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反應性關節炎會復發嗎

反應性關節炎會復發嗎

發布時間:2020-10-03 21:54:24

1、反應性關節炎可以治好嗎?要多長時間?會留

你好,你的情況只要正確治療是能徹底根治且不復發的。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由炎症、感染、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關節炎性病變,屬風濕學科疾病。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我國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中醫認為本病乃本虛而標實,主要是由於腎氣虧損、筋脈不通、經絡瘀阻所致,由於本病往往虛實夾雜,癥候復雜,一般葯物很難根治。中醫中葯長期臨床實踐有許多非常有效的獨到治療方法,建議你採用傳統中葯穿山龍、血丹花、血竭、乳香、沒葯、生地、川西歸尾、川西紅花、川芎、赤芍、白芍、三七、桃仁、川地龍干、穿山甲、威靈仙、鶴虱、利筋藤、桑寄生、劉寄奴、伸筋草、千年健、一口鍾、烏葯、青風藤、雞血藤、木瓜、杜仲、補骨脂、菟絲子、杞子、熟地、懷牛膝、狗脊、鎖陽、和尚頭、羊藿葉、骨碎補、制川烏、制附子、香附、鬱金、正晉芪、鹿含草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這些葯物配合使用能夠滋補肝腎、填精補髓、強筋壯骨、補氣養血、清利濕熱、通經活絡、行血散瘀、消腫定痛,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這些葯物配合使用對關節炎效果非常好,可以快速康復。採用以上傳統中葯配方治療,完全無副作用,奇效實用,省錢方便,只需單服中葯即可,不需要其它治療方法,而且服葯期間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希望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2、反應性關節炎可治癒嗎?【反應性關節炎】

你好!你能提供你愛人的相關檢查,如CRP、ESR、HLA-B27、骶髂關節CT等檢查的結果嗎?另外問一下,你愛人近期是否有腸道的感染?

(應振華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反應性關節炎怎麼辦?

(一)治療

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誘因、病情程度及復發傾向因人而異。因此,治療上應強調個體化及規范化的治療。

1.一般治療 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休息,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但又不應當完全制動,以避免失用性肌肉萎縮。外用消炎鎮痛乳劑及溶液等對緩解關節腫痛有一定作用。

2.非類固醇抗炎葯 非類固醇抗炎葯(NSAIDs)為反應性關節炎的首選葯物。根據關節炎的程度不同,可選擇性給予雙氯芬酸25~50mg,3次/d,或萘丁美酮(瑞力芬)1.0g,1次/d,或羅非昔布25mg,1次/d,或塞來昔布(西樂葆)100mg,2次/d。其他NSAIDs如美洛昔康(莫比可)、舒林酸(奇諾力)、布洛芬(芬必得)等也可選用。但是,用葯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血常規及肝轉氨酶,避免葯物引起的不良反應。

3.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主張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治療反應性關節炎。國外應用激素的適應證相對較松,但是,國內掌握較嚴的傾向可能更為恰當。關節炎本身不是應用激素的指征。對應用NSAIDs無明顯效果,而且症狀嚴重的關節炎患者,可給予小劑量潑尼松10~20mg/d,短期應用,症狀緩解後盡快減量。在潑尼松減量過程中加用NSAIDs,有利於症狀的控制。

關節腔穿刺抽取關節液後,腔內注射倍他米松(得寶松)或醋酸去炎松,對緩解關節腫痛十分有效。但注射間隔不應少於3個月。

在合並虹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的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及時口服潑尼松30~50mg/d,並給予鹽酸環丙沙星滴眼液(悉復明)、可的松眼液滴眼。必要時球後或結膜下注射倍他米松等。同時,應進行眼科檢查,以得到及時的專科治療。

4.慢作用抗風濕葯及免疫抑制劑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s)對反應性關節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柳氮磺吡啶2~3g/d,分三次服用,對慢性關節炎或伴有腸道症狀者均有較好的療效。羥氯喹、沙利度胺(反應停)等對本病的治療尚無成熟經驗。

對於柳氮磺吡啶治療無明顯療效及慢性期的患者,可給予甲氨蝶呤7.5~10mg,每周1次。有研究發現,甲氨蝶呤對黏膜損害尤為有效,但應避免使用於HIV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患者。

有報道提示,對於慢性反應性關節炎的患者,環孢素A及硫唑嘌呤有效,但均為小樣本的觀察。對其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評價尚需進一步研究。可否將其他慢作用抗風濕葯用於重症或慢性反應性關節炎仍無定論。

5.抗生素 對於從尿、便及生殖道分離或培養出細菌的患者,應給予對革蘭陰性菌敏感的抗生素或根據葯敏試驗進行治療。最近的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發現,環丙沙星對衣原體誘導的反應性關節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則採用青黴素或紅黴素治療。但是,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是否應長期應用抗生素尚無定論。

研究證明,一旦出現反應性關節炎,抗生素並不能阻止關節內病理過程。因此,反應性關節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感染,而不是治療關節炎本身。

(二)預後

大多數反應性關節炎患者的預後較好。病程多在數周至數月。經及時治療,患者一般可完全恢復正常。但是,本病有復發的傾向。腸道、泌尿生殖道及呼吸道感染是復發的直接誘因。部分患者可在病情緩解後仍間斷性腹瀉或腹部不適長達數月,甚至更久。肌腱炎及肌腱端病較嚴重者可引起局部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但本病很少導致破壞性關節病變。有人對100例志賀氏痢疾桿菌後反應性關節炎隨訪20年,無1例繼發類風濕關節炎。而另一項,對60例反應性關節炎的隨訪觀察,卻發現最後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1例。目前,對於反應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之間關系的研究尚少。此外,臨床研究發現,個別反應性關節炎可演變為強直性脊柱炎。

4、反應性關節炎能治好嗎

反應性關節炎是一種繼發於身體其它部位感染後出現的無菌性炎性關節病。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治療上應強調個體化及規范化的治療。應適當休息,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但又不應當完全制動,以避免失用性肌肉萎縮。外用消炎鎮痛乳劑及溶液等對緩解關節腫痛有一定作用。非類固醇抗炎葯如雙氯芬酸、塞來昔布等為反應性關節炎的首選葯物。必要時需要用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生素等。經及時治療,一般可完全恢復正常。

5、反應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

你好。因未見到病人,不好提出具體建議,僅供參考。帕夫林可以改為每日2次,每次2粒。柳氮磺吡啶每日6片,分2次服。到當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定期復查。

(北大人民醫院楊鐵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6、反應性關節炎容易復發嗎

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誘因、病情程度及復發傾向因人而異。因此,治療上應強調個體化及規范化的治療。
1.一般治療
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休息,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但又不應當完全制動,以避免失用性肌肉萎縮。外用消炎鎮痛乳劑及溶液等對緩解關節腫痛有一定作用。
2.非類固醇抗炎葯
非類固醇抗炎葯(NSAIDs)為反應性關節炎的首選葯物。根據關節炎的程度不同,可選擇性給予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瑞力芬)、羅非昔布、塞來昔布(西樂葆)。其他NSAIDs如美洛昔康(莫比可)、舒林酸(奇諾力)、布洛芬(芬必得)等也可選用。但是,用葯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血常規及肝轉氨酶,避免葯物引起的不良反應。
3.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主張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治療反應性關節炎。國外應用激素的適應證相對較松,但是,國內掌握較嚴的傾向可能更為恰當。關節炎本身不是應用激素的指征。對應用NSAIDs無明顯效果,而且症狀嚴重的關節炎患者,可給予小劑量潑尼松,短期應用,症狀緩解後盡快減量。在潑尼松減量過程中加用NSAIDs,有利於症狀的控制。
關節腔穿刺抽取關節液後,腔內注射倍他米松(得寶松)或醋酸去炎松,對緩解關節腫痛十分有效。但注射間隔不應少於3個月。
在合並虹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的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應及時口服潑尼松,並給予鹽酸環丙沙星滴眼液(悉復明)、可的松眼液滴眼。必要時球後或結膜下注射倍他米松等。同時,應進行眼科檢查,以得到及時的專科治療。
4.慢作用抗風濕葯及免疫抑制劑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s)對反應性關節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柳氮磺吡啶,分三次服用,對慢性關節炎或伴有腸道症狀者均有較好的療效。羥氯喹、沙利度胺(反應停)等對本病的治療尚無成熟經驗。
對於柳氮磺吡啶治療無明顯療效及慢性期的患者,可給予甲氨蝶呤,每周1次。有研究發現,甲氨蝶呤對黏膜損害尤為有效,但應避免使用於HIV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患者。
有報道提示,對於慢性反應性關節炎的患者,環孢素A及硫唑嘌呤有效,但均為小樣本的觀察。對其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評價尚需進一步研究。可否將其他慢作用抗風濕葯用於重症或慢性反應性關節炎仍無定論。
5.抗生素
對於從尿、便及生殖道分離或培養出細菌的患者,應給予對革蘭陰性菌敏感的抗生素或根據葯敏試驗進行治療。最近的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發現,環丙沙星對衣原體誘導的反應性關節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則採用青黴素或紅黴素治療。但是,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是否應長期應用抗生素尚無定論。
研究證明,一旦出現反應性關節炎,抗生素並不能阻止關節內病理過程。因此,反應性關節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感染,而不是治療關節炎本身。

7、請問會是反應性關節炎嗎?

發應性關節呀的症狀報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發生率在1%~20%以上,變化大的原因部分用HLAB27來解釋。臨床可表現為下列發病型。關節表現主要是外周關節炎,下肢多,非對稱性、寡關節炎;關節周圍皮膚腫脹、蒼白、溫度升高,關節痛,並伴發熱。骶髂關節痛及其局部壓痛是本病的特點[1,2,16]。4.1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後發病型:此型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在日本為5∶1,尿道炎症狀可輕可重,有些病例甚至可無尿道炎症狀;常在尿道炎後1~3周發生反應性關節炎,此型常因再感染而復發。骶髂關節炎發生率33%,HLAB27陽性者可達54%[13]。4.2細菌性腹瀉後發病型:此型男女比例相等。常在腸炎後1~3周發生反應性關節炎,最初至少有80%可完全康復;但一些沙門菌感染後關節炎也可變成慢性或反復發作,耶爾森菌和志賀菌感染後5~10年,約20%病人可發生骶髂關節炎[13]。4.3鏈球菌感染後發病型:年齡20~50歲,有反復發作的扁桃體炎和關節炎,其經過可為2周~20年,可見肌腱附著部位痛(enthesopathy),多數有兩側胸鎖關節炎,常呈多發性關節痛,在發病1周時,因行走困難而強迫卧床,以前常診斷為成人Still病[1-3,16,17北京中海中醫醫院

8、反應性關節炎是可以完全康復不再復發嗎?有後遺症嗎?是西醫治療更好呢還是中醫治療更好?謝謝_反應性關節

如果確實是反應性關節炎,確切的說應該是反應性滑膜炎,可以治癒不再復發,您已經去了301,這是一家很權威的醫院了,我相信您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建議,希望您參照301醫院的意見為好。至於是中醫還是西醫,對於反應性滑膜炎都可以嘗試。

與反應性關節炎會復發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