疼痛患者的70%-80%,往往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這些症狀常被當成一般腰腿痛治療。隨著疾病的發展,當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若骨質疏鬆症致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時,可出現局部劇疼痛、四肢放射痛、下肢肌肉痙攣、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等,若壓迫脊髓、馬尾還會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症、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關節炎。我國的患病率為0.34%~0.36%,嚴重者壽命約縮短10~15年。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關節周圍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正常成年人單一椎體高度約為2厘米左右,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單一椎體會縮短0.2厘米左右,身長縮短可達3~6厘米。脊柱變形,前傾背屈加劇,嚴重者形成駝背,其屈度隨著年齡增長和骨質疏鬆症加重進一步加大。
骨松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嚴重並發症。脊椎是身體的支柱,負重大,尤其T1、T12及L3負荷更大,而椎體前部多為質骨組成,隨著年齡增長骨合成減少,骨鈣丟失、骨量減少,骨質出現疏鬆,骨骼脆性增加,胸椎或腰椎很容易被壓縮形成壓縮性骨折。股骨頸也是臨床常見發生骨折的部位。
5、請問關節疼痛除了是因為關節炎、骨質疏鬆之外還有什麼原因能引起?
你患的是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去醫院內科作詳細檢查,如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等。不能用冷水洗澡,洗臉,要保暖,特別是關節部位,喝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