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行性膝關節炎吃中葯能治好嗎
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以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畢竟葯物只能緩解疼痛而且還有副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平時應該多做專業的關節康復體操,注意攝取對關節有益的東西。至於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是沒有什麼效果的。畢竟退行性關節炎的真正原因不是肌肉,而是內部軟骨的磨損退化,導致骨質增生,所以軟骨一日不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本解除。
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不得不採用關節置換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更重要的是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此外它也有使用壽命,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關節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專門企業提供臨床之用。 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再到醫院確認恢復的情況,希望徹底痊癒,早日康復!
2、退行性骨性關節病的中醫療法有哪些?
針刺治療
[主穴]膝眼、鶴頂、犢鼻、陽陵泉。
[配穴]血海、風市、陰陵泉、足三里、委中、絕骨。
[針法]每次選5~7個穴位,進針得氣後中等刺激,留針30min,每天1次,10次為一療程。
灸法治療
1.艾條溫和灸選用上述穴位3~5個,用艾條點燃施灸,也可在針刺後施灸,每次20~30min,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d。
2.艾炷隔姜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施灸3~6壯,艾炷如黃豆或蠶豆大小,放在鮮薑片上,每日或隔日灸治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d。
推拿手法治療
1.強筋鬆弛法以右手拇食指在內外膝眼處點、按、揉、推動3~5min,再在膝關節兩側、鶴頂穴各推、揉3~5min,以松解關節周圍組織。
2.牽拉晃膝法術者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握住膝關節兩膝眼部或置於髕骨上緣,兩手配合使膝關節做屈伸及旋轉運動10~15次。
3.加壓屈膝法病人膝關節已能屈至90°左右時,術者將一前臂壓於膝關節下緣,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緣,讓病人屈膝屈髖,術者雙手盡量將膝關節向腹部彈壓5~6次,以增加關節活動度。
4.髕骨松解手法病人仰卧位,膝關節伸直,術者用雙手將髕骨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用具有沖擊力的推彈手法,使髕骨向四個方向活動。
注意:此手法應盡量輕柔,逐漸增加關節活動度,不可用力過猛,防止手法過重造成骨折、肌肉拉傷。每天進行1~2次,每次活動不少於30min。
六、針刀治療病人仰卧位,膝下墊枕,選擇手術點,用甲紫定位作標記,局部按外科手術常規用碘酒、酒精消毒,鋪無菌洞巾,術者戴無菌手套、口罩、帽子,按針刀手術常規進針法施術,用針刀對膝關節髕骨周圍、髕上囊、髕下囊、髕下脂肪墊、交叉韌帶、髁間嵴和內外側副韌帶及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髂脛束等附著點處壓痛點及骨質增生處的變性、結疤、粘連及攣縮的軟組織進行切開松解等施術手術。針刀點依據病情而定,單膝1~5點,雙膝罹患者兩膝交替治療。術後3周內不得負重,拄雙拐,以間斷性下肢牽引和自我鍛煉患肢屈伸功能為主,3周後下肢負重訓練,6周棄拐行走,6個月內不可長途行走或負重行走。
3、退行性骨性關節病的中葯治療方法是什麼?
(一)風寒濕痹
[辨證要點]關節腫脹疼痛,屈伸不利,畏寒喜暖,舌質淡,苔白滑,脈沉弦。
[治法]散風除濕,溫經通絡。
[方葯]蠲痹湯加減:羌活12g,獨活12g,桂心6g,秦艽12g,當歸12g,川芎12g,炙甘草9g,桑枝12g,乳香9g,木香9g。
方中羌活、獨活、秦艽、桂心祛風,除濕,散寒;當歸、川芎、炙甘草、桑枝、乳香、木香活血通絡止痛。寒勝加附子9g、細辛3g;風勝加防風9g、白芷9g;濕勝加萆薢12g、薏苡仁12g。
根據偏盛情況隨證加減。
(二)肝腎虧損
[辨證要點]肌肉關節疼痛,僵硬畸形,肌肉瘦削,屈伸不利,畏寒,舌質或淡或紅,舌苔白,脈沉細。
[治法]溫補肝腎。
[方葯]右歸飲加獨活寄生湯加減:熟地24g,山萸肉12g,枸杞子12g,山葯12g,杜仲12g,附子9g,肉桂,獨活12g,寄生30g,牛膝12g,細辛3g,防風12g,茯苓9g。
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葯、杜仲補肝益腎,附子、肉桂、獨活、寄生、牛膝溫腎散寒,細辛、防風、茯苓散風除濕。
(三)瘀血阻絡
[辨證要點]肌肉關節疼痛劇烈,多呈刺痛感,部位固定不移,痛處拒按,局部腫脹,可有硬節或瘀斑,或面色暗,肌膚乾燥無光澤,舌質紫暗,脈沉或細澀。
[治法]化瘀通絡。
[方葯]身痛逐瘀湯加減:當歸12g,紅花12g,桃仁12g,川芎9g,五靈脂12g,沒葯9g,秦艽9g,防風12g,牛膝9g,地龍9g,羌活9g,甘草6g。
方中當歸、紅花、桃仁、川芎、五靈脂、沒葯活血化瘀止痛,秦艽、防風、牛膝、地龍、羌活散風通絡,甘草調和諸葯。
4、退行性關節炎的治療,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如果是嚴重的退行性變,做人工全膝關節表面置換效果是最好的。
5、老年退行性膝關節炎如何治療?
中秋節前後,由於早晚溫差大、天氣乾燥,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不少人出現喉癢咳嗽、乾咳少痰的症狀,而且一旦咳起來就很難制止。尤其是緊張的都市生活節奏、過度勞累及不良生活習慣等,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在氣候變化刺激下,機體調節易失去平衡,進而出現秋季燥咳。
專家提醒,這種秋季燥咳被誤認為感冒的幾率很高。很多人自以為是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葯來治療。實際上,秋咳為秋天燥邪侵犯人體所致,盲目用不相乾的感冒葯、抗生素等,會逐漸損耗人體正氣,加重病情。用止咳葯如復方甘草片等來止咳,則是治標不治本,往往會掩蓋病人的症狀,以致耽誤治療。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的咳嗽,應到醫院查出病因對症下葯,切勿隨便服用止咳葯物。
秋季燥咳因病因不同,一般分為溫燥和涼燥兩種,在防治上有著不同的特點。溫燥一般發生在初秋,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特點,在治療上主要是疏風清熱、潤肺止咳,常見的方劑為桑杏湯等。涼燥一般發生在中秋過後,往往容易與感冒混淆,如頭痛、惡寒、發熱,但無汗無痰,在治療上主要是疏散風寒、潤肺止咳,常用的方劑有杏蘇散等。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用葯更是因人而異,在秋咳嚴重時,最好還是接受湯葯治療。待病情穩定後,方可以使用中成葯來穩定療效。
對於容易秋咳的人來說,「多喝水」決不能當成是一句輕描淡寫的提示,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多吃一些有潤肺功效的瓜果和食品,如鴨梨、白蘿卜、蜂蜜、鮮姜,或用之熬湯服用,也是一種緩解的方法。此外,吸煙、飲酒也是導致燥咳的重要因素,因此,少抽煙、少喝酒是秋天的養生原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