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外結核會轉為肺結核嗎?
醫生一定是在你的關節積液中查到了結核桿菌,否則他不能下這個診斷。至於結核的部位可能也確實不好說,反正是侵及了關節的滑膜了,都需要治療,所以算不上不負責任。肺外結核如果血行播散的話也可以到肺內的,但是是在抵抗力極差,結核桿菌繁殖很快的條件下,所以不必特別的擔心。馬上開始治療還是應該的,不要延誤,服葯要堅持,否則出現抗葯更難治了。
2、類風濕的鑒別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須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1.骨關節炎
2.反應性關節炎
3.強直性脊柱炎
4.銀屑病關節炎
5.系統性紅斑狼瘡
治療上包括早期使用抗風濕葯物、糖皮質激素、免疫及生物治療、植物葯或外科治療等。
3、左腿診斷為反應性關節炎,正在冶療.現右腿膝關蘆肌肉酸痛,是怎麼回事
關節炎,建議去針灸推拿科就診,可以舒筋活血通絡止痛,通過針灸,推拿,紅外線理療,服用舒筋丸,活血止痛膠囊。
4、求助!B27陽性,X線正常,可以判斷為強直性脊柱炎嗎?
首先1.B27陽性不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絕對診斷標准!HLA-B27與強直性脊柱炎只是有很強的相關性,查出HLA-B27陽性並不能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只是可能性較大。因為HLA-B27陽性的人群中僅20%的人患強直性脊柱炎。臨床上,其他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如反應性關節炎、瑞特綜合征、炎性腸病及前葡萄膜炎等疾病HLA-B27抗原也多呈陽性反應。相應的HLA-B27陰性也不能除外患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2.既然你的B27陽性,建議你做骶髂關節CT檢查,因為CT比X線敏感!發現關節破壞早。 3.英太青(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是是非甾體消炎葯中作用較強的一種,用於:①緩解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②各種軟組織風濕性疼痛。③急性的輕、中度疼痛等。並不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特效葯吃了它止痛對診斷沒有意義。 附上一份最新的診斷標准:全國強直性脊柱炎研討會制定的AS診斷標准 由中華內科雜志主辦、汕頭大學醫學院風濕病研究室承辦的「全國強直性脊柱炎研討會」於2001 年9 月21~22 日在汕頭召開。會上制定了AS診斷標准: 1. 臨床表現 (1) 腰和(或) 脊柱、腹股溝、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適;或不對稱性外周寡關節炎、尤其是下肢寡關節炎。症狀持續≥6 周。(2) 夜間痛或晨僵≥015 h。(3) 活動後緩解。(4) 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著點病。(5) 虹膜睫狀體炎現在症或既往史。(6) AS 家族史或HLA2B27陽性。(7) 非甾體抗炎葯(NSAIDs) 能迅速緩解症狀。 2. 影像學或病理學 (1) 雙側X 線SIJ 炎≥Ⅲ級。(2) 雙側CT SIJ ≥Ⅱ級。(3) CT SIJ 炎不足Ⅱ級者,可行MRI 檢查。如表現軟骨破壞、關節旁水腫和(或) 廣泛脂肪沉積,尤其動態增強檢查關節或關節旁增強強度> 20 % ,且增強斜率>10 %/ min 者。(4) 骶髂關節病理學檢查顯示炎症者。 3. 診斷 符合臨床標准第1 項及其他各項中之3 項,以及影像學、病理學標准之任何一項者,可診斷AS。 綜上所述:你現在是AS的高危人群,所以應該抓緊時間檢查,並且最好找「風濕免疫科」的專家看病他們最專業,一般內科醫生不一定了解的那麼深。因為這個病一旦確診治療很麻煩,所以AS的診斷不是輕易下的。 最後再次提醒:HLA-B27陽性者中80%並不發生強直性脊柱炎,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為HLA-B27陰性。故HLA-B27陽性不一定發生強直性脊柱炎,HLA-B27陰性也不一定不發生強直性脊柱炎,更不能認為HLA-B27陽性就是強直性脊柱炎。 可以肯定地說強直性脊柱炎家族人群只有個別人會成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大部分人終身不發病。而且HLA-B27是從父母遺傳的,終生攜帶,不會隨治療轉陰。我相信你是「HLA-B27陽性者中80%」中的一個,祝你健康!
5、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侵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四肢小關節對稱性腫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關節腫痛,具體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遺傳、環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關,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6、聯合實驗在臨床確診和鑒別診斷方面有什麼意義
風濕熱(rheumaticfever,RF)是一種由咽喉部感染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GAS)後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結締組織炎症,主要累及關節、心臟、皮膚和皮下組織,偶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漿膜及肺、腎等內臟。 一、概述 風濕熱(rheumaticfever,RF)是一種由咽喉部感染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GAS)後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結締組織炎症,主要累及關節、心臟、皮膚和皮下組織,偶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血管、漿膜及肺、腎等內臟。臨床表現以關節炎和心臟炎為主,可伴有發熱、皮疹、皮下結節、舞蹈病等。本病發作呈自限性,急性發作時通常以關節炎較為明顯,急性發作後常遺留輕重不等的心臟損害,尤其以瓣膜病變最為顯著,形成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或風濕性瓣膜病。 本病多發於冬春陰雨季節,寒冷和潮濕是重要的誘因。發病可見於任何年齡,最常見為5~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3歲以內的嬰幼兒極為少見,男女患病概率大致相等。流行病學研究顯示:GAS感染與風濕熱密切相關,並且感染途徑也至關重要,鏈球菌咽部感染是本病發病的必要條件。發病率的高低往往與生活水平有關,居室過於擁擠、營養低下和醫葯缺乏有利於鏈球菌繁殖和傳播,多構成本病的流行。20世紀中期世界各國風濕熱發病率明顯下降,尤其是發達國家,但近20年風濕熱發病率開始回升,且城市中產階級、比較富裕家庭的兒童發病率高。說明急性風濕熱的流行病學規律在發生改變。而且隨著流行病學的變化。風濕熱的臨床表現也發生變異,暴發型少,隱匿型發病較多,輕度或不典型病例增多。 二、臨床表現 1.症狀與體征 (1)前驅症狀 在典型症狀出現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表現,如發熱、咽痛、頜下淋巴結腫大、咳嗽等症狀。50%~70%的患者有不規則發熱,輕、中度發熱較常見,亦可有高熱。脈率加快,大量出汗,往往與體溫不成比例。但發熱無診斷特異性,並且臨床E超過半數患者因前驅症狀輕微或短暫而未能主訴此現病史。 (2)典型表現 風濕熱有5個主要表現: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心臟炎、皮下結節、環形紅斑、舞蹈病。這些表現可以單獨出現或合並出現,並可產生許多臨床亞型。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表現不常見,通常只發生在已有關節炎、舞蹈病或心臟炎的患者中。 ①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呈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關節受累為主,局部可有紅、腫、灼熱、疼痛和壓痛,有時有滲出,但無化膿。關節疼痛很少持續1個月以上,通常在2周內消退。關節炎發作之後無變形遺留,但常反復發作,可繼氣候變冷或陰雨而出現或加重,水楊酸制劑對緩解關節症狀療效頗佳。輕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單關節或寡關節、少關節受累,或累及一些不常見的關節如髖關節、指關節、下頜關節、胸鎖關節、胸肋間關節,後者常被誤認為心臟炎症狀。 ②心臟炎:患者常有運動後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主訴。二尖瓣炎時可有心尖區高調、收縮期吹風樣雜音或短促低調舒張中期雜音。主動脈瓣炎時在心底部可聽到舒張中期柔和吹風樣雜音。竇性心動過速(入睡後心率仍>100次/min)常是心臟炎的早期表現,心率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水楊酸類葯物可使體溫下降,但心率未必恢復正常。風濕熱的心包炎多為輕度,超聲心動圖可測出心包積液,心臟炎嚴重時可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輕症患者可僅有無任何風濕熱病理或生理原因可解釋的進行性心悸、氣促加重(心功能減退的表現),或僅有頭暈、疲乏、軟弱無力的亞臨床型心臟炎表現。心臟炎可以單獨出現,也可與風濕熱症狀同時出現。在初次發病的有關節炎的風濕熱患者中大約50%有心臟炎。大約50%心臟受累的成年患者,其心臟損害在更晚時才被發現。 ③環形紅斑:出現率6%~25%,皮疹為淡紅色環狀紅斑。中央蒼白,時隱時現。驟起。數小時或l~2 d消退,分布在四肢近端和軀干。環形紅斑常在鏈球菌感染之後較晚才出現。 ④皮下結節:為稍硬、無痛性小結節,位於關節伸側的皮下組織,尤其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處,與皮膚無粘連,表麵皮膚無紅腫炎症改變,常與心臟炎同時出現,是風濕活動的表現之一,發生率2%~16%。 ⑤舞蹈病:常發生於4~7歲兒童,為一種無目的、不自主的軀干或肢體動作,面部可表現為擠眉眨眼、搖頭轉頸、呶嘴伸舌,肢體表現為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等無節律的交替動作,激動興奮時加重,睡眠時消失,情緒常不穩定,需與風濕熱神經系統的舞蹈症相鑒別。國內報道發生率3%左右,國外有報道高達30%。 ⑥風濕熱症狀:多汗幾乎見於所有的活動期。鼻出血、瘀斑、腹痛也不少見,後者有時誤診為闌尾炎或急腹症,此可能為腸系膜血管炎所致。有腎損害時。尿中可出現紅細胞及蛋白。至於肺炎、胸膜炎、腦炎近年已少見。 2.實驗室檢查 可檢測出鏈球菌感染指標、急性期反應物增高以及多項免疫指標異常。 (1)鏈球菌感染指標 咽拭子培養的鏈球菌陽性率在20%~25%;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陽性,在感染後2周左右出現,以往急性風濕熱患者ASO陽性率在75%以上,但由於近年來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因臨床表現不典型而造成取材延誤,ASO的陽性率已低至50%,抗DNA酶-B陽性率與ASO陽性率無明顯差異,但兩者聯合陽性率可提高到90%。以上檢查只能證實患者在近期內有GAS有感染,不能提示體內是否存在GAS感染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 (2)急性炎症反應指標與免疫學檢查 ESR和CRP陽性率較高,可達80%。但就診較晚或遷延型風濕熱,ESR增快的陽性率僅60%左右,CRP陽性率可下降至25%或更低。血清糖蛋白電泳α1及α2增高可達70%,較前二者敏感。非特異性免疫指標如免疫球蛋白(IgM、IgG)、循環免疫復合物和補體C3增高約佔50%~60%。抗心肌抗體(AHRA)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測定陽性率分別為48.3%和70%,抗A組鏈球菌菌壁多糖抗體(ASP)陽性率70%~80%,外周血淋巴細胞促凝血活性試驗(PCA)陽性率在80%以上,後者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TNF-α、IL-2受體參與急性風濕熱的發病過程,在急性風濕熱活動期顯著增高,治療後明顯下降。並且靜止期其血清濃度較對照組增高,有望成為監測風濕活動和觀察葯物療效的指標。 3.心電圖及影像學檢查 對風濕性心臟炎有較大意義。心電圖檢查有助於發現竇性心動過速、P-R間期延長和各種心律失常。超聲心動圖可發現早期、輕症心臟炎以及亞臨床型心臟炎,對輕度心包積液較敏感。心肌核素檢查(ECT)可檢測出輕症及亞臨床型心肌炎。 三、診斷要點 1.典型的風濕熱:風濕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迄今尚無特異性的診斷方法,臨床上沿用美國心臟協會1992年修訂的Jones診斷標准(表1),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輔以實驗室檢查。需要說明的是,該標准只能指導診斷,並不意味著它是「金標准」。 2.WHO標准:針對近年發現的問題,2002~2003年WHO以1965年、1984年診斷標准為基礎進行修訂。新標准最大的特點是對風濕熱提出分類診斷標准,有關主要和次要臨床表現,沿用過去標準的內容,但對鏈球菌感染的前驅期作了45 d的明確規定,並增加了猩紅熱作為鏈球菌感染證據之一。(表2) 對比1992年修訂的Jones標准,2002~2003年WHO標准由於對風濕熱作出了分類診斷,實現了如下的改變: ①對伴有風濕性心臟病的復發性風濕熱的診斷明顯放寬,只需具有2項次要表現及前驅鏈球菌感染證據即可確立診斷; ②對隱匿發病的風濕性心臟炎和舞蹈病也放寬,不需要有其他主要表現,即使前驅鏈球菌感染證據缺如也可作出診斷; ③對多關節炎、多關節痛或單關節炎可能發展為風濕熱給予重視,以避免誤診及漏診。 3.不典型或輕症風濕熱:對於不典型或輕症風濕熱,臨床上往往達不到上述標准。近年來,餘步雲等針對不典型或輕症風濕熱提出了「可能風濕熱」的診斷方案,步驟如下: (1)細心問診及檢查以確定有無主要或次要表現。如輕症的心臟炎常表現為無任何原因而出現逐漸加重心悸、氣短。低熱需作定期體溫測量才能發現,臨床上可僅有頭暈、疲乏主訴。 (2)有條件的醫院可作特異性免疫指標檢查。如AHRA,只需熒光顯微鏡即可實施,ASP和PCA陽性高度提示風濕性心臟炎存在。 (3)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和心肌核素檢查可發現輕症及亞臨床型心臟炎(有時對臨床表現單純關節炎的病例也可測出陽性結果。 (4)排除風濕熱可能的疾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①類風濕關節炎:與本病的區別是關節炎呈持續性,伴晨僵,類風濕因子效價升高,骨及關節損害明顯; ②反應性關節炎: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下肢關節炎為主。伴肌腱端炎、腰痛,HLA-B27陽性; ③結核感染過敏性關節炎(Poncet病):有結核感染史,結核菌素皮試陽性,非甾體抗炎葯療效不佳,抗結核治療有效; ④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有進行性貧血、瘀斑、脾腫大、栓塞、血培養陽性; ⑤病毒性心臟炎:有鼻塞、流涕、流淚等病毒感染前驅症狀,病毒中和試驗、抗體效價明顯增高。有明顯及頑固的心律失常。 上述疾病的早期與風濕性關節炎或心臟炎常易混淆,容易造成誤診,排除性診斷是確診風濕熱的一個不可缺少的診斷步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風濕病學者提倡。把超聲心動圖作為急性風濕熱的一個次要診斷標准,它對早期、輕症心臟炎以及亞臨床型心臟炎有很好的診斷價值。
7、反應性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