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膝骨關節炎發病率

膝骨關節炎發病率

發布時間:2020-10-06 12:29:01

1、女性的膝關節「天生脆弱有缺陷」,60歲~75歲高發骨關節炎,究竟什麼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呢?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及骨性關節病,是由於膝關節軟骨變性、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骨關節疾患。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骨性關節炎之一,多發於老年人。50歲以前男性發病率較高,50歲以後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80歲以前,男女發病率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人,也可見於青年人,可為單側或雙側。臨床症狀為疼痛、關節畸形、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甚至長期卧床可能出現膝關節攣縮和肌肉萎縮。該病是老年人致殘的常見原因,也是需要康復的關鍵疾病。

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與關節軟骨的破壞和修復有關。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涉及生物力學、生物化學、炎症和免疫學等多個方面。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及時治療,效果非常好。可採取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局部理療、外敷熱敷鹽袋、必要時添加消炎止痛葯物,如安康欣等;注意不要爬上樓梯,少爬樓梯;同時鍛煉股四頭肌功能,如靜坐蹲、直腿抬高、加強膝關節周圍韌帶的功能,改善膝關節。膝關節的穩定性可以提高膝關節的運動耐力,減少膝關節的退變。

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在膝關節疼痛的時候切忌盲目用葯,在有痛感時要及時去醫院就醫,不要想當然的去信一些偏方,要遵醫囑去治療。

2、得了膝骨關節炎,是不是一定要換關節?

得了膝骨關節炎到底該怎麼治療?

首先,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絕大部分病人是一輩子也不需要經歷手術的。並不是得了這種病就要換關節,根據嚴重程度,醫生會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膝骨關節炎的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葯物治療、注射治療及手術治療等。一般來說,早期的膝骨關節炎疼痛可通過口服非甾體葯物治療, 口服葯物止痛,可以明顯緩解疼痛。

如果吃葯止痛不明顯,考慮關節局部注射葯物。注射的葯物主要是由低濃度局麻葯利多卡因和糖皮質激素(曲安奈德或得寶松)組成的消炎止痛液。 關節腔內注射的方法主要是針對膝關節的滑膜和韌帶進行治療,此方法可改善關節腔內環境,減輕炎性反應,終止組織的炎性滲出,使炎症消除,從而終止病變。關節腔外的注射可以改善關節腔外組織炎性改變通過糖皮質激素的強大抗炎作用使組織的炎症消散。

葯物治療效果再不明顯者,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主要手術包括:

(1)膝關節鏡下關節腔清理術(微創手術)

(2)高位脛骨截骨矯形術

(3)單髁置換術(微創手術)

(4)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

只有非常嚴重的病人才需要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手術效果非常顯著,術後幾天便可下地,適當康復鍛煉,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樣活動。

3、求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准及其參考文獻

美國風濕病學院(ACR)制定的骨性關節炎分類標准如下;
(一)手關節標准 有手關節痛或僵硬,伴以下四條中至少三條者。
1、雙手第2、3指的遠指和近指關節和第一腕掌關節,此103關節中有2個或更多的關節呈硬組織的肥大。
2、有至少2個遠指關節呈硬組織的肥大。
3、掌指關節受累(腫脹)少於3個。
4、上述10個關節中至少有1個出現畸形。
(二)膝關節標准 有膝痛及該膝X相示有骨驁,是伴有下述任一條者。
1、年齡>50歲。
2、受累膝僵硬<30min。
3、有骨摩擦音。
(三)髖關節標准 髖痛同時有以下三條中至少兩條者。
1、血沉<20mm/第1h。
2、X線示股骨或股骨頭有骨驁。
3、X線示至少有關節腔狹窄。

4、膝蓋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基本上確認是骨關節炎。確切的結果還需要隨醫就診。
臨床表現就是行走和蹲起時,膝關節有刺痛感(特別是上樓爬高等)。有時感覺膝關節無力。前期刮風下雨天氣,膝關節有酸脹冷痛感。
一般西醫認為是膝關節局部循環不利所致。骨密度降低加劇病況。肥胖者加重膝關節負擔,也會加劇病況。中醫認為是膝蓋骨關節炎是受風寒濕邪氣侵攏所致。
早期保守的治療:服用氨糖類葯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或片劑)、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或片劑)、奧泰靈等,對退行性骨關節炎有一定療效。服用骨膠原鈣片對修復軟骨組織起一定輔助作用。中醫理療的針灸、葯物熏蒸、超短波療法等,對改善局部循環、增強免疫力、消炎等也有一定效果。到了中晚期,往往就是打封閉、關節鏡手術。後期採用關節置換手術。在鎮痛、恢復膝關節功能方面效果明顯,但成功率往往和施術者技術以及患者配合關系很大。
骨關節炎患者宜靜養,不宜劇烈運動和負重工作。

5、日本女性,膝關節炎症發病率高不高?

她們從小穿學生裙,到大學後又臭美,大冬天穿裙子,所以到老了得關節炎的很多,但這只是相對而言,日本並不是最高的,日本人習慣跪坐,跪坐不影響關節軟骨,反而能增加膝關節活動的范圍,日本的女人,患膝骨性關節炎的年齡比美國高,而發病率比美國低,這很可能就是日本女人所跪坐所引起的好處。
其實真正關節炎發病率高的全是些貧困國家,和地理位置的寒熱沒有什麼關系,看來主要還是取決於國民身體的素質和醫療保健的水平。中國的關節炎發病率13%,絕不比日本低。

6、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適宜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骨性關節炎是人體進入老年時,關節的一種退化表現,主要病理改變為軟骨退行性變,以及關節邊緣韌帶附著處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形成骨贅,並由此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在人漫長的一生中,膝關節在所有關節中負荷最高,最容易磨損,因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常與慢性勞損、肥胖、骨密度下降、外傷等因素有關。

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中,運動療法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但是,對骨關節炎患者的鍛煉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正確的適當的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而不正確的過度鍛煉可加重關節的損傷。對於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在開始或繼續任何運動之前,都應該向專業醫生咨詢,並最好由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後,再確定這種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是否安全有效。

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騎自行車(大輪、高座)、太極拳、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訓練及不負重位關節的屈伸活動。這些運動可以活動全身關節,緩解肢體和關節僵硬。游泳對膝關節負擔不大,又可使肌肉充分地活動,是一項非常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項目。

許多醫生和學者認為,爬山、爬樓梯、蹲-起立-再蹲的往復運動、騎矮座子的小輪自行車、騎車上坡等運動方式,可以增加關節扭力或造成關節面負荷過大,會加重膝關節軟骨的損傷,不建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選用。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上下樓梯、蹲起、騎車上坡這樣的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的功能性的運動,難以避免。同時,這樣的運動可以使全關節的軟骨面得到營養,進而改善軟骨的營養狀況,促進其創面的癒合,有助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康復。

許多事物是有兩面性的,運動鍛煉也不例外。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應該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在爬山、爬樓梯、蹲起、騎車作為鍛煉方式時,要注意控制運動的強度和量,並且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注意平時的自我感覺,鍛煉後要進行充分的肌肉牽拉放鬆,如果可以做到,選擇這樣的運動方式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患者本身不能有效控制運動量和強度,運動技術掌握不好,建議到專業的運動康復中心進行鍛煉。

此外,骨性關節炎患者平時應注意: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盡量避免爬坡、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軟的地形和鵝卵石路上行走。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坐時應將膝關節稍伸展,並應不斷的改變位置,不要將膝關節屈曲在椅子下。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7倍。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重控制體重,盡量避免身體肥胖建議骨性關節炎病情較重者,以及年老行走時易摔倒的人使用拐杖。拄著拐杖走路,可以將患腿的負重通過拐杖分散。拐杖可根據患者的身長選擇購買或製作。

7、哪些是易得膝骨關節炎的人群?

膝蓋骨的磨損是產生關節炎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主要是過多的負重,長期的壓力,以至於過多的磨損,所以這樣的人群一般是體力勞動者,體育訓練,運動員,或者鍛煉不當的人。注意合理調節,進行預防,可以減少發病率。

與膝骨關節炎發病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