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炎最好的治療方法?
關節炎治療的重點,首先是針對原發病的有效治療,其次是緩解症狀和改善關節功能。往往需要嘗試幾種不同的療法或療法組合。
葯物治療:治療葯物因關節炎的類型而異。
物理療法:對某些類型的關節炎有幫助。運動可以改善關節的活動范圍,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一些患者,還需要佩戴夾板或支架。
手術:如果保守治療沒有效果,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
急性期治療
關節炎中很多類型都是慢性炎性或退行性病變,需要長期的治療,而發作性的痛風性關節炎和感染性關節中的急性化膿性關節炎需要進行急性期的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關節疼痛、紅腫比較嚴重,醫生會首先考慮緩解患者的症狀。發作24小時內,針對性地使用非甾體抗炎葯、秋水仙鹼、糖皮質激素,可減輕患者50%的疼痛症狀。對於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為了減少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可以應用選擇性環氧化酶抑制劑。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應及時的手術引流和抗感染治療等。
一般治療
保護性措施
注意建立合理的日常生活方式,從而很好地保護受累的關節。比如為了保護膝關節,應當避免長途疲勞奔走,避免上下高層樓梯、長久跪位。平時穿戴保護關節的彈性套。發作期通過休息等方式,減輕關節的負荷。
科學的鍛煉
適量的步行,舒緩的太極拳,重要關節在非負重狀態下,做緩慢、簡單的屈伸活動。既可以保持關節活動度,又可以加強肌肉群的伸縮性和力量。
葯物治療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用葯,應謹遵醫囑。
止痛葯
有助於減輕疼痛,如非處方葯對乙醯氨基酚。更嚴重的疼痛,可能會應用阿片類葯物,如曲馬多、羥考酮,或氫可酮。
非甾體抗炎葯
能減輕疼痛和炎症。非處方葯包括布洛芬和萘普生。
抗風濕葯物
通常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減緩或阻止類風濕因子攻擊關節,包括甲氨蝶呤和羥基氯喹。
生物反應調節劑
通常與抗風濕葯物聯合使用。包括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等。
皮質類固醇
可以減輕炎症和抑制免疫系統,包括強的松、可的松。葯物可以口服,也可以直接注射到疼痛的關節。
降尿酸葯物
預防痛風關節炎的急性復發,和痛風石的形成,幫助痛風石溶解。葯物包括別嘌醇,苯溴馬隆,非布司他等。
手術治療
關節修復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過對關節軟骨的修整,以減少疼痛和改善功能。這類手術通常在關節鏡下,微創施行。
關節置換
通過手術移除受損的關節,並使用人工關節代替。最常見的關節置換術,是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術。
關節融合
通常用於較小的關節,如腕關節、踝關節和指關節。手術過程為去除兩塊關節骨的末端,然後將末端固定在一起,直到它們堅固融合在一起。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的方法,包括熱療、經皮神經電刺激等。其作用的原理主要是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肌張力、緩解關節炎引起的疼痛。
急性期物理治療:主要是止痛、消腫、改善關節功能,解決患者最首要的症狀問題。
慢性期物理治療:主要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功能、預防關節炎症狀的復發。
中醫治療,主要幫助緩解關節炎疼痛、功能限制、關節僵直的問題。中醫緩解症狀的方法,包括按摩、推拿、針灸、熱療等。應當到正規的中醫門診接受治療,防止使用方法不當,對關節帶來潛在的損傷,或者意外的感染。
2、風濕關節炎拔罐有用嗎?
中醫學認為,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風、寒、濕邪雜合而成病,抄停滯於關節、肌肉,阻礙氣機運行,不通則有疼痛。拔罐百是借熱力排去罐中空氣,產生負壓吸附於皮膚,使局部充血而達到康復的一種度方法。有研究表明,拔罐能溫通經絡,祛濕逐寒,行氣活血及消腫止痛。針對風濕性知關節炎,拔罐能使關節周圍的風寒濕邪氣透於體表而外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致炎物質,加道強新陳代謝,從而減輕症狀,促進康復。
3、關節炎要用什麼東西怎麼治才好呢?
中醫治療肩周炎,風濕痛骨關節炎百的治療,頸椎肩周炎膝蓋關度節炎,加上你的關節炎.其實這些都是一類的. 我建議知你使用九耀治道療儀這個東西..你到百度搜下實惠商城.裡面有很多這種類式的東西版可以選擇餓..希望這個權意見對你有幫助
4、有治療關節炎的偏方嗎?
對於關節炎有沒有偏方治療,首先需要說明一下,對於關節炎的病人一旦發病,還是需要積極的進行正規的治療,不可以相信偏方的,有時候有些偏方,裡面可能存在有激素,可能就會加快關節退變的,所以說不可以相信偏方的,還是需要積極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比如關節炎早期最主要的還是需要減少運動量,避免受涼,局部進行熱敷或者燙洗,並且可以外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膏葯,或者是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物和營養軟骨的葯物治療,就可以改善病人關節炎的臨床症狀的。
5、關節炎怎麼治療?有什麼好辦法嗎
可以用蠟療調理,蠟療通過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進局部滲出的吸收,消除肌痙攣和增加軟組織的伸展性,達到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
6、膝蓋疼怎麼拔罐
您好!如果您有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嘗試拔血海、鶴頂、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豐隆、懸鍾、阿是穴等穴位,吸拔的時間大概15分鍾左右。
7、腿關節痛,拔罐應該拔哪些部位
拔罐的原理是,使局部缺血,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因而增加該處的血液循環。
拔罐一般是在肌肉豐富的地方。關節處肌肉很少,不能拔罐。
老年人關節痛,一般是骨質疏鬆造成的。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有效的話要加分呀)
以膝關節為例:雙手逆時針或順時針輕撫300圈,每天3次。記住是輕撫,用力越小越好。當天見效。
8、自己在家怎麼拔火罐?需要什麼道具?怎麼操作?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
目前常用的罐具種類較多,有竹罐、玻璃罐、抽氣罐等。
1.竹罐
(1)材料與製作竹罐是採用直徑3~5厘米堅固無損的竹子,製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長的竹管,一端留節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颳去青皮及內膜,製成形如腰鼓的圓筒,用砂紙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優點取材方便、製作簡單、輕便耐用、便於攜帶、經濟實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僅可以用於肩背等肌肉豐滿之處,而且應用於腕、踝、足背、手背、肩頸等皮薄肉少的部位,與小口徑玻璃罐比較,吸附力具有明顯優勢;另外,竹罐療法在應用時可放於煮沸的葯液中煎煮後吸拔於腧穴或體表,即可通過負壓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藉助葯液的滲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雙重功效,加強治療作用。
(3)缺點易燥裂漏氣;且不透明,難以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故不宜用於刺血拔罐。
2.玻璃罐
(1)材料與製作玻璃罐由耐熱玻璃加工製成,形如球狀,下端開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徑及腔大小,分為不同型號。
(2)優點其優點是罐口光滑,質地透明,便於觀察拔罐部位皮膚充血、瘀血程度,從而掌握留罐時間;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罐具,特別適用於走罐、閃罐、刺絡拔罐及留針拔罐。
(3)缺點導熱快,易燙傷,容易破損。
3.抽氣罐
(1)材料與製作抽氣罐為一種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樹脂材料製成,採用罐頂的活塞來控制抽排空氣,
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於選定的部位。
(2)優點抽氣罐不用火、電,排除了不安全隱患且不會燙傷皮膚;操作簡便,可普遍用於個人和家庭的自我醫療保健,是目前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缺點無火罐的溫熱刺激效應。
撥火罐如何操作及應用效果
1.拔罐的方法
閃火法操作要點:用鑷子夾酒精棉球點燃,在罐內繞一圈再抽出;迅速將罐罩在應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應用
(1)留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後,使罐子吸拔留置於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鍾;多用於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塗萬花油,精油等,將罐吸住後,手握罐底,上下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於感冒、咳嗽等病症。
(3)閃罐罐子拔住後,立即起下,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多用於面癱。
(4)刺絡拔罐先用梅花針或三棱針在局部叩刺或點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內出血3~5毫升;多用於痤瘡等皮膚疾患。
3.拔罐注意事項
(1)操作禁忌拔火罐時切忌火燒罐口,否則會燙傷皮膚;留罐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否則會損傷皮膚。
(2)部位禁忌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心臟、大血管部位、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預防保健
1.咳嗽拔罐療法
主穴選定喘穴、肺俞穴;風寒咳嗽配風門穴;風熱咳嗽配大椎穴。用閃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鍾(年齡較小的小兒罐內負壓宜小,負壓過大易傷患兒皮膚),小兒也可採用閃罐法,每日1次,3~5次為1個療程。
2.頸肩綜合征拔罐療法
患者取俯卧位,醫生在酸脹、麻木及疼痛的頸肩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緣處皮膚上塗抹適量跌打萬花油,將火罐吸附於皮膚上,並於病變部位來回推動火罐,以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宜。走罐後採用三棱針在痧點局部點刺,選口徑適中的火罐用閃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約10分鍾,每處出血約2~3毫升,隔日一次,5次為1個療程。
3.膝關節炎拔罐療法
可採用葯罐療法:將羌活、獨活、防風、木瓜、桑枝、川斷、牛膝、杜仲、艾葉、雞血藤、川芎、當歸各15克裝入布袋內,加清水煮沸5分鍾,再把小號竹罐投入葯汁內煮10分鍾,使用時用鑷子夾起竹罐直接叩於患側內、外膝眼及鶴頂穴處,每次15分鍾,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