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關節炎患者如何科學鍛煉
導讀:人無骨則不立,無節則不活,關節在人體中起著支配身體活動的功能。當患上骨關節炎,生活和鍛煉都有所改變。專家建議,患上骨關節炎後應適當鍛煉,這對防治骨關節炎有一定的益處。: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比較容易好發的一種骨病,同時也是致使老年人殘疾的主要原因。一旦患有此病,很多人往往怕加重病情,就不運動了。其實,適當的運動是對病情的好轉和康復是有好處的。下面為大家介紹對骨關節炎有益的運動。1、慢走:每天在平路上堅持走半個小時左右,還要邊走邊活動肘、腕以及手的各個小關節。有助於預防關節和韌帶的僵硬老化。2、騎自行車:騎自行車也是骨關節炎患者的一個不錯的選擇。騎車時身體大部分的重量都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但須要注意的是速度要放慢,車上也不要載一些沉重物,每天騎車的時間保持在2小時左右。3、伸曲運動:每天骨關節炎患者在床上做一些伸曲運動對病情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在每天早晨醒來後和晚上入睡前有節奏地活動。也選擇先活動上肢,讓肩、肘、腕、指關節內旋、外旋、上下左右伸曲,然後再按同樣的方法活動下肢,每次堅持半小時左右,直到身上微微出汗方可停止。如果可以長期堅持下來,就一定能延緩關節和韌帶的衰老。全球醫院網溫馨提示:骨關節炎的患者的運動以適度為原則,必須依照自己的體能和年紀作調整,一般而言,步行、游泳及騎自行車等都是輕松而且能達到運動目的的活動。 此外在生活上,也需適當的控制自己的體重,體重過重會造成關節多餘的負擔,引發不適。除此之外健康的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少吃油炸類不消化的食物,多吃蔬果、多喝水,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尿酸高的患者,不妨咨詢醫師或營養師,如何才能吃的好,吃的健康。
2、骨關節炎怎樣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3、運動緩解骨關節疼痛 骨關節炎的運動療法有哪些
對症治是指消除或改善疾病的表面症狀,也叫治標,這種治療方法用我們平時的話形容就是「治標不治本」。凡是能針對疾病原因進行的治療叫做「對因治療」,也叫治本,對因治療的一般都是中葯,比如 《潯孤風篙》,等
秋燥,很多人會出現口乾、咽干、鼻干、皮膚乾燥、便秘等上火症狀。上火了,除了可服用去火葯外,常上火的人可以學習在家用針灸、按摩的方法來「滅火」。
如果上火的症狀較輕,最簡單的方法是購買皮膚針,用針經常在大椎(在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曲池(屈肘呈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合谷(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澤(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尺側緣)等穴位叩刺,直到穴位出現淡血色,可以起到較好的去火功效。
在利用飲食、中醫外治法去內火的同時,按摩穴位也可以治療各種上火症狀。如果咽喉干澀,可以經常按摩魚際穴(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少商穴(拇指內側,指甲角外一分處)、廉泉穴(人體的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喉結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如果大便乾燥,可以經常按摩天樞穴(臍中旁開2寸處)。如果內熱而外畏風,可以按壓外關穴(手背腕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風門穴(第2和第3胸椎之間旁開1.5寸處)
4、骨性關節炎的康復訓練怎麼做
在康復期,骨性關節炎患者如何做好康復訓練關系著治療效果的鞏固。只有正確的做好康復工作,之前的治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骨性關節炎不僅不能完全康復,還會有復發的可能。 那麼,骨性關節炎的康復訓練應該怎麼做呢?對此,專家提醒廣大患者可從以下三點做起: 1、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利於改善關節軟骨營養,防止肌肉和軟骨萎縮。鍛煉應循序漸進,貴在堅持。注意保護好關節。體育鍛煉方法多種多樣,以關節活動不負重為宜。跳舞爬樓梯、登山、跑步等為有害運動。游泳、平地慢跑、太極拳、自行車等為有益運動。 2、肌力訓練: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肌逐年減量,影響關節穩定,促進關節退變。因此,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可提高關節穩定性,保障關節正常力學傳導,緩沖運動對關節的沖擊力,使關節受力均勻,有利於維護關節本體感覺,保護關節,防止退變。訓練的方法主要有:等長、等速訓練和抗阻力練習。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應注意外展肌群的訓練等。 3、關節功能訓練:如膝關節在非負重條件下屈伸運動,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糾正不良姿勢,多多進行有氧鍛煉等來控制體重,減輕對關節的壓迫和不良刺激。避免長時間跑、跳、蹲等不良姿勢。減少或避免爬樓梯。肥胖者還要注意減肥,多做有氧鍛煉如游泳、騎自行車等。 總之,正常量的活動是骨、軟骨及肌肉新陳代謝所必不可少的生理刺激,缺少這一刺激,骨骼會出現骨質疏鬆,肌肉會出現失用性肌萎縮,軟骨會加速退行性病變。望廣大骨性關節炎朋友掌握正確的康復方法,早日恢復健康活力。
5、得了骨性關節炎鍛煉好還是不鍛煉好?
1.正確適當地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騎腳踏車、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訓練及不負重位關節的屈伸活動。
6、骨性關節炎患者應該怎樣的進行康復鍛煉
骨關節炎,需要看什麼樣的關節炎,比如老年性關節炎還是創傷性關節炎,或痛風或風濕性關節炎。
一般而言,假如膝關節,急性疼痛期間一定需要休息,不負重情況下鍛煉大腿和小腿肌肉和膝關節彎曲,伸直,避免局部肌肉萎縮,局部按摩,針灸,敷葯等措施治療。平時也不能長時間站立,行走,走一會就坐一會,特別治療期間。
7、骨關節炎有沒有什麼好的鍛煉方法?
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是指每天都要進行關節在各種方向上的活動鍛煉,並且要努力使關節盡量撐開,活動到最大極限。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的活動不能取代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注意:如果有關節疼痛、腫脹,就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范圍內、輕柔運動。
8、骨關節炎可以運動嗎?到底是運動好呢?還是不運行好呢!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9、得了骨性關節炎是鍛煉好還是不鍛煉好
有些是不宜鍛煉的,風牧令 認為 應該聽從醫生的囑托,根據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