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的抗體

關節炎的抗體

發布時間:2020-09-17 15:59:23

1、幫我看下是不是類風濕關節炎SSA抗體陽性SSA

抗SSA陽性常見於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其他風濕性疾病。但單純抗SSA陽性,沒有太多臨床意義,只有伴有抗核抗體陽性和其他抗體陽性時才有意義。

2、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陽性類風濕關節炎應如何治療?

你好,從你的描述及化驗,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成立,需要制定一個長期治療方案:該方案需考慮以下因素1.對身體損害較小;2.自己長期能負擔得起;3.葯物常用,可以隨時買到。我們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建議你可以訪問

3、可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大分子單克隆抗體類葯物有?英夫利昔單抗 、依那西普 、阿達木單抗、托法替尼

答:正確答案是: ABC
A、英夫利昔單抗 B、依那西普 C、阿達木單抗

4、引起關節痛的疾病有哪些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初起時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風濕熱起病急,且多見於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並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
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
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血化驗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治癒後很少復發,關節不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遺留心臟病變。
1、疼痛:關節疼痛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症狀,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是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病變。
2、肌肉也會出現疼痛症狀,而且還可能出現肌無力、肌酶升高、肌原性損害等,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皮肌炎等。
3、不規律性發熱: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不會出現寒顫現象,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同時還會出現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成人斯帝爾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4、皮膚黏膜症狀:皮肌炎、乾燥綜合症、白賽病、脂膜炎等會出現皮疹、口腔潰瘍、皮膚潰瘍、網狀青紫、眼部症狀等。
5、雷諾氏征:指端會遇冷或情緒變化時會發白,然後轉變成紫色,最後轉變成紅色並伴有麻木、疼痛和嚴重的皮膚潰瘍,可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6、自身抗體血液指標異常:抗E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5、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檢查結果是陽性能確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ccp和血沉是類風關的敏感指標,但單純的升高不能作數,最新的類風關診斷標准裡面,這兩項單獨算分,但仍是以關節炎為主要的評分,如果你的手指關節持續腫痛達6周以上,並有上述檢查結果,建議你到正規醫院就診,完善你的風濕檢查,必要時行受累腕關節平片及MR,同時評價是否為早期類風濕,可予NSAID和(或)DMARS等治療,經濟許可可使用生物制劑治療。

6、類風濕性關節炎做什麼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的檢查分幾個問題,第一是為了診斷,可以查類風濕因子。這幾年又出現了新的抗體,比如抗膠質蛋白、抗核周因子、抗CCP抗體,這些新的抗體對診斷類風濕更敏感,可能會更早期的診斷。也可以做X線,早期表現不出來;晚期可以看骨頭有沒有侵蝕,關節面有沒有侵蝕,可以幫助診斷。其次可觀察患者病情輕、重,如果病人血沉特別高,C反應蛋白就特別高,同時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沉高、C反應蛋白高。第二,要觀察病情的輕重,有些指標可以反映輕重。比如血沉快慢、C反應蛋白高低,症狀也能反應輕重。比如手指頭腫不腫、晨僵明顯不明顯,這也可以反映病情輕重。另外,還要仔細觀察葯物有沒有副作用,要定期查肝功、腎功能、血常規等。

與關節炎的抗體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