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引術的事 我記得約10年前的新聞上說在南方的一個山洞裡發現導引術,哪位知道詳情?
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的【花山岩壁畫】。花山岩壁畫充滿了各種讀解,百有人認為岩畫內容可能透露了經絡起源的一些信息度。因為經絡與氣功中的導引術有著一定的淵源,而據歷史記載導引知術則起源於舞蹈。
花山岩壁畫坐落於寧明縣馱龍鄉耀達村的一座斷岩山,臨明江西壁佈道滿岩畫。整幅畫面寬約172米,面積8000多平方米,共有各種用赭紅色顏料繪制在懸崖壁上的人形、獸形、弓箭等圖案1900多個。專花山岩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駱越人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跡,屬是研究古代壯族社會歷史的珍貴文物。
指導意見:
不同的關節炎,其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及轉歸均不一。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炎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 退行性病變等因素 有關 建議你 還是 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找到病因後再對症下葯。
3、老年關節炎怎麼治?
老年性關節炎一般很難,從根本上治癒要到醫院檢查一下,看看病情的發展程度,然後對症治療。
4、武當道教養生導引術
以武當派內部傳承和修煉的導引術為基礎,秉承養生健身的理念,去蕪存菁總結和提煉一些道家導引和養生功夫,公布於世,以造福人類健康福祉,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本書圖文並茂地介紹了的起源、發展、修煉功法,並由淺入深地講解了武當養生導引術的基本原則、要領、特點、練功效應和注意事項等內容。易學易練、法簡效宏、包羅萬象、妙理無窮,是道家流傳下來的優秀功法。 ·食慢咽。如果不想得胃炎、胃潰瘍、胰腺疾患和其他疾病,進食不宜過快。一口飯如果能嚼到36下,一直嚼到沒東西可吞咽的程度,就會少得或不得胃腸疾病。·動為綱。指適當的運動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慾,使氣血化源充足,精、氣、神旺盛,臟腑功能不衰。因此,人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鍛煉方式和運動量。導引術是一種和緩、自然的活動,可快可慢,使精神得到休息,肌肉放鬆,氣血調順,整個身心在一種協調中得到平衡和保養。持之以恆可流動氣血,暢達氣機,活動關節,幫助脾胃運化,藉以祛病防衰。·素為常。素食主要包括食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維生素的食物,如麵粉、大米、五穀、雜糧、豆類及其製品,還有蔬菜、瓜果等。應少吃油膩,多吃蔬菜。日常飲食應以淡食為主,以便清理腸胃。·酒少量。不要嗜酒無度,以免損傷脾胃。少量飲酒能刺激胃腸蠕動,以利消化,亦可暢通血脈,振奮精神,消除疲勞,除風散寒,但過量飲酒,害處很多。飲酒過量,脾胃必受其害,輕則腹脹不消,不思飲食,重則嘔吐不止。·莫愁腸。指人的精神狀況、情緒變化對脾胃亦有一定影響。道家認為:思可傷脾。意指思慮過度,易傷脾胃。脾胃功能失衡,會引起消化、吸收和運化的障礙,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飲食。養智:智指智慧,智慧一定要培養。智是知和日的組合,每天將知識增加一點,每天學習就有智。 慧代表人的心,代表人的先天狀態和心態。慧者,心系於事。慧字上面的兩個豐字分別代表國事和天下事,中間的司字代表家事。從字面上看,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稱之為慧。家事離心最近,這說的是家事是最容易接觸的事,也是最起碼應該做好的事。所謂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就是這個道理。兩豐字平齊在家事之上,說明國事天下事一樣重要,也都比家事重要。心系於事,是指心裡要裝得下這些事,能把這些事都放在心裡的人,就有了慧的基礎。另外,事與事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是相輔相成的。放在心上,就是用心去想,去思考,思考各事的規律,思考各事之間的聯系與作用。當這些道理都弄懂了,慧就產生了。慧用心字底,說明慧是一種精神,一種狀態,當一個人的修為達到這種狀態,持有這種精神的時候,他就具備了慧。說一個人有慧根,就是說他善於從事物中了解和掌握規律,進而從容處事,瀟灑為人。
5、我國古代的一種健身術又稱導引是什麼?
導引,是修煉者以自力引動肢體所作的俯仰屈伸運動(常和行氣、按摩等相配合),以鍛煉形體的一種養生術,與現代的柔軟體操相近似,屬氣功中之動功。道教根據古人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認為人體也應適當運動,通過運動,可以幫助消化,通利關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導引術起源於上古,原為古代的一種養生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非常流行,為當時神仙家與醫家所重視。後為道教承襲作為修煉方法之一,並使之更為精密,使「真氣」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徑和次序進行周流。道教將其繼承發展,以導引為煉身的重要方法,認為它有調營衛、消水谷、除風邪、益血氣、療百病以至延年益壽的功效。 1972-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西漢初期諸侯家族墓地)出土的帛畫。是現存全世界最早的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相連。畫高40厘米。分上下4層繪有44個各種人物的導引圖式,每層繪11幅圖。每圖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圖式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為工筆彩繪。其術式除個別人像作器械運動外,多為徒手操練。圖傍注有術式名,部分文字可辨。其中涉及動物的有鳥、鷂、鶴、顫、猿、猴、龍、熊等八式,與五禽戲相近而缺鹿戲與虎戲(足見華佗「五禽戲」是由導引圖演變而來)。原無圖譜名,現名系由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所定。 三國時期的華佗把導引術式歸納總結為五種方法,名為「五禽戲」,即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導引療法的特點,且簡便易行,對後世醫療和保健都起了推進作用。 導引法是我國古代醫學上主要治療方法的一種。從醫療意義來說,它是充分發揮、調動內在因素、積極地防病治病。從保健意義上看,它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持朝氣,煥發精神。
6、膝關節腫痛有何好方法?
介紹一下我總結出一套非常有效的治療膝部滑膜炎的《膝關節滑膜炎自我導引按摩術》。 先介紹一下我的病情和親身經歷。在小學5年紀的時候得了滑膜炎,膝部經常水腫,嚴重時膝部關節僅僅能夠彎曲30度。我的這種病是間歇性的,幾乎每個月發作一次,或者左膝,或者右膝,每次發作大約7-10天,不處理靜養的話,水腫自己也會消下去。這種疾病非常痛苦,尤其對於當時正是愛蹦愛跳的我,實在是太痛苦了。我從12歲開始患病,求醫無數,訪過大連、沈陽、北京、上海等地的專科醫院,試過針灸,黑膏葯,中葯水洗泡,喝中葯,吃消炎葯片,打吊瓶等各種治療辦法。從12歲到19歲7年間,病情不斷反復,不斷治療,不斷的恢復。只有親身經歷的朋友才會理解這種痛苦!醫生在我18歲的時候告訴我:只能抽水或者手術治療,但是都是有風險的,治癒率不敢保證,作不好的話有可能殘疾。 在聽到醫生的「結論」之後,我心靈很痛苦,但是我沒有放棄,我想一定會有好的辦法治好自己的,我開始學習中醫知識,學習氣功,按摩,導引方法。最後我總結出現在這套通過自我導引和按摩的方法,治好了自己的膝部滑膜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的副作用,非常簡單易行,最重要的是非常有效!1天見效,差不多3-5天就可以完全消腫,再經過10天左右的鞏固治療,完全能夠痊癒! 其他病例:高三時有個同學因為膝部滑膜炎,經過抽水治療後腿部疼痛難忍休學一年,復讀後在我們班,我知道他的病之後,試著把我的方法教給了他,沒想到他做完之後,膝蓋的老毛病真的好了!我為他高興,也為自己找到治療膝部滑膜炎的方法而驕傲。後來通過朋友介紹我用這種方法為另外5個人也治好了膝部滑膜炎。都是多年的老毛病,反復發作沒有好辦法治療的那種。 前段時間通過郵件跟廣大病友交流,合計收到425個朋友的來信,我都一一答復,大家嘗試後反映很好 ,大部分人都痊癒了。 正文: 本人結合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導引圖》、《黃帝歧伯按摩》等有關導引的內容,以及膝關節滑膜炎的一些病理知識,總結了一套4個步驟的《膝關節滑膜炎自我導引按摩術》,治療急性和慢性膝關節滑膜炎非常有效,並且沒有一例復發! 以下4個步驟,按照順序把4個步驟完成為1遍,每次操作2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當天就會見效,疼痛緩解,腫脹減輕, 3天內水腫會完全消失,堅持做15天,困擾你多年的膝關節滑膜炎就會永遠的離你而去不復返。 准備工作:用溫水把雙手洗凈,擦乾後雙手互相摩擦至溫熱;找一安靜的環境,最好是在床上;僅穿短褲,露出腿部;。 1、點壓六穴:站立或者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膝部都可以。搓熱雙手,用大拇指點壓患有滑膜炎的腿部6處穴位,力度要由輕入重,至相應穴位有麻痛感為好。6處穴位順序如下:環跳穴、伏兔穴、風市穴、膝眼穴、委中穴、血海穴。每處穴位點壓2分鍾。 2、推按大腿: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搓熱雙手,把患有滑膜炎的腿放平,雙手從大腿根部往膝蓋方向緩慢推按,力度由輕開始慢慢加重。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推過的部位,意念氣血被手推向了膝蓋部位。推按3分鍾。 3、按壓膝部: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搓熱雙手,雙手按壓患病膝部:先左右相對按壓(左手在膝蓋左邊,右手在膝蓋右邊)1分鍾,然後上下按壓(一隻手在膝蓋上部,另一隻手在膝蓋下部)1分鍾,接著全方位的按壓膝部關節(用雙手掌心從各個角度揉按膝蓋至膝部發熱)2分鍾。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和膝部接觸的部位。注意:按壓時要用手掌心使勁,類似揉面那種力道。 4、足腿導引:平坐在床上。以左腿患膝關節滑膜炎為例:第一步,左腿膝蓋彎曲,左手握住腳趾部位,右手握住腳跟部位;第二步,左手把腳趾向左方向牽引,右手把腳跟向右方向牽引,慢慢牽引到不能動為止,力度要柔和,同時配合呼吸為呼氣;第三步,雙手依然握住腳趾和腳跟,慢慢牽引讓腳自然歸位,同時配合吸氣。以上第二三步重復10次。如果右腿患病反之。注意:牽引的力度一定要柔和,動作一定要緩慢,幅度要到不能動為止。 關於穴位:參照網站或者咨詢中醫。 環跳穴:環跳穴位於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 伏兔穴:伏兔穴位於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 風市穴:風市穴位於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膝眼穴: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凹陷處即是。 委中穴:取該穴道時候患者應採用俯卧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於人體的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血海穴:取該穴時候患者應採用仰卧或正坐、屈膝的姿勢,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有稱為「血海」的穴位。
記得採納啊
7、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以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畢竟葯物只能緩解疼痛而且還有副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平時應該多做專業的關節康復體操,注意攝取對關節有益的東西。至於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是沒有什麼效果的。畢竟退行性關節炎的真正原因不是肌肉,而是內部軟骨的磨損退化,導致骨質增生,所以軟骨一日不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本解除。
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不得不採用關節置換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更重要的是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此外它也有使用壽命,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關節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專門企業提供臨床之用。 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再到醫院確認恢復的情況,希望徹底痊癒,早日康復!
8、什麼是導引?
導引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式,源於上古的舞蹈動作。春秋戰國時期,導引術獲得長足的發展,出現了「熊經」、「鳥伸」等術勢。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導引圖》的40多種姿勢,便是先秦導引術的總結。早期的導引還包括了氣功和按摩,隋唐以後,氣功、按摩逐漸從導引中分離出來。導引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養生方法,歷代皆有發展,代表流派如周代王子喬的《赤松子導引法》、唐代高僧鑒真所創的《鑒真吐納術》、宋代高僧廣渡始創的《廣渡導引術》和清代曹廷棟創設的《老人導引法》等。
【導引(道引)】是古代用來保健與治病的一種方法。具體內容包括後代所說的氣 功和體育療法兩種形式。 註:導引有幾種解釋: 運動肢體。唐.王冰在《素問.導法方宜論)的註解中說:「 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支節即四肢關節。 自己按摩。《一切經音義》:「凡人自摩自捏,伸縮手足,除 勞去煩,名為導引。」 類於深呼吸,古人稱為吐納。清.張志聰在《素問.導法方宜 論》的註解中說:「導引者,擎手而引欠也。」引是吸氣,欠 是張口呼氣。「擎手而引欠」就是高舉雙手,進行深長地呼吸 。 包括氣功與體育療法。《莊子.刻意》:「此導引之士。」注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柔」是「木曲者可直,直者可 曲」,象徵肢體動作體活。意思是呼出濁氣,吸入清氣,使體 內之氣和順;運動肢體,使肢體動作靈活。隋.巢元方《諸病 源候論》載《養生方》的導引法260餘條,其中即包含氣功 與體育療法。以上四說,以第四說較為全面。
9、什麼是引導術(氣功)
應該是導引術而不是引導術。導引術是一種中國古代的醫學療法以及養生方法。導引術是我國最早的氣功種類,目前來百看也是比較科學合理的氣功,安全不易出偏差,動靜結合,疏導氣血,對養生健身有很強的作用。
具體而言,導引,指的是通過肢體的運動,度有意識地疏導氣血沿經絡順暢地運行,從而有著舒筋、問活血、養氣等作用。導引術不過分強調怎麼引導內氣沿經絡行走,而是注重順其自然,通過活動肢體使氣血按自然規律沿本身該走的路線自然走通。它要求的呼吸是自答然達到的,而不是人為控制的,意念亦是如此。
《內經》中曾提到適合導引療法的病症有「痿、厥、寒、熱」和專「息積」,還需要配合「按喬」(按摩)進行。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強調以「導引、吐納、針灸、膏摩」治療四肢「重滯」症。華佗的《中藏經》也指出:「導引可逐客邪於關節」;「宜導引而不導引,則使人邪侵關節,固結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