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唇髖關節炎

唇髖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9-13 22:36:32

1、啊啊啊。..誰來幫我```

梅毒的臨床症狀:
1.一期梅毒(硬下疳)
1)有不潔性交、嫖娼、配偶感染史或同性戀史。
2)潛伏期2—4周。
3)主要表現為硬下疳,常為單個、無痛無癢、境界清楚、直徑1—2Cm大小、觸之如軟骨
樣硬度,表面可糜爛或淺潰瘍,滲出物中有大量的梅毒螺旋體。
4)常發生在外生殖器部位,如男性的冠狀溝,龜頭,系帶及包皮,女性的大陰唇,小陰唇,
宮頸等部位,男性同性戀者可發生在肛周及直腸、偶見於唇、咽等處。
5)局部淋巴結腫大,單側或雙側。
6)不經治療3—8周內硬下溶可自然消失,不留痕跡或僅留輕度萎縮性疤。
7)分泌物塗片作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可見多數活動的螺旋體。梅毒血精試驗:硬下疳早期
陰性,7—8周後大部分患者呈陽性結果。
2.二期梅毒
1)多在初次感染後8—10周或出現硬下疳後6—8周發病。
2)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損害,可出現骨膜炎,關節痛等骨關節損害,虹膜炎,視神經炎等
眼損害,偶見腦膜炎等神經損害。
3)皮疹形態多種多樣,如斑疹、斑丘疹、丘疹、膿皰疹、鱗屑性皮損等,常泛發、對稱分
布。發生在掌跖的棕銅色脫屑性斑丘疹具有特徵性。
4)粘膜損害可見於口腔、咽、喉、生殖器粘膜,為紅腫及糜爛,在肛周,外生殖器周圍可
發生扁平濕疣,粘膜損害內有大量梅毒螺旋體。
5)頭皮可見蟲蝕狀的脫發,發顳部常見。
6)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
7)粘膜損害及扁平濕疣的分泌物塗片作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可見多數活動的螺旋體,梅毒
血清試驗呈強陽性。
二期復發梅毒:二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的思者,當病人抵抗力下降力時,二期損
害消退後重新出現,稱為二期復發梅毒,如不治療,可多次反復,此疹基本同二期梅毒疹,
但其數目減少,分布限局。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1)有不潔性生活或配偶感染史,早期梅毒史可有可無。
2)皮膚粘膜梅毒
結節性梅毒疹:常見於前額,四肢及肩胛等處,為多數皮下小結切,呈環狀排列,可自然
消退,遺留萎縮性斑。
樹膠樣腫:初為皮下小硬結,漸增大並與皮膚粘連,形成浸潤性斑塊,中心
破潰形成潰瘍,好發於頭面及小腿等處。當侵及上齶及鼻中隔粘膜,可造成鼻中隔穿孔及
馬鞍鼻。
3)心血管梅毒:在感染10—20餘年後發生,可引起梅毒性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主動脈瘤等。
4)神經梅毒:感染5—15年後發生,可引起梅毒性腦膜炎,脊髓癆及麻痹性痴獃等,亦可
有腦脊液異常變化,而無神經系統症狀。
5)其它臟器:如骨骼、眼、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統均可受侵。
6)梅毒血清試驗大部分陽性,有少數亦可陰性。
腦脊液白細胞增多,生化檢查異常,梅毒抗體試驗陽性。
4.潛伏梅毒
有感染史,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充分,無臨床症狀和體征,但梅毒血清反應陽性,除外了其
他可以引起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的疾病,腦脊液檢查陰性,可診斷為潛伏梅毒,病期小於2
年者稱早期潛伏梅毒,大於2年者稱晚期潛伏梅毒。
5.早期先天梅毒
1)生母患有梅毒。
2)多在生後3周出現臨床症狀。
3)早期表現為鼻炎、咽喉炎症狀,因鼻塞可造成哺乳困難。
4)皮膚表現多樣,如斑丘疹鱗屑性損害、水皰及大皰及大皰性損害、扁平濕疣樣損害,口
角,肛周可發生線狀皸裂性損害,皮膚干皺如老人,可伴脫發、甲溝炎、甲床炎。口腔內
有粘膜斑。
5)患兒瘦小,淺表淋巴線腫大,肝脾也腫大,常有骨軟骨炎及骨膜炎。
6)皮膚粘膜損害的分泌物,鼻分泌物,臍帶血塗片作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可見到螺旋體,
梅毒血清試驗陽性。
6.晚期先天梅毒
多發生在兒童及青春期,患兒有梅毒齒(半月形門齒)、實質性角膜炎及神經性耳聾三聯征,
具特徵性。皮膚粘膜損害與後天三期梅毒相似,還可出現骨膜炎,肝脾腫大等活動性損害。
7.先天潛伏梅毒
先天梅毒未經治療,無臨床症狀,梅毒血清反應陽性者稱先天潛伏梅毒。

2、一坐下來就忍不住蹺二郎腿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一個習慣問題了,都說21天能養成一個習慣,翹二郎腿這個習慣恐怕不是21天的事兒了。
很多人說翹二郎腿對身體不好,這病那病的,其實我覺得適當的活動的話還是可以的,畢竟這個姿勢是最實用的,尤其是對於女性。

3、雙髖關節側面的筋按著痛發酸,又轉移臀部發酸發皺下蹲也不疼是怎麼回事,是股骨頭壞死嗎?謝謝拜託各位了 3Q

一塊骨頭與另一快骨頭聯接處組成關節。組成關節的骨頭的兩端各有一層關節軟骨覆蓋,外有滑膜與關節囊,還有肌肉附著。關節軟骨下有一薄層硬化骨,稱為「軟骨下骨板」。關節軟骨可以透過X線的,因此我們從X線片上看不到軟骨,看到的關節端骨頭便是軟骨下骨板。組成關節軟骨的是透明軟骨,其組成成分為軟骨細胞與基質兩大類。軟骨細胞只佔據1%。基質占據了99%。基質中以膠原纖維Ⅱ型為主,佔了50%,從軟骨下骨板向軟骨表面延伸成網狀排列,另有30%為粘多糖,以透明質酸為主。當關節活動或負重時,軟骨便受到擠壓,可以將網狀結構中的水份擠出,當不負重或休息時它又像海綿一樣從關節滑膜分泌的滑液中吸足水份,並從而得到營養成份。 當人體慚趨老化,或囚創傷或疾病,關節軟骨中Ⅱ型膠原纖維出現退化,它逐漸出現斷裂及變短,使關節軟骨失去了彈性,接著便發生了裂縫,大皰,糜爛與潰瘍,使軟骨表面呈毛刷狀,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軟骨面相互摩擦,使軟骨損毀更進一步加重。這時關節軟骨的完整性就遭到破壞。 二、軟骨下骨板的病變意味著病變進一步發展 疾病的早期病變集中於軟骨,軟骨的厚度發生了變化,表面光滑度喪失呈毛刷狀,或軟骨面出現剝脫與潰瘍。隨著疾病的發展,軟骨脫落使軟骨下骨板裸露,還可以在軟骨骨板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性變,這些囊性變還可以穿破骨板破向關節腔內,使關節軟骨面更殘缺不全,此時病變已從軟骨擴展至骨組織,提示疾病進一步惡化。 三、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是可以從X線片上察覺的 骨關節炎的病理變化不僅局限於軟骨與骨組織,還可以影響到滑膜與韌帶甚至關節囊。軟骨破壞的同時還有修復與增生,滑膜與韌帶的病變都可以使它們在附著點發生骨質增生,由於它們附著的部位與增生的位置都在關節的邊緣,因此可以在X線片上看到關節邊緣有唇狀骨質增生。由於人類在數十年的關節活動中,關節囊與韌帶不斷的受到牽拉,也可以出現有骨性附著點的骨質增生,不可以據此而診斷為骨關節炎。骨關節炎的存在必須要有症狀和體征。 四、骨關節炎患有什麼症狀 骨關節炎有全身性與局部性兩類,原則上身體各個關節都可以發生骨關節炎,但全身性的以手指關節最常見,局部性的則以膝關節最多見。 手指骨關節炎為多發性,中年女性多見,以累及遠端指間關節為主;男性少見,以累及近端指間關節為主。都有家族遺傳傾向。以女性的手指骨關節炎為例:晨起時有手指關節僵硬與疼痛,活動片刻便可好轉。慢慢的在手指指間關節處出現對稱的隆起,並逐漸形成了結節,稱為黑氏結節(見圖)。最後出現手指畸形,有時還有小囊腫形成。家族性傾向非常明顯。 膝關節骨關節炎可為單發性,亦可以是雙側性,仍以女性偏多見,往往體重超標。在進入中年後出現症狀,當從坐位起立行走時覺得膝部酸痛不適,走了一段時間後症狀消失,這是早期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隨著疾病的進展,發現活動並不能緩解疼痛,並出現上下下樓梯,下蹲與從座位上站起來都有些困難,需要用手在膝蓋上撐一下才行。多走路後膝關節還有些腫,部分病例膝部腫得厲害,還可以抽出一些淡黃色液體。由於滑膜與關節囊有病變而增厚,活動時可有響聲,如果是關節內有游離體形成,可影響關節活動,並不時有「關節絞鎖」現象。到最後出現膝關節畸形,例如膝關節屈曲攣縮,O形腿或X形腿,甚至拄拐杖才能行走。 骨關節炎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有局部性與全身性兩種。前者以膝、髖與足部多見,後者則多見於手指與脊柱。原發性骨關節炎都發生在中年以後,而繼發性骨關節炎也可以發生於年輕人。繼發性骨關節炎系指已知有骨關節疾病,由於原有疾病不能控制或未發現而產生了骨關節炎,因此骨關節炎也可以發生於年輕人。能產生繼發性骨關節炎的原因很多,但年輕人最常見的骨關節炎則為外傷後引起的創傷性骨關節炎,與髖臼發育不良而引起的繼發性骨關節炎,現分述如下: 關節內骨折是常見的骨折,由於骨折線經過了關節軟骨面,軟骨面也會有裂縫,裂隙甚至出現台階,使骨折癒合後產生不同程度的軟骨面高低不平。高低不平的軟骨面在關節活動過程中,使對應的關節軟骨面因摩擦而變得粗糙不平。這樣便形成了創傷性骨關節炎。有移位的關節內骨折應該多些考慮作手術治療。盡量使關節面平整,這樣才能使創傷性關節炎出現遲一些、輕一些。 髖臼發育不良多見於女性。它足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在正常情況下,髖關節是由股骨頭與髖臼組成的杵臼關節。股骨頭是圓形的,而髖臼則呈半圓形杯狀,兩者配合得十分緊湊。髖白發育不良系髖臼發育得又淺又扁平,使得股骨頭也連帶著發育不良,呈扁球狀。髖臼發育不良又有程度上的差別,如果在出生時髖白發育得非常不好,則出生後不久便會出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為女嬰換尿布時會發現髖部有彈跳異常而被察覺,最晚也會在嬰兒學步時發現行走如鴨步狀而被發現。有些髖臼發育不良不是很嚴重,在嬰幼兒時期是很難發覺的。由於股骨頭與髖臼形態不匹配,在嚴重時,應力不能平均分配到關節面的各個部位,而集中在某一個區域甚至某一個點上,使該區域或該點不勝負荷而出現軟骨面損毀,還可以影響到對應的關節軟骨面而演變為繼發性骨關節炎。這種病例往往在成年時發病,早些發現髖臼發育不良而及時予以糾正可以防止或減輕繼發性骨關節炎。

4、請教高手~~~~~~~~~~

概述

凡孕卵在子宮腔以外的任何部位著床者,統稱為異位妊娠,習稱為宮外孕。根據著床部位不同,有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宮頸妊娠及子宮殘角妊娠等。異位妊娠中,以輸卵管妊娠最多見。輸卵管妊娠的發病部位以壺腹部最多,約佔55~60%;其次為峽部,佔20~25%;再次為傘端,佔17%;間質部妊娠最少,僅佔2~4%。佔90%以上。

病因

慢性輸卵管炎可使輸卵管粘膜皺襞粘連,導致管腔狹窄,粘膜破壞,上皮纖毛缺失,輸卵管周圍粘連,管形扭曲,影響孕卵在輸卵管的正常運行和通過,是造成輸卵管妊娠的主要原因。輸卵管發育異常如輸卵管過長、肌層發育不良、粘膜纖毛缺如、雙管輸卵管、額外傘部等,均可成為輸卵管妊娠的原因。輸卵管絕育術後,形成輸卵管瘺管或再通,均有導致輸卵管妊娠的可能。輸卵管絕育後復通術或輸卵管成形術,亦可因疤痕使管腔狹窄、通暢不良而致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輸卵管妊娠主要由於機械因素所致。

症狀

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前,症狀和體征均不明顯,除短期停經及妊娠表現外,有時出現一側下腹脹痛。檢查時輸卵管正常或有腫大。

停經 除間質部妊娠停經時間較長外,大都停經6~8周,一般在停經後發生腹痛、陰道出血等症狀。但20%左右患者主訴並無停經史。

腹痛 為患者就診時最主要症狀。腹痛系由輸卵管膨大、破裂及血液刺激腹膜等多種因素引起。破裂時患者突感一側下腹撕裂樣疼痛,常伴惡心嘔吐。

陰道出血 胚胎死亡後,常有不規則陰道出血,色深褐,量少,一般不超過月經量,但淋漓不凈。

暈厥與休克 由於腹腔內急性出血,可引起血容量減少及劇烈腹痛,輕者常有暈厥,重者出現休克。

(1) 慢性輸卵管炎 炎症使輸卵管內膜粘連,導致管腔狹窄,管壁蠕動減弱,使卵子可以進到輸卵管內受精,而受精卵卻不能回到宮腔。

(2) 輸卵管發育不良畸形、子宮內膜異位、以及結扎後再通,使受精卵運行受到阻礙,而停留於輸卵管內著床並發育。

(3) 盆腔腫瘤壓迫或牽引,使輸卵管移位或變形,阻礙受精卵通過。

(4) 受精卵外游 孕卵在一側輸卵管受精後,沿著傘端能游到對側輸卵管,由於時間延長,尚未走到子宮腔內就具備了著床能力,而形成異位妊娠。

5、類風濕的症狀有哪些;很無語有這么難嗎

早期無需特殊治療,平時走路和坐著的時候,挺直腰.;.;.;

6、走路久了 右髖關節痛

最近經常反復,建議你應該到醫院去檢查下了.可能有幾種情況:
1.風濕.
去醫院照了X光.確定下骨頭有沒有損傷,要是沒有,可能就是風濕了,風濕初期,會斷斷續續地痛,反復發作,過不了多久,可能又會痛了.
2.股骨頭壞死.
早期到醫院做核磁共振就能檢查出來,股骨頭壞死是骨科常見病,屬骨科三大疑難病之一。開始多表現為髖關節或其周圍關節的隱痛、鈍痛,活動後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髖關節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患者一旦負重、甚至正常踩地,極易發生股骨頭塌陷。若治療不及時,可導致終身殘疾。
3.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緻密,骨小梁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有唇樣增生。後期骨端變形,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內軟骨剝落,骨質碎裂進入關節,形成關節內游離體。
主要是要找准病因,就好辦了.希望你能早日康復!

7、什麼叫髖關節?髖關節在什麼部位

就是髖臼與股骨頭的連接啊 形成髖關節 或者說是大腿根部與骨盆連接的地方。
意見建議:髖部是連接人體軀乾和下肢的重要樞紐。髖關節上撐軀干下連雙下肢,是人在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

8、如何確診自己是否得了大骨節病

一、症狀與體征 本病常在不知不覺中起病,病人初期可能自覺缺乏,四肢無力,皮膚感覺異常(如有蟻走感、麻木感等),肌肉酸麻、疼痛等。這些症狀常常不衡定,不明顯。其主要的、典型的臨床表現都與骨軟骨損害和關節功能狀態密切相關。 1.早期表現 在關節明顯變大、出現短指(趾)畸形之前,早期症狀、體征多缺乏特徵性。根據大量調查和隨訪觀察,以下幾種表現值得重視。 ⑴關節疼痛:往往為多發性、對稱性,常先出現於活動量大的指關節和負重量大的膝、踝關節。病人感覺為脹痛、酸痛或「骨縫痛」。 ⑵指未節彎曲:即第2、3、4指的末指節向掌心方向彎曲,常大於15o。這是本病出現最早的體征,在病區對早期診斷具有一定意義。但非病區少數兒童也可有程度較輕(小於15o)的指末節彎曲現象;病區沒有指末節彎曲的青少年也可發生本病。指末節彎曲常與手指歪斜並存。歪斜以食指多見,其次是中指、環指。 ⑶弓狀指:手指向掌側呈弓狀屈曲。 ⑷凝狀指節增粗:一般發生在中節。 2.病情發展後的表現 本病病情發進展以後,除關節疼痛等早期表現繼續加重外,主要有以下症狀體征出現: ⑴關節增粗:最多見的是多發性、對稱性指間關節增粗,常先出現在第二、三、四指的第一指間關節。一般右手指關節增粗比左手明顯,受機械損傷的關節或婦女帶頂針的指關節增粗較重。 ⑵關節活動障礙:在手錶現為晨起感覺握拳僵硬,握拳不緊,指尖不能接觸掌橫紋,握住的拳不能迅速伸展。肘關節屈伸受限,呈屈曲攣縮。肩關節受累時病人用手從頭後摸不到對側的耳朵,甚至洗臉洗不著前額。膝關節內翻或外翻,呈羅圈腿或剪刀形腿。由於膝、髖關節屈曲變形,病人蹲下困難,腰部脊柱代償性前凸,臀部後凸,走路時步幅小,出現搖擺或瘸拐,呈「鴨行步態」,踝關節跖屈和背伸障礙。病人的疼痛和活動障礙常表現為休息後或晨起加重,稍事活動症狀減輕。不少病人晨起後,需先扶床沿「遛遛」,然後才能邁步。 ⑶關節磨擦音:從細小捻發音到粗糙的磨擦音不等。由於關節面不光滑、關節囊滑膜絨毛的增生、脫落等因素引起。 ⑷關節游離體:既可來源於剝落的關節軟骨碎片,也可由增生的滑膜絨毛脫落而來,後者多為細小的米粒小體。游離體在關節腔內活動可能被卡住,形成關節絞鎖而引起劇痛;隨關節活動使游離體松動而得到緩解。 ⑸骨骼肌萎縮:本病的四會肌肉,特別是小腿和前臂的屈側肌肉常見萎縮,有時甚至出現在關節有明顯改變之前。本病後期由於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制,更有廢用性因素參與,以致萎縮更加嚴重。 ⑹短指(趾)畸形:指節發育比常人短,手小形方。或因各指(趾)發育障礙程度不同,其長短失去正常互相間的比例關系。 ⑺短肢畸形,身材矮小:各管狀骨發育障礙程度常不均等。有的病人橈骨早期生長停止,尺骨相對較長,尺骨莖突向下主背側移位,手向橈側傾斜,造成巴德隆畸形(Madelung's deformity)。發病年齡小而病變重者可形成大骨節病性侏儒,病人肢體與頭及軀幹不成比例,一般上臂明顯短於前臂,小腿明顯短於大腿,軀干接近正常人。 3.本病的分期分度 根據病的情輕重,本病可分為早期、Ⅰ度、Ⅱ度和Ⅲ度,其主要臨床表現見表102-3。根據15年以上大骨節病病人的回顧性調查,早期病人有的可變為正常,有的可演變成Ⅰ度、Ⅱ度甚至Ⅲ度,但7歲以後發病者無1例變為Ⅲ度。早期臨床體征有可逆性,Ⅰ度以上患者可保持不變或持續加重。因而對早期患者的治療極為重要。 早期與Ⅰ度的主要分界點在於是否確有多個指關節增粗;Ⅰ度與Ⅱ度的主要分界點在於是否有短指畸形;Ⅱ度與Ⅲ度的主要分界點在於是否有短肢畸形、身材矮小。 二、X線分型 因軟骨壞死而繼發的骨質改變的X線影像已見表102-1、102-2。由於病人發病年齡、受累部位、病變發展階段不同,X線有不同表現。原蘇聯與我國學者曾主要依據於部X線改變將本病分為以下幾型。 ⑴干骼型:以干骼端改變為主,包括臨時鈣化帶變薄、模糊、中斷、消失,干骼端出現凹陷、硬化等。干骺型發生於學齡前及學齡兒童,反映骺板軟骨壞死後的繼發變化,代表大骨節病較早的損害,臨床症狀多為陰性或非常輕微。干骺型的X線變化除很明顯的硬化在非病區兒童中較少見外,其他徵象均可在非病區兒童中出現。因而在同一地區沒有發現Ⅰ度以上典型病例的情況下,不宜僅憑某幾點干骺端X線改變就診斷為本病。前面談過的日本發現的所謂大骨節病,就是由於沒有充分注意到這一點。 ⑵干骺骨骺型:除上述干骼端變化外,骨骺也有變化,如骨骺常呈錐狀或其他變形,嵌入凹陷的干骺端等。此型多發生於學齡及青春期,反映骺板軟骨的一部分發生全層壞死,其干骺側和骺核側同時有生長障礙和骨質變化,局部骺板早期穿通化骨。這是干骺型的進一步發展。 ⑶骨端型:以骨端改變為主,包括骨性關節面模糊不整、變薄、中斷、凹陷變形、硬化、甚至碎裂等改變。多發生於學齡兒童至青春期以後年齡段,反映關節軟骨深層壞死繼發的骨質改變。骨端的變化發展較慢,合並其他關節損害多。骨端出現變化的診斷意義比干骺端的變化更重要,更具有特異性。 ⑷骨關節型:見於骺線閉合、骺板軟骨消失之後,包括骨關節面的嚴重破壞、凹凸不平、增生硬化、骨刺形成、骨質碎裂、囊性變、骨端粗大畸形等改變。常累及多關節,X線所見類似退行性(增生性)關節病,是本病的晚期表現。 除以上4型外,近年還有人增加干骺骨端型、干骺骨骺骨端型等。 盡管這類分型至今仍為放射線學工作者所沿用,但這種按部位的描述性分類既不便於和臨床分度結合,又難以反映病變性質;且當有多個關節受累時,每個病變部位表現不一,因素使用這種分型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與唇髖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