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膈岡性關節炎

膈岡性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9-13 01:24:00

1、肩周炎該怎麼治療呢?

1、肩部疼痛:慢性發作,陣發性疼痛,逐漸發展為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隨氣候變化或勞累而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

2、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尤甚,隨著病情進展和廢用效應,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以至於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可影響肘關節功能。

3、怕冷:大多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害怕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多位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一般診斷不難。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出現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影。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鬆,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

當與頸椎病、肩關節脫位、化膿性肩關節炎、肩關節結核、肩部腫瘤,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單純性岡上肌腱損傷,肩袖撕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及腱鞘炎等鑒別。

治療方法

目前對肩周炎的治療沒有統一定論,主要採用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葯、物理療法、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功能訓練,一般效果較好。

1、阿司匹林,1-2克口服,3次/日;

2、消炎痛,25毫克口服,3次/日;

3、炎痛喜康,20毫克口服,1次/日。

4、強的松,5mg口服,3次/日。

由於非甾體類抗炎葯具刺激胃腸道的作用,宜在飯後服用,哺乳期女性和兒童應禁用;糖皮質激素由於副作用較大,故臨床上不主張肩周炎患者首選或經常使用。

中醫中葯治療肩周炎

中醫認為,肩周炎乃風寒濕邪侵襲肩周筋脈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傷及肩周筋脈,致使氣血不通而痛。可使用消炎活血的中草葯外敷,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

1、肩周炎初期,中成葯可選用木瓜丸、小活絡丹、國公酒治療。湯葯可選用經驗方:柴胡10g,當歸10g,白芍10g,陳皮10g,清半夏10g,羌活10g,桔梗10g,白芥子10g,黑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飯後服。

2、肩周炎後期,中成葯可選用大活絡丹、舒經活絡丸、五加皮酒治療。湯葯可選用經驗方:當歸30g,丹參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黃30g,香附10g,草烏9g,忍冬藤40g,桑枝20g。水煎服,每日2次。

3、中醫針灸治療肩周炎宜選穴肩前、肩貞、阿是穴、陽陵泉、中平穴、足下里一寸,中醫針灸治療肩周炎辯證加減正屬太陰經者加尺澤霖楊正屬陽明,少陽經者加手三里外觀,正屬太陽經者加後溪大束昆侖通在陽明,太陽配條口透承山。

注意,中醫針灸治療肩周炎的操作肩前肩貞要把握好針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內斜刺深刺陽臨泉,分詞和頭像應明確,透成山可用強刺激,局部胃寒發涼可灸肩部,針後還可加拔火罐,並行走罐淤血均可按常規針刺,凡在遠端穴位行針時,均令患者活動肩部。

4、肩周炎臨床葯物治療:治療肩周炎臨床效果比較好的葯物有赫爾克骨痛貼,葯物成份透過表皮逐漸滲透至骨關節深層,是目前治療肩周炎臨床效果最好的葯物。

2、我有類岡濕關節炎.可不可以吃龍眼

指導意見:
您好,可以吃龍眼,患了類風濕,這可吃些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劑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常用者有環磷醯胺,硫唑嘌呤.也可考慮皮質激素的應用.吃些祛風除痹的中葯也有幫助.

3、關節痛應該作什麼樣的檢查?

引起肩關節疼痛的骨疾病很多,檢查方法不一。
1.肩袖部分撕裂:局部封閉後,全程外展動作不再疼痛(診斷性治療);
2.肩袖完全撕裂:關節造影;
3.肩峰下滑囊炎:體查可以發現疼痛弧;
4.肱骨大結節挫傷:有急性損傷史,X線檢查可見骨折裂縫;
5.肌腱炎:X線檢查可見大結節外有鈣質沉著;
6.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阻力下主動屈肘和前臂旋後動作時,患部疼痛明顯;
7.肩關節結核:X線檢查可見骨質破壞。
另外還有慢性軟組織損傷,如韌帶、筋膜、肌腱的問題,到大醫院的骨科或外科,一般都能找出原因。

4、治療肩周炎有好法嗎?

用溫針灸,或者推拿效果很好,在粘連器的話用肩關節松解術,效果很不錯,當然有點痛苦

5、關節痛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求緩解疼痛的方法!

理療吧 我朋友就是這樣治療的 找個好中醫!

6、肩關節易得什麼病

1.肩部有哪些關節?有什麼特點?
肩部由5個關節組成,即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肩峰肱骨間關節。肩部運動是各關節的協調運動,任何關節受傷都將不同程度影響肩的活動功能。
肩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為肩胛盂小、肱骨頭大而圓、關節囊較鬆弛,所以盂肱關節的活動度最大,加上肩胛骨的升降旋轉並沿胸壁繞動(內收及外展),活動范圍就更大了。因此,在運動時肩可以完成較復雜的大范圍的動作;也因此,肩較易受傷。
2.肩部運動創傷有哪些特點?
肩部運動創傷約佔8.4%,這些損傷多見於體操、投擲、排球、舉重、棒球、橄欖球及柔道摔交運動員,其中肩袖損傷最多(60.9%),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次之(18%),滑囊炎(4.3%)、盂肱關節脫位和肩鎖關節扭傷及脫位(9.4%)、鎖骨骨折(4.3%)等發生相對較少。
3.肩帶的肌肉各起哪些作用?
肩帶的肌肉很豐富,一塊肌肉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常因肩的位置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按照其起止點可分為4組:
⑴連接肩胛骨與軀乾的肌肉:以穩定肩胛骨為主要任務
前鋸肌:起於1-9肋,止於肩胛骨內緣。由胸長神經支配。其作用是外旋及外展肩胛骨,使肩胛骨緊貼於胸壁上。因此,麻痹後肩外展受限並出現翼狀肩胛。
斜方肌:起於枕骨、項韌帶、C7-T12棘突和棘間韌帶,止於鎖骨、肩峰和肩胛岡。副神經支配。功能為肩胛骨外旋及內收。
大小菱形肌:由C5發出的肩胛背神經支配。主要功能是肩胛骨內收。
此外還有胸小肌、提肩胛肌及鎖骨下肌。
⑵連接肩胛骨與肱骨的肌肉:
肩袖肌群(以穩定盂肱關節為主要任務):是由岡上肌(外展上臂)、肩胛下肌(內旋上臂)以及岡下肌和小圓肌(外旋上臂)組成。肌腱止於肱骨大小結節及部分外科頸部,為聯合腱,似袖口,故稱肩袖。它有懸吊肱骨、穩定肱骨頭、協助三角肌外展上臂的作用。肩袖是肩關節活動中的解剖弱點,特別在負重轉肩時(如投擲、扣球)很容易受傷。岡上肌、岡下肌是由肩胛上神經支配的,此神經途經肩胛上切跡及肩胛岡根部的骨性凹陷,所以當肩胛骨活動時(如排球扣球),該神經較易受傷引起肌肉麻痹及萎縮。
三角肌(肩關節最主要的運動肌):起於鎖骨、肩峰及肩胛岡,止於肱骨乾的三角肌結節。是肩部最強大的外展肌肉。其前部纖維可助肩關節的前屈及內旋,後部纖維後伸及外旋。它受腋神經支配,前脫位時常並發神經損傷引起麻痹。
大圓肌:主要是肩關節的內旋肌。但於肩前屈位時都有較強的後伸作用。雙杠勾手騰身上常拉傷或拉斷此肌肉。
喙肱肌:使肩關節前屈。
⑶連接軀干與肱骨的肌肉(肩關節運動肌):
胸大肌:起點分鎖骨部、胸肋部、腹部。肌腹呈扇形,逐漸移行成兩個扁腱止於肱骨結節間溝的外側。主要作用為內旋和內收肱骨。
背闊肌:起於胸7棘突至骶骨,止於肱骨結節間溝的內側。有內收、內旋及後伸肱骨的作用。
⑷連接前臂及肩胛骨的肌肉:
肱二頭肌:其長頭起於肩胛盂上結節,肌腱在關節內下行,通過結節間溝穿出與關節囊連接的滑膜鞘。它是人體唯一在關節內行走的肌腱。結節間溝較窄,老年人更窄,溝上有橫韌帶保護以防止肌腱滑脫。由於腱鞘較窄,所以很易磨損引起腱鞘炎並續發斷裂。肱二頭肌的短頭起於喙突。兩個頭的肌腹向下逐漸合而為一,再向下又分成兩個頭,分別止於橈骨結節及前臂內側腱膜。肱二頭肌除可以屈肘及使前臂旋後外,還可穩定肩關節,並於肘伸直肱骨外旋位時,有外展肱骨的作用。
4.肩部疼痛都有哪些原因?
肩部疼痛是一個復雜的病症,有很多病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首先,肩以外的因素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如⑴臟源性肩部疼痛:肺尖部腫瘤,橫膈下病變(如肝臟膿腫、膽囊炎、胃底賁門癌侵犯橫膈等),縱隔病變包括心臟病。⑵神經源性:如中風。⑶頸源性:頸椎病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其次,系統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肩部疼痛可以是首發症狀或與其它關節疼痛同時存在。
第三,肩部本身病變引起的肩部疼痛,如肩部腫瘤、炎症(化膿性關節炎、凍結肩、鈣化性肌腱炎等)、損傷(如骨折、肩峰撞擊綜合征、肩袖撕裂、盂肱關節損傷、肱二頭肌肌腱炎或斷裂、肩鎖關節損傷及脫位)等很多原因。
因此,肩部疼痛不等於「肩周炎」,一定要找專科醫生確診後再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7、全身關節疼痛是什麼症狀

概述:什麼是關節痛? 各種原因造成的關節部位輕重程度不一的疼痛感覺。 原因: 是什麼 原因引起的? (一)感染性關節炎 多種細菌可以通過血運感染、直接感染及蔓延感染途徑而導致關節感染。 (二)代謝障礙性關節病 痛風 性關節炎。 (三)增生性骨關節炎 1、原發性增生性關節炎 其發病往往受年齡、遺傳、體質和代謝的影響。 2、繼發性增生性關節炎 此型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常繼發於關節畸形、關節損傷、關節炎症之後。 (四)關節周圍結構疾患 狹窄性腱鞘炎,慢性滑囊炎、韌帶勞損、腱鞘囊腫、肩關節周圍炎、腕管綜合征、肱骨外上踝炎等,這些病損都可導致 關節疼痛 。 (五)葯物性關節病 1、急性痛風 可由口服利尿劑,或由促尿酸排泄葯物所激發。 2、大劑量應用鐵葡聚糖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 症狀 加重。 3、關節內反復注射皮質激素可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性改變,而導致 關節疼痛 。 4、在一些罕見的病例、服用巴比妥酸鹽可引起稱為巴比妥酸鹽風濕病的 關節疼痛 。 5、大劑量長期應用皮質激素可誘發股骨頭壞死、產生髖 關節疼痛 。 (六)發生於其他系統疾病的關節炎 1、內分泌方面 肢端肥大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痛風 等。 2、血液病學方面 血友病 、急性白血病 。 3、胃腸病學方面 潰瘍性結腸炎 、克羅恩病 。 4、皮膚病學方面 牛皮癬。 5、腫瘤方面 關節部位腫瘤可首先引起 關節疼痛 ,腔骨近端,股骨遠端是腫瘤好發部位。 6、骨壞死症的關節痛。 診斷:關節痛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關節痛的病史 1、起病快慢 關節疼痛 分急性與慢性而言。急性疼痛見於感染性炎症,特別是化膿性關節炎。多以劇痛與腫脹急劇開始。慢性疼痛多見於增生性骨關節病,骨壞死性關節病,特發性關節病,營養性關節病,內分泌,血液病性關節病,代謝性關節病,關節腫瘤,創傷性關節病等。 2、疼痛性質 開始站立時 關節疼痛 ,活動一會兒疼痛減輕或消失多為退變性骨關節病。靜息性疼痛多為骨內壓增高,運動時疼痛多為骨壞死性關節病。 3、關節創傷史 4、伴隨 症狀 感染性關節炎多伴有 全身 中毒 症狀 ,發熱、頭痛、食慾缺乏。 風濕性關節炎多伴有心臟炎,舞蹈病,環形紅斑、皮下結節。 牛皮癬性關節炎伴有皮膚病損。 痛風性關節炎可有脈管病,腎臟尿酸鹽結石。 血友病性關節炎可有其他部位出血。 急性白血病關節受累,常見脾臟腫大,肝臟腫大,淋巴結病或紫癜。 淋病性關節炎可有淋病性尿道炎,眼結膜炎等。 潰瘍性結膜炎性關節病可有發熱,貧血,腸道排出血液和粘液。 結核性關節炎可伴有皮膚斑丘疹、發熱和肌痛。 類風濕關節炎可有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貧血,鞏膜炎等。 骨關節病可伴有遠端指間關節Heberden結節。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關節受累,並可有食慾缺乏,嘔吐與便秘,多尿,煩渴,虛弱疲乏,普遍性骨質疏鬆。 二、關節痛的體格檢查 首先觀察關節部位有無紅腫、隆起,靜脈怒張、竇道、瘢痕、肌肉萎縮、畸形等情況。結合觸診比較兩側是否對稱,等長,是否有關節積液。步態往往也是表明關節疾患的重要表現。 三、關節痛的實驗室檢查 1、類風濕因子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陽性率80%。 2、紅斑狼瘡細胞試驗 大約有80% 全身 性紅斑狼瘡患者可發現紅斑狼瘡細胞。 3、紅細胞沉降率 血沉增快可見於急性風濕熱,急性感染,活動性結核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 4、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 診斷風濕熱。 5、C反應蛋白 血中的C反應蛋白升高常被用於了解急性風濕熱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活動情況。 6、抗核抗體 此種檢測常用於結締組織病的診斷,尤其是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中抗體效價和陽性率最高,診斷的特異性最強。 7、免疫球蛋白和補體 該測定可用於觀察免疫功能狀況,對結締組織疾患如: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腫瘤等的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8、HLA-B27的檢測 陽性者最多見於強直性脊柱炎。 9、尿酸 診斷痛風測定血尿酸、尿尿酸的含量。 四、關節痛的影像學檢查 關節疾患X線拍片是常規的檢查方法之一,主要查看骨質的變化。CT及MRI也是檢查關節病變的方法。 鑒別診斷:關節痛的原因如何相互鑒別? 一、膝關節痛 1、膝關節炎 2、關節內損傷與病變 (1)半月板損傷:多有外傷史,關節間隙可有壓痛點,休息後疼痛消失。 (2)交叉韌帶損傷:多有外傷史,關節不穩。 (3)軟骨損傷:關節軟骨損傷後可發生骨折。 (4)關節游離體:關節出現交鎖現象,休息後疼痛消失。 (5)臏骨軟骨軟化症:青壯年易發生,坐後站立疼痛、上、下樓梯疼痛。 (6)脂肪墊炎:多見肥胖女性、站立,行走均可疼痛,脂肪墊處有壓痛點。 3、滑膜病變 (1)滑膜骨軟骨瘤病:本病是關節滑膜的慢性疾病,主要累及漆關節。 (2)色素絨毛性結節性滑膜炎 (3)局限性結節性滑膜炎 二、髖關節痛 1、股骨頸骨折 可分不完全骨折和無移位骨折及移位骨折。 2、股骨頭骨骺滑脫 外傷可導致骨骺移位,自發性骨骺滑脫可繼發於敗血症、腎性佝僂病,軟骨發育不全及多發性骨髓發育異常等。 3、類風濕性髖關節炎 本症為一種 全身 性疾病,可發生任何年齡。早期關節有晨僵現象,隨後逐漸髖痛。 4、強直性脊柱炎 本症是脊柱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及附近韌帶和軀乾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骨性強直和畸形,下腰背疼痛和強硬;胸廓疼痛和僵硬,腰椎活動受限。 5、化膿性髖關節炎 本症為一種急性的嚴重關節感染。多發於少年兒童。 6、髖關節結核 早期 症狀 為髓部疼痛,逐漸加重,可有結核病中毒 症狀 。 7、暫時性骨膜炎 本症為一種可自愈的非特異性炎症。其特點為疼痛 症狀 在數周內消失並持久康復。 8、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髖部疼痛,呈隱漸性鈍痛,可出現跛行等臨床 症狀 。 9、髖關節骨性關節病 本病臨床 症狀 的特點是起病緩慢,嚴重患者可出現關節僵硬,跛行。 10、髖部軟組織疾患 11、髖部腫瘤及瘤樣病變 12、著色性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血友病性關節炎,剝脫性骨軟骨炎等病症也經常發生在髖關節。 三、肩關節痛 1、肩部軟組織疾病與損傷 (1)肩關節周圍炎。患肩終日疼痛,夜間尤甚。肩部活動明顯受限,尤以外展外旋更為突出。 (2)肩袖撕裂:多見於青壯年,損傷是發病原因。 (3)肩峰下滑囊炎 (4)岡上肌腱鞘炎 (5)肱二頭肌長頭鍵鞘炎 2、肩關節炎 若發病較急,關節部位腫脹,劇痛,高熱。 3、肩部腫瘤。 肩部腫瘤包括發生在肱骨上端,肩胛骨和鎖骨的腫瘤。 四、肘關節痛 肘關節全關節腫脹、疼痛而無紅腫及關節活動受限者多見於肘關節的滑膜炎; 肘關節鷹嘴尖部囊性腫物,疼痛輕微或無痛,常見於尺骨鷹嘴滑囊炎,多由外傷或慢性刺激引起; 肘關節腫脹、關節活動時有摩擦感,常伴有疼痛,多由增生性骨性關節炎引起; 肘關節腫脹,關節有時因交鎖而活動受限,可能是肘關節剝脫性骨軟骨炎; 肘關節進行性腫脹,活動時疼痛加劇多為肘關結核; 如果關節腫脹,並伴有紅、腫、熱、痛則應考慮化膿性關節炎。 五、腕與手關節痛 腕與手部疼痛原因較多,各有特點。

8、我家狗狗得了關節炎,怎麼治療呀?

與膈岡性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