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泰森關節炎

泰森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9-13 15:37:21

1、不懂就問,泰森打mma真能贏ufc一流選手嗎

很多人關心到底世界級拳手厲害,還是世界級的ufc綜合格鬥厲害。

應該說,首先必須是重量級,重量級代表著最厲害的水平了。另外就是規則問題。

應該說天賦最好的都去打拳擊,因為獎金太高了,泰森當年一場拳賽,上場費高達3000萬美元,今年梅威瑟這場拳賽,拳手收入居然超過上億美元。天資差得的,或是二流的就會去練綜合格鬥,綜合格鬥是年薪制,所以拳手就像員工一樣,由UFC組織統一管理,ufc頂級選手一場也就是十幾萬美元,或是幾十萬美元。

頂級職業拳手對戰綜合格鬥,誰厲害呢?
前面說了,最具天賦的都去打拳擊,二流,三流去打ufc,但是由於UFC的訓練涵蓋各種打法,包括摔,別關節。而職業拳手是不訓練這些的。因此如果是打綜合格鬥,UFC選手獲勝概率大,如果是打拳擊,拳擊選手就會獲勝。
如果這些頂級拳擊選手在其巔峰時期,如果也練摔等綜合打法,那麼這些拳手由於極具天賦和體質優越,會完勝UFC選手的。當然在現實這些頂級拳手是不會訓練綜合格鬥打法的,因為拳擊更掙錢。
所以如果綜合格鬥如果要真正實現顛覆性的影響,吸引具有天賦的選手,必須改變運作模式,使得獎金可以擴大,像拳擊一樣。

所以說巔峰時期的泰森,如果進行綜合格鬥訓練,可以打遍整個UFC無敵手的。但是由於泰森沒有經過綜合格鬥訓練,只是進行拳擊訓練,當然泰森的體能和力量都是出類拔萃的,因此如果進行綜合格鬥,由於沒有接受這種訓練會吃虧的,特別是摔抱戰術,對於泰森來說,並沒有訓練過會吃虧的。同樣如果綜合格鬥選手參加重量級拳擊比賽,會讓泰森一個回合就會打趴下的,因此拳擊比賽,主要是拳法,而綜合格鬥選手的拳法是無法與拳擊選手比較的,體能也是,職業拳手12個回合,而UFC只有4個回合(當然抱摔等等,可能會耗費更大體力),但是總統看,還是不如職業拳擊對於體能的要求,職業頂級拳擊選手有很強的體力。

所以說,假設巔峰時期的泰森去打UFC,泰森有可能贏,也有可能輸(主要是吃虧在抱摔等方面),如果是UFC頂級選手參加拳擊比賽,泰森百分之百在一個回合內打倒UFC選手(因為uFC選手大都不是具有頂級天賦的拳手出身)。
假設巔峰時期的泰森,轉行練UFC,那麼憑借泰森出眾的天賦和體能,絕對會成為UFC王者,但是畢竟是假設,現實永遠不會這么做的,因為拳擊運動獎金太高了,頂級具有天賦的選手是不會放棄拳擊運動轉行去從事掙錢太少的UFC的。

2、泰森的拳與阿茲的腿,哪個是人類歷史最強

職業拳擊是一項非常刺激的運動,它造就了像邁克·泰森這樣的「拳壇殺手」。但是,職業拳擊如果和職業格鬥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後者的慘烈程度遠遠超過前者。在職業格鬥比賽中,除了拳法,還允許使用殺傷力更強的腿法、膝法等,踢斷胳膊,踢斷腿的場面非常常見,甚至當場斃命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職業格鬥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硬接觸式格鬥和軟接觸式格鬥。前者以拳、腿、膝重擊為主,後者則以摔法、反關節技法為主。大多數格鬥項目屬於硬接觸式格鬥、典型的如泰拳、空手道、K-1大賽正是硬接觸式格鬥最高水平的較量。參賽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分屬不同的流派,但拳腳都有驚人的殺傷力。K-1冠軍更是名副其實的格鬥之王。
眾所周知,泰森擁有世界上最狠的拳頭之一。但阿茲的掃腿才是格鬥場上最可怕的武器。K1大賽每場比賽只打3個回合,拳手的體力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從這個角度講,要想擊倒對手獲勝比職業拳擊更加困難。可是阿茲在他的73場勝利中,有55場比賽擊倒對手獲勝,而且大多數比賽連一回合都沒有打滿。他只用了55秒就用右高踢KO(格鬥術語,意為擊倒並獲勝)了邁克·伯納提,KO安迪·哈格用了1分10秒,KO邁克·湯普森用了40秒。阿茲的掃腿真正稱得上是摧枯拉朽,讓對手們膽戰心驚。《黑帶》雜志曾經面向格鬥家們做過一次調查,要他們預測如果阿茲和泰森在擂台上相遇,會是什麼結果。絕大多數人都選了:阿茲在第一回合就會用他那無堅不摧的掃腿KO泰森。

3、拳王泰森每天如何鍛煉

大家都知道泰森是一個拳擊手,他的肌肉素質普通人是很難到達。這個訓練指導只供專業健美人士參考和借鑒。肌肉網整理。
拳擊手的重訓著重於腿部,位移或是出力都需要結實的下半身手部則講求速度、耐力比較要求拳擊手的胸、手,都不是很大塊因為拳擊手之於手臂,就像弓之於箭
箭枝的粗大雖然有比較強的破壞力,卻不會讓你箭射得更快更遠除非弓的拉力也增強,不然手臂的重量訓練是負擔而對於一個講求靈敏、速度的拳擊手而言同樣的時間是寧可多花些時間將弓做得更長更大而不是把箭做得太粗,還要花更多時間來補平速度格鬥其實很現實,就算磅數重量再大,速度太慢或是預備動作太長被人預測、看穿,那就等於沒用了速度與重量都有極限,怎樣在一定時間內練成一項運動最需要的制衡點,就是這運動最大的學問
而拳擊手最需要練成的差不多就是那樣的身材,邁克泰森擁有歷史上最兇狠的拳頭。自從他進入拳擊界以後,已經有許多曾經不可一世的拳王在他的重擊下倒在拳台上。很多人感到奇怪,人類怎麼會打出如此有力的拳頭?在看過他的訓練之後,你就不會感到奇怪了。這個1。80米的立方體一直在進行力量訓練,其訓練強度之大,讓很多舉重運動員也感到驚訝。拳王是怎樣看待力量訓練的呢,還是讓他自己告訴我們吧。
拳擊手應該進行力量訓練
以前的拳擊教練總是告訴拳手,不要進行力量訓練,那會讓你四肢粗大,關節僵硬,在拳台上變成活動的靶子。幸好庫斯(庫斯達馬托,泰森的啟蒙教練和養父)不這樣認為。力量和靈活性並不是不可兼得的。索尼利斯頓(前重量級拳王,以力量而著稱)能劈縱叉,盡管他的大腿有36英寸。
用拳擊的眼光重新認識你身體的各個部位
首先是大腿。粗壯的大腿是真主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在拳擊的每一個動作里,大腿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腿的主要任務是在重擊時發力,絕對力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能像火箭一樣啟動是最好的。你不可能每一拳都憋足了勁打,因此大腿的耐力對拳擊手並不十分重要。現在對於大腿該如何訓練就十分清楚了。以重擊能力著稱的重量級拳王的深蹲成績都在1000磅以上,我的最好成績是1017磅。訓練時目標非常清楚,就是增加重量,提高絕對力量,我從不做每組次數超過6次的練習。腰部是力量的通道,把大腿的力量傳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產生很大的力量。腰部產生的力量比大腿小,但使用的頻率更高,職業拳手的每一拳都應該充分藉助腰部力量。對腰部絕對力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不能忽視。我通常用400~500磅的重量,每組做6~10次。 脖子對於拳擊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位。野牛一樣的脖子能起很好的減震作用。要是你的脖子又細又長,頭部被擊中時就會像梨形球一樣擺來擺去。脖子不主動發力,因此力量和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它練粗。我用頭倒立、俯卧頸屈伸來達到這一目的,完全採用肌肉訓練法。這里我不關心重量和次數,只要能長塊就行。 哪個部位是拳擊手用得最多的?大腿?腰部?肩膀?正確的答案是小腿。只要你不想成為活的沙袋,就得保持移動,小腿就要一直保持緊張。發力時小腿要有良好的彈性,才能流暢地發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它的訓練關鍵是次數、時間。我用500磅做每組300次的提踵練習。據說阿里的訓練每組1000次,但我不知道他用的重量是多大。
以上是拳擊手的力量訓練中最重要的四個部位,它們組成了人體堅實的軀干。你可能會對我把腿部歸入軀干感到奇怪。腿部的用力方式和軀干是完全一致的,它是軀乾的延伸,而且比軀干更重要。我喜歡研究動物,我研究了霸王恐龍、老虎、熊和袋鼠,它們都是非常強壯的動物,後者雖然沒有鋒利的牙齒,卻是自然界最好的拳擊手。結果非常一致,強壯的下肢、腰部和頸部是生存的最好資本。而且上述四個部位體現了四種完全不同的要求,其他各個部位,都能歸入其中的某一類。
肩部是拳擊手最重要的部位,任何動作都需要肩部。但這決不意味著你要把肩部練得像保齡球一樣。拳台上有很多這樣的傢伙,他們讓我感到好笑,通常他們最多隻能在我面前跳兩回合。肩部並不是發力的部位,它的靈活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肩部應該像小腿一樣練習。最好的動作是側平舉和直立上拉,我通常用5磅的小啞鈴和20磅的杠鈴,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通常每組不少於200次。這樣你才能一直保持規范的拳架。如果你到了第8回合胳膊就抬不起來了,對手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揍你。
拳擊手有一個部位可能是所有運動員中最發達的,就是腹肌。它要非常強壯,才能耐住重擊。這個部位的唯一要求是發達肌肉,仰卧起坐、仰卧舉腿、懸垂舉腿,需要什麼就練什麼。鋼鐵一樣的腹肌才是拳王真正的金腰帶。
背部是發力部位,但只是輔助的。對它的要求和腰部差不多,但力量上的要求更低,耐力上的要求更高,這個要求實際上和肌肉訓練的要求是很相似的。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拳手都有漂亮的背闊肌。杠鈴劃船是最好的動作。
胸部的要求比較簡單,力量、耐力要求都不高。肌肉發達些可能好些,單也很少有人被擊中胸部倒地的。總之,這個部位要求更低。過分練它反而會給出拳和防守造成障礙。卧推作為發達上身的基本練習還是應該練的,但不用花太大精力。
胳膊是最容易引起誤解的部位。胳膊本身的發力是很有限的,你越主動讓胳膊緊張,就會顯得越笨拙。胳膊應該像鉤子,而不是起重機,那是腿部該乾的事。對二頭肌和三頭肌的要求就是耐力。你可以挑一副啞鈴,然後就開始數數吧。但是前臂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是直接接觸部位,很容易受傷。對它的力量、耐力和肌肉,你都要比較留意。啞鈴腕屈伸、握力器都可以發達前臂。很多傢伙上臂很粗,比前臂粗得多,這些傢伙肯定不是拳擊手。拳擊手的前臂比上臂更重要,上臂多細都行,但前臂一定要發達。

4、泰森和阿里加起來能打贏李小龍嗎?

看打什麼,如果單純打拳擊,這兩個人任何一個都能打贏李小龍。
如果是街斗,那很難說。大家都有機會,而且泰森和阿里,應該都沒怎麼練過武器。
踢腿力算不出,因為踢上一層樓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知道麻袋是因為什麼靜止的。但最起碼這一腳的力也得在麻袋重量之上,即1350牛頓以上。這也很正常,泰森右拳能打出800公斤,接近八千牛頓。

5、泰森訓練的時候會不會舉啞鈴訓練的

泰森一日訓練表
凌晨5點:起床,簡單洗漱後進行3英里晨跑(4.8公里)

在晨跑之前泰森會仔細完成熱身訓練,泰森的熱身 區別於一般選手的緩慢拉伸,而是採用了爆發式的訓練動作:包括10組木箱跳躍,以及10次短距離沖刺跑。通過大幅度的爆發動作可以快速提升神經系統興奮 性,並提高肌肉的伸展度,僅需極短的時間就可以令其進入最佳訓練狀態。如今在准備活動中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已成為頂級選手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劉翔正是這 種高效訓練的受益者。

早上6點:回到房間,淋浴後上床繼續休息

早上10點:早餐,當日是以燕麥粥為主

中午12點:去拳館進行10回合拳擊實戰訓練
在實戰之前,泰森會先進行跳繩、空擊和移動靶來進行熱身,此後泰森會和不同的陪練進行至少10回合、每回合3分鍾的實戰練習。將實戰訓練放在訓練開端是為了 保證泰森能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應付對手,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或因疲勞產生技術上變形,鞏固正確的拳法技術。泰森在實戰中從不留情,盡管他帶著20盎司的超厚 拳套,比陪練的拳套重6盎司,但還是沒有人能在泰森拳下討到便宜,反而不斷有陪練因被打傷而放棄工作,為此達馬托不得不開出了1000美元一周的天價來尋 找陪練。

下午2點:午餐:牛排,義大利面,水果汁飲料

下午3點:拳擊訓練,然後是60分鍾固定單車
下午 的拳擊訓練更注重基本功和各項素質提升,包括速度球訓練和強化重拳力量的重沙袋擊打訓練。泰森會帶上較薄的手套來擊打沙袋,他先用左手將沉甸甸的沙袋向前 一推,當沙袋彈回來之時,泰森配合搖閃技術揮拳暴雨般砸向沙袋,彷彿是要將沖上前來的對手撕碎。泰森表示「沒有任何訓練能比打重沙袋更提升重擊能力。大腿蹬地通過臀部和胯部的扭轉將力量最大程度砸向目標,這就是重擊的秘訣。」達馬托深知重擊的重要性,從泰森13歲起就讓他訓練打擊重沙袋,並且不斷加大沙袋重量,當泰森19歲時已經能將其他人無法推動的沙袋打得如爆炸般震動。泰森的攻擊姿勢壓的非常低,屈膝爆發出拳加上反作用力的沖擊,對大腿肌肉刺激很大, 而此後1小時的固定單車在強化心肺功能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的大腿肌群。

下午5點:力量素質訓練
在2小時之內泰森會總共完成 2000個仰卧起坐、500-800個雙杠(平板)臂屈伸、500個俯卧撐、500個30公斤杠鈴聳肩以及10分鍾反向背拱頭頂地的橋式頸部肌肉訓練。早 在80年代泰森就採用了當今非常流行的高次數的循環訓練計劃,他將力量訓練分為10個循環組,每組包括:200個仰卧起坐、25-40雙杠(平板)臂屈 伸、50個俯卧撐、25-40個雙杠(平板)臂屈伸以及50個杠鈴聳肩。當完成10個循環組之後,他會在地板上做10分鍾的反向橋式訓練。仰卧起坐、俯卧 撐和臂屈伸強化泰森的核心肌肉和上肢力量,泰森表示杠鈴聳肩可以讓他肩背肌肉更有力量和彈性,幫助打擊力量提升。橋式訓練能增加頸部肌肉和身體柔韌性,粗 壯和充滿韌性的脖子能減少頭部受到沖擊時產生的震盪,幫助抵禦對手的重拳。

泰森的力量訓練更多是利用自己的體重來完成,因為泰森原本就非常強壯,對於快速 強攻型小個子選手來說,他必須注重身體肌肉的平衡,兼顧速度、靈巧和力量。

7點:牛排,義大利面,橙汁
8點:30分鍾固定單車訓練
在一天訓練的最後部分,泰森依舊安排的是單車訓練,當日共計90分鍾的單車訓練遠超過用於跑步的時間,因為對於重量級的拳手來說,過多奔跑會對膝關節造成損 害,不利於保持競技狀態,而固定單車在提升心肺功能得同時不會損傷膝關節。如今越來越多的重量級選手開始注重關節的保護,例如克里琴科將游泳作為主要的心肺訓練方式。

6、網上傳的泰森拳力500-800公斤是真的是假的啊

人類骨頭關節都承受不了700kg重量,你的深蹲能夠承受多大的重量,那麼你的重拳絕不會超過這個深蹲的重量。這是常識,不要聽人人雲亦雲,以訛傳訛。

7、泰森是怎麼訓練的

不論從事哪種運動,決定參與者是否出類拔萃的因素首先是天賦,然後是名師指導,再次是個人努力。
《肌肉奇跡》記者跟蹤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泰森巔峰時期一天的訓練和飲食計劃。
泰森一日訓練時間表:
凌晨5點:起床,簡單洗漱後進行3英里(4.8公里)晨跑。 在晨跑之前泰森會認真完成熱身訓練,泰森的熱身區別於一般選手的緩慢拉伸,而是採用了爆發式的訓練動作:包括10組木箱跳躍,以及10次短距離沖刺跑。通過大幅度的爆發動作可以快速提升神經系統興奮性,並提高肌肉的伸展度,僅需極短的時間就可以令其進入最佳訓練狀態。
早上6點:回到房間,淋浴後上床繼續休息。
早上10點:早餐,當日是以燕麥粥為主。
中午12點:去拳館進行10回合拳擊實戰訓練。
在實戰之前,泰森會先進行跳繩、空擊和移動靶來進行熱身,此後泰森會和不同的陪練進行至少10回合、每回合3分鍾的實戰練習。
下午2點:午餐:牛排、義大利面、果汁飲料。
下午3點:拳擊訓練,然後是60分鍾固定自行車訓練。
下午的拳擊訓練更注重基本功和各項素質提升,包括速度球訓練和強化重拳力量的重沙袋擊打訓練。
泰森會帶上較薄的手套來擊打沙袋,他先用左手將沉甸甸的沙袋向前一推,當沙袋彈回來之時,泰森配合搖閃技術揮拳打向沙袋。
泰森表示:「沒有任何訓練能比打重沙袋更提升重擊能力。大腿蹬地,通過臀部和胯部的扭轉將力量最大程度砸向目標,這就是重擊的秘訣。」達馬托深知重擊的重要性,從泰森13歲起就讓他訓練打擊重沙袋,並且不斷加大沙袋重量,當泰森19歲時已經能將其他人無法推動的沙袋打得如爆炸般震動。
泰森的攻擊姿勢壓得非常低,屈膝爆發出拳加上反作用力的沖擊,對大腿肌肉刺激很大,而此後1小時的固定單車在強化心肺功能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大腿肌群。
下午5點:力量素質訓練。 在2小時之內,泰森會總共完成2000個仰卧起坐、500~800個雙杠(平板)臂屈伸、500個俯卧撐、500個30公斤杠鈴聳肩以及10分鍾反向背拱頭頂地的橋式頸部肌肉訓練。早在上世紀80年代泰森就採用了當今非常流行的高次數的循環訓練計劃,他將力量訓練分為10個循環組,每組包括:200個仰卧起坐、25~40次雙杠(平板)臂屈伸、50次俯卧撐、25~40次雙杠(平板)臂屈伸以及50次杠鈴聳肩。當完成10個循環組之後,他會在地板上做10分鍾的反向橋式訓練。仰卧起坐、俯卧撐和臂屈伸強化了泰森的核心肌肉和上肢力量。

8、巔峰時期的泰森和UFC最強的人打 誰的勝算大

這個問題還是有的聊的,以UFC頂級高手--凱恩為例:
凱恩站立打拳肯定不是泰森的對手,很快會被KO。但是凱恩的長處是什麼都會,畢竟是UFC的。柔術、腿法、摔法、桑搏都會,而且都不錯。這個要看他們倆的臨場發揮了。如果泰森打中凱恩或者凱恩先摔倒了泰森,都是致命的。
順便說一句泰森29歲也練過柔術,只是沒有練的那麼好而已。那個時代還沒有mma比賽,因為泰森會柔術,所以他可以在UFC做裁判。

9、拳王泰森如何訓練?

泰森一日訓練表
凌晨5點:起床,簡單洗漱後進行3英里晨跑(4.8公里)

在晨跑之前泰森會仔細完成熱身訓練,泰森的熱身 區別於一般選手的緩慢拉伸,而是採用了爆發式的訓練動作:包括10組木箱跳躍,以及10次短距離沖刺跑。通過大幅度的爆發動作可以快速提升神經系統興奮 性,並提高肌肉的伸展度,僅需極短的時間就可以令其進入最佳訓練狀態。如今在准備活動中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已成為頂級選手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劉翔正是這 種高效訓練的受益者。

早上6點:回到房間,淋浴後上床繼續休息

早上10點:早餐,當日是以燕麥粥為主

中午12點:去拳館進行10回合拳擊實戰訓練
在實戰之前,泰森會先進行跳繩、空擊和移動靶來進行熱身,此後泰森會和不同的陪練進行至少10回合、每回合3分鍾的實戰練習。將實戰訓練放在訓練開端是為了 保證泰森能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應付對手,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或因疲勞產生技術上變形,鞏固正確的拳法技術。泰森在實戰中從不留情,盡管他帶著20盎司的超厚 拳套,比陪練的拳套重6盎司,但還是沒有人能在泰森拳下討到便宜,反而不斷有陪練因被打傷而放棄工作,為此達馬托不得不開出了1000美元一周的天價來尋 找陪練。

下午2點:午餐:牛排,義大利面,水果汁飲料

下午3點:拳擊訓練,然後是60分鍾固定單車
下午 的拳擊訓練更注重基本功和各項素質提升,包括速度球訓練和強化重拳力量的重沙袋擊打訓練。泰森會帶上較薄的手套來擊打沙袋,他先用左手將沉甸甸的沙袋向前 一推,當沙袋彈回來之時,泰森配合搖閃技術揮拳暴雨般砸向沙袋,彷彿是要將沖上前來的對手撕碎。泰森表示「沒有任何訓練能比打重沙袋更提升重擊能力。大腿蹬地通過臀部和胯部的扭轉將力量最大程度砸向目標,這就是重擊的秘訣。」達馬托深知重擊的重要性,從泰森13歲起就讓他訓練打擊重沙袋,並且不斷加大沙袋重量,當泰森19歲時已經能將其他人無法推動的沙袋打得如爆炸般震動。泰森的攻擊姿勢壓的非常低,屈膝爆發出拳加上反作用力的沖擊,對大腿肌肉刺激很大, 而此後1小時的固定單車在強化心肺功能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的大腿肌群。

下午5點:力量素質訓練
在2小時之內泰森會總共完成 2000個仰卧起坐、500-800個雙杠(平板)臂屈伸、500個俯卧撐、500個30公斤杠鈴聳肩以及10分鍾反向背拱頭頂地的橋式頸部肌肉訓練。早 在80年代泰森就採用了當今非常流行的高次數的循環訓練計劃,他將力量訓練分為10個循環組,每組包括:200個仰卧起坐、25-40雙杠(平板)臂屈 伸、50個俯卧撐、25-40個雙杠(平板)臂屈伸以及50個杠鈴聳肩。當完成10個循環組之後,他會在地板上做10分鍾的反向橋式訓練。仰卧起坐、俯卧 撐和臂屈伸強化泰森的核心肌肉和上肢力量,泰森表示杠鈴聳肩可以讓他肩背肌肉更有力量和彈性,幫助打擊力量提升。橋式訓練能增加頸部肌肉和身體柔韌性,粗 壯和充滿韌性的脖子能減少頭部受到沖擊時產生的震盪,幫助抵禦對手的重拳。

泰森的力量訓練更多是利用自己的體重來完成,因為泰森原本就非常強壯,對於快速 強攻型小個子選手來說,他必須注重身體肌肉的平衡,兼顧速度、靈巧和力量。

7點:牛排,義大利面,橙汁
8點:30分鍾固定單車訓練
在一天訓練的最後部分,泰森依舊安排的是單車訓練,當日共計90分鍾的單車訓練遠超過用於跑步的時間,因為對於重量級的拳手來說,過多奔跑會對膝關節造成損 害,不利於保持競技狀態,而固定單車在提升心肺功能得同時不會損傷膝關節。如今越來越多的重量級選手開始注重關節的保護,例如克里琴科將游泳作為主要的心肺訓練方式。

與泰森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