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骨性關節炎怎樣鍛煉

骨性關節炎怎樣鍛煉

發布時間:2020-09-22 12:44:10

1、骨性關節炎的康復訓練怎麼做

在康復期,骨性關節炎患者如何做好康復訓練關系著治療效果的鞏固。只有正確的做好康復工作,之前的治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骨性關節炎不僅不能完全康復,還會有復發的可能。 那麼,骨性關節炎的康復訓練應該怎麼做呢?對此,專家提醒廣大患者可從以下三點做起: 1、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利於改善關節軟骨營養,防止肌肉和軟骨萎縮。鍛煉應循序漸進,貴在堅持。注意保護好關節。體育鍛煉方法多種多樣,以關節活動不負重為宜。跳舞爬樓梯、登山、跑步等為有害運動。游泳、平地慢跑、太極拳、自行車等為有益運動。 2、肌力訓練: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肌逐年減量,影響關節穩定,促進關節退變。因此,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可提高關節穩定性,保障關節正常力學傳導,緩沖運動對關節的沖擊力,使關節受力均勻,有利於維護關節本體感覺,保護關節,防止退變。訓練的方法主要有:等長、等速訓練和抗阻力練習。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應注意外展肌群的訓練等。 3、關節功能訓練:如膝關節在非負重條件下屈伸運動,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糾正不良姿勢,多多進行有氧鍛煉等來控制體重,減輕對關節的壓迫和不良刺激。避免長時間跑、跳、蹲等不良姿勢。減少或避免爬樓梯。肥胖者還要注意減肥,多做有氧鍛煉如游泳、騎自行車等。 總之,正常量的活動是骨、軟骨及肌肉新陳代謝所必不可少的生理刺激,缺少這一刺激,骨骼會出現骨質疏鬆,肌肉會出現失用性肌萎縮,軟骨會加速退行性病變。望廣大骨性關節炎朋友掌握正確的康復方法,早日恢復健康活力。

2、骨關節炎患者如何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3、骨性關節炎患者應該怎樣的進行康復鍛煉

骨關節炎,需要看什麼樣的關節炎,比如老年性關節炎還是創傷性關節炎,或痛風或風濕性關節炎。
一般而言,假如膝關節,急性疼痛期間一定需要休息,不負重情況下鍛煉大腿和小腿肌肉和膝關節彎曲,伸直,避免局部肌肉萎縮,局部按摩,針灸,敷葯等措施治療。平時也不能長時間站立,行走,走一會就坐一會,特別治療期間。

4、骨關節炎怎樣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5、骨關節炎有沒有什麼好的鍛煉方法?

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是指每天都要進行關節在各種方向上的活動鍛煉,並且要努力使關節盡量撐開,活動到最大極限。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的活動不能取代關節活動范圍鍛煉。注意:如果有關節疼痛、腫脹,就需要在疼痛能夠忍受的范圍內、輕柔運動。

6、關節炎該怎麼運動?

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可將關節炎分為骨性、類風濕性、強直性、反應性、痛風性、風濕性、化膿性等。
關節炎可以做簡單活動改善關節的靈活性:
揉膝:將雙手手掌分別放置在兩腿膝關節上,輕揉左、右膝關節5分鍾,力度適中。
轉踝:採用坐姿,抬起兩腿。兩腳同時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30次,以活動踝關節。然後兩腿伸直,兩腳分別繞踝關節上、下擺動各30次。
蹲坐: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貼於身體兩側。從站立位置緩慢下蹲,蹲至兩大腿與小腿相接觸,然後慢慢站起,如此反復活動10次。
步行:每天堅持步行30分鍾。
活動人體各關節先從雙手指關節開始,然後腕、肘、肩關節,其次是頸椎、胸椎和腰椎關節,接著是髖(胯)、膝、踝關節,最後是各腳趾關節。

與骨性關節炎怎樣鍛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