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環孢

關節炎環孢

發布時間:2020-09-13 15:36:08

1、吃環孢素軟膠囊不能曬太陽的說法么?

環孢素軟膠囊要吃多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出合理的用葯方案,切不可隨便吃或者停葯。

環孢素軟膠囊為強力而有效的免疫抑制劑。環孢素膠囊的主葯環孢素為11個氨基酸組成的環狀多肽。可逆地特異作用於淋巴細胞。可延長同種異體器官(皮膚、心臟、腎臟、胰臟、骨髓、小腸和肺)移植的存活時間,抑制細胞介導免疫反應(包括同種異體免疫反應、遲發性皮膚過敏反應、實驗性變應性腦脊髓炎、弗氏佐劑性關節炎、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和依賴T細胞的抗體生成)。

環孢素軟膠囊尚能抑制淋巴因子(包括IL一2)的合成和釋放、阻斷淋巴細胞生長周期中的GO期和G1早期階段。環孢素軟膠囊不抑制紅細胞生成,亦不影響吞噬細胞功能。使用環孢素軟膠囊患者與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劑患者相比感染發生率較低。

2、關節炎用什麼葯治療最好

1、綜合治療,包括減輕或消除關節的腫脹、疼痛和晨僵,控制病變的免疫病理進展與活動度,預防感染和關節炎的加重或惡化,調整免疫,增強體質與免疫力,鞏固治療效果,預防關節功能不全和殘疾,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恢復關節功能及勞動能力。 2、妥當選用葯物治療(速效止痛劑包括消炎痛、阿司匹林、炎痛喜康、布洛芬、雙氯滅痛、奈普生、保泰松類、激素等;慢效劑包括氯喹、青黴胺、金鹽、硫唑嘌呤、甲氨喋呤、環孢素、硫氮黃吡啶、環磷醯胺等,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劑和中葯),中醫療法,物理療法及康復治療,滑膜切除及外科療法等。 3、用葯原則,可歸納為下面四句話:「速效慢效齊步走,病情緩解減速效,穩定治療不間斷,何葯維持因人異」。 消息來源: http://www.chan120.com/Disease/Diseaseinfo.aspx?ID=39 ..

麻煩採納,謝謝!

3、環孢素膠囊的注意事項

只有對本品適應症進行全身免疫抑制治療富有經驗的醫師才能使用本品。必須由富有免疫抑制治療和器官移植治療經驗的醫師處方本品,並在實質器官移植中謹慎調整劑量。患者應該在實驗室和支持性醫療資源配備齊全、人員充足的醫療機構內接受本品的冶療。負責維持治療的醫師應當了解對病人進行隨訪所需的全部信息。本品作為全身性免疫制劑,可能會使感染機率增加並導致腫瘤形成。對腎、肝和心臟移植病人,本品可與其它免疫抑制劑一同給予。隨移植病人免疫抑製程度增強,有可能導致感染易感性增加並可能產生淋巴瘤和其它腫瘤。本品的活性成分環孢素能夠引起腎毒性和肝毒性。環孢素劑量增加時,風險升高。包括結構性(實質性)腎損害在內的腎功能障礙是使用本品的潛在後果,因此治療期間必須監測腎功能。環孢素與具有腎毒性葯物同時使用應務必謹慎。接受本品的病人需要經常監測血清肌酐(參見【用法用量】項下特殊監測)。應當特別小心地對老年病人進行監測,因為腎功能隨年齡下降。如果病人監測不當、沒有正確調整劑量,環孢素治療可能會引起結構性腎損害和持久的腎功能不全。本品治療期間血清肌酐和BUN可能會升高,這表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任何時候的腎功能受損都需要密切監測,並經常調整劑量。血清肌酐升高的頻度和程度隨環孢素治療劑量和療程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降低劑量或停葯,升高現象很可能加劇。因為本品與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生物不等效,若以1:1比例從本品轉向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會導致環孢素血濃度降低。因此,從本品轉向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時,應加強監測,防止劑量不足的可能性。腎、肝和心臟移植:本品的活性成分環孢素在高劑量能夠引起腎毒性和肝毒性。環孢素治療期間血清肌酐和BUN升高並不罕見。這些升高在腎移植病人並不一定意味著排斥,在劑量調整前,必須對每個病人進行充分評估。根據環孢素口服溶液的歷史經驗,25%腎移植病例,38%心臟移植病例、37%肝移植病例曾發生了環孢素腎毒性。一般在腎移植2~3個月後病人出現輕度腎毒性,包括術前較高的BUN和肌酐不再下降的,范圍分別為35~45mg/dL和2.0~2.5mg/dL。這個兩升高的指標通常對下調環孢素劑量有反應。移植術後早期更明顯的腎毒性以BUN和肌酐的迅速上升為標志。因為這些現象與腎排斥反應表現相似,必須仔細加以區分。這種形式的腎毒性通常對下調環孢素劑量有反應。盡管人們尚未找到可靠的區分腎移植物排斥和葯物中毒的特異性診斷標准,卻有一些參數彼此顯著相關。然而必須注意到,高達20%的病人可能會同時發生腎毒性和排斥。 環胞素引起的腎病表現的突出特點是腎功能持續惡化和腎臟形態學的改變。5%~15%接受環孢素的移植受者即使減少環孢素劑量或停葯,其上升的血清肌酐仍無法下降。這些病人的活組織檢查將表現出一種下述改變:腎小管空泡形成、腎小管微鈣化、管周毛細管充血、動脈病及伴有腎小管萎縮的帶狀間質纖維化。盡管這些形態學改變無一是完全特異性的,但環孢素相關的結構性腎毒性的診斷需要這些發現作為證據。考慮環孢素引起的腎病的進展有時,應當注意到幾位研究者報道的間質纖維化外觀與環孢素較高的積累劑量或居高不下的循環谷濃度之間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在劑量最高的移植後頭6個月內尤其明顯,此時,腎接受者的器官最為脆弱,易受環孢素毒性的損害。導致這些病人發生間質纖維化的其它因素包括灌注時間延長、暖缺血時間延長、急性毒性的發作以及急性和慢性排斥反應。間質纖維化的可逆性及它與腎功能的關系還未確定。據報道,停用環孢素或減少劑量後,動脈病可逆轉。任何時候發生的腎功能損害均需密切監測,並經常進行劑量調整。對於嚴重而持續的排斥反應,當用脈沖式類固醇和單克隆抗體進行挽救治療都無法逆轉其發作時,最好改用其它免疫抑制治療,而非過度增加本品的劑量。偶爾有病人會發生血小板減少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綜合症,這可能會導致移植物衰竭。血管病可能在沒有排斥反應時發生,並伴有移植物內部的avid血小板消耗,這已經銦111標記血小板研究所證實。這一綜合症的發病機理和處置都不清楚。雖然在環孢素減量或停葯並1)給予鏈激酶和肝素或採取2)血漿取出法後症狀消退,但看來這有賴於用銦111標記血小板掃描的早期發現(參見【不良反應】)。在個別病人偶見顯著的高血鉀(有時與高血氯代謝性酸中毒相伴)和高尿酸血症。在4%腎移植病例、7%心臟移植病例和4%肝移植病例觀察到了與使用環孢素有關的肝毒性。這通常見於應用大劑量環孢素治療的第一個月,表現有肝酶和膽紅素升高。化學指標的升高通常在葯物減量後減弱。與接受其它免疫抑制劑的病人一樣,服用環孢素的病人發生淋巴瘤和其它癌症(尤其是皮膚癌)的風險增高。增高的風險似乎與免疫抑制的強度和時程而非所用葯物有關。由於過度抑制免疫系統會導致感染或患癌症的風險增加,採用多種免疫抑制劑治療方案時務必慎重。曾有接受環孢素治療的成年和兒童病人,尤其是合用大劑量甲潑尼龍的病人,發生驚厥的報道。環孢素與腎毒性葯物合用時需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60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用環孢素平均治療19個月後進行腎活組織檢查,有6人(10%)發現了環孢素腎病。在這6個病人中,只有1個所用劑量≤每天4mg/kg。在停用環孢素後,除1人外其它病人的血清肌植有改善。「肌酐的升高的最大值」似乎是預測環孢素腎病的一個因素。與其它免疫抑制劑一樣,使用環孢素後,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機率可能會增加。環孢素的風險是否大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或用細胞毒葯物進行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還不清楚。發現了五例淋巴瘤:四例見於是對2300名用環孢素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的調查,另外一例淋巴瘤是在臨床試驗中發現的。雖然這次調查還報告了其它一些腫瘤(12例皮膚癌、24例各種類型的實質瘤和1例多發性骨髓瘤),但除惡性淋巴瘤外,流行病學分析並不支持它們與環孢素的相關性。在用本品治療前和治療期間,必須對病人進行癌症發展的徹底的檢查。此外,本品與其它免疫抑制劑一同使用時,可能會導致過度免疫抑制,而人們已知這將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特殊監測:在開始治療前,應進行仔細的體檢,包括量血壓(至少測兩次)、測定兩次肌酐濃度以估計基線值。在頭三個月應每2周測定一次血壓和血清肌酐濃度,如果病人情況穩定,隨後每月測定一次。用本品治療期間,最好在每次增加非甾體抗炎葯劑量後及開始新的非甾體抗炎葯治療前監測血清肌酐濃度和血壓。如與甲氨喋呤合用,建議每月監測一次CBC(完全血細胞計數)和肝功能。如果接受環孢素的病人發生了高血壓,應將本品的劑量降低25%~50%。如果高血壓持續,應進一步降低本品的劑量,或者用抗高血壓葯控制血壓。在大多數病例,停用環孢素後,血壓會降至基線。牛皮癬:因為環孢素是一個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很嚴重的副作用的強效免疫抑制劑,在開始對牛皮癬病人進行治療前,必須考慮使用本品的風險和益處。本品的活性成分環孢素能夠引起腎毒性和高血壓,其風險隨劑量和療程增加而增大。使用環孢素有高風險的病人,如腎功能異常、伴有未控制高血壓或癌症的病人,不應服用本品。腎功能障礙是本品的潛在後果,因此治療期間必須監測腎功能。服用本品的病人需經常監測血清肌酐。老年病人需格外小心監測,因為腎功能也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如果病人監測不當或沒有正確調整劑量,環孢素治療可能會導致腎損害和持久的腎功能障礙。本品治療期間血清肌酐和BUN可能會升高,這反映了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用環孢素治療的牛皮癬病人發生皮膚和淋巴組織增生性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發生癌症的相對風險與那些用其它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牛皮癬病人相近。由於可能產生過度免疫抑制及由此發生惡性腫瘤的風險,不應同時採用環孢素和放射性治療如PUVA或UVB,其它放射性療法或其它免疫抑制劑對病人進行治療(參見【禁忌】)。還應警告病人,在日光下要恰當保護自己,並避免過度的陽光暴露。在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應對病人進行徹底的癌症檢查,檢查過程中要記住,惡性腫瘤損害可能會被牛皮癬斑所掩蓋。開始治療前,應對非牛皮癬典型的皮膚損傷進行活檢。只有在可疑損害完全消退後,並且沒有其它治療選擇時,才能用本品對病人進行治療。牛皮癬病人的特殊監測:在開始治療前,應進行仔細的皮膚和體格檢查,包括量血壓(至少測兩次)。因為本品是免疫抑制劑,應在第一次體格檢查和本品治療全過程中對病人進行隱性感染和早期腫瘤的檢查。開始本品治療前,應對非牛皮癬特有的皮膚損傷進行活檢。皮膚有惡性腫瘤或癌前期變化的病人,只有在對這些損傷進行恰當治療後及沒有其它治療選擇時才能用本品治療。基線實驗室檢查應包括血清肌酐(兩次)、BUN 、CBC、血清鎂、鉀、尿酸和脂質檢查。如果起始劑量較低(每天2.5mg/kg)並且最大劑量不超過每天4mg/kg,並在給予環孢素時定期監測血清肌酐,即使肌酐升高大於或等於病人治療前水平的25%,那麼環孢素腎病的風險也會降低。如及時降低本品劑量或停葯,肌酐升高通常是可逆的。在頭三個應每2周測定一次血清肌酐和BUN,如果病人的情況穩定,隨後每月測定一次。如果血清肌酐升高大於或等於病人治療前水平25%,應在兩周內重復測定血清肌酐。如果血清肌酐變化持續大於或等於病人治前的25%,應將本品量降低25%~50%。任何時候血清肌酐升高大於或等於治療前水平50%,應將本品劑量降低25%~50%。如果在兩次劑量調整後,血清肌酐仍不可逆(基線水平25%內),應停用本品。治療期間,最好在每次增加非甾體抗炎葯劑量後及開始新的非甾體抗炎葯治療前監測血清肌酐濃度。在頭三個月應每2周測定一次血壓,如果病人情況穩定,隨後每月測定一次,在調整劑量時監測應更頻繁。用本品開始治療前無高血壓史的病人,如發現有高血壓,應將本品劑量降低25~50%,如果多次降低本品劑量後病人血壓仍舊高,應停用本品。對已進行高血壓治療的病人,在開始本品治療前,應將其抗高血壓葯物調至能夠在服用本品時控制血壓。如果高血壓處置變化無效或無法耐受,應停用本品。在治療頭3個月,還應每2周監測一次CBC,尿酸、鉀、脂質和鎂、如果病人情況穩定,隨後每月測定一次,在調整劑時監測應更頻繁。臨床事件有任何異常時,應將劑量降低25%~50%。在牛皮癬病人的環孢素對照試驗中,環孢素血濃度與症狀改善或腎功能障礙等副作用的相關性都不好。疫苗接種:用環孢素治療期間,疫苗接種可能會減效;應避免使用減毒活疫苗。對移植病人的血葯濃度監測:移植中心發現,環孢素血濃度監測是病人處置中至關重要的要素。分析血葯濃度時,重要的考慮因素是所用測定方法的類型、移植的是什麼器官及同時使用的其它免疫抑制劑。雖然尚未確立固定的關系,但血葯濃度分析可有助於臨床評估排斥和毒性、進行劑量調整和評價依從性。人們曾採用多種方法測定環孢素血濃度。較老的、採用非特異性測定方法的研究所引用的濃度經常是特異性測定方法的兩倍左右。因此,對文獻上的濃度和用當前方法測定的具體病人的濃度進行比較時,必須對它們各自採用的測定方法有詳盡的了解。當前測定方法的結果也不能互換,應在它們被認可的標示的指導下使用。臨床生物化學年鑒(Ann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1994;31:420~446對不同測定方法進行了討論。雖有幾種測定方法和測定基質可供選擇,但人們公認母體化合物特異性的測定方法與臨床事件的相關性最好。在這些方法中,HPLC是標准參比,但單克隆抗體RIA和單克隆抗體FPIA方法也能提供靈敏度、重現性和便利性。大多數臨床醫師以環孢素谷濃度為監測基礎。《應用葯物動力學,治療葯物監測原則》(Applied Pharmacokinetics,Principles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1992)對環孢素的葯物動力學和葯物監測技術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但血葯濃度監測並不能代替腎功監測和組織活檢。

4、環孢素膠囊的葯代動力學

注釋: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和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是指較早應用於臨床的產品,現《美國葯典》第25版已收載環孢素膠囊,此類非改進品環孢素膠囊的內容物為乳化的葯物溶液。環孢素膠囊(改進品)是指相對於非改進品而言。採取一定製劑工藝,改善臨床療效。此類產品應用臨床相對較晚,尚未收載入《美國葯典》,如半固體制劑工藝、微乳化制劑工藝等。金格福環孢素膠囊內容物為類白色至黃色不透明半固體,屬於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口服給葯後,環孢素吸收不完全。環孢素的吸收程度取決於病人個體、病人人群和制劑。環孢素主要通過膽道消除,僅6%劑量(母體葯物和代謝物)通過尿排泄。環孢素在血液中的處置過程一般為兩相,末端半衰期約為8.4小時(5~18小時)。靜脈給葯後,腎或肝同種移植成年病人的環孢素血清除率(採用HPLC測定)約為5~7mL/min/Kg。心臟移植病人的環孢素血清除率似乎稍慢。在治療劑量范圍內,給葯劑量和暴露量(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成線性關系。腎移植病人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或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環孢素暴露量(AUC)的個體間變異(合計,%CV)約在20%~50%之間。由於個體間變異,為了達到最佳療效,有必要進行個體化給葯(參見用法用量)。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和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在腎移植病人的AUC個體內變異(%CV)分別為9%~21%和19%~26%。在這些研究中,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和環孢膠囊(非改進品)的谷濃度個體內變異(%CV)分別為17%~30%和16%~38%。吸收:與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相比,環孢素膠囊(改進品)的生物利用度更高。以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給予的環孢素的絕對生物利用度取決於病人人群,估計肝移植病人低於10%,某此腎移植病人能達到89%。尚未測定以環孢素膠囊(改進口)形式給予的環孢素在成人的絕對生物利用度。在腎移植、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牛皮癬病人的研究中,與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相比,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後,平均環孢素AUC約高20%~50%,環孢素血峰濃度(Cmax)約高40%~106%。首次肝移植病人在移植術後28天服用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劑量標化AUC比給予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的病人高50%、Cmax高90%,心臟移值病人在服用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後的AUC和Cmax也比服用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高,但數據有限。雖然環孢膠囊(改進品)的AUC和Cmax比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高,但兩種制劑的給葯前谷濃度(劑量標化後)相似。口服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後、環孢素血濃度達峰時間(Tmax)為1.5~2.0小時。食物與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同服將使環孢素AUC和Cmax降低。在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前半小時內進高脂餐(669千卡,45g脂肪)使AUC下降13%,Cmax下降33%。低脂餐(667千卡,15g脂肪)的作用類似。在11名首次肝移植病人考察了T管引流膽汁對環孢素吸收的影響。當病人在伴有或不伴有T管引流膽汁時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測定相對給葯前最大環孢素血葯濃度的變化,結果表明兩種情況下環孢素吸收差異極微:T管閉合與T管開放時的比值為6.9±41%(-55%~68%)。 [sup]1[/sup]每日總劑量分兩次給予,間隔12小時。[sup]2[/sup]AUC為一個劑量間隔的測定值。[sup]3[/sup]谷濃度於環孢素膠囊(改進品)晨劑量前測定,約在前一劑量12小時後。[sup]4[/sup]測定方法:TDx特異性單克隆熒光偏振免疫測定法。[sup]5[/sup]測定方法:Cyclo-trac特異性單克隆放射免疫測定法。[sup]6[/sup]測定方法:INCSTAR特異性單克隆放射免疫測定法。分布:環孢素很大程度上分布於血管外。據報道,實質器官移植受者靜脈給葯期間的穩態分布容積為3~5L/kg。在血液中,分布取決於濃度。約33%~47%在血漿內,4%~9%在淋巴細胞內,5%~12%在粒細胞內,41%~58%在紅細胞內。在高濃度,白細胞和紅細胞的結合力達到飽和。在血漿中,約90%環孢素與蛋白(主要是脂蛋白)結合。環孢素在人乳中有排泄(參見注意事項,乳母)。代謝:環孢素在肝臟經細胞色素P-450ⅢA酶系廣泛代謝,以較小比例在胃腸道和腎臟代謝。環孢素的代謝可為同時給予的多種葯物所改變(參見葯物相互作用)。已從人膽汁、糞便、血液和尿液中鑒別出至少25種代謝物。這些代謝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對毒性的貢獻遠遠低於母體化合物。主要代謝物(M1、M9和M4N)分別由1-β,9-γ和4-N-去甲基位的氧化而生成。口服給予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達穩態後,M1、M9和M4N血濃度的平均AUC分別為環孢素血濃度AUC的70%、21%和7.5%。基於腎移植穩定病人(一項交叉試驗中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和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的13名病人)的血濃度數據及首次肝植病人(4名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3名給予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的膽汁數據,M1、M9和M4N代謝物的劑量百分數與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或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時相似。排泄:僅0.1%環孢素以原形自尿液排泄。主要經膽管消除,僅6%劑量(母體葯物和代謝物)經尿排泄。透析和腎衰均不能顯著改變環孢素的消除率。特殊人群兒科病人:給予環孢素膠囊(改進品)或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的兒科病人的葯物動力學數據非常有限。15名3~16歲的腎植病人靜脈注射環孢素後,環孢素的全血清除率為10.6±3.7mL/min/kg(測定方法:Cyclo-trac特異性RIA)。在一項對7名2~16歲的腎移植病人進行的研究中,環孢素清除率在9.8~15.5mL/min/kg之間。9名0.6~5.6歲肝移植病人的清除率為9.3±5.4mL/min/kg(測定方法:HPLC)。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在兒童中也表現出比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更高的生物利用度。7名1.4~10歲首次肝移植病人的環孢素膠囊(改進品)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43%(30%~68%),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28%(17%~42%)。 [sup]1[/sup]AUC為一個劑量間隔的測定值。[sup]2[/sup]測定方法:Cyclo-trac特異性單克隆放射免疫測定法。[sup]3[/sup]測定方法:TDx特異性單克隆熒火偏振免疫測定法。老年人:比較正常老年志願者(N=18,平均年齡69歲)、老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N=16,平均年齡68歲)單劑量給葯數據與年輕成年志願者(N=16,平均年齡26歲)的單劑量給葯數據,葯物動力學參數未見顯著差異。

5、環孢素軟膠囊是否有副作用,適合長期使用嗎?

這樣的葯物是不能長期的使用的。 . 移植 () 器官移植預防異體移植物的排斥反應包括腎肝心肺心肺聯合和胰移植治療曾接受其它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所發生的移植物排斥反應 () 骨髓移植預防骨髓移植排斥反應預防和治療GVHD . 非移植性適應症診斷和決定處方本品者應是具有應用免疫抑制劑特別是環孢素經驗的醫師(參閱【注意事項】) () 內源性葡萄膜炎活動性有致盲危險的中部或後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而常規療法無效或產生不可接受的不良反應者-歲腎功能正常的伴復發性視網膜炎的貝切特氏(Behcet\'s)葡萄膜炎患者 () 銀屑病交替療法無效或不適用的嚴重病例 () 異位性皮炎傳統療法無效或不適用的嚴重病例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其它可能用途 腎病綜合征特發性皮質激素依賴性和拮抗性腎病綜合征(活檢證實大多數病例為微小病變型腎病[MCD]或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FSGS])傳統細胞抑制劑治療無效但至少尚存在%以上的正常腎功能的患者應用本品後可緩解病情或維持由其它葯物包括皮質激素所產生的緩解作用從而停用其它葯物建議均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忌辛辣食物,補充多種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6、環孢素膠囊的不良反應

腎、肝和心肝移植:環孢素治療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腎功能障礙、震顫、多毛、高血壓和牙齦增生。通常為輕至中度的高血壓可見於約50%腎移植病人和多數心臟移植病人。曾在環孢素治療病人中發現腎小球毛細血管血栓形成,並可能進展為移植物衰竭。病理改變與溶血性尿毒症相似,包括腎小球毛細血管和輸入小動脈被血小板-纖維蛋白血栓閉塞而導致的腎微脈管系統血栓形成、微血管病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腎功能下降。在移植術後使用其它免疫抑制劑也有相似的發現。曾有報道,一些(但不是全部)用環孢素治療時發生驚厥的病人出現了低鎂血症。雖然在正常人進行的鎂除去試驗提示低鎂血症與神經紊亂有關,但似乎是包括高血壓、大劑量甲潑尼龍、低膽固醇血症在內的多種因素及與環孢素高血漿濃度有關的神經毒性共同導致了環孢素毒性的神經病學表現。對照試驗中,將環孢素膠囊(改進品)和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的劑量調整至產生相同的環孢素谷濃度,結果在493名用環孢素膠囊(改進品)治療的移植病人觀察到的不良反應的性質、程度和發生率與在208名服用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的移植病人觀察到的相近。根據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的歷史經驗,892名參加腎、心臟和肝移植臨床試驗的病人中有≥3%發生了下述反應。 臨床試驗用環孢素口服溶液(非改進品)治療的750名腎移植病人中,因各種原因終止治療的病人百分數如下:腎素性5.4%,感染0.9%、無效1.4%,急性腎小管環死1.0%,淋巴組織增生紊亂0.3%,高血壓0.3%,高血壓0.3%,其它原因0.7%。下述反應在環孢素膠囊(非改進品)治療病人的發生率≤2%:過敏反應、貧血、厭食、意識模糊、結膜炎、水腫、發熱、指甲易碎、胃炎、聽力喪失、呃逆、高血糖、肌肉痛、消化性潰瘍、血小板減少、耳鳴。下述反應罕見:焦慮、胸痛、便秘、抑鬱、頭發斷裂、血尿、關節疼、嗜眠、口腔潰瘍、心肌梗塞、夜汗、胰腺炎、瘙癢、吞咽困難、麻刺感、上消化道出血、視覺障礙、虛弱、體重下降。 *一些病人還接受了ALG(抗淋巴細胞球蛋白)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使用環孢素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腎功能障礙、高血壓、頭痛、胃腸道功能紊亂和多毛或毛過多。在臨床試驗中,以推薦劑量范圍內的環孢素對類風濕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治療,結果有5.3%的病人因高血壓、7%病人因肌酐升高而停葯。如及時減量或停葯,這些變化通常是可逆的。血清肌酐升高的頻度和程度隨環孢素治療的劑量和時程增加而增加。如不減量或停葯,這些升高很可能變得更嚴重。臨床對照試驗中發生了下述不良反應:環孢素(改進品)/環孢素(非改進品)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兩個環孢素處理組中發生率≥3%的不良反應占病人總數的百分數 僅包括每天2.5mg/kg劑量組的病人,*NOS=非特異或不必特意說明(Not Otherwise Specified)。此外,對照臨床試驗中環孢素治療組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有1%~<3%報告了下述不良反應:植物神經系統:口乾、出汗增多;全身性:過敏、無力、熱潮紅、不適、服用過量、非特異性(NOS*)過程、非特異性(NOS*)腫瘤、體重下降、體重增加;心血管:心音異常、心衰、心肌梗塞、外周缺血;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感覺減退、神經障礙、眩暈;內分泌:甲狀腺腫;胃腸:便秘、咽下困難、粘膜疹、噯氣、食管炎、胃潰瘍、胃炎、胃腸炎、牙齦出血、舌炎、消化潰瘍、唾液腺增大、舌病、牙病;感染:膿腫、細菌感染、蜂窩織炎、毛囊炎、真菌感染、單純性皰疹、帶狀皰疹、腎膿腫、念珠菌病、扁桃體炎、病毒感染;血液學:貧血、鼻出血、白細胞減少、淋巴結病;肝膽系統:膽紅素血症;代謝和營養:糖尿病、高鉀血、高尿酸血、低血糖;肌肉骨骼系統:關節痛、骨折、滑囊炎、關節脫臼、肌痛、強直、滑液囊腫、腱病;腫瘤:纖維囊性乳腺病、癌症;精神症狀:焦慮、意識模糊、性慾減弱、情緒多變、注意力不集中、性慾增強、緊張、惡夢、嗜睡;生殖系統(女性):乳房痛、子宮出血;呼吸系統:胸音異常、支氣管痙攣;皮膚和附件:色素沉著異常、血管性水腫、皮炎、皮膚乾燥、濕疹、指甲病、瘙癢、皮膚失調、風疹;特種感覺:視力異常、白內障、結膜炎、耳聾、眼睛疼痛、味覺倒錯、耳鳴、前庭功能障礙;泌尿系統:尿異常、血尿、BUN升高、尿急、夜尿、尿頻、腎孟腎炎、尿失禁。*NOS= 非特異或不必特意說明(Not Otherwise Specified)牛皮癬:牛皮癬病人使用環孢素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腎功能障礙、頭痛、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多毛/毛過多、感覺異常或感覺過敏、流感樣症狀、惡心/嘔吐、腹瀉、腹部不適、嗜睡及肌肉骨骼或關節疼。美國臨床試驗中以推薦劑量范圍內的環孢素進行治療的牛皮癬病人、有1.0%因高血壓、5.4%因肌酐升高而終止治療。大多數病例的這些變化在減量或停用環孢素後可逆轉。曾有一例與使用環孢素有關的牛皮癬病人死亡的報告。一名27歲的男子在腎功能惡化的情況下繼續使用環孢素,結果發展為致死的進行性腎功衰竭。血清肌酐升高的頻度和程度隨環孢素治療的劑量和時程增加而增加。如不減量或停葯,這些升高很可能變得更嚴重並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腎損害。臨床對照試驗中的≥3%的牛皮癬病人發生的不良反應 *系統內事件的總百分數**新發生的高血壓SBP≥160mmHg和/或DBP≥90mmHg。下述事件在用環孢素治療的牛皮癬病人的發生率為1%~<3%;全身:發熱、潮紅、熱潮紅;心血管:胸痛;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食慾增強、失眠、頭暈、神經質、眩暈;胃腸道:腹脹、便秘、牙齦出血;肝膽系統:高膽紅素血症;腫瘤:皮膚癌【鱗狀細胞癌(0.9%)和基底細胞癌(0.4%)】;網狀內皮系統:血小板一出血、凝集異常、紅細胞異常;呼吸系統:感染、病毒和其它感染;皮膚和附屬器官:痤瘡、毛囊炎、角化病、瘙癢、皮疹、皮膚乾燥;泌尿系統:尿頻;視力:視力異常。可能會出現輕度低鎂血症和高鉀血症,但無症狀。尿酸可能會升高,罕有痛風發作報告。曾觀察到輕微的、與劑量相關的高膽紅素血症,但無肝細胞損傷。環孢素治療可能與血清甘油三酯或膽固醇輕微升高有關。有大約15%牛皮癬病人甘油三酯升高(>750mg/dL);少於3%的牛皮癬病人可見膽固醇升高(>300mg/dL)。一般來說,這些實驗室異常在環孢素減量或停葯後可逆轉。

7、環孢素軟膠囊的作用

環孢素膠囊
葯品名稱: 環孢素膠囊
劑型: 軟膠囊劑
批准文號: 國葯准字H10960122
執行標准: WS691(X-538)-2000(2)試行
規格: 25mg/粒

其它說明: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為環孢素,其化學名為R-[R*,R*-(E)]-環狀(L-丙氨醯-D-丙氨醯-N-甲基-L-亮氨醯-N-甲基-L-纈氨醯-3-羥基-N,4-二甲基-L-2-氨基-6-辛烯醯-L-a-氨基-丁醯-N-甲基-L-亮氨醯-L-纈氨醯-N-甲基-L-亮氨醯)。

【性狀】本品為軟膠囊,內容物為淡黃色或黃色的油狀液體。
【葯理毒理】環孢素膠囊的主葯環孢素(也稱環孢菌素 A)為11個氨基酸組成的環狀多肽。本品是一種強效的免疫抑制劑,可逆地特異作用於淋巴細胞。動物實驗表明環孢素可延長同種異體器官(皮膚、心臟、腎臟、胰臟、骨髓、小 腸和肺)移植的存活時間,抑制細胞介導免疫反應(包括同種異體免疫反應、遲發性皮膚過敏反應、實驗性變應性腦脊髓炎、弗氏佐劑性關節炎、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和依賴T-細胞的抗體生成)。本品尚能抑制淋巴因子(包括ⅠL-2)的合成和 釋放、阻斷淋巴細胞生長周期中的G0期和G1早期階段。本品不抑制紅細胞生成,亦不影響吞噬細胞功能。使用本品患者與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劑患者相比感染發生率較低。
【葯代動力學】生物利用度研究資料表明,本品的平均環孢素生物利用度(AUC)與新山地明一致,而較賽斯平的平均AUC提高20~30%。以1:1由賽斯平轉換成本品後,部分患者轉變前後的環孢素血葯濃度會有一些變化,請遵醫囑,在血葯濃度監測的情況下,對服葯劑量進行適當調整。
環孢素主要分布於血管外的全身各組織中,脂肪內濃度最高,其次為肝、腎上腺和胰腺。血液中33~47%的環孢素存在於血漿中,4~9%存在於淋巴細胞中,5~12%在粒細胞中。 41~58%在紅細胞中。血漿中90%的環孢素與蛋白(主要為脂蛋白)結合。
環孢素經肝臟代謝,已知代謝產物有15種,消除半衰期為10~27小時左右,主要以代謝物經膽汁及糞便排泄,尿中僅0.1%以原葯形式排出。
【適應症】
1、預防和治療同種異體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的排斥反應或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2、經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的狼瘡腎炎、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用法用量】
1、器官移植:採用三聯免疫抑制方案時,起始劑量 6~11mg/kg/日,並根據血葯濃度調整劑量,根據血葯濃度每2周減量0.5~1mg/kg/日,維持劑量2~6mg/kg/日,分2次口服。 在整個治療過程,必須在有免疫抑制治療經驗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2、骨髓移植:
預防GVHD:移植前一天起先用環孢素注射液,2.5mg/ kg/日,分2次靜脈滴注,待胃腸反應消失後(約0.5~1月),改服本品,起始劑量6mg/kg/日,分2次口服,一月後緩慢減量,總療程半年左右。
治療GVHD:單獨或在原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基礎上加用本品,2~3mg/kg/日,分2次口服,待病情穩定後緩慢減量,總療程半年以上。
3、狼瘡腎炎、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初始劑量4~5mg/kg/日,分2~3次口服,出現明顯療效後緩慢減量至2~3mg/kg/日,療程3~6月以上。
兒童用量可按或稍高於成人劑量計算。
【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多毛、震顫、胃腸道不適、齒齦增生以及肝、腎毒性,亦可見乏力、厭食、四肢感覺異常、高血壓、閉經及抽搐發作等。
【禁忌】
1、對環孢素過敏者。
2、嚴重肝、腎損害、未控制的高血壓、感染及惡性腫瘤者忌用或慎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1、本品必須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遵照醫囑用葯。
2、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和監測血葯濃度,以調整用葯劑量。
3、服葯期間應避免食用高鉀食物、服用高鉀葯品及保鉀利尿葯。
4、應避免與有腎毒性葯物一起服用如:氨基糖甙類抗菌素、兩性黴素B、甲氧苄氨嘧啶、苯丙氨酸氮芥等。
【葯物相互作用】下列葯物可以影響本品血葯濃度,應避免聯合用葯,若須使用時,應嚴密監測環孢素血濃度並調整其劑量。
增加環孢素血濃度的葯物:大環內酯類抗菌素、強力黴素、酮康唑、口服避孕葯、鈣離子通道阻斷葯、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等。
降低環孢素血濃度的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安乃近、利福平、異煙肼、醯胺咪嗪、二氧萘青黴素、甲氧苄氨嘧啶以及靜脈給葯的磺胺異二甲嘧啶等。
【規格】25mg。
【包裝】鋁箔包裝,50粒/盒或40粒/盒。
【貯藏】避光、密閉,在陰涼乾燥處保存。僅在服用前,才從鋁箔外殼中取出。
【有效期】暫定一年半。

8、環孢素軟膠囊停吃幾天可以嗎

患者朋友在服葯期間應避免食用高鉀食物、服用高鉀葯品及保鉀利尿葯。 那麼,? 治療窗窄、葯代動力學個體差異大、不良反應也較為嚴重,因此,臨床的合理應用對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尤為重要。 所以,需停用環孢素軟膠囊,應嚴格按照葯品說明書及醫囑要求用葯,並監測患者的血葯濃度、血清肌酐、血壓以及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為避免出現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在使用環孢素過程中,應按照說明書或醫囑要求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但是環孢素軟膠囊依賴性不是很強。患者可以根據病情逐漸減少葯物的用量。一旦開始環孢素軟膠囊的治療,若試圖由環孢素軟膠囊轉換至其它環孢素口服制劑,由於兩類制劑的生物利用度相差極大,故在轉換前,必須作適當的環孢素血葯濃度、血清肌酐以及血壓測定。但若由環孢素微乳化膠囊轉換至環孢素微乳化口服液,則不必作此類測定,因為這兩種制劑的生物利用度是相等的。

9、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應怎樣治療?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中,常常可以碰到這樣的患者:對一般常用的傳統治療反應不佳。這些患者雖然用過常用的吲哚美辛、布洛芬、氯喹、金鹽、青黴胺等葯物治療,均不能獲得明顯或持久的效果,就是在加用激素後,病情仍然有進行性發展。對於這些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現介紹一些已經應用於臨床和目前尚在發展中的非手術療法。

這些患者可以選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環磷醯胺、柳氮磺胺吡啶等葯物。另外,還有一些較新的葯物已進入正在試用、准備試用,尚待研究得出結論的階段。如以下葯物。

環孢素:每天每千克體重3 ~ 5mg。歐洲和美國都正在對環孢素治療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研究,初步認為此葯近期療效非常明顯,遠期的作用及副作用究竟如何,尚在觀察中。它有腎臟、神經、肝臟的毒性作用,可致高血壓、惡心、高鈣血症、多毛、感染等的發生。治療中出現腎臟毒性和高血壓是最令人擔心的,也是中斷治療最多見的原因。

γ - 干擾素:據應用的初步報告,認為對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幫助,但還需進一步觀察研究。

有一類叫作維A 酸類的葯物,這類葯物在幾種動物模型中顯示出非常有效,正在考慮作為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葯物。其他的一些新葯也正在研究室和葯廠的研製之中。

我國還有著歷史悠久的中醫葯療法,在治療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可發揮其獨特的醫療作用。

10、環孢素是一種什麼葯物

環孢素
Ciclosporin

【其它稱謂及葯類類別】
山地明、環孢毒素A(Sandimmun、Sandoz)
鎮痛、解熱、抗風濕、抗炎葯 慢作用抗風濕葯

是從黴菌的代謝產物中提取出一種免疫抑制劑。

--------------------------------------------------------------------------------

【功效】
臨床主要用於抑制器官和組織移植後的排異反應,此外也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如對I型糖尿病、牛皮癬、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均有肯定的療效。

【用法】
口服或肌註:開始每日5~10mg/kg,維持量可減至每日3mg/kg。膠囊劑:0.25g/粒。注射液0.25g/5ml。口服溶液:5g/50ml。

【注意】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制劑】

【針對疾病】
糖尿病、牛皮癬、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

與關節炎環孢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