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顳下頜關節炎導致的肌肉萎縮怎麼辦
我也得了這個病,現在都六年了,准備手術呢,我的也萎縮的很厲害,已經成很硬的塊狀了,這個病不除根的,很難治好的,有大夫告訴我說這個肌肉只能想辦法讓他緩解,不會讓肌肉會到原來的樣子,多按摩,多熱敷,但是還得想辦法治療下頜關節,這個才是最根本的,能夠減輕萎縮。 趕緊治療吧,不能拖的,越拖越厲害的,如果你的比較輕,就考慮下打封閉針吧……
2、我於2周前做了關節鏡手術。是把我壞掉的半月板切除。但是大腿肌肉萎縮。
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尤其是大腿前側的肌群,股四頭肌)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而骨關節病患者因為疼痛活動量下降,股四頭肌得不到鍛煉都會明顯的萎縮。這就使膝關節的穩定性下降,使髕股關節及股骨脛骨關節產生不合槽運動和過度的摩擦撞擊,會進一步加重骨關節病的發展。(同時有研究表明,膝關節骨關節病的時候會選擇性的抑制股四頭肌,腘繩肌受到的影響不大。通俗說法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萎縮得厲害,短時間內後面肌肉問題不大。)
常用的鍛煉股四頭肌的方法是直抬腿和靜蹲。
直抬腿練習
仰卧平躺在床上,先用最大力量把腿伸直,之後抬起腿,大概抬到腳後跟離床面15厘米左右的高度。注意一定要膝關節伸直,這樣才能充分動員股四頭肌的肌纖維,可以分別試驗一下,伸直抬起來和稍微彎著一點抬起來,用的力量區別非常大,也可以看到肌肉收縮的程度也差很多。
練習一段時間之後,力量提高了,可以改成坐位練習。就是坐在床上坐直上身,然後在直抬腿。因為坐起來之後髖關節屈起來,髂腰肌放鬆了,不參與收縮不幫股四頭肌的忙了,所以也就更累,對大腿前側的肌肉練習得也就更好了。
更具體的內容請參看《直抬腿-下肢經典肌力練習》,裡面對這個系列的練習做了詳細的專門說明。
靜蹲的動作要求是這樣的:雙足分立與肩同寬,足尖與膝關節正向前,上體正直靠於牆面上,重心落於足跟。膝關節在垂直方向上不能超過足尖,屈膝角度不能大於90度。保持次姿勢至力竭,休息10秒再反復進行,連續10次/組,2-3組/日。簡單的說,就是後背靠牆練習「扎馬步」 !。
如果症狀很重,蹲很小的角度都會覺得疼,可以採用靜態負重伸膝:坐在高一點的椅子、床或者桌子上,膝關節以下都垂在床外,在腳腕子上綁一個沙袋,盡量用力把腿完全伸直,保持到力竭(就是再也抬不住了)算一次,5-10次/組,每天練習2-3組。
更具體的內容請參看《靜蹲-下肢經典肌力練習》,裡面專門對這個練習做了詳細的說明。
靜力性抗阻伸膝:
坐在比較高的椅子上,高到腳可以離開地面才不會影響動作。或者是硬的床上(才能穩定),桌子上,或者是專門的股四頭肌練習器械上都可以。
在腳腕子上綁一個重量適當的沙袋當負荷。將膝關節先伸直,再加上沙袋的重量當負荷,保持伸直的姿勢不動,來練習股四頭肌。在每次練習之間的休息時,可以用健康的腿來幫忙撐一會兒,這樣就不用屈伸關節抬起來放下的刺激關節了。一般保持到力竭(就是再也抬不住了)算一次,5-10次/組,每天練習2-3組。
這個方法還可以進一步發展,改良成「多角度等長練習」的「靜力性抗阻伸膝」 !伸膝的時候向前用力踢腿,對抗沙袋的重量到完全伸直的時候保持3-5秒,算完全1次動作。
更具體的內容請參看《抗阻伸膝-下肢經典肌力練習》,裡面專門對這個練習做了詳細的說明。
當然,所有的這些練習都要循序漸進,從少至多、從易到難,從靜止姿勢
的靜力練習到運動中的動力練習、從簡單動作到復雜動作。上面介紹的只是最簡單易行,最安全的基礎練習。因為過多過度的練習,不但不能緩解症狀,甚至還會加重軟骨的損傷。所以沒有專門的指導,還是不要自己盲目練習的好。
此外更為重要的就是日常生活活動的調整,不能因為怕疼就一點兒都不動,更不能覺得只要是練習就比不練強,咬牙忍著疼痛使勁去練。因為運動不足和運動過度都會適得其反,是會加重病情的。
髕骨軟骨也是軟骨,髕骨軟骨病也屬於骨關節病這個大的范疇里的。所以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其它需要注意的相關知識,在《骨關節病的康復》中已經詳細介紹過,在這里就不再重復了。
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如何運動可以防止肌肉萎縮?
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有規律的運動是一種健康而重要的生活方式,要想保持關節和健康,必須運動。長期不活動會導致關節僵硬和周圍組織萎縮。運動有助於減輕疼痛和僵硬,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運動還有助於減肥及保持減肥成果。
最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方式有三種,這些運動對骨性關節炎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
(1)關節活動度訓練通過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疼痛症狀也會減輕,增加關節活動度的另一個好處便是能保持關節的潤滑,使膝關節能保持較高的活動水平,增加關節活動度的方法有游泳,推拿按摩,騎固定式自行車。另外,要保證每天都進行功能鍛煉,主動屈伸膝關節至最大范圍。
(2)肌肉力量訓練骨性關節炎患者有時會覺得膝關節打晃,不穩,特別是上下樓梯時。這是因為腿部肌肉力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膝關節,而且這種晃動會增加對關節的損害。如果肌肉力量增強,就能很快地對搖晃等失穩狀態作出反應,吸收振盪應力,控制住膝關節,從而保護關節。
有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可改善這種狀態: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綳直,與床成45°,每次都維持1秒,讓伸直的腿停留在半空中,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復50個,50個為一組。此種運動方式也可以站著練習。初次做的時候,次日大腿肌肉會有一些酸痛感,但是持續練習一周以後,酸痛感就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膝關節的抗負荷能力逐漸得到加強。隨後也可練慣用腳挑一個枕頭,增加力量。每天2~3次。
此外,還可以蹲高位馬步。具體動作是兩膝稍彎曲(10°~30°),以膝關節不痛為宜。腳尖向前,不要向內或向外,且膝蓋不要超過腳尖。靜蹲不動,或背靠牆壁,兩手平舉,目視前方,開始堅持30秒到1分鍾,然後逐漸增加時間至幾分鍾。每天累積達到15分鍾左右即可。切不可下蹲的位置過低,使膝蓋超過腳尖,這樣會增加對髕骨的壓力,是錯誤的方法。
在鍛煉過程中,患者不要盲目追求數量練習,要保證質量。這種鍛煉適應范圍比較廣泛,腰不好或者人工關節置換以後的患者都可以做這樣的練習。這個看似簡單的運動其實以運動醫學的原理為指導,在充分練習股四頭肌功能的基礎上,使髕骨得到充分鍛煉。
(3)有氧或耐力訓練有氧或耐力訓練對心臟也很重要,而且能控制體重,改善全身機能,這些訓練甚至還能減輕某些關節的炎症。應該強調一下,對患有關節炎的人來說,游泳可能是最好的運動,由於是在水中運動,膝關節不存在負重,可以幫助恢復膝關節功能,還能增強肌肉力量和身體關節靈活性。騎自行車和散步也有好處,要經常練習,但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
4、肌肉萎縮除了神經引起以外,還有其它原因會引起萎縮嗎?風濕性關節炎會引起肌肉萎縮嗎?
1.廢用性肌肉萎縮: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系由肌肉長期不運動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由於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不運動或很少運動,導致患者的肌肉收縮,甚至出現退化的現象。當患者受傷後卧床,肌肉長時間休息,日常生活中沒有進行收縮運動。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神經損傷導致肌肉無法收縮。
2、肌源性肌肉萎縮:常見於肌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症、周期性麻痹、多發性肌炎、外傷如擠壓綜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謝性肌病、內分泌性肌病、葯源性肌病、神經肌肉傳遞障礙性肌病如重症肌無力等,患者因營養不良,致使患者的肌組織蛋白被分解,從而引起萎縮,若患者日常的生活中營養攝入不足或營養結構不平衡則會導致機體蛋白供應不足也是大腿肌肉萎縮的原因。
3、患者自身的某些全身性疾病,脊髓疾病也有可能是引發大腿肌肉萎縮的原因之一
4、神經源性肌肉萎縮:主要是脊髓和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引起。見於脊椎椎骨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神經損傷、脊髓空洞症、運動神經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綜合征、腦部病變和脊髓病變導致的廢用性肌肉萎縮症等。
5、其他原因性肌肉萎縮:如惡病質性肌肉萎縮、交感性肌營養不良等
5、我30年前,由於經常在雨天幹活導致內風濕關節炎顯陽性,導致肌肉萎縮,關節變形,有10年不能走路,懇求醫
病情分析: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就是四肢關節紅腫疼痛等
意見建議:由於本病長期病史如果治療不徹底有可能會造成關節畸形,可能與長期接觸潮濕寒涼環境有關,建議注意避免接觸,注意保暖關節,治療本病主要是解熱陣痛抗炎抗風濕葯物以及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
6、半月板損傷導致肌肉萎縮怎麼辦???
首先糾正一句上面的回答:半月板一般性損傷 ,半月軟骨是無血管的。
錯了,半月板分為連接處分為紅區和白區。紅區血供較好,白區是軟骨,靠滑膜囊供營養。
右膝關節內外側半月板損傷:去醫院做半月板修補術。關節鏡下可做,創傷很小。
右膝關節積液那是肯定的,有損傷。就會有炎性增生滲出,如果你去做個關節鏡檢會發現你的關節腔里肯定是纖維索是一塌湖塗的增生。
建議。手術
肌萎縮發病機制不太明確,但是後果嚴重,望注視
7、康復鍛煉--關節鏡術後肌肉萎縮
大腿與小腿之間的活動樞紐——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以及前方的髕骨(膝蓋骨)包以關節囊而形成。股骨下端的內外股骨髁為半球形。當膝關節活動時,便在脛骨上端光滑的「平台」上作滾動及滑動的復合動作。為了減少摩擦和震動,使壓力均勻分布,兩骨關節面之間有軟骨「墊片」。「墊片」呈月牙形,一邊一個,如同小括弧,「墊」在脛骨平台上,並與關節囊及周圍肌腱、韌帶相固定,隨膝關節運動可向前後或內外方向微微移動。
「墊片」的正名叫半月板。內側半月板外緣較厚,內緣很薄;外側半月板比內側略小,但較為豐滿,形狀像陰歷十二三的月亮。
半月板的作用重要,也容易受到損傷。當下肢負重,處於足部固定,膝部略屈的位置,關節突然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即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損傷。日常勞作、生活中,挑、抬重物,或騎自行車匆忙下車站立不穩之際;或在激烈的足球、籃球等運動中,運動員拼搶時,都可能發生半月板損傷。長期從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如汽車修理工,反復蹲下起立,半月板磨損嚴重,也會損傷。此類病人以青壯年居多。
急性受傷時,有人自己能聽到關節內響聲。往往同時伴有關節囊內壁滑膜損傷,引起關節內出血、滲液。傷後關節逐漸腫脹,持續疼痛。經過休息及一般消腫止痛治療,症狀減輕,但關節間隙仍然疼痛,特別是當關節伸屈到某個位置時,尤其明顯。走路,尤其是上下樓梯,感到下肢無力,常打軟腿,影響工作和生活。時間長了,大腿肌肉萎縮,周徑變細。有的病人行走時,突然覺得膝關節疼痛異常,不能活動,甚至跌倒。忍痛,活動活動小腿後,又可以恢復行走。這種症狀稱為關節交鎖,是損傷的半月板卡住關節的緣故。部分病人,膝關節活動時感到彈動並聽到彈響聲。
少數特殊類型的半月板損傷可選擇修補手術,絕大部分則行半月板切除。切除損傷了的半月板,膝關節症狀可以消除或明顯減輕。隨著時間推移,原位會長出類似半月板的結構來,雖然比原先正常的差些,但也具有其絕大部分功能。
為了促進恢復,半月板手術前後,應刻苦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方法是,病人平卧床上,伸直下肢,用力將膝蓋骨(髕骨)向上提,然後放鬆,反復用力。或將下肢伸直抬起,放下,反復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還可在腳脖上掛一定重量的沙袋進行練習。經過鍛煉的股四頭肌強壯有力,有利於保持關節穩定。鍛煉應在手術前就開始,手術後第二天繼續進行。這時傷口仍然疼痛,病人往往有顧慮,如生怕傷口裂開,裡面出血等等。一定要消除顧慮,忍痛鍛煉。手術後兩周下地負重,逐漸加大關節活動范圍。鍛煉程度與恢復效果有明顯關系,鍛煉愈好,效果愈佳。
治療方法
1.急性期 如關節有明顯積液(或積血),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抽出積液;如關節有「交鎖」,應用手法解除「交鎖」,然後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4周(圖3-135)。石膏要妥為塑型,病人可帶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間和去除固定後,都要積極鍛煉股四頭肌,以防肌肉萎縮。
2.慢性期 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和體征明顯,診斷明確者,應及早手術切除損傷的半月板,以防發生創傷性關節炎。術後伸膝位加壓包紮,次日開始作四頭肌靜止性收縮練習,2~3天後開始作直腿抬高運動,以防股四頭肌萎縮,兩周後開始下地行走,一般在術後2~3個月可恢復正常功能。
3.關節鏡的應用 關節鏡可用於半月板損傷的治療,半月板邊緣撕裂可行縫合修復,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損傷的部分。對早期懷疑半月板損傷者可行急診關節鏡檢查,早期處理半月板損傷,縮短療程,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損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通過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
8、華山田芳醫生:您好!我是被因治療膝關節炎打過長效激素得寶松的5個月患者,現在感覺到關節肌肉萎縮,
長期攝取激素類的,副作用很大的,會有後遺症。關於你說的情況, 我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方案,具體的你可以點我的名字,我們交流一下詳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