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離體是怎樣形成的
游離體也稱:關節鼠,在膝或肘等關節內,某些壓力骨骺的凸面可在外力反復作用下發生缺血性壞死、剝脫,在關節內游離,稱為剝脫性骨軟骨炎(關節游離體)。另外,游離體上滑膜化生,可形成軟骨細胞或骨細胞繼續生長。游離體在關節內活動,也稱為關節鼠
病因
最常見的原因有:①剝脫性骨軟骨炎,常有1~3個游離體,②骨關節炎(1~10個游離體),③關節內骨軟骨骨折(1~3個),④滑膜軟骨瘤病(50~500個游離體)。
剝脫性骨軟骨炎
本病實質上是骨骺或關節內骨軟骨的缺血性壞死。軟骨下骨
壞死後與覆蓋其上的軟骨逐漸脫落下來成為游離體,最常發生在膝及肘。在膝關節,病變幾乎都在股骨內髁,在肘關節則發生在肱骨小頭。偶有發生在髖關節(股骨頭)和踝關節(距骨)。原因不明,考慮為受累區營養動脈的栓塞。創傷的作用尚不能完全肯定,可能尚有先天性因素在內,因有多關節受累及家族史(圖103-14,103-15)。
先有一小塊關節軟骨下骨缺血,可能是軟骨下骨的終末小動脈發生栓塞,而其周圍有充血帶,逐漸與正常骨分離。受累骨的范圍大小不一,在膝大約1~3cm直徑和0.5cm厚,而且總在關節的凸面上發生。如果壞死骨較小,可以不脫落而重新附著及修復,特別是在青少年。但大多數人最終發生分離而落入關節內成為游離體。骨面上遺留的空隙則為纖維組織所充填,但常使關節面不平整而最終導致骨關節炎。
常為青少年或年輕成人,男性多於女性4倍。早期表現為受累關節活動後酸痛,反復發生積液。當壞死骨分離成游離體後就可以出現關節"交鎖"並伴劇痛。X線片上可見在股骨關節面上有一塊缺損區及關節內有游離體。
早期可用石膏固定2月,希望尚未被分離的骨再連接,但如已有游離體存在,宜早日手術。
關節面骨折
並不多見,肱骨內髁骨折可嵌入關節內,常有肌肉相連。但大多數關節面骨折為軟骨骨折,X線不能發現,起病前有明顯的外傷史及關節內出血等。
關節內骨折
骨關節炎的骨刺折斷或脫落入關節內,亦可構成游離體。這種游離體大多尚有滑膜相連,不產生症狀,故不需要做手術摘除。
滑膜骨軟骨瘤病
是滑膜組織少見的病變,是由於滑膜絨毛的過度增生,後來又發生軟骨化而脫落入關節腔內,最後這些游離體大多鈣化。治療時清除游離體外還要同時做滑膜切除術。
2、退行性關節炎,怎麼會輕微骨折
退行性關節炎最常見的因素就是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長期負重會導致,關節軟骨的磨損,關節軟骨面下微小骨折,關節內骨折增生,游離體形成,韌帶的肥厚鈣化等各種因素,導致關節腫脹疼痛,甚至大量積液,這些我們稱作退行性關節炎,臨床也叫做骨性關節炎。還有一些患者體重比較大,或者有其他的異常,比如半月板先天性畸形,關節發育的畸形,導致關節內外側負重不平衡等因素,就更加容易導致退行性關節炎。
3、骨性關節炎(膝關節腔有游離體)病理及治療
m
4、手指關節骨性關節炎
◆我想我可以給你點意見哦。風濕病(rheumatism)是一種與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全身結締組織,呈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膠原纖維發生纖維素樣變性。本病為結締組織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即膠原病的一種。心臟、關節和血管最常被累及,以心臟病變最為嚴重。急性期稱為風濕熱(rheumatic fever),臨床上,除有心臟和關節症狀外,常伴有發熱、毒血症、皮疹、皮下結節、舞蹈症等症狀和體征;血液檢查,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等。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始發於5~14歲兒童,發病高峰為6~9歲。常反復發作,急性期過後,可造成輕重不等的心瓣膜器質性病變。風濕病多發生於寒冷地區,熱帶地區少見。在我國,以東北和華北發病較多,是一種常見病。其實還有更有效的方法就是,日本鑌康對於你的這個症狀還蠻適用的。受到一致肯定,受到了廣泛推薦,討厭的是,貴了點。
5、膝關節內游離體如何保守治療
膝關節的功能特點: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膝關節的滑膜層是全身關節中最寬闊最復雜的,附著於該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周緣,覆蓋關節內除了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