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寒冷天氣會誘發關節炎?
寒冷不會直接導致關節炎,但如果本來患有關節炎,寒冷會加重其症狀。人們常說「關節炎」或「風濕病」大多是醫學上的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由衰老、肥胖、勞損、創傷、先天性關節異常、關節畸形等因素引起,如關節軟骨退變和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許多人認為「關節炎是被凍出來的」,主要是因為當天氣寒冷或潮濕時,關節炎的疼痛開始發作,甚至惡化。有一種理論解釋認為疼痛是由刺激疼痛神經的炎症介質引起的。在寒冷的天氣里,血液循環不是那麼暢快。炎症介質不容易被帶走,疼痛也很容易感覺到。此外,一些研究認為寒冷的日子會導致人們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會降低疼痛閾值,從而導致人們感到疼痛。那麼哪些人群易得關節炎呢?
不喜歡運動的人。我們關節的表面是一層軟骨,關節的退化通常始於軟骨。軟骨是一種海綿狀多孔組織。它的營養和代謝物不是通過血液而是通過交替擠壓和放鬆來交換的。對於不喜歡運動的人來說,這種對關節軟骨的擠壓相對較小,容易導致關節軟骨的「營養不良」,一旦發生損傷就難以修復。
關節炎非常常見,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兩個得關節炎的人。關節炎患者,要及時使用國外的歐立妥。同時要注意適當休息、注意保暖、熱敷或者冷敷,並保持適量的運動,這些都有助於緩解症狀和減緩疾病進展。
2、關節炎是直接凍出來的?
最近,網上傳言,長期或嚴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防禦能力,使軟骨面潰爛、破損而發生炎症,患上關節炎。但事實真相並非如此。
大家知道,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疾病累及關節軟骨和整個關節,包括軟骨下骨、關節囊、滑膜和關節周圍肌肉,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脊柱、指間關節和髖關節等部位,但以膝關節發病最為多見。它的發生發展是一種長期、慢性、漸進的病理過程,一般認為是多種致病因素包括機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其中年齡是主要高危因素,其他包括軟骨營養、代謝異常、生物力學方面的應力失衡;生物化學的改變;酶對軟骨基質的異常降解作用;累積性微小創傷、肥胖、關節負荷增加等因素。女性發病率較高,絕經後的婦女發病率急劇上升,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因為雌激素在維持關節組織和關節本身的穩態方面發揮著相關作用。。
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人到40歲以後(甚至年齡更小),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生活與工作中過度使用關節,比如重體力勞動、某些項目的運動員,不恰當的鍛煉方式,像較長時間的負重暴走、爬山、爬高樓等,就有可能導致關節因過度使用而提前到達使用壽命,較早地就出現了骨關節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動物都會發生骨關節炎,只有兩種呈倒懸體位的哺乳動物不患此病,即蝙蝠和樹獺。這種普遍性也提示我們,與其說骨關節炎是一種疾病,不如說其是一種關節對於磨損的自然反應。但大家還要認識到,人體是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的,只要磨損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在人體自我修復的范圍,關節功能可以表現良好,而不出現疼痛。
在臨床上有一些患者在描述膝關節疼痛時,會表述遇到天陰下雨或氣候轉涼關節疼痛就會誘發或加重,這是因為關節受涼會導致周圍肌肉收縮、關節僵硬、滑液分泌減少、局部血液循環減慢,代謝產物易於在局部積聚,不好的天氣也使得人們的活動意願降低,而適當的關節運動有助於減輕症狀,同時壞天氣還使人產生負面心情,這些綜合因素影響加重了關節炎的疼痛症狀。中醫理論在骨性關節病的發病原因中,強調「風寒濕邪」的傷害作用,因此寒冷天氣下重視保暖關節是非常正確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好好愛護關節,注意保暖,控制體重,科學鍛煉,避免外傷等,發揮身體自身的修復能力,延緩關節的老化和發病。總之,受涼後關節疼痛可能是骨關節炎的表現之一,但寒冷絕非是導致骨關節炎的病因。
3、關節炎的表現有哪些?天氣轉冷,如何保護關節?
如果是常規性的關節炎,那麼我們如果經常不移動關機,偶爾動一下的時候,關節會發出咔嚓一聲響,一般情況下這個時候就是關節炎。但是如果是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那麼在下雨陰天,或空氣比較潮濕的時候,關節就會很疼痛,有明顯的感覺,所以我們在患有關節炎以後,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注意保護關節。在此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大家總結了幾種保護關節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注意保暖
經常患有關節炎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每逢氣溫下降,氣候變化或下雨陰天,氣候潮濕的時候,關節都會非常不舒服,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提前做出防範,也就是說在氣候變化的季節要提前把一些保暖的衣物穿上,讓寒氣不至於快速入體,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關節炎了。
2、不要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
對於患有關節炎的朋友來說,盡量不要從事過於重的體力勞動,因為患有關節炎以後,我們的關節不會像正常人的關節一樣那麼結實,過重的體力勞動只會加重我們關節炎的病情,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有過重的體力活,那麼我們一定要仔細衡量一下自身的情況,如果不能做的話,盡量避免。
3、不要長時間注射激素類葯物
這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注意的一個事項,因為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注射還有大量激素的葯物才能緩解,注射這些葯物雖然可以取得暫時性的效果,但是長期注射的話危害非常巨大,比如說超過10年以上,就會患有股骨頭壞死,所以一定要慎重。
4、膝蓋及周圍冷,關節炎?
可以不信,但不可不試
每天用熱水燙腳
30分鍾,水涼了要及時加熱水,燙的要出汗為好
睡前用十指向後梳頭5.。6下
從上往下推小肚子200次,以舒服為好
對你很有療效,請試試
祝你成功,
5、膝蓋受冷會得關節炎嗎?
炎症介質不易被帶走,疼痛也容易感覺到。它通常與疾病成正知比。關節功能障礙、關節疼痛和炎症引起的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周圍肌肉的保護性痙攣和關節結構的破壞導致關節活動道受限。疼痛是由刺激疼痛神經的炎症介質引起回的。寒冷的天氣血液循環不那麼暢快。關節炎的主要表現: 關節腫脹是關節炎症的常見表現,也是炎症進展的結果,這不一定與關節疼痛程度有關。
有幫助請答採納,謝謝
6、天氣寒冷只是關節炎的一個導火索,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會誘發關節炎?
關節炎是什麼呢?我相信大家可能只知道是受冷受寒而導致疼痛,但是不知道其實關節炎分為很多種類型,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強直性脊柱炎等等,這些關節炎有很多因素導致,不同的類型也有不同的因素。例如炎症,感染,創傷等等。關節炎的症狀是什麼呢?
第一,關節疼痛是關節炎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表現。當季節交替,受寒受涼潮濕,關節就會出現疼痛,疼痛時會難以行走,難以彎曲。
第二,關節腫脹,以及行動限制。嚴重者關節處可能會導致畸形。
那麼導致關節炎有哪些因素呢?
潮濕的環境是有利於細菌病毒的繁殖,在潮濕的環境下更可能誘發身體的炎症,從而導致關節處發生炎症,紅腫熱痛。所以盡量避免去潮濕的環境久待,更要避免在潮濕環境下生活和居住。受冷受寒也是一個誘發因素,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各種感染也會誘發關節炎,尤其是風濕性關節炎,除此之外還有骨折,扭傷,心理創傷,冷風直吹都是誘發風濕性關節炎的因素。
而其他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一些遺傳因素和自身免疫性導致的;而強直性脊柱炎,也有吸煙喝酒等原因導致。還有經常做一些力量型 的動作,下蹲,快跑等經常摩擦關節,也會導致一些炎症發生。
所以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拒絕大量吸煙喝酒,拒絕一直保持一個動作,拒絕潮濕寒冷的環境生活,注意保暖,注意鍛煉,保持心情舒暢,並且及時治療。
7、經常在寒冷的環境,會得關節炎嗎?
這倒不一定。主要看你平日的保養。如果經常性的讓身體處於寒冬中,又無法進行保暖措施,那真很容易得關節炎;若能正確採取保暖措施,則可以避免疾病的發生。當然,如果能換一個工作,避開寒冷的工作條件,當然最理想;若果不能由你選擇,那就自己要注意做好保暖,不要凍著。
8、冬天受冷引發關節炎怎麼治?
指導意見:
關節炎的治療包括全身和局部兩方面.葯物以秋水仙鹼(colchcine)使用較多,此外尚可選用保太松或消炎痛.血清尿酸持續上升也可用羧苯磺胺 ,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鹽的再吸收起到治療作用,為有效的治療葯物之一.如存在腎臟疾病,通常選用別嘌呤治療.急性期,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制動關節和冷敷局部能明顯減輕症狀.有時,痛風性關節炎為了減輕關節疼痛和恢復關節功能,可選擇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