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葯浴治療關節炎

葯浴治療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10-05 19:32:03

1、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葯浴療法有哪些?

(1)三枝熏洗方

葯物組成:樟樹枝、桑樹枝、柳樹枝、艾葉各120g。

功效:溫經通絡止痛。

主治:周身風濕痛。

用法:上葯加水50kg,放入大鍋內煎煮10 分鍾,備用。先預備大水缸1 口,放在避風之密室。缸內放高、低小木凳各1 條,將煎好的葯水連葯渣倒入缸內,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腳踏低木凳。以厚布將患者頸部以下(頭露在外)和缸周圍覆蓋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時,須用干毛巾拭凈全身汗水,出缸上床避風蓋被靜卧。

(2)黃柏外洗方

葯物組成:黃柏20g,苦參、浮萍、地膚子、蛇床子各10g。

功效:清熱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見關節腫痛。

用法:上葯加清水煮沸後,將葯液倒入盆內備用。用消毒毛巾蘸葯液擦洗患處,每次擦洗5 ~ 10 分鍾,每日3 次。

備註:在應用外洗方時,同時配用三藤通痹湯(忍冬藤、雞血藤、夜交藤、秦艽、牛膝各20g,沒葯10g,桑寄生、黃芪、當歸、連翹各20g,生甘草10g),水煎內服,效果顯著。

(3)蠲痹沐方

葯物組成:生川烏15g,生草烏15g,生馬錢子10g,酒白芍20g,透骨草15g,細辛10g,莪術15g,制乳沒15g,制南星12g,威靈仙15g,桑寄生15g,仙靈脾10g,皂角刺15g。

功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蠲痹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用法:將上葯研細末裝入布袋內,用適量清水浸泡1 小時,文火煎50 分鍾,製成溶液。將患病部位浸泡在葯浴液中,要略加活動。

然後再將葯渣袋趁熱外敷患處,每天治療1 ~ 2 次。1 劑葯可使用2天,一般10 天為1 療程。

備註:臨床上可以此方為基本方隨症加減。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加忍冬藤、絡石藤、生地、黃柏,並減少川、草烏之用量;關節酸痛、遊走不定,加防風、羌活、獨活;痛有定處,疼痛劇烈,加大川、草烏用量,並加桂枝、海風藤;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加炒蒼術、川朴、_薟草、海桐皮;痹證歷時較久,反復發作,關節僵硬變形,加穿山甲、白花蛇等。

(4)淋渫烏頭散

葯物組成:烏頭(生用不去皮)30g,木鱉子(去殼)30g,白芥子30g,鱉甲30g,杏仁(生用)40g。

功效:溫經散寒,化瘀通絡,祛痰止痛。

主治:一切頑痹及筋骨疼痛攣急。

用法:將上葯研為粗末,加水3000ml,煎數沸去渣,乘熱淋渫患處,冷後再加熱,復淋渫。

2、哪些人群不能泡葯浴

嚴重心衰、嚴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動脈瘤、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有出血傾向者以及老年人、兒童慎用水溫39℃以上的葯浴,而應以接近體溫之葯液沐浴,並有家人或醫護人員陪護,且沐浴時間不宜過長。妊娠或經期不宜泡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中葯浴必須請中醫師針對病情對證下葯,並按照醫囑製作葯湯,切勿盲目自行擇葯。

飯前、飯後半小內不宜進行全身葯浴。飯前葯浴,由於腸胃空虛,洗浴時出汗過多,易造成虛脫。飯後立即葯浴,可造成胃腸或內臟血液減少,血液趨向體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腸不適,甚至惡心嘔吐。臨睡前不宜進行全身熱水葯浴,以免興奮後影響睡眠。

(2)葯浴治療關節炎擴展資料:

葯浴的好處:

1、美容抗衰老

葯浴能夠幫助美容護膚。葯浴時葯物在一定的溫度下直接與皮膚接觸,通過皮膚滲入皮膚內,被皮膚有效吸收利用,使皮膚看上去更加細膩光滑。對於有皺紋的人葯浴時不妨配合進行按摩,能有效幫助撫平皺紋,抗衰老。

2、強身健體

葯浴能夠幫助強身健體。人體的皮膚參與全身各系統的機能活動。葯浴的時候有效成分通過皮膚滲入血液,發揮作用,從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一般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人群選擇不同的葯物進行泡澡就能實現健體目的。

3、輔助治療疾病

葯浴能夠幫助輔助治療疾病。葯浴使用的葯材能夠發揮葯效。一般可分為全身葯浴和局部葯浴。全身葯浴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瘙癢、皮膚疥癬等等,局部葯浴主要作用在消腫定痛上。

4、消除疲勞

葯浴能夠幫助改善心境,消除疲勞。葯浴能夠解除大腦、身體的疲勞感,幫助鬆懈神經,通過葯浴能夠使人精神抖擻,神清氣爽。特別是平時工作壓力較大、需要承擔的事情較多的人,不妨進行葯浴放鬆身心。

5、促進新陳代謝

葯浴能夠幫助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葯浴的過程中,身體血管擴張,毛孔擴張,皮膚、身體組織的血液循環都會加快,不僅能夠放鬆身心還能夠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身體排毒。

3、治療關節炎的最佳方法

就是簡單的關節炎沒事的,只要過幾年,經常鍛煉,做些保健治療,過幾年就可以好了。要是風濕和類風濕,是治不好的,只能緩解。也是保健治療。

4、治療關節炎用什麼葯好

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以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畢竟葯物只能緩解疼痛而且還有副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平時應該多做專業的關節康復體操,注意攝取對關節有益的東西。至於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是沒有什麼效果的。畢竟退行性關節炎的真正原因不是肌肉,而是內部軟骨的磨損退化,導致骨質增生,所以軟骨一日不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本解除。
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不得不採用關節置換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更重要的是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此外它也有使用壽命,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關節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專門企業提供臨床之用。 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再到醫院確認恢復的情況,希望徹底痊癒,早日康復!

5、關節炎怎樣治療?

急性關節炎表現關節囊緊張膨大,向外凸出,呈大小不等的腫脹,觸診病關節,有熱、痛感。指壓病關節,可感到有波動感。穿刺病關節囊,可抽出比較混濁的黃色液體,這種液體凝固也較快。站立時,患病肢體關節屈曲,不願負重。行走時,呈跛行。慢性關節炎症狀較輕,但腫脹程度與急性關節炎相同。關節炎感染化膿時,患病關節高度腫脹,熱、痛和波動明顯。
治療方法

(1)患病初期活動要減少,要採取冷敷療法,並纏上壓迫綳帶。

(2)氫化可的松100~200毫克,青黴素30萬單位,向患部的關節腔內注射,4天注射一次。

(3)化膿性關節炎,可採取穿刺排膿,再用0.5%普魯卡因青黴素沖洗創腔,然後注進抗生素。

(4)用蟾酥、蒼耳子、楓樹球各4.5克,共煎汁,一次灌服。

(5)從健康牛的關節中抽5~12毫升滑液,注入到病牛的患病關節囊中。

6、治療關節炎的常用葯都有哪些呢?

1、外科治療:

這種治療方式主要包括的有關節腔穿刺、關節置換、滑膜切除、關節矯形和關節融合。不是每個患者都需要進行關節腔的穿刺,要掌握其臨床的適應症。

2、葯物治療:

對於慢性關節炎來說主要還是依靠葯物治療,臨床上葯物治療主要就是非甾類抗炎葯物,糖皮質激素和外敷消炎鎮痛的葯物,比如-居優堂傳世關節·膏·貼。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疼痛的性質,有效的阻止疾病的發展。

3、物理療法:

臨床上採用熱療、水療、超短波理療或者電刺激治療方式,都可以有效的緩解局部血液循環情況,這樣可以緩解肌肉和關節的壓力,從而減輕慢性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物理治療可以有效的恢復關節和肢體功能,疾病急性發作期間可以有效的緩解炎症的症狀。

7、怎樣用葯浴治療痹證?

痹證是指以肌肉、關節、筋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關節發生紅、腫、熱、痛為特徵的病症,相當於西醫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風濕熱等疾患。
根據感邪和臨床表現之不同,本病可分為行痹、痛痹、著痹三種主要類型。
行痹以感受風邪為主,主症為肌肉、關節疼痛呈遊走性;痛痹以感受寒邪為主,主症為肌肉、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筋脈拘急,不可屈伸;著痹以感受濕邪為主,因濕性凝滯,主症為肌肉、關節重著疼痛,頭身困重。
值得指出,風寒濕邪常相兼為患,使病情復雜化;同時風寒濕邪均可化熱,出現關節紅腫、熱、痛,伴見發熱,日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象滑數,通常稱作熱痹。又痹證日久,病邪入絡,以致瘀血夾痰濁阻滯經絡,可出現關節變形,舌質紫黯,脈澀等症狀。
方一【組成】乾薑65克,干辣椒25克,烏頭20克,木瓜30克。
【用法】將上葯同置鍋內,加水2 000毫升,煮30~40分鍾,取葯液趁熱熏洗患處,並用毛巾蘸葯汁熱敷之。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為1個療程。
【功用】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適應證】痹證,尤以寒邪偏勝的疼痛為宜。
【說明】乾薑性辛熱,能去風,通四肢關節;烏頭、干辣椒均為辛熱走竄、散寒溫經之品;木瓜祛風化濕,舒利筋脈。合而能收良好的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之效,故宜於痛痹。
方二【組成】秦艽、川芎、絲瓜絡、羌活、獨活、木瓜、桂枝各30克,伸筋草、補骨脂、牛膝各50克,當歸、透骨草各60克,落得打15克,紅花1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30分鍾,濾液,去渣,浸浴,或浸洗局部。
【功用】舒筋活血,通絡止痛,通利關節。
【適應證】痹證(偏於濕盛)。
【說明】方中秦艽、羌活、獨活、透骨草、落得打、木瓜祛風勝濕,加當歸、川芎、紅花、牛膝養血活血,桂枝溫經散寒,伸筋草、絲瓜絡通絡。諸葯合用,故適用於著痹者。
方三【組成】生石膏、威靈仙各30克,生甘草、桂枝各10克,知母25克,桑枝15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清熱和絡,疏風化濕。
【適應證】風濕病活動期,關節紅腫痛者(熱痹)。
【說明】方中用石膏、知母清熱,桂枝疏風散邪,威靈仙、桑枝化濕和絡,生甘草調和諸葯,有清熱和絡、疏風化濕功效。
方四【組成】烏頭(與綠豆衣先煎30分鍾)、桂枝、制附片、獨活、羌活、大麥各10克,甘草2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浸浴或局部浸浴,每日1次。
【功用】辛溫散寒,祛風化濕。
【適應證】風濕關節痛、畏寒、肢冷者(痛痹)。
【說明】烏頭大辛大熱,功能祛風逐寒,但其性峻烈而有毒,故先與清熱解毒的綠豆衣同煎,以制其毒性,桂枝、制附片溫經散寒,羌活、獨活祛風勝濕,甘草、大麥調和諸葯。
方五【組成】秦艽、防己、獨活、豨薟草、木瓜各10克,青風藤30克,細辛5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祛風通絡,散寒利濕。
【適應證】風濕關節痛明顯者。
【說明】方中秦艽、防己、獨活、青風藤、稀薟草祛風通絡,木瓜化濕理氣,細辛散寒。諸葯合用,祛風通絡,散寒利濕,故對風寒濕三邪阻滯所致的關節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方六【組成】獨活、羌活、牛膝、千年健、杜仲、枸杞子、當歸各10克,丹參15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祛風通絡,補益肝腎。
【適應證】風濕病下元虛寒,腿腳乏力,畏寒者。
【說明】方中獨活、羌活祛風除濕,當歸、丹參、牛膝養血活血,配伍杜仲、枸杞子、千年健以扶正祛邪。
方七【組成】露蜂房、浮萍、茵芋、附子各60克,川椒30克。
【用法】將上葯細銼,以水適量煎煮30分鍾左右,去渣,用葯液浸泡洗浴手腳,每日1次。
【功用】祛風散寒,除濕活血,舒筋止痛。
【適應證】風寒濕痹,手足疼痛。
【說明】露蜂房功能祛風攻毒,浮萍、茵芋祛風勝濕,附子、川椒溫經散寒。諸葯相伍合用,有祛風散寒,除濕活血,舒筋止痛功效,故對風寒濕痹者有效。
方八【組成】椒目、川烏頭、細辛、乾薑、肉桂各100克。
【用法】上葯共研粗末,每取100克水煮30分鍾,濾去渣,保溫避風處洗患處,每日用1或2次。
【功用】溫經,散寒,止痛。
【適應證】腰膝冷痛之寒濕痹痛。
【說明】方中椒目、川烏頭、細辛、乾薑祛風散寒,肉桂溫經通絡。諸葯合用,溫經散寒之力較強,故適用於寒邪偏勝所致的痛痹。

8、葯浴適合哪些疾病?

葯浴的原理葯浴的原理是使中葯通過皮膚表層吸收,角質層滲透和真皮層轉運進入血液循環而發揮葯效。皮膚的吸收滲透與濕度有關,葯液的濕度正好增強吸收滲透的結果。葯液的濕熱刺激使皮膚溫度升高,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及淋巴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周圍組織營養得以改善;葯液的濕熱刺激還使毛孔開放,全身出汗,讓體內的「邪毒」隨汗排出體外,既扶元固本又消除疲勞,給人以舒暢之感;同時又能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的感受器,通過神經系統形成新的反射,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病理反射聯系,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葯液在由下至上循行的途徑上,還同時滲透穴位、舒通經絡,故能益氣養血,調節機體陰陽平衡。另外葯浴有助於消除患者緊張感、不適感,提高對葯物治療的接受度,從心理和意識的層面上調動患者正氣的自主性抗病祛病能力。葯浴治病保健於一體,適應人群非常廣泛,尤其適合慢性病人、老年人及兒童。對銀屑病、副銀屑病、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硬皮病、濕疹、葯疹、異位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癬、紅斑狼瘡、各種關節炎都有較好的效果。另外對愛美的女性朋友還可以美體,祛除皮膚上的色素沉著。葯浴的優點葯浴改善了給葯途徑,使中葯中的有效成分通過全身大面積皮膚吸收進入體內,直達病所,增加了局部葯物濃度,使葯物成分發揮最大效能。因此,同樣的中葯由於選用了適當的給葯方法和途徑(皮膚給葯),既避免了葯物副作用,又明顯提高了葯物利用率和療效。

與葯浴治療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