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硬皮性關節炎

硬皮性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9-12 19:48:07

1、創傷性關節炎是什麼意思

就是暴力外傷後關節遺留的問題,不能治癒,能治療緩解!

2、系統性硬皮病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治好呢?

系統性硬皮症的常見症狀如下:
1.早期症狀:主要是雷諾氏現象(Raynaud's phenomenon),大約是百分之七十的患者最早期的症狀,是一種小動脈血管的病變,當遇冷或情緒激動時,手指及腳趾會變白→變紫→變紅,長期反覆發生,容易造成指 ( 趾 ) 尖部位的缺血、潰瘍、壞死。其次為手指及手背腫脹。

2.皮膚病變:一般可分水腫、硬化及萎縮三個階段。早期可看到手指手背無痛性的水腫,然後皮膚會變光亮而緊,偶而發紅,症狀隨著病程由手指蔓延到臉部及上臂進而全身的皮膚,摸起來皮膚變得緊而硬,而嘴巴則因皮膚硬化而導致無法完全張開的現象,最晚期則皮膚出現萎縮。

3.骨骼肌肉病變:晨間僵硬及多處關節疼痛為常見的症狀,但真正的關節炎則不常見。由於雷諾氏現象所導致肢端缺血,長時間後可導致指骨變短或細,嚴重者還可看到指尖端溶解及吸收。

4.消化系統病變:主要以侵犯食道為主,可見食道下三分之二蠕動異常,導致吞咽困難,逆流性食道異常使患者感到胃灼熱感及胸骨後方不適。小腸的病狀可見間歇性的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導致腸阻塞。

5.肺病變:患者出現了胸悶、氣短、漸進性呼吸困難,無痰性咳嗽時,必須注意是否硬皮病侵犯到肺部,在臨床多見的病變是漸進性肺間質纖維化,約有三成的患者合並肺動脈高壓,嚴重者進而引發右心衰竭。

6.心臟病變:硬皮症可導致心肌炎,心內膜炎及心包膜炎。臨床症狀為胸悶、心悸、呼吸不順。患者可能會出現心包膜積水、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因此必須小心評估及預防治療。

7.腎臟病變:當臨床上出現蛋白尿、高血壓及尿素氮升高時就必須懷疑腎臟病變,通常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方式表現,急性者好發於早期擴散性硬皮症患者,臨床症狀為突然發病、迅速形成惡性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有高氮質血症,此稱之為〝硬皮症腎危象〞,此為內科急症之一,必須立刻治療。

8.CREST癥候群:是五種臨床症狀的合稱,包括了Calcinosis─皮下鈣質沉澱;Raynaud's phenomenon─雷諾氏現象;Esophageal dysmotility─食道功能異常;Sclerodactly─手指或腳趾硬化;Telangiectasia─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它是屬於硬皮病中一種良性局限性的病灶,病程發展較緩慢。

局限性硬皮病的症狀和表現
局限性硬皮病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斑塊狀硬斑病:表現為1處或多處分界清楚的硬化斑塊,伴色素脫失或色素沉著及炎性紫羅蘭色邊。
2.全身性硬斑病:表現為廣泛分布的瘙癢性皮損,常對稱,且淺表靜脈也有分布。
3.線狀硬皮病:表現為肢體線狀分布的硬化區,不對稱;可造成兒童的生長缺陷,故應對其肢體長度和腰圍進行動態測定來監測進展情況。
4.軍刀痕:為影響面部或頭皮的線狀硬皮病,常累及皮下組織、肌肉、骨膜和骨。也有腦部異常(包括顱內鈣化)的報道。
如何治療:●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硬皮病

從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硬皮病以來,歷經自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到現在更為成熟完善的臍血、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技術。做法是將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通過分泌轉化生長因子β和肝細胞生長因子等來抑制T細胞的免疫反應,從而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配合中葯及中成葯物,應用近5年來,收到了滿意的療效。

●硬皮病的中葯治療:中醫葯治療系統性硬皮病方法

1氣血痹阻:多見於硬皮病初期及中期,多表現為皮膚硬化,表面光滑發緊,不易捏起,色素沉著和色素脫失,日久硬化的皮膚變薄,肌膚甲錯,關節疼痛、僵硬,舌淡或有淤斑,苔白,脈沉遲。治法為散寒通痹、活血化淤,常用葯物有獨活、防風、秦艽、當歸等。中成葯口服五痹膠囊。
2脾腎陽虛:多見於硬皮病中後期,表現皮膚逐漸由硬化變薄、萎縮,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納谷減退、大便時溏,性慾減退,齒搖發落,舌淡嫩或邊有齒印,脈沉細。治法為溫陽散寒、健脾補腎。常用葯物如肉桂、乾薑、黃芪等。中成葯口服五痹扶正膠囊。
3脾肺氣虛:見於硬皮病後期。表現皮膚發硬、萎縮,暗褐色、無光澤、彈性差,汗毛脫落,無汗,咳嗽,咳白痰,活動後胸悶氣短,進食減少、大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為補脾益肺,溫陽通脈。常用葯如黨參、黃芪、桑白皮、紫菀等。中成葯口服五痹扶正膠囊,五痹抗纖膠囊。
4熱毒壅盛、血淤肌膚:多見於部分局限性硬皮病,症狀是局部皮膚呈圓形、橢圓形肥厚,顏色發紅、腫脹,觸之熱,瘙癢,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治法為清熱解毒、活血化淤。常用葯如桃仁、紅花、生地、元參等。中成葯可口服五痹解毒膠囊。

> >其它治療方法

(1) 外用葯物:應用葯物軟膏外用於硬化的皮膚,每天外用適量。
(2) 局部注射: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可局部病變皮下注射中葯,每日或隔日一次。
(3) 針灸與按摩:對於軟化皮膚、改善雷諾氏現象效果較好。
(4) 激光照射:對於硬皮病的雷諾氏現象、潰瘍不癒合等多種病症,效果好。
(5) 中葯手足浴與中葯熏蒸:改善雷諾氏現象、全身皮膚瘙癢效果較好。
(6) 中葯高溫霧化吸入:經口鼻吸入直接使葯物進入肺部,可有效控制疾病發展。一般每天一次。
(7)血漿置換:對病情頑固活著嚴重者效果顯著。
用問題可以再留言!

3、創傷性關節炎能治好嗎?

您好,創傷性關節炎是一般可以治癒的,創傷性關節炎又稱外傷性關節炎、損傷性骨關節炎,它是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您有沒有到正規醫院檢查,有沒有發生骨折的現象。如果有的話根據情況採取合理的固定措施,如果沒有骨折,也要看一下是否有局部韌帶或者踝關節囊的損傷,如果只是單純的軟組織挫傷的話,建議物理治療,如中葯熏蒸、捋筋正骨療法等等,專家建議您最好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檢查,明確您屬於哪種損傷,針對性治療,祝您健康。

4、硬皮症是什麼反應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種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的皮膚增厚、纖維化為特徵,可累及心、肺、腎、消化道等多個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皮膚出現變硬、變厚和萎縮的改變,依據其皮膚病變的程度及病變累及的部位,可分為局限性和系統性兩型。 局限性硬皮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硬化;系統性硬皮病,又稱為系統性硬化症,可累及皮膚、滑膜及內臟,特別是胃腸道、肺、腎、心、血管、骨骼肌系統等,引起相應臟器的功能不全。本病患者女性明顯多於男性,比率約為3:1,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多見,基本的病理變化是結締組織的纖維化、萎縮及血管閉塞性血管炎等。 在臨床上,系統性硬化症可分為以下四型: (1)彌漫性硬皮病 較為常見,表現為對稱性的四肢、面部皮膚變緊、變硬、變厚,可累及四肢近端及頸部、軀干,同時伴有胃腸道、腎臟、肺臟、心臟等內臟損害。本型的特點是發病迅速,皮膚損害進展較快,內臟損害出現較早,預後較差;實驗室檢查可見抗Scl-70抗體陽性,抗著絲點抗體也可呈陽性。 (2)肢端硬皮病 本型的皮膚改變局限於肢體遠端如手指、前臂、下肢遠端及顏面,出現上述部位對稱性的皮膚變緊、變硬、變厚,可伴有雷諾現象,並且在疾病後期可出現肺動脈高壓和截指樣改變,其中部分患者表現為以皮膚和皮下組織鈣化和毛細血管擴張為突出表現的CREST綜合征(見307問)。本型預後相對較好,10年存活率大於70%;實驗室檢查可見抗著絲點抗體陽性。 (3)重疊綜合征 本型指彌漫型或局限型系統性硬化症合並有一種或多種其他結締組織病時,稱為重疊綜合征。 (4)無皮膚硬化型系統性硬化症:本型患者僅見內臟病變而無皮膚硬化的表現,可表現為:①食道活動障礙、十二指腸擴張、結腸袋形成;②雷諾現象、甲皺毛細血管擴張、食道活動障礙及少尿性腎衰;③以上症狀伴有肺動脈高壓或肺間質病變。本型患者少見,不到1%。

5、什麼是老年性關節炎?

老年性關節炎又叫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1.原發性骨關節病的基本病因是,人體成熟後的逐漸老化及退行性變,在骨關節方面的表現。
2.繼發性骨關節病是指因某種已知原因,例如外傷、手術或其他明顯因素而導致的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由於關節面摩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造成關節面的退行性變。

6、創傷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

從您報告的病史看,不能排除感染可能,因此首先應該確診是否是感染,是什麼細菌感染,這是治療的關鍵。如果確定是感染,首先應該考慮取出內固定,即使需要置換最好也分兩次手術。修復軟骨難度較大,由於片子不太清楚,所以我不能肯定說不行。手術中可以確定軟骨情況和最終治療方案。
陳繼營

(301醫院陳繼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7、硬皮病都用什麼葯比較好啊?

硬皮病現稱系統性硬化症。臨床上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皮膚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徵,並累及心、肺、腎、消化道等內臟器官的結締組織病。各年齡均可發病,但以20-50歲為發病高峰。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3-4倍。 硬皮病屬於中醫之「皮痹」、「肌痹」之范疇,其病因主要是由於素體陽氣虛弱,津血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外被風寒諸邪浸淫肌膚,凝結腠理,痹阻不通,導致津液失布,氣血耗傷,肌腠失養,脈絡瘀阻,出現皮膚硬如皮革,萎縮,汗孔閉塞不通而有出汗障礙,汗毛脫落等症狀。皮痹日久不愈,發生內臟病變。
【主要症狀】 一、分類 1)局限性硬皮病 包括硬斑病、帶狀硬皮病、點滴狀硬皮病。 2)系統性硬化症 包括肢端硬皮病、彌漫性硬皮病、CREST綜合征(包括肢端硬化和毛細血管擴張,鈣質沿積,雷諾氏現象,食管蠕動異常症狀,此為系統性硬化的一個類型,予後較好。) 二、症狀和體征: 1.局限性硬皮病 (1)硬斑病:多發生在腰、背部,其次為四肢及面頸部,表現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水腫性斑片,初呈淡紅或紫紅,經數周或數月逐漸擴大硬化,顏色變為淡黃色或象牙色,局部無汗、毛發脫落,數年後轉化為白色或淡褐色萎縮性疤痕。皮膚活檢符合硬皮病改變。 (2)帶狀硬皮病:好發於兒童和青年,女性多於男性,病變沿肋間和一側肢體呈帶狀分布,可為單條或數條,病變演變過程同硬斑病。 (3)點滴狀硬斑病:多發於頸、胸、肩背等處,約綠豆至五分硬幣大小,呈集簇性線狀排列,其演變過程似硬斑病。 2.肢端硬皮病與彌漫性硬皮病 肢端硬皮病有雷諾氏現象,皮損從遠端向近端發展,軀干、內臟累及少,病程進展慢,預後好;彌漫性硬皮病病變由軀干向遠端擴展,雷諾現象少,內臟受累多。病情重,病變進展快,予後差。 (1)雷諾氏現象:為多數患者的首發症狀,表現為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波動時出現發白→青紫→變紅三相改變,經保暖後可緩解; (2)皮膚:病變過程可分為水腫,硬化和萎縮三期。
【診斷標准】 局限性硬皮病根據典型皮膚改變即可診斷。 系統硬化症:美國風濕病學會(ARA)1998年標准: A主要標准:掌指關節近端的硬皮變化,可累及整個肢體、面部、全身及驅干。 B次要標准:①手指硬皮病:上述皮膚改變僅限於手指; ②手指尖有凹陷性瘢痕和指墊消失; ③雙肺基底纖維化。 凡是1項主要標准或2項次要標准可診斷,其他有助於診斷的表現:雷諾現象,多發性關節炎或關節痛,食管蠕動異常,皮膚病理學膠原纖維腫脹和纖維化,免疫檢查ANA,抗Scl-70抗體、和著絲點抗體(ACA)陽性。 CREST綜合征,具體其中5條症狀的3條,或3條以上加著絲點抗體陽性可診斷。
【發病原因】 該病病因、病機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在硬皮病患者中,某些HLA-Ⅱ類抗原表達較常人明顯增高。
2、學品與葯物:如聚氯乙烯,有機溶劑、硅、二氧化硅、環氧樹脂、L色氨酸、博萊黴素、噴他佐辛等可誘發硬皮與內臟纖維化。
3、免疫異常:本病存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異常,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到特異性抗Scl-70自身抗體。說明本病的發生與免疫紊亂密切相關。
4、結締組織代謝異常:本病特徵性改變是膠原產生過多,皮膚中膠原含量明顯增多。
5、細胞因子的作用:某些細胞因子參與本病的發病,如轉化生長因子、表皮細胞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等。
6、血管異常:大多數硬皮病患者均表現有雷諾現象,病理學顯示,小動脈和微血管內膜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
【實驗室檢查】 可表現為貧乏,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沉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免設檢查:ANA陽性率>90%,主要為斑點型和核仁型,約20%抗RNP抗體陽性,約50%-90%CREST患者抗著絲點抗體(ACA)陽性,(標記性抗體),20%-40%系統硬化病患者血清SCL-70抗體陽性,(標記性抗體),30%病例RF的性,周圍血T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其中T輔助細胞增多,T抑制細胞減少。
【治療措施】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部分病例治療後可停止發展或緩解。兩型在治療上無大的差別。
(一)一般治療 去除感染病灶,加強營養,注意保暖和避免劇烈精神刺激。
(二)血管活性劑 主要用於以擴張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 1.丹參注射液 每毫升檔地原生葯2g,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內靜脈滴注,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連續或間歇應用。對皮膚硬化、張口和吞咽困難、色素沉著、關節僵硬和疼痛以及雷諾現象等有一定效果,但有出血傾向或腎功能不良者不宜採用。 2.胍乙啶(guanethidine) 開始量12.5mg/d,漸增加於25mg/d,3周後改為37.5mg/d。對雷諾現象有效(有效率約50%)。 3.甲基多巴 125mg,每日3次(或1~2g/d)。能抑制雷諾現象。
(三)結締組織形成抑制劑
1.青黴胺(D-penicillamine) 能幹擾膠原分子間連鎖的復合物,抑制新膠的生物合成。開始服250mg/d,逐漸增至全量1g/d,連服2~3年,對皮膚增厚和營養性改變療效顯著,對微循環和肺功能亦有改善,並能減少器官受累的發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在服葯過程中,本葯對腎可有刺激,並能抑制骨髓,可出現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若同時伴服左旋合醯胺(I-glutamine)0.2g,每日3次,其療效較單服青黴胺為佳。 2.秋水側鹼(colchicine) 能阻止原膠原轉化為膠原,抑制膠原的積貯。用量為每日0.5~1.5mg,連服3個月至數年,對皮膚硬化、雷諾現象及食管改變均有一定療效。用葯期間如有腹瀉可減量或給於半乳糖甙酶(β-galactosidase)。3.積雷甙(asiaticoside) 為中葯積雪草中提取的一種有效成分,實驗證明能抑製成纖維細胞的活性,軟化結締組織。用法為:片劑(每片含積雪甙10mg)每日服3次,每次3~4片;針劑(每支2ml含積雪甙20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每次1支。對外國佬化硬皮、消除組織浮腫、緩解關節疼痛、癒合潰瘍等均有相當效果(有效率約80%),一般1個月左右開始見葯。
(四)抗炎劑 糖皮質激素對系統性硬皮病早期的炎症、水腫、關節等症狀有效。一般常先用潑尼松30mg/d口服,以後漸減於5~10mg/d的維持量。如有蛋白尿、高血壓或氮質血症存在應避免應用。
(五)免疫抑制劑 如硫唑嘌呤(75~150mg/d)、苯丁酸氮芥(6mg/d)、環磷醯胺(50~200mg/d)等均可選用,對關節、皮膚和腎臟病變有一定療效。與糖皮質激素合並應用,常可提高療效和減少皮質激素用量。
(六)物理療法 包括音頻電療、按摩和熱浴等,其中音頻電療對本病有較好療效,局限型者可使之完全恢復,系統型亦有軟化肌膚、改善組織營養、癒合潰瘍之效。開始每日治療1~2次,每次持續20~30分鍾,待病情好轉後可隔日1次,治療時間較久。
(七)其他 如封閉療法、維生素E、復合磷酸酯酶片,以及丙酸睾丸素等均可酌情配合選用。

8、我得了勞損性關節炎 能治好嗎

嚴重的膝關節勞損會造成關節的功能障礙,當活動量過大時,還可誘發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所以患了膝關節骨質增生症後,在做膝關節鍛煉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可做半小時的室處散步。 (2)堅持做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動收縮,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3)仰卧屈膝屈髖做蹬自行車樣動作,每天2-3次,每次50下。 (4)不負重做下蹲和起立運動,連續30-50下,每天2-3次。 (5)切忌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對了,還有補鈣,穿減震好的鞋

9、創傷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創傷性關節炎是各種損傷引起的關節炎,發病年齡及部位分布廣泛,手及四肢大關節均為好發部位,其中以膝、踝關節最多,其次為髖關節等。
引起創傷性關節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1.關節內曾有骨折,整復不平,致關節面磨損;2.關節內游離體對關節面的損傷;3.關節內血腫及積液產生化學炎症和溶解酶,損傷關節滑膜及關節面;4.持續性慢性關節損傷及關節負荷過重,如某些長期維持特定姿勢的工人及運動員,均可能造成特定關節及周圍組織損傷,您的受傷情況可能就屬於這一種。
一般來說,創傷性關節炎常見於青壯年人群,他們大多都有外傷史及慢性勞損史。關節酸痛不適及活動障礙逐漸加重,尤其過勞後症狀加重,休息後明顯減輕。後期還可能出現關節交鎖現象;關節摩擦感或摩擦音,關節邊緣壓痛或觸及腫塊,關節積液、畸形及活動障礙多見。晚期肌肉萎縮及無力,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嚴重影響關節活動。
患者一旦確診為創傷性關節炎,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致病因素,即減輕勞動強度,改變勞動姿勢,早期正確治療。主要的治療方法也有很多,如止痛葯、痛點封閉、關節腔內注射及關節沖洗等。(彭蓓 黃梅 王曉青 整理)

10、什麼是組織性關節炎??

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伴急性發作的慢性多發性關節病變,結締組織病的一種。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疾病就醫指南,查看本站對應頁面:風濕病、小兒類風濕病、關節炎、結締組織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某種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發病年齡80%在20~45。

與硬皮性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