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行性骨性關節病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中醫學認為膝骨關節炎屬「痹症」范疇。論痹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
(一)腎主骨學說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指出了骨的健壯與腎精的旺盛有密切的關系。
(二)氣血學說
氣血津液是構成機體的基本物質,亦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氣血對骨關節有濡養滑利作用。《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氣血正常運行,四肢骨、筋、肌肉才能得到其營養和保護。氣血運行受阻,就會發生瘀血等氣滯血瘀的病變,而產生一系列包括骨關節異常的病理改變。
(三)力平衡失調學說
正常的膝關節結構使關節內部應力均勻分布,在良好的潤滑條件下,膝關節可以正常使用幾十年而不發生磨損。假若由於關節內外各種因素,導致膝關節內部應力分布不平衡,高應力點或高應力區的軟骨就可能發生裂紋、剝脫、潰瘍及軟骨的修復重建,造成骨性關節炎的一系列病變。
合理的運動能維持人體的力平衡,運動鍛煉能使人「血脈流通」,「並利蹄足」,從而調節人體應力的平衡。
2、骨性關節炎能不能治癒?
不太好治癒,可以控制病情。
骨性關節炎,在治療上現在一般多採用沒有多少副作用的中葯加推拿的方案。可以去推拿一到二個療程,每個療程1個月。同時,服用壯骨通絡的中葯。 具體方劑還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中醫叫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就是要詳細了解病情,分辨出寒熱溫涼和虛實陰陽以及影響到的臟腑來具體用葯。
3、關節炎是什麼?
你好,關節炎分很多種。有、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等。。
危害是破壞關節炎組織。傷害骨頭使其不能正常行走。疼痛難以。
治療方法可以首先得控制好飲食。然後去專業醫院就診
4、什麼是老年退行性關節炎,得了這個改如何治療?
老年退行性關節炎就是骨關節炎
這個最好問醫生,一定要選擇正確的骨科醫療,
骨關節病是人的一生都會患有的,只是發病早晚的問題。
人的軟骨就像汽車的輪胎,輪胎可以再換,但是人的軟骨壞了就不可能再自然再生。
中基1號可以修復再生軟骨,保護膝關節健康,讓人們無論在60歲,70歲,80歲,90歲都能正常站立和行走
5、中葯治骨性關節炎有效果嗎?
中醫治療骨性關節炎有效果,並且是有很好的效果。膝骨性關節炎,屬於中醫學的骨痹症,大多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病因是由於身體正氣不足,或者年輕時勞累過度,或者感受風寒,濕邪,濕熱,或者痰濕租滯經絡,或者氣滯血瘀,痹阻骨關節處經脈,而形成骨關節處沉重,麻木,腫脹,疼痛,屈伸不利,甚至骨關節變形,日久者甚至於發生肌肉萎縮,。
中醫治療骨性關節病,要根據患者的體質,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辯證治療,確診病因,對症下葯,中醫學名著《傷寒論》,有很多治療骨科病的有效方劑,如:肝腎虧虛體質者,用壯骨蠲痹湯(根據患者的體質,腎陰虛勇左歸丸加減,腎陽虛用右歸丸加減,)。寒濕體質者,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濕熱下注者,用四妙丸加減或者是四妙勇安湯加減治療。等,並且可以用中醫外治法治療,熏蒸,外敷,葯浴,貼膏葯,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只是現在的好中醫不多見了。。建議你去醫院看看,找老中醫治療,會好起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6、骨關節炎痛怎麼緩解?
根據國際疼痛學會的定義:「疼痛是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有關的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體驗」。這個定義中包含了感覺、情緒、認知評價等諸多方面,具有非常強烈的主觀色彩。
心理調節可緩解骨關節炎疼痛使得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們的重視。疼痛信號可在任何傳遞水平和環節上受到心理因素的調控,例如注意、暗示和情緒等心理因素均可改變疼痛反應:注意力分散、良性暗示、欣悅情緒可降低疼痛反應,使痛感減輕;反之則增強。這種案例在臨床工作中是很常見的,比如關節痛患者,遭遇生活中不幸事件後疼痛會加重,醫生給予恰當的言語、葯物安慰等暗示處理後疼痛會有明顯好轉。當然慢性疼痛本身會派生出各種各樣的心理和情緒問題,比如抑鬱和焦慮。
中醫上講肝主疏泄,情志不暢則生肝氣郁滯,不通則痛,氣機順暢則百脈調和,五臟六腑、關節肌肉,腠理皮毛得到有效的滋養,通則不痛。因此,鑒於疼痛作為一種多維度的現象,與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改變既往對疼痛的單一認識,疼痛患者要多多注意自身心理因素在緩解骨關節炎疼痛過程中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7、關節炎主要是什麼部位疼痛啊
您好:關關節炎根據病因可分為:風濕性、類風濕性、外傷性、骨性關節炎及化膿性關節炎 1、風濕性關節炎為風濕熱的表現之一,多見於成年人,常發生於膝、肩、肘、腕等大關節,發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遊走性關節痛、腫及發熱和其它風濕熱的表現。 2、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青壯年,起病緩慢,常發生於手足小關節及骶髂部,並逐漸累及全身關節。初始患病關節亦表現出紅、腫、痛及活動不便等,久則關節畸形或強直。 3、外傷性關節炎多因外傷或持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或形成骨刺,表現為患病關節腫、痛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在持重關節、如肩、膝、踝等關節,運動員及青壯年中多見。 4、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症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輕微活動後會覺疼痛減輕),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5、化膿性關節炎往往由細菌侵入關節腔引起,多見於少年兒童,常發生於髖關節,主要症狀為局部紅、腫、痛、熱和功能障礙,以及高熱等全身中毒症狀。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或何種類型的關節炎,均應及早診治,以免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障礙甚至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