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功能鍛煉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功能鍛煉

發布時間:2020-10-04 19:46:31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適宜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骨性關節炎是人體進入老年時,關節的一種退化表現,主要病理改變為軟骨退行性變,以及關節邊緣韌帶附著處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形成骨贅,並由此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在人漫長的一生中,膝關節在所有關節中負荷最高,最容易磨損,因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常與慢性勞損、肥胖、骨密度下降、外傷等因素有關。

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中,運動療法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但是,對骨關節炎患者的鍛煉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正確的適當的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而不正確的過度鍛煉可加重關節的損傷。對於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在開始或繼續任何運動之前,都應該向專業醫生咨詢,並最好由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後,再確定這種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是否安全有效。

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騎自行車(大輪、高座)、太極拳、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訓練及不負重位關節的屈伸活動。這些運動可以活動全身關節,緩解肢體和關節僵硬。游泳對膝關節負擔不大,又可使肌肉充分地活動,是一項非常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項目。

許多醫生和學者認為,爬山、爬樓梯、蹲-起立-再蹲的往復運動、騎矮座子的小輪自行車、騎車上坡等運動方式,可以增加關節扭力或造成關節面負荷過大,會加重膝關節軟骨的損傷,不建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選用。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上下樓梯、蹲起、騎車上坡這樣的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的功能性的運動,難以避免。同時,這樣的運動可以使全關節的軟骨面得到營養,進而改善軟骨的營養狀況,促進其創面的癒合,有助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康復。

許多事物是有兩面性的,運動鍛煉也不例外。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應該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在爬山、爬樓梯、蹲起、騎車作為鍛煉方式時,要注意控制運動的強度和量,並且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注意平時的自我感覺,鍛煉後要進行充分的肌肉牽拉放鬆,如果可以做到,選擇這樣的運動方式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患者本身不能有效控制運動量和強度,運動技術掌握不好,建議到專業的運動康復中心進行鍛煉。

此外,骨性關節炎患者平時應注意: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盡量避免爬坡、在凹凸不平的道路、軟的地形和鵝卵石路上行走。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坐時應將膝關節稍伸展,並應不斷的改變位置,不要將膝關節屈曲在椅子下。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7倍。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重控制體重,盡量避免身體肥胖建議骨性關節炎病情較重者,以及年老行走時易摔倒的人使用拐杖。拄著拐杖走路,可以將患腿的負重通過拐杖分散。拐杖可根據患者的身長選擇購買或製作。

2、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嗎

你好,考慮是關節炎,有症狀就要及時的治療,初始患病關節亦表現出紅、腫、痛及活動不便等,久則關節畸形或強直。外傷性關節炎多因外傷或持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或形成骨刺,表現為患病關節腫、痛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在持重關節、如肩、膝、踝等關節,運動員及青壯年中多見。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症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輕微活動後會覺疼痛減輕),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或何種類型的關節炎,均應及早診治,以免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障礙甚至致殘。根據病情發展程度不同,骨關節炎的治療包括葯物治療、輔助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對於疾病已經發展到晚期的病人,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手段;對於早中期的病人,一般採取葯物治療並配合其他方法輔助治療。要積極採取正確、有效的手段,盡早治療疾病,盡早控制病情。

3、為什麼游泳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最好的鍛煉方式

做其他運動往往會加重關節的損耗程度
而游泳確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游泳是對骨關節炎患者沖勝最好的運動之一
水的浮力,對身體關節起到一種按摩的作用
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於關節的負荷,
同時水具有阻力有利於肌肉的鍛煉。
建議進行水中步行訓練及游泳。
游泳同時也是一項極好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

4、如何鍛煉膝關節部位的肌肉,及如何保護膝關節?

1.盡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准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5.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加以克服。
6.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7.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8.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不要認為只有休息不活動,才能保護好患病的膝關節。據研究,有膝關節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其次,仰卧起坐、俯卧撐、橋形拱身以及仰卧床上把兩退抬起放下的反復練習、模仿蹬自行車,都是病人最好的運動。
9.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10.在治療方面,膝關節一旦出現疼痛,就要積極治療,採取熱敷、理療按摩等簡易療法,便可控制症狀,如疼痛仍止不住,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痛、炎痛喜康、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同時外用一些止痛的噴劑及膏葯。葡立膠囊(氨基葡萄糖)對這種病有一定的效果,需要長期服用方能見效。如果通過葯物治療仍不好轉,而且影響行走及日常生活,可到大醫院用關節鏡技術治療,也可做關節置換術,以恢復關節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在早期,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生活方式改變,包括減輕體重,改負重、跑跳運動為游泳、騎車活動。避免如爬山和爬樓梯等使疾病症狀加重的運動。

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穩定膝關節,改善關節的營養狀況。

使用拐杖等,護膝及支具等對關節炎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下面6種運動有康復作用:

1.直抬腿練習:仰卧床上,伸直腿上抬離床約30度,堅持10秒,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也可以在小腿上綁縛適當重量的沙袋進行直抬腿訓練。

2.靜蹲練習:曲膝、髖關節,但不小於90度,作半蹲狀,堅持3—5分鍾,每2—3次為1組,每日2次。

3.等張、等速肌力訓練:到醫院或康復中心用特殊器械進行相應部位肌肉等張抗阻肌力訓練。有條件時,可以進行等速肌力練習,可以更好更快地幫助恢復肌力。

4.關節活動度練習:由於骨性關節炎往往屈曲受限明顯,所以屈曲訓練很重要。取仰卧位,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曲膝曲髖使大腿盡量靠近胸壁,然後交替練習另一側下肢。也可以自己雙手輔助屈曲膝及髖關節,增加關節活動度。

5.水中運動: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於關節的負荷,同時水具有阻力有利於肌肉的鍛煉。建議進行水中步行訓練及游泳。游泳同時也是一項極好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

6.慢走:緩慢步行是一項簡單實用的運動形式,有利於軟骨的代謝及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

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常規治療:
1.非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包括理療、葯物、注射療法和中醫中葯治療等。2.手術治療(1).膝關節鏡下探查並清理術此術是用於診斷治療膝關節疾病比較安全實用的新技術,使患者痛苦小、並發症少,具有恢復快,療效顯著等特點。(2).膝關節置換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通過手術將病損的膝關節部分或全部由人工製造的關節部件所代替,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
二.根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最新方法
骨形態蛋白植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是因為退變、勞損、外傷、內分泌等所引起的骨刺剝脫和半月板的退變,其中骨節軟骨的剝脫是造成關節增生、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並且軟骨無法再生,歐美西方發達國家認為軟骨剝脫只要超過1*1cm就必須進行關節置換才能治,但是關節置換伴有下肢血栓和肺栓塞的可能,有近5%的感染率和5-10萬元左右的高昂費用。目前國內有20%的老年人遭受此病的煎熬,由於國情和經濟差的原因只有0.1%的膝關節退變的病人可行關節置換,剩餘的病人因病致殘,只是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有洪強醫療集團首創的骨形態蛋白植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從根本上解決了軟骨不能再生的問題。約80%需要關節置換的病人,利用此種方法,可以避免手術,在關節鏡的微創介入下半小時即可治癒,是目前根治膝關節較先進的方法。

6、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如何預防及鍛煉?

山東省立骨科袁林醫生表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常見的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關節疾患,起病變特點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關節周圍的繼發性骨質增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人群,女性略多。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就診?


一旦出現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一、下蹲、起立、上下樓梯出現膝關節疼痛或疼痛加重。

二、膝關節晨起有僵硬感,稍微活動後減輕。

三、膝關節屈伸活動時會聽到彈響、感到摩擦感並疼痛感。

四、遇寒後膝關節疼痛加重。

五、膝關節變形,活動度欠佳,蹲下起不來、起來蹲不下。


預防膝關節骨關節關節炎方法:


1、減輕體重

膝關節是人體的主要承重關節,體重越大,膝關節壓力越大,磨損也就越快。因體重導致膝關節炎的患者,近幾年在病人群占據了很大比例。


2、盡量不穿高跟鞋

高後跟讓人體重心前傾,為維持重心穩定,膝關節局部壓力增加,久之易導致膝關節韌帶鬆弛和軟骨磨損。建議女性生活中應多穿平跟軟底鞋以吸收震盪和平衡膝關節負荷。

3、減少頻繁登高及長時間快走

現代人喜歡選擇登山、爬樓梯、快步走來健身,但如果過度,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致使加速膝關節的軟骨磨損,加快關節炎發生。很多年輕患者都是在經常爬山、爬樓後做過早出現骨性關節炎。走路鍛煉身體簡單有效,建議每分鍾不超過100步和鍛煉時間不超過1小時,保護好關節。運動前做好充分熱身。


4、服用維生素ACE及補足D

女性患膝關節炎的比率遠超於男性,特別是更年期後由於體內雌性激素大量下降,軟骨變薄變脆不耐磨損。對女性來說:多曬太陽、多喝牛奶、服用維生素A、C、E及補足維生素D等對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功能鍛煉方法

1、股四頭肌等張收縮訓練

直腿抬高鍛訓練:仰卧位,下肢伸直抬起,保持足跟距離床面15-30cm左右,堅持20-30秒,放下休息5-10秒,再抬起,反復訓練。

2、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

患者取仰卧位,膝關節伸直,股四頭肌盡力收縮,保持10-15 s,放鬆5 s,反復訓練。

3、膝關節屈伸活動法

患者坐在床邊,雙膝置於床旁,然後盡量伸直膝關節,保持伸直位,保持10-15s,緩慢屈曲膝關節,反復進行鍛煉。

7、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1 、飲食要定時、定量, 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 傷及消化功能是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需要注意的。
2 、飲食宜清淡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病發作時, 更是茶飯不香, 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 以增強抗病能力也是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注意的地方。
3 、飲食搭配均衡
雞鴨魚肉, 五穀雜糧, 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 應搭配合理。
4 、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
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 多食反而腹脹不適, 不思飲食; 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 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均是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注意點。

8、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如何運動可以防止肌肉萎縮?

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有規律的運動是一種健康而重要的生活方式,要想保持關節和健康,必須運動。長期不活動會導致關節僵硬和周圍組織萎縮。運動有助於減輕疼痛和僵硬,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運動還有助於減肥及保持減肥成果。

最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方式有三種,這些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

(1)關節活動度訓練通過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疼痛症狀也會減輕,增加關節活動度的另一個好處便是能保持關節的潤滑,使膝關節能保持較高的活動水平,增加關節活動度的方法有游泳,推拿按摩,騎固定式自行車。另外,要保證每天都進行功能鍛煉,主動屈伸膝關節至最大范圍。

(2)肌肉力量訓練骨性關節炎患者有時會覺得膝關節打晃,不穩,特別是上下樓梯時。這是因為腿部肌肉力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膝關節,而且這種晃動會增加對關節的損害。如果肌肉力量增強,就能很快地對搖晃等失穩狀態作出反應,吸收振盪應力,控制住膝關節,從而保護關節。

有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可改善這種狀態: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綳直,與床成45°,每次都維持1秒,讓伸直的腿停留在半空中,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復50個,50個為一組。此種運動方式也可以站著練習。初次做的時候,次日大腿肌肉會有一些酸痛感,但是持續練習一周以後,酸痛感就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膝關節的抗負荷能力逐漸得到加強。隨後也可練慣用腳挑一個枕頭,增加力量。每天2~3次。

此外,還可以蹲高位馬步。具體動作是兩膝稍彎曲(10°~30°),以膝關節不痛為宜。腳尖向前,不要向內或向外,且膝蓋不要超過腳尖。靜蹲不動,或背靠牆壁,兩手平舉,目視前方,開始堅持30秒到1分鍾,然後逐漸增加時間至幾分鍾。每天累積達到15分鍾左右即可。切不可下蹲的位置過低,使膝蓋超過腳尖,這樣會增加對髕骨的壓力,是錯誤的方法。

在鍛煉過程中,患者不要盲目追求數量練習,要保證質量。這種鍛煉適應范圍比較廣泛,腰不好或者人工關節置換以後的患者都可以做這樣的練習。這個看似簡單的運動其實以運動醫學的原理為指導,在充分練習股四頭肌功能的基礎上,使髕骨得到充分鍛煉。

(3)有氧或耐力訓練有氧或耐力訓練對心臟也很重要,而且能控制體重,改善全身機能,這些訓練甚至還能減輕某些關節的炎症。應該強調一下,對患有關節炎的人來說,游泳可能是最好的運動,由於是在水中運動,膝關節不存在負重,可以幫助恢復膝關節功能,還能增強肌肉力量和身體關節靈活性。騎自行車和散步也有好處,要經常練習,但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

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功能鍛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