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倒退有什麼功效
倒立和倒走這兩種「倒行逆施」的運動對人體有很多好處。
倒立很簡便,只要有牆壁即可,這種運動可以對人體各關節各器官所承受的壓力起到緩和作用,可鬆弛某些部位的肌肉,對減弱和消除關節痛有一定的作用。更因倒立時血液加快湧入頭,改善了大腦血液的循環,使人神經鎮定,大腦異常清晰,從而使視覺、記憶、睡眠得到改善。
倒走時全身放鬆,身體直立,胸部挺起,膝關節不曲,兩臂前後自由擺動,走動起來有骨絡圓潤、全身輕松如松綁的快感。倒走可刺激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的循環,平衡人的機體,對防治腦萎縮特別是腰腿痛都有療效。
後退行」又叫「倒走」,是一種有益的健身方法。要領是:走時膝蓋不要彎曲,步子均勻而緩慢,雙手握拳,輕輕地向前後擺動,挺胸並有規律地呼吸。每天堅持200~400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鍛煉效果。
「倒走」健身的好處在於:倒走需腰身挺直或略後仰,這樣脊椎和腰背肌將承受比平時更大的重力和運動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動的脊椎和背肌受到鍛煉,有利於氣血調暢。整日伏案工作或學習的人,採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疲勞和腰背酸痛之苦。有研究表明,中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每次倒走後會感到腰部舒適輕松,長期堅持做對腰痛有明顯治療作用。青少年正值生長發育時期,採用倒走也有益於軀干發育,減少雞胸駝背的發生率。
後退時,雙腿要用力挺直,膝蓋不能彎曲,這就增加了膝關節、股肌承受重力的強度,從而會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股肌都得到鍛煉。因後退走腳尖是虛著地,主要靠踝關節和足跟骨用力,又使這些相應部位的機能得到了鍛煉。行走時,要留意運動方向,因而對空間和知覺的感知能力將得到鍛煉而增強;還要掌握平衡,以防摔倒,因而將會使主管平衡作用的小腦也受到積極的訓練,使小腦調節肌肉緊張度及協調隨意運動等功能得到增強,從而有利於提高人的反應能力。
此外,後退行走時,動作頻率較慢,可自行調節步伐,體力消耗也不大,這項活動很適合那些不宜做劇烈運動的人採用(如體弱者、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等)。如果在其它運動完畢後再後退走還有助於調節心情和促使身體疲勞的自然恢復。
倒走在室內室外皆可進行,但人多車多的地方、低窪不平的路上卻不宜行走,以免摔倒,尤其老年人更應注意安全。
倒走與向前走使用的肌群不同,可以彌補後者的不足,給不常活動的肌肉以刺激。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倒走可以鍛煉腰脊肌、股四頭肌和踝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從而調整脊柱、肢體的運動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倒走對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縮、關節炎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由於倒走屬於不自然活動方式,可以鍛煉小腦對方向的判斷和對人體的協調功能。對於青少年來說,倒走時為了保持平衡,背部脊椎必須伸展,還有預防駝背的功效。
作為非常態的一種鍛煉的手段倒走可謂是自古以來就備受推崇,自古以來歷代僧侶的非常態健身鍛煉中舉足輕重。倒走時要注意身體的平衡,這對鍛煉小腦是很有好處的一種方式,可以增強身體的靈活性及協調功能,現代體育科學觀點看,倒走的好處真是太多了!常做倒走鍛煉,就可讓腰部肌肉保持節律的收緊和鬆弛,由此獲得改善腰部血液循環、組織新陳代謝、防治功能性腰痛之功效。
由於倒走是肌肉的向後用力可以預防駝背,尤其是對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來說。倒走還可以增加膝關節的承受力,鍛煉膝部的肌肉和韌帶,可以說倒走是非常好的一種休閑的鍛煉方式。
倒走的環境很重要,為了安全期間,弟弟還是希望大家能在比較平整的環形跑道上,鍛煉這樣能緩解大腦的精神過於集中的疲勞,但也能對大腦起到一定的鍛煉效果,使人能集中精力。如果是倒跑則要注意頭一定要保持向後看到你行進的路線,再跑道上時建議建議從直線的50米處開始到一個彎道的長度為宜,路線太長則很容易使人疲勞,效果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倒走從現代體育科學觀點看,倒走的好處真是太多了!常做倒走鍛煉,就可讓腰部肌肉保持節律的收緊和鬆弛,由此獲得改善腰部血液循環、組織新陳代謝、防治功能性腰痛之功效。
「倒退行走」是人體的一種反向行走運動。它消耗能量比散步和慢跑多得多,對腰臀、腿部肌肉有明顯的鍛煉效果。
2、請問變天、怕冷、氣溫下降各個關節就疼,屬於哪類關節炎?該怎麼治?
給你個小方子,你吃三幅看看,有用可再吃,蒼術10g,白術10g,細辛5g當歸8g生薑4片,是去寒濕的葯方,來好事時不用當歸 ,
不用謝,應該對你有幫助,用或沒用給個回答,
3、風濕性關節炎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嗎
4、類風濕因子下降了,為什麼手腳關節還是疼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5、骨密度下降與骨關節炎有關嗎
你好,密度和骨關節炎沒有直接的關系,通常任務有以下幾個原因:
( 一) 軟骨的變性和崩潰
大多數人認為骨關節炎最初的病理變化為軟骨的基質內缺乏蛋白糖原和膠原,接著淺層的軟骨細胞數量減少,使關節軟骨鬆鬆地掛在關節腔內,受不起應力容易發生折斷。在生化方面,老年人的軟骨水份減少,硫酸軟骨素6與硫酸軟骨素4的比例增高,各種促
使軟骨裂解的酶也相應出現。這些酶來自軟骨本身,滑膜和關節液中的細胞成份,目前還不清楚。
(二)骨內高壓所致
Harrison首先研究骨內血液動力學變化,發現髖關節骨關節炎者股骨頭內動脈與靜脈的通路阻斷。Phillips經靜脈造影發現靜脈迴流不足,骨內竇狀隙擴張,並有動脈性充血,這種骨內高壓是引起疼痛的原因;另一方面Trueta認為由於骨內壓力分布的不均勻,使某些區域承受過多的應力,而某一些區域卻又應力不足,容易發生軟骨變性。
(三)軟骨下骨質僵硬使關節軟骨喪失了對應力的應變能力,尤其是不能承受橫向的應力,容易產生剪力使軟骨產生水平狀劈裂。什麼原因引起軟骨下骨質僵硬目前還不明了,可能與肌肉骨骼系統缺乏必需的動力,使骨與軟骨喪失了脈沖式刺激力量。
(四)力學上變化
為了維持力學上平衡,髖關節必須承受3-4倍體重的力,這個力是體重與髖部外展肌群的垂直合力。任何因素使關節表面面積減少的結果都可以使單位面積負重量增加。以髖部為例,頭的直徑不變,其斷面表面積可以大至11.5平方厘米,小至4.71平方厘米,相差竟達250%。據Pauwels認為,髖臼軟骨下骨質的X線表現是髖部的應力分布圖。在正常情況下,壓力均勻分布,軟骨下骨質應該表現為相同的厚度。如果髖關節有髖臼發育不良,負荷的力線將出現離心性偏斜,這時在髖臼的外側部分將因骨質增生而顯得骨密度增高。Pauwels認為髓部的合力方向為股骨頭的中心至髖臼的中心。但Bombelli卻認為合力不通過髖臼的中心而在其內側1/3處通過。
6、什麼會導致健康下降?
憂慮引發的疾病要比生理上的疾病還多。有些醫生指出,醫院里一半以上病人都是憂慮引起的,或者因憂慮而加重了病情。但是在事情過後,我們會發現,過去所憂慮的事情真是小題大作、荒謬可笑。很多憂慮只是為了瑣碎小事,幾個小時氣消後,我們就會奇怪當時怎麼會那樣不痛快。一句廣為人知的法律事務上的格言說:「法律不管瑣碎小事。」我們如果要心平氣和,就不該為瑣碎小事煩憂。
我曾經跟郭伯爾博士一起坐車經過德州和新墨西哥州去度假。郭柏爾博士是聖塔菲鐵路的醫務處長,他的正式頭銜是海灣科羅拉多和聖塔菲聯合醫院的主治醫師。他正談到憂慮對人的影響,郭伯爾說,「找醫生看病的病人中,有百分之七十隻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的心理,病就會自然地好起來。有不少人都是自以為生了病,」他說,「他們的病都象你有一顆蛀牙一樣存在,有時候還嚴重一百倍。我說的這幾種病就比如神經性的消化不良,某些胃潰瘍,心臟不舒服,失眠症,一些頭痛症和某幾種麻痹症等等。」
「這些病都是真病,我這些話也不是亂說的,」郭伯爾博士說,「因為我自己就得過十二年的胃潰瘍。」郭伯爾博士繼續說到,「恐懼使你憂慮,憂慮使你緊張,並影響到你胃部的神經,使你胃裡的胃液由正常變為不正常。通常就因此而產生胃潰瘍。」
約瑟夫·孟坦博士曾寫過一本叫《神經性胃病》的書,也說過同樣的話。他說,「胃潰瘍的產生,不是因為你吃了什麼而得來,而是因為你憂愁什麼而得來的。」
梅奧診所的亞發瑞蘇博士說:「胃潰瘍通常根據你情緒緊張的高低而發作或消失。」他的這種說法,在研究過梅奧診所的一萬五千名胃病患者的紀錄之後,得到證實。每五個人中,有四個並不是因為生理原因而得了胃病。恐懼、憂慮、憎恨、極端的自私,以及無法適應現實生活的那些不健康的心理,才是他們得胃病和胃潰瘍的原因,而胃潰瘍可以讓你喪命。
梅奧兄弟宣布,他們有一半以上的病床上,躺著的是患有神經病的人。可是,在顯微鏡下,以最現代的方法來檢查病人的神經時,卻發現大部分都非常健康。他們神經上的毛病,都不是因為神經本身有什麼異常的地方,而是因為情緒上有悲觀、煩躁、焦急、憂慮、恐懼、挫敗、頹喪等等的情形。柏拉圖說過:「醫生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他們想治療身體,卻不想醫治思想。可是精神和肉體是一體的,不能分開的。」
醫葯科學界花了兩千三百年的時間,才看清這個真理。我們剛剛才開始發展的一種醫學稱之為「心理生理醫學」,用來同時治療精神和肉體。現在正是做這件事的最好時機,因為醫學已經大量地消除可怕的、由細菌所引起的疾病,比方說天花、霍亂、黃熱病,以及其它種種曾把數以百萬計的人埋進墳墓的傳染病。可是,醫學界一直還不能治療精神和身體上那些不是由細菌所引起,而是由於情緒上的憂慮、恐懼、憎恨、煩躁以及絕望等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病症,這種情緒性疾病所引起的災難正日漸增加,日漸廣泛,而速度又快得驚人。
醫生作了這樣一個估計:現在還在世的美國人,每二十個就有一個在某一段時期得過精神病。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徵召的美國年輕人,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因為精神失常而不能服役。
那麼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極可能是由恐懼憂慮和沖動造成的。焦急和煩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的世界,而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他們縮到自己夢想的世界之中,仍舊無法解決憂慮問題。
如果我們想記住憂慮對人有什麼影響,不必去看鄰居的房子,只要看看自己現在坐著的這個房間,想想以前這棟房子的主人——他因為憂慮過度而進了墳墓。
憂慮會使你患風濕症或關節炎而坐上輪椅。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的羅索·西基爾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治療關節炎權威,他列舉了四種最容易得關節炎的情況:
1 婚姻破裂。
2 財務上的不幸和難關。
3 寂寞和憂慮。
4 長期的憤怒。
當然,以上四種情緒,並不是關節炎的唯一成因。而產生關節炎最常見的原因,是西基爾博士所列舉的這四點。舉個例子來說,一個朋友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遭到很大的損失,結果煤氣公司切斷了他的煤氣,銀行沒收了他抵押貸款的房子,他太太突然染上關節炎,雖然經過治療和營養改善,關節炎卻一直等到他們的財務情況改善之後才算痊癒。
再沒有什麼能比憂慮讓一個女人老得更快的,並且還會摧毀她的容貌。憂慮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會使我們咬緊牙關,會使我們的臉上產生皺紋,會使我們老是愁眉苦臉,會使我們頭發灰白,有時甚至會使頭發脫落。憂慮會使你臉上的皮膚產生斑點、潰爛和粉刺。
心臟病是今天美國第一號兇手。在二次大戰期間,大約有三十幾萬人死在戰場上,可是在同一段時間里,心臟病卻殺死了兩百萬平民,其中有一百萬人的心臟病,是由於憂慮和過度緊張的生活引起的。不錯,就因為心臟病,亞力西斯·柯瑞爾博士才說:「不知道怎麼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而死。」
憂慮還會導致蛀牙。威廉·邁克戈尼格博士在美國的一個牙醫協會上發表一次演說時指出:「由於人們因為焦慮、煩躁而產生的不安情緒,可能讓身體上的鈣質失去平衡,從而使牙齒缺少鈣而受蛀。」他還說他的一位病人本來有一副好牙,可自從他太太得了疾病後他便開始憂愁了,到他太太住院後的第三周里,他發現他有九顆蛀牙了。而這些就是因為憂慮所引起的。
威廉·詹姆斯說:「上帝可能原諒我們所犯的罪,可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卻不會。」
這是一件令人吃驚而難以置信的事: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比死於常見的傳染病的人還要多。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通常都是因為憂慮。
很早以前,那些殘忍的軍官在折磨他們的俘虜時,就把俘虜的手和腳死死地綁住,然後將他們放在一個麻袋裡,麻袋上面不停地滴著水,就這樣夜以繼日地折磨著那些人,直到水將他們的腦袋滴得麻木,神經失常為止。這種刑罰在以前的宗教法庭和希特勒手下的軍營中曾使用過。而憂慮就像不停往下滴的水一樣,滴得我們麻木不仁,失去理智。
我小時候在密蘇里州那會兒,經常被牧師形容地獄中的烈火而嚇的要命。但是他從沒有提起我們因憂慮所帶來的生理痛苦的地獄烈火。例如你如果長期地憂慮下去,你就很有可能在某一天得一種極其痛苦的病症:狹心症。這種病發作起來很痛苦,它會讓你痛得失聲尖叫,而跟這種尖叫相比,但丁的《地獄篇》聽起來都像「娃娃遊玩具國」了,那時候你肯定會對自己說:「天啊,噢,天啊,要是能讓我康復的話,我再也不會為任何事情憂慮了,再也不會了啊!」這話的確不假。
你愛生命嗎?你想健康長壽嗎?下面就是你能做到的方法。亞力西斯·柯瑞爾博士說:「在現代城市的混亂中,只有能維持內心平靜的人,才不會變成神經病。」你是否可以在現代城市的混亂中,維持你內心的平靜呢?如果你是一個正常人,答案應該是:可以的,絕對可以。我們大多數人,實際上都比我們所認為的更堅強。我們有很多也許從來沒有發現的內在力量,就像梭羅在他不朽的名著《獄卒》里所說的:「我不知道有什麼比一個人能下定決心改善他的生活能力更令人振奮的了……要是一個人能充滿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決心過他想過的生活,他就一定會得到意外的成功。」
記住亞歷西斯·卡瑞爾博士的這句話:「不知道如何去抗拒的人將會因短命而死。」也許卡瑞爾說的就是你,對嗎?可能就是如此。所以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那就請你消除心中的憂慮。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人性的弱點全集》
7、瑜伽會導致關節穩定性下降嗎
瑜伽可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度,也可以治療膝蓋損傷,但是同時,不正確的練習也可以導致對膝蓋的傷害。
一、注意髖關節的熱身。
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是人體下肢聯接在一起的三個關節,髖關節沒有足夠活動的話,在練習中,就會給膝關節施加過度的壓力,讓膝關節不堪重負。開始的時候,可以旋轉髖部、腳踝,練習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來加強髖關節的拉伸。髖關節打開以後,盤坐也就容易得多了。
所以在此提醒:當你的髖關節還不具備很強的外旋能力、腳踝和腳背的靈活性與伸展能力的時候,切記不要輕易就去嘗試全蓮花的練習!否則收獲的將是膝關節受到傷害的事實!
二、體式的調整和構建從山式中腳的放置開始。
確信腳掌能夠穩定地接觸地面,腳掌的四個角點(前腳掌兩側兩點,腳後跟兩側兩點)要平穩分布在地面上,均勻用力。力量通過腳掌的球部深入地面,腳趾努力張開、保持能夠活動。同時注意腳心通過腳弓向上提起。
這樣,膝蓋兩邊的韌帶力量均勻分布,髕骨能夠自由移動,半月板就不容易被過度擠壓。另外,腿部肌肉的彈性也會得到加強。因此,建議多多練習山式站立!
三、在膝蓋彎曲的體式中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
例如在戰士式和側角式中,首先讓膝蓋位於踝關節的正上方,五趾張開,彎曲膝蓋後,髕骨的位置應該和第二個腳趾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有少量的前傾,膝蓋也不應該超過腳趾尖。同時注意腳背,不能讓腳心往下掉。除此之外核心部位的控制也很重要!
四、避免膝蓋向內過度伸展。
在需要腿部伸直的體式中,膝蓋很容易向內過度拉伸。比如在三角式和雙腿背部伸展式(坐立前屈)中,膝蓋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內撇,這個時候膝蓋周圍的韌帶力量就容易不平衡。
站立體式中,可以稍微彎曲膝蓋,讓腳掌均勻用力緊緊貼地。坐立體式中,可以在膝蓋窩下方墊上一個小毛巾卷等。注意,股四頭肌的收緊會避免膝關節過度拉伸的現象!
五、注意膝蓋細微的感受及時調整。
膝蓋的韌帶和軟骨以及半月板都是屬於感覺不是很敏銳的部位,所以如果當你感覺到有疼痛時,其實傷害往往已經不可避免。因此應該仔細感受身體,一旦有一點點地不適現象,就要趕快做以調整,避免進一步損傷。
如果從體式中出來感到有疼痛,那麼實際上傷害已經造成了。應珍惜每一次的練習機會,認真專注對待每一個體式練習。善待自已,在最佳幅度內活動關節,做到在無痛范圍內動動。
六、通過平衡體式來加強膝蓋的防護。
平衡體式中因為身體需要自我調整來找到最佳的位置,這個時候身體的智慧會合理利用膝蓋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力量,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尤其是需要膝蓋彎曲的站立平衡體式,效用很好。這種動態的平衡主要通過增強韌帶的功能,而不僅僅是肌肉力量,所以還有助於預防將來的損傷。用運動鍛煉膝蓋,將膝蓋固定住的東西僅有肌肉和韌帶。鍛煉肌肉是很重要的,因為肌肉是重要的支撐結構。如果肌肉鬆弛無力,膝蓋可能有麻煩了。